農民工法律援助十年變遷 維權案呈複雜化趨勢

2020-12-27 中國新聞網

  我國農民工數量已經達到2.74億,他們的權益狀況如何?在依法維權過程中又面臨哪些困難?這些問題愈發成為社會關注的焦點。9月11日,一份《農民工法律援助十年變遷調研報告》在京發布,揭示了10年間我國農民工權益狀況的變化趨勢。報告顯示,農民工維權案件從最初以建築領域欠薪為主,到如今欠薪、工傷、解除勞動合同糾紛、社保補償、拖欠加班費等多種勞動爭議並存。

  這份調研報告由我國第一家農民工法律援助公益機構——北京致誠農民工法律援助與研究中心完成(以下簡稱致誠中心)。該中心自2005年成立至2015年8月31日,共辦結案件10069件,幫助農民工挽回損失超過1.45億元。

  通過對這些案件的梳理,致誠中心發現農民工權益維護存在幾個突出現象,包括用人單位採取單方保管合同或籤訂空白合同逃避責任;「違反規章制度」成為單位辭退員工的萬能藉口;工傷保險待遇先行支付等好政策難落地;女農民工因懷孕被單位辭退案件增多,等等。

  現象一:用人單位規避合同責任手段翻新

  調研報告顯示,農民工勞動合同籤訂率有了明顯提高,但用人單位違法解除勞動合同、規避法律責任的手段卻不斷翻新,成為農民工維權路上的第一道障礙。

  「勞動合同是證明雙方存在勞動關係以及規範權利義務的重要憑證,不籤訂勞動合同、否認勞動關係是有些用人單位逃避責任的慣用手法。」據致誠中心主任佟麗華介紹,2008年勞動合同法實施生效之後,受援農民工合同籤訂率已從6年前的7.3%,提升到了2014年的21.9%。

  然而,用人單位通過單方保管合同或籤訂空白合同的現象依然很多。一旦遭遇勞動爭議,農民工往往很難證明勞動關係或當初單位口頭承諾的工作條件。

  與此同時,違法解僱仍是解除勞動合同爭議的主要原因。致誠中心統計數據顯示,受援農民工當中,涉及解除勞動合同主張經濟補償或賠償的有1459人,其中78.6%的農民工被違法解僱。

  當然,用人單位並非「無故解除勞動合同」,迫使勞動者主動辭職的手段不斷翻新。有的單位要求勞動者必須寫「辭職申請」後才能給其結算未發的工資或者扣留的押金,以此逃避支付經濟補償的責任。

  調研報告指出,「違反規章制度」成為用人單位解僱勞動者的「萬能藉口」。如網上聊QQ、挑撥離間同事、遲到早退、頂撞領導、堆放雜物、上班期間與網友聊天等,都成為企業「違反規章制度」辭退農民工的理由。

  根據致誠中心援助案件的統計,因「違反單位規章制度」而被解僱的49人中,經勞動爭議仲裁委員會或法院確認,有42名農民工並不存在違反單位規章制度的行為。同時,用人單位的規章制度符合法律規定的也僅佔14.3%。

  現象二:好政策難落地,工傷維權成「持久戰」

  「我一個土生土長的農民,沒什麼文化,來北京打工就是出苦力,當搬運工,沒想到出了工傷。當初不知道自己的權利,本來能保住的一條腿就這麼沒了。」這是一位致誠法律援助中心幫助過的農民工,他的遭遇與許多農民工很相似。

  自2005年至2014年底,致誠中心共為664名工傷農民工提供了法律援助。佟麗華注意到,這些農民工工傷參保率有了一定提升,從最初的3.5%提高到如今12.8%。但是,目前工傷維權程序複雜的狀況並沒有根本性改變。

  據了解,我國《社會保險法》、《勞動合同法》、《勞務派遣暫行規定》、《關於進一步做好建築業工傷保險工作的意見》等法律規定的實施,方便了農民工工傷問題的解決。

  然而,致誠中心執行副主任時福茂表示,「農民工工傷待遇索賠往往不是一個單純的爭議,而是圍繞工傷問題的『一系列』爭議。如確認勞動關係的爭議、是否為工傷的爭議、傷殘鑑定的爭議、工傷待遇的爭議,等等。」

  幾乎每一個爭議都需要經歷「一裁二審」,一個工傷維權案件就是一場「持久戰」。據致誠中心處理案件統計,10年裡,35.7%的農民工工傷維權需要13~24個月,17.5%需要25個月以上。

  對於農民工具有重要意義的先行支付制度的落地,也顯得有些艱難。《社會保險法》確立了醫療費用、工傷保險待遇先行支付制度,但在致誠中心辦理的先行支付案件中,只有1件得到了落實。社會保險支付部門時常以尚未出臺具體規定、沒有操作流程、不能通過電腦系統為由拒絕支付相關待遇。

  尤其值得關注的是,職業病案件受案率上升,職業病已成為威脅農民工健康和農民工家庭的嚴重問題。

  致誠中心處理的職業病案件中,90%為塵肺病或矽肺病案件。「塵肺病是一種不可逆轉的疾病,一旦發病後就無法再治癒,只能依靠醫療手段減輕症狀或者維持現狀,如果得不到補償,患者及其家庭會面臨嚴重的經濟困難,因病返貧的概率很高。」時福茂焦急地說。

  現象三:懷孕女工被辭退案件增多

  到2014年,我國女性農民工的數量已達到9040萬。致誠中心調研報告也發現,近年來,女性農民工案件持續增多,因懷孕引起的糾紛增長較明顯。至2014年底,在5353名受援農民工當中,女性有1068人,佔20%。

