「我給小姑家孩子500壓歲錢,她卻給我孩子300塊」我該不該計較?

2020-12-19 唯媽養娃

曉敏總習慣初三回娘家,因為初二小姑子要帶著一家人過來。她覺得人家來了,自己卻去走親戚不太好,於是每年都初三再去娘家。

今年疫情肆虐,初二一大早,小姑子一家就發來視頻,跟家裡人一一拜了年,大家聊得很開心。

因為孩子不能來,所以身為舅媽的曉敏就通過微信給小姑子的倆孩子一人發了500的紅包。

小姑子客套了一番最後收下了,過了一會小姑子又發回來一個紅包,說要給小侄子。

曉敏一看小姑發的紅包數額氣笑了,原來小姑子發了一個300的紅包。

曉敏家一個孩子,小姑子家有倆孩子,所以每年發壓歲錢曉敏總是會吃點虧,比如曉敏給小姑子家倆孩子300,小姑子就給曉敏家孩子500。不過曉敏覺得小姑子還不算太摳門,吃點小虧也不太在意。

但是今年,曉敏明明給了她家倆孩子一人500壓歲錢,她卻大咧咧給自己孩子300壓歲錢。這個巨大的差距讓曉敏心裡極其不舒服。

曉敏一面勸自己不要計較壓歲錢的多少,一面又真的覺得小姑子不地道。憤憤不平的她對老公說了這件事,老公卻覺得她小題大做,說壓歲錢就是表達心意,多少都是情誼,不要計較太多。

可是曉敏還是無法釋懷,她覺得就是小姑子太摳門,而且她家經濟條件跟自己家差不多,並不存在經濟困難一說,所以特別寒心。

每年春節都會有人碰到這種情況,比如給親戚家孩子發了100壓歲錢,親戚卻裝作不知道不給自己孩子發壓歲錢。

壓歲錢是中國的古老傳統,很多時候不過代表著長輩對晚輩的祝福,所以錢的多少並不重要。

其實,漢代就出現了最早的壓歲錢,即厭勝錢,這種錢不是市面上流通的貨幣,是為了佩帶玩賞而專鑄成錢幣形狀的避邪品。

到了唐代,壓歲錢就變成了王公貴族的專屬禮儀,民間並無這一習俗。

到了宋元,正月初一取代立春日,稱為春節,於是春日散錢的風俗就演變成為給小孩壓歲錢的習俗。

雖然最初壓歲錢是為了闢邪祝福的,但是在不斷演化中確實變了味,為此甚至有人建議取消壓歲錢禮儀,因為很無聊,收發紅包要反覆看身份斟酌,多了不適合,少了傷感情。

但我覺得,作為傳統禮儀的壓歲錢還是不要取消的好,只是大家要掌握壓歲錢的禮儀:

