親戚有兩個娃,壓歲錢該不該一人一半,公公幾句道出壓歲錢的真諦

2021-01-09 騰訊網

最近這幾天,相信家長們沒少發壓歲錢,但凡遇到親朋好友家的孩子,都要送上一份表示自己的心意,更是對孩子的祝福。

以前,多數家庭都只有一個孩子。但現在,隨著二胎政策落實了這麼多年,當初趕上二胎政策的那些父母,如今家裡的二寶都不小了,也會跟著哥哥、姐姐喊「新年快樂,紅包拿來」了。

小柳與丈夫結婚才兩年,小家庭才剛開始幸福生活。丈夫與自己的工資都不高,每個月還得還房貸,更要為以後孩子的教育存錢!

可最近這人情世故已經花去小柳不少錢了,沒想到,二伯家逢年關還生了個男寶。按照當地的習俗,壓歲錢加加上賀禮,可得給不少,至少一兩千!

不僅如此,二伯家的孩子不止一個,還有個大孫女,今年7歲了。於是當晚,小柳和丈夫,還有公公開了個家庭會議,「壓歲錢怎麼給」!

小柳表示,直接給一人份的壓歲錢,心意到了就差不多了,就當做那些是給兩個孩子的壓歲錢。

丈夫則不認同,他說道,「這怎麼整,本來兩千塊就給的不多,還是這麼親近的關係,二伯平時沒少送東西給我們。再說了,兩個孩子,一千塊錢平攤下,意味著給小寶才500塊的賀禮,這講出去都難聽!」

這麼說也沒錯,畢竟是親伯父家的孫子,喜上加喜的事情,小柳一家為難也是正常的。沒多久,小柳又說道,「要不然給小的1000,大的500?」

一旁的公公皺眉,極為不認同這一做法,「你這給小的1000,大的就500,大的該怎麼想?小孩子不是不懂這些,也會做比較!」

「再加上孩子嘴巴哪裡會把關,到時候當場問你,為什么弟弟1000,我只有500?你怎麼解釋,該難看了!」

「再說了,發壓歲錢不就是為了圖個保平安、壓邪祟,給的不一樣,家裡人可能都有看法。現在給他們孩子發壓歲錢,等你們以後生了孩子,一樣的道理,人家都會補回來的。」

「生兩個孩子平時開銷也大,他們收了禮錢,遠抵不上對孩子的培養花費。兩個孩子,想想都費勁。也就差這幾百、上千的壓歲錢,忍一忍就行了。」

「你們也是死要面子,別人給一兩千,你也給一兩千?我們家什麼條件,你二伯不清楚!你給孩子那麼多壓歲錢,人家未必會要,少一點還可能收下做個意思!」

現在不少家長遇到類似的問題,給親戚家孩子發壓歲錢時,突然冒出來兩個孩子,毫無心理準備,該給多少呢?一人一半?還是大的多給,小的少給,亦或者相反,很多朋友拿不準主意。

實際上,面對這種情況時,個人認為,小柳公公的說法值得借鑑。確實是如此,面對二胎,偏心這一詞彙本就比較敏感,壓歲錢又是可以衡量的標準,發出去的壓歲錢多少,孩子心理都有個數。

試想,如果大的孩子分到了較少的一份,他會怎麼想?「為什么弟弟/妹妹比我多,是不是我不受寵?」

當然,如果是小的孩子受到了較少的一份,同樣也有想法,「我的這麼少,是不是我不如哥哥/姐姐?」

畢竟是孩子,奇奇怪怪的想法諸多,如果父母平時沒有進行這方面的教育,孩子更容易產生誤解。

因此,在此建議朋友們,壓歲錢最好等份給!如果實在沒條件,可以少給點,主要在於表達自己的心意,不必覺得不好意思。畢竟都是來來往往的親友,大家各自的情況也都比較了解,他們會理解你的苦衷。

不要出現「好心卻辦了壞事」的情況,明明是為孩子好,但孩子後來卻因為壓歲錢不對等而鬧矛盾,或折騰父母。

之所以要提醒這些,就是因為現在給孩子發壓歲錢,有些時候反倒成為一種不好的攀比風氣大舅給了3000?二姨給了2000?我要是只給500,多難看!