1、 不積極錢財多少

壓歲錢本就是禮儀心意,所以其實多少並無定論。所以不要計較錢財多少,否則就會像曉敏一樣患得患失。

親人之間本就不能過於計較太多,否則所有的親情就會消失殆盡。

就像曉敏和小姑子,平日裡其實關係處得很好,小姑子對她家孩子也確實好,經常給孩子買書買衣服。

2、 不互相攀比

有的親戚間發個壓歲錢,回到家就計較得失。發現今天自己發出去的多,收回來的少,就覺得虧了,於是悶悶不樂。

有的老人偏愛某個孫輩,會多給他一百二百,被其他孩子知道了,就心裡不舒服,覺得老人偏心,也開始悶悶不樂。

最後因為一點壓歲錢,所有人都鬧得不愉快。這樣一來就失了壓歲錢的最初本意。

所以關於壓歲錢,大家不要互相攀比。

3、 教孩子學會管理壓歲錢

孩子收到壓歲錢有時候,還沒捂熱,就會被父母沒收回去。

其實,父母大可不必急吼吼沒收孩子的壓歲錢,可利用壓歲錢,對孩子做理財知識方面的教育,讓孩子在日常言行中,規範行為,開闊視野。

最後,說到底,壓歲錢壓的不是錢,是情義和祝福,所以不要計較多少,也別過於關注得失。

相關焦點

  • 「婆婆,為什麼你給我兒子才500塊壓歲錢,給侄子卻給1000塊?」
    衛生還沒做完,她忽然聽到10歲的兒子從樓下傳來了兩聲哭聲,阿嬌馬上脫下手套走下一樓,一見到兒子就聽他哭訴「媽媽,奶奶給哥哥的壓歲錢比我多一倍,我也要,我也要......」阿嬌看著兒子手裡拿著500塊,再看著侄子拽的緊緊的紅包,勸兒子說,「哥哥比你大,要花錢的地方比你多啊」,兒子不依,越哭越帶勁把紅包撒在地上說不要了。這時,婆婆也來了。
  • 10歲女兒因300塊離家出走,她說恨爸爸:孩子的壓歲錢該咋處理?
    警察到的時候,小女孩還拉著店老闆的手在哭警察詢問小女孩父母的聯繫方式,她卻一直不肯說。在反覆詢問之後,小女說了4個字「我恨爸爸」。經過仔細調查,最後女孩才說了自己離家出走的根本原因,就是因為爸爸「騙」了自己的壓歲錢。小女孩有兩千塊的壓歲錢,之前想買個滑板。女孩的父親知道之後,就覺得小孩子買東西不靠譜,就拿了女兒的1千壓歲錢,自己幫孩子買了個滑板。
  • 閨蜜結婚我隨禮500,我結婚孩子滿月她都不來,我:把500塊錢還我
    @庸人自擾見過最硬核的女人——她一個朋友結婚,她去隨禮500元,她自己結婚給對方發了喜帖,對方沒來藉口忘記了,後來她孩子滿月酒又通知了對方,還是沒來。後來她生孩子我隨500,她婆婆去世我隨了300,後來她妹妹結婚我隨了300,我妹妹結婚她隨200。後把她女兒認給我做乾女兒,從此後每年壓歲錢,她給我兒子300我給她女兒500,她給我兒子500我給她女兒800,她給我兒子800我給她女兒1000。
  • 家長該不該沒收孩子的壓歲錢?
    家長該不該沒收孩子的壓歲錢?但近年來,隨著消費水平的提升,壓歲錢也跟著「水漲船高」。不少網友表示,今年壓歲錢的起步價已達到500元,一個春節下來,孩子手裡的壓歲錢動輒上千,有的甚至上萬。許多初為人父母的80後家長過一個年要把月工資的半數以上用來給壓歲錢,直呼hold不住。絕大部分家長承受不住「禮尚往來」的重壓,將孩子的壓歲錢悉數「充公」,惹得不少孩子紛紛上網吐槽。家長無權沒收壓歲錢?
  • 孩子的壓歲錢,該不該交給父母?要看孩子有沒有這項能力
    這歷來是爭論不休的話題。 觀點一:孩子應該把壓歲錢上交 我小時候基本就屬於這種情況,壓歲錢最多能陪伴我到開學,就被父母以各種藉口收繳了,相信很多人都和我有同樣的經歷吧?那種錢還沒捂熱,就被父母拿走的心情,是不是就像坐了一次過山車,急轉直下,讓人很不是滋味。
  • 壓歲錢還能這樣給嗎?我是接受不了
    我們這裡的紅包都是二百,她家六個孩子我們給他們1200,公婆給他們600就是1800,可輪到他們給我兒子的時候就只給500,老人直接就都代替了,那幾年我就不說了,我們那會兒還沒孩子,吃虧也就吃了,又怨不著別人,可自從有了孩子連續兩年了都是這樣。
  • 親戚家兩個娃,一人500塊紅包,親戚只回女兒500塊,這虧該吃嗎?
    遠房親戚大表姐就給吐槽了這麼一件事,說今年過年給壓歲錢時,她家可是吃大虧了。事情是這樣的:年裡去走親戚時,給小孩子壓歲錢時,因為親戚家有兩個孩子,為了面子上有光,大表姐給親戚家孩子一人500塊的壓歲錢,一共是1000塊,讓她沒想到的是,親戚回給她女兒的壓歲錢只有500塊,等她回家拆壓歲錢看到數目相差如此巨大,瞬間就覺得心裡很不平衡。
  • 親戚有兩個娃,壓歲錢該不該一人一半,公公幾句道出壓歲錢的真諦
    再說了,兩個孩子,一千塊錢平攤下,意味著給小寶才500塊的賀禮,這講出去都難聽!」 這麼說也沒錯,畢竟是親伯父家的孫子,喜上加喜的事情,小柳一家為難也是正常的。沒多久,小柳又說道,「要不然給小的1000,大的500?」 一旁的公公皺眉,極為不認同這一做法,「你這給小的1000,大的就500,大的該怎麼想?
  • 二孩新「問題」:壓歲錢該按家給還是按孩子給?
    故事一:壓歲錢按家給不按孩子給  「不是我玻璃心,就怕孩子問起來,我無言以對。」胡女士(化名)告訴記者,以往公婆給壓歲錢,她家娃和老公弟弟家的娃都是一樣的,一人2000元。去年,她家添了二寶,結果今年過年,婆婆給了她家兩個孩子一人2000元,給了老公弟弟家的女兒4000元。
  • 自家一個娃,親戚家二胎,過年壓歲錢怎麼給不虧?該這樣操作
    但是對於長輩們來說,比如給孩子紅包是一件有些苦惱的事情。首先給紅包會增加經濟負擔,而且還要考慮如何合理分配這些壓歲錢。因為給紅包是我們中華民族的傳統,給多給少,各地的數額是不一樣的,所以必須根據合適的支出來表達對晚輩的關懷。所以說,給壓歲錢是過年必不可少的一個環節。
  • 年三十婆婆給女兒500塊壓歲錢,看到大嫂的表情,我摔門就走
    結婚以後我們的日子還是很愜意的,我和老公很恩愛,錢財上我從不計較,逢年過節我都會買很多東西去看望公婆,我和老公的哥嫂來往也挺好的,他們的家在農村,每次來城裡我都好菜好飯的招待,家庭關係一直很和諧,我自認為自己是個很合格的兒媳婦,這又一次印證了父母的擔心是多餘的,我以為自己的小幸運會這樣一直繼續下去。
  • 家長會丨孩子壓歲錢該沒收嗎?
    該不該沒收?這讓很多家長犯了難。  包紅包百元起成常態  壓歲錢行情逐年走高,近年來,孩子們收紅包「一夜暴富」成了每年春節的熱門話題,網上關於全國各地紅包行情排行榜的帖子佔據熱搜榜前三。很多網友表示,紅包不塞百元以上拿不出手,過個年孩子們人手普遍十幾個紅包以上,壓歲錢總額更是高達幾千元、上萬元。
  • 大衛說:大年初一壓歲錢之我見我聞
    然而,隨著我們生活水平的不斷提升,「壓歲錢」也成了不少老輩的煩惱,回想大衛小時候的壓歲錢,從2塊,5塊到10快不等,現在老輩給孩子動輒500,1000,甚至大幾千,現在過壓歲錢的行情一路上漲。1.過年為什麼要給孩子壓歲錢?
  • 孩子的壓歲錢不該給家長?你是孩子派來的水軍吧
    最火的話題依然是有關壓歲錢,其中爭論最大的話題是:該不該沒收孩子的壓歲錢?當然,一般不會用「沒收」這個詞,而是用「保管」,顯得柔和許多。正方認為應該幫孩子「代保管」,因為孩子沒有自制力,會亂花錢;反方認為沒收孩子的壓歲錢是剝奪孩子的權利,對孩子不公平。這個問題註定不可能有正確答案,或者都是正確答案。
  • 家境一般,壓歲錢1萬,10歲的兒子要自己管錢,該不該給他?
    宜婕娘家和婆家很近,風俗也差不多,都是一個紅包1000塊,這在當地也不算特別高,大家都你來我往心照不宣。兒子的爺爺奶奶,外公外婆都在,宜婕有一個妹妹,老公有兩個姐姐,再加她的奶奶,和老公的外婆也都健在,一大家子人,每年壓歲錢差不多能收到1萬元,可給出去的遠不止這個數,因為宜婕家是一個孩子,大部分親戚家是二胎,還要給兩個太奶奶包紅包,每年差不多都要給出超過一萬五千塊。
  • 春節孩子的壓歲錢,該不該上交家長?
    每到春節,孩子的內心既喜悅又無奈,喜悅是因為能收到親人的紅包,無奈是因為紅包轉頭就得上交給家長。每年到了這個時候,微博都會有一則關於該問題的熱搜。那麼,春節孩子的壓歲錢,該不該上交家長呢?今天來跟大家聊一聊。
  • 親戚倆娃每人500紅包,親戚只給女兒500,寶媽:她摳門還是我計較
    不管是出於情誼還是出於對孩子的喜愛,每次過年,劉女士都會給倆孩子一人封500紅包,可劉女士家只有一個孩子,表姐回的也是500。一次兩次的,劉女士還不放在心上,但回回都這樣,她心裡就感覺有點不太對味了。自己每年都給表姐家孩子一共1000,可表姐只回500,這就意味著她每次都倒貼了500進去。
  • 孩子的壓歲錢到底該不該上交父母?
    每到春節,長輩給孩子壓歲錢已是一項傳統習俗,那麼問題來了,這筆錢到底由誰保管呢?這個問題其實是很爭議的。在調查中發現,不少家長都紛紛表示,現在的孩子和自己小時候不一樣了,以前自己小時候拿到壓歲錢都乖乖上交給家長,而現在不少孩子特別是6歲以上的孩子都有了經濟意識,而且還有了權利意識,孩子交壓歲錢給父母的時候也不那麼理所當然了,甚至會和家長強調:壓歲錢是自己的錢。對此,有7成家長表示,自己一定會幫忙「保管」這些壓歲錢,不會讓孩子小小年紀就拿著這麼多錢。
  • 「爸爸偷我壓歲錢」 關於壓歲錢,每人都有扎心故事
    可是……往往壓歲錢就這麼被「存」沒了很多人大概都有這樣的經歷如今的小孩子們也不例外↓↓  過年這幾天,他們最高興,因為可以收到不少壓歲錢,這個長輩給個紅包,那個長輩再給個……不出幾天,孩子就變成了一個「小財主」,笑得合不攏嘴。但是假期結束如何處理孩子的壓歲錢呢?
  • 嫂子給女兒1000壓歲錢,父母犯難了:她家倆孩子,我家只有一個
    隨著人們生活水平的提高,現在的壓歲錢金額真的是讓人頭疼,以前5塊10塊意思一下就行了,現在500都屬於正常的,有些更甚。嫂子給女兒1000壓歲錢,父母犯難了:她家倆孩子,我家只有一個小池的嫂子前兩天剛生了二胎,親戚朋友就都接連來看,小池是小姑子肯定是要去的,在去之前嫂子說把孩子也帶來吧,小池沒有懷疑的就把孩子給帶去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