這種想法不少人都有,很多人喜歡搞面子工程,自己沒條件,非要打腫臉充胖子,到最後,自己的老底都被挖空,過年可能都得「喝西北風」。

自己的經濟條件、孩子的數量等來決定壓歲錢的多少,這不僅是為自己考慮,也是考慮到孩子的認知教育問題。

家庭開支上的平衡,以及人情世故的往來,其實很多時候是可以兼顧的,別讓你的「不好意思」苦了自己,更別讓你的猶豫不決傷害了孩子的自尊,造成自我懷疑。

相關焦點

  • 嫂子給了娃1000壓歲錢,對方有兩個孩子,這紅包要怎麼回?
    從零幾年的幾十一百,到如今的大幾千,發紅包早已成了親戚之間禮尚往來的習慣,但是,又因為每一家孩子的數量不一樣,每一年都會有誰家「虧本」了誰家又「賺到了」的說法。這不,就出現了一件愁心事。可是等到該「回禮」的時候,夫妻倆犯了難:這可咋整啊,對面兩個娃,我們是包一千還是兩千呀? 一千這分成兩份又不好看,兩千又太多了。思來想去,最終夫妻倆準備闊氣一點,包了兩個一千的大紅包。「虧就虧吧,以後少交往就是了。」兩人心想。
  • 春節孩子的壓歲錢,該不該上交家長?
    每年到了這個時候,微博都會有一則關於該問題的熱搜。那麼,春節孩子的壓歲錢,該不該上交家長呢?今天來跟大家聊一聊。1、家長沒收紅包會有哪些弊端如果家長不讓孩子自行保管紅包,而是全部沒收,就會讓這項壓歲錢的風俗失去了本該有的意義。
  • 親戚家兩個娃,一人500塊紅包,親戚只回女兒500塊,這虧該吃嗎?
    今年的親戚雖然不像往常的來回走,但自從有了微信以後,即使在疫情特別嚴重的年裡,我們依然可以「雲走親戚」。而走親戚最重要的環節就是給壓歲錢,長輩要給晚輩壓歲錢,子女要給父母紅包,這都是多年形成的習俗。這一來一往的壓歲錢,意義本來就是圖個喜慶,但不是所有人都這麼想的。
  • 親戚家兩個娃,一人500塊紅包,親戚只給女兒500塊,寶媽悶悶不樂
    孩子們應該是最期盼過年的,因為過年就能收到長輩給的壓歲錢,雖然很多孩子的壓歲錢最後都會被父母沒收,但是收錢的喜悅依然是存在的。不過相對於孩子的這份快樂,家長們對於壓歲錢卻是有些頭疼,畢竟如何包壓歲錢是有一定的講究,如果做得不合適,反而會引起一些誤會。
  • 二孩新「問題」:壓歲錢該按家給還是按孩子給?
    隨著二孩家庭增多,發壓歲錢的負擔比以往重了,怎麼給壓歲錢,給多少壓歲錢,成為很多人的困擾。「婆婆給我們家倆娃一人2000元,給老公弟弟家的娃一個人4000元。」因為老人按家庭給而不是按孩子人數給壓歲錢,胡女士覺得很鬱悶,小孩子問起該怎麼解釋呢?
  • 自家一個娃,親戚家二胎,過年壓歲錢怎麼給不虧?該這樣操作
    首先給紅包會增加經濟負擔,而且還要考慮如何合理分配這些壓歲錢。因為給紅包是我們中華民族的傳統,給多給少,各地的數額是不一樣的,所以必須根據合適的支出來表達對晚輩的關懷。所以說,給壓歲錢是過年必不可少的一個環節。而長輩們在給壓歲錢的時候會遇到一個很尷尬的問題,因為隨著二胎政策的放開,現在許多家庭有了兩個孩子,甚至三個孩子,而有些家庭只有一個獨生子女。
  • 家長會丨孩子壓歲錢該沒收嗎?
    過年,長輩們給孩子派發紅包,給壓歲錢,是我國的傳統習俗。隨著生活水平的提高,壓歲錢日益水漲船高,一個春節下來,許多孩子一躍成了「小富翁」,壓歲錢過千元的屢見不鮮。但由此也衍生一個問題,孩子年紀小,「巨款」在手,該如何處理?
  • 「我給小姑家孩子500壓歲錢,她卻給我孩子300塊」我該不該計較?
    她覺得人家來了,自己卻去走親戚不太好,於是每年都初三再去娘家。今年疫情肆虐,初二一大早,小姑子一家就發來視頻,跟家裡人一一拜了年,大家聊得很開心。因為孩子不能來,所以身為舅媽的曉敏就通過微信給小姑子的倆孩子一人發了500的紅包。
  • 家長該不該沒收孩子的壓歲錢?
    家長該不該沒收孩子的壓歲錢?壓歲錢的習俗源遠流長,雖然「錢」的形式變了又變,甚至有以糖替代的時候,但萬變不離其宗:這是長輩對晚輩的美好祝願,沒有條件,沒有功利,只是要讓孩子們開心。用象徵活力、好運和愉快的紅包裝錢,意味再明顯不過。但是,壓歲錢正在變味兒。
  • 不給壓歲錢就別來我家!兒子索要壓歲錢,父母不以為意
    我國很多地方都有發壓歲錢的傳統,不管是偏僻農村還是一線大城市,只要是長輩遇到年紀比較小的孩子,都會主動給孩子發一個壓碎紅包,以表示對晚輩的祝福,大家也都圖個吉利。串親戚被索要壓歲錢,不給就不讓你進門媛媛出生在農村,小時候上學非常努力,所以有機會到大城市讀書,而且上完研究生之後還找了一份非常體面的工作,嫁給了同班同學,現在兩人都已經在城裡買房定居,如今到了過年時候,她決定回家裡看看老人,和父母親戚們一起過年。
  • 孩子的壓歲錢,該不該交給父母?要看孩子有沒有這項能力
    少則幾百元,多則數萬元,孩子手裡有這麼多壓歲錢,到底該如何處理呢?這歷來是爭論不休的話題。 觀點一:孩子應該把壓歲錢上交 我小時候基本就屬於這種情況,壓歲錢最多能陪伴我到開學,就被父母以各種藉口收繳了,相信很多人都和我有同樣的經歷吧?
  • 二胎親戚好算計,上來就給孩子5000壓歲錢,一胎寶媽機智應對
    畢竟每年的春節,大人和親戚都會給孩子壓歲錢,這對孩子來說無疑是一件值得高興的事情。然而,在給壓歲錢這件事情上,每年都會鬧出很多的爭議。二胎親戚「算計」壓歲錢,上來就給自家娃5000,一胎寶媽咋辦?花花是一位寶媽,有一個8歲的兒子牛牛。
  • 家有二胎咋包壓歲錢?過年紅包成「心結」
    李先生大致算了一下,過年回家,壓歲錢發給了10多個孩子。和李先生有同樣感受的還有讀者王女士。「家裡的親戚、朋友都添了二孩,壓歲錢整個比往年翻了一倍,看來以後要更加努力多掙錢了!」她說。吐槽2添了二孩,娃的壓歲錢「縮水」二孩多了,發壓歲錢的人吃不消,收壓歲錢的人也有不滿。
  • 壓歲錢還能這樣給嗎?我是接受不了
    壓歲錢又叫壓「祟」錢,是長輩對晚輩的一種美好祝願,每當過年的時候長輩會把準備好的紅包分給晚輩,讓他們在來年平安順遂。可不管是什麼優良的傳統,傳著傳著就變樣了,壓歲錢也不例外。本來過春節是個很開心的事情,最後鬧得很不開心。
  • 壓歲錢越多,儀式感越強?春節紅包到底該怎麼發?
    有些家長表示最近幾年越來越不想聚了,原來春節團圓是為了熱鬧,現在是為了炫耀,有些親戚故意把壓歲錢抬得太高,實在有些接受不了。壓歲錢本來是長輩們對孩子的期望和祝福,原本是沒有多少之分的,大家發壓歲錢也都是圖個吉利,春節的時候長輩們互相給親戚家的孩子發壓歲錢也是為了相互祝福,現在人們早已經不相信「祟」的傳說,但是仍然保留了壓歲錢的習俗。壓歲錢越多,儀式感越強嗎?
  • 農村壓歲錢有何意義?給出去的壓歲錢,和得到的壓歲錢明明差不多
    文/濤聲依舊農村壓歲錢有何意義?給出去的壓歲錢,和得到的壓歲錢明明差不多我們都知道,春節的時候發壓歲錢是一種非常傳統的文化習俗,很多人對這種習俗已經習以為常了,所謂的壓歲錢就是長輩給晚輩的紅包,通常為了表示心意,往往紅包都在一百塊錢以上,不過隨著時代的不斷發展,紅包的數額也在不斷的加大,如今基本上壓歲錢紅包都在數百塊錢左右。
  • 孩子的壓歲錢不該給家長?你是孩子派來的水軍吧
    最火的話題依然是有關壓歲錢,其中爭論最大的話題是:該不該沒收孩子的壓歲錢?當然,一般不會用「沒收」這個詞,而是用「保管」,顯得柔和許多。正方認為應該幫孩子「代保管」,因為孩子沒有自制力,會亂花錢;反方認為沒收孩子的壓歲錢是剝奪孩子的權利,對孩子不公平。這個問題註定不可能有正確答案,或者都是正確答案。
  • 過年為什麼要給孩子壓歲錢? 壓歲錢的傳說故事?
    第一種說法:壓歲錢給到14歲,古時候人們超過14歲就認為成年了,那麼孩子應該是14歲以下才有壓歲錢。第二種說法:壓歲錢給到18歲,在我國,18歲意味著成人了,不接受壓歲錢也是孩子長大成人的象徵。春節發壓歲錢,不能「一視同仁」,要按照親疏關係來定奪,比如關係一般的話,給100元的壓歲錢,那麼,關係比較好的就200,而對於關係更遠一些或者只是普通關係的晚輩,也可以不給壓歲錢。3、至親可以隨意。自己家的孩子,可以給一些有特殊意義的壓歲錢,比如:,畢竟是自家人,如果有條件可以給孩子多一點壓歲錢。
  • 孩子長到一定年齡,親戚給壓歲錢就別要了,不然別人會看不起
    但是,孩子總會長到不能再收親戚壓歲錢的時候。如果,孩子到了再收壓歲錢不合適的年齡,家長還默許他收親戚給的壓歲錢。非但不利於孩子接受自己已經長大、該承擔家庭責任的事實,還給親戚帶來了經濟負擔,說不定會影響和親戚之間的感情。所以,這裡還是建議,當孩子長到一定年齡,親戚給的壓歲錢就別要了,家裡再窮都沒別要。
  • 孩子的壓歲錢到底該不該上交父母?
    每到春節,長輩給孩子壓歲錢已是一項傳統習俗,那麼問題來了,這筆錢到底由誰保管呢?這個問題其實是很爭議的。在調查中發現,不少家長都紛紛表示,現在的孩子和自己小時候不一樣了,以前自己小時候拿到壓歲錢都乖乖上交給家長,而現在不少孩子特別是6歲以上的孩子都有了經濟意識,而且還有了權利意識,孩子交壓歲錢給父母的時候也不那麼理所當然了,甚至會和家長強調:壓歲錢是自己的錢。對此,有7成家長表示,自己一定會幫忙「保管」這些壓歲錢,不會讓孩子小小年紀就拿著這麼多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