  除了通常類型的案件外,女性農民工有一些基於性別的特殊案件,最為典型的就是因懷孕而遭遇辭退的案件。僅該中心在2014年提供援助的54名女性農民工案件中,就有7件是因懷孕而被辭退的案例。懷孕女工被解僱的理由種類繁多,如曠工、不服從工作調整、耽誤公司重要文件、不安排工作等。

  時福茂表示,用人單位在明知女工已懷孕的情況下,以種種理由將其解僱或強迫其主動離職,說明用人單位對於不得在女工孕期解除勞動合同的法律規定是明知的。

  我國對懷孕女職工有著嚴格保護措施,包括懷孕期間要給女工安排適合其身體狀況的工作,不能安排夜間加班,孕期產檢要按出勤對待,生產後女工要享受3到4個月的帶薪產假等。而這些特殊保護,卻成了單位「嫌麻煩」而將女性農民工辭退的原因。

  在梳理10年援助歷程時,佟麗華表示,越來越多的農民工不僅了解自己的權利,而且知道該如何依法維權,在哪裡尋求幫助。「從這個層面看,這是一種積極的變化,也是社會的進步。」(本報記者 鄭莉)

相關焦點

  • 靈臺縣法律援助中心開通「綠色通道」助力農民工討薪維權
    近日,李某某等17人前來靈臺縣法律援助中心求助。談話間,他們情緒激動,多數人表示維權不成就去政府及相關部門討要說法。靈臺縣法律援助中心工作人員詳細了解得知,他們17人於2014年6月在縣內某道路工程項目建設中務工,工程完工並驗收後,勞務分包商未按約定支付勞動報酬,之後李某某等17人嘗試了多種方法討要工資,都以失敗而告終,至今未果。靈臺縣法律援助中心工作人員詢問並查閱了他們現有的證據材料後,積極引導和勸說他們要依法合理維權,並及時開通法律援助「綠色通道」,指派甘肅溪河律師事務所為他們提供法律援助。
  • 縣法律援助中心開展農民工維權專項活動
    ,到了該收穫的時候,每年此時高青縣法律援助中心總是把保障農民工合法權益放在心坎上,如往年一樣,高青縣法律援助中心如期開展農民工維權專項活動,確保農民工維權案件「應援盡援優援」。活動具體實施情況如下:NO.1開通農民工法律援助「綠色通道」在法律援助中心專門設置農民工維權窗口,對農民工因追討工資、工傷事故賠償等事項申請法律援助的,一律開具「法律援助綠卡」,免於經濟狀況審查,當場受理,當場指派;對申請事項不屬於法律援助範圍的,實行「一次性告知制」,引導其向相關部門辦理。
  • 平涼市靜寧縣法律援助中心開展農民工、殘疾人法律援助專項維權活動
    本網訊(通訊員 李娜)為進一步加強對農民工和殘疾人的法律援助供給力度,提高農民工、殘疾人群體的獲得感、幸福感、安全感,甘肅省平涼市靜寧縣法律援助中心積極開展農民工、殘疾人法律援助專項維權活動。平涼市靜寧縣援助中心為農民工、殘疾人提供精準、便捷、優質的法律援助服務,今年以來共開展專項宣傳活動5次,發放宣傳資料800餘份,提高農民工、殘疾人對法律援助工作的知曉度和滿意度,擴大法律援助社會影響力。
  • ...助力農民工(蓬溪縣農民工討薪維權法律援助專項活動系列簡報一)
    鳴鳳司法所開展農民工討薪維權法治宣傳進車站活動年底適逢農民工返鄉潮,12月23日,鳴鳳司法所聯合鳴鳳政府、鳴鳳法庭,開展了農民工討薪維權法治宣傳進車站活動,旨在解答農民工關心的法律問題,維護廣大農民工勞動者的合法權益。
  • 高邑縣法律援助中心積極開展農民工維權專項宣傳活動
    為進一步維護農民工合法權益,結合高邑縣司法局「法援惠民生•助力農民工」法律援助品牌建設工作深入開展,9月1日,高邑縣法律援助中心在高邑縣「石府秀麓壹號」在建項目工地開展「農民工維權專項宣傳活動此次宣傳活動通過法律宣傳、法律諮詢、法律援助(綠色通道)為農民工提供針對性、個性化服務。活動現場向農民工發放法律援助宣傳手冊、法律小常識圖書、《民法典》宣傳書籍等200餘份,發放法律援助宣傳手提袋100餘個。現場為農民工解答有關勞動合同、勞動報酬、社會保險和工傷等法律問題9人次。
  • 司法部發布2019年度法律援助維護農民工權益十大典型案例
    一、江西省萍鄉市湘東區法律援助中心為777名農民工追索勞動報酬提供法律援助案【基本案情】2018年10月,江西省萍鄉市湘東區某陶瓷有限公司停產,拖欠農民工工資高達數百萬元,經區政府協調,農民工同意通過法律途徑解決問題,並推選代表向萍鄉市湘東區法律援助中心申請法律援助。
  • 河口區法律援助中心全力解決農民工討薪難問題
    大眾網·海報新聞記者 李夢雨 東營報導日前,河口區法律援助中心來了一批急切討薪的農民工,十多個人把大廳擠得滿滿當當。原來,這些人在仙河鎮某鹽場務工,由於企業虧損一直未拿到工資。在了解基本案情後,法援中心工作人員詳細告知農民工申請法律援助的程序及所需提供的證據材料,迅速開通綠色通道,本著優先受理、優先審批、優先指派的原則於當日完成申請、審批、指派程序,並與受指派的律師詳細溝通
  • 維護農民工合法權益 法律援助在行動
    農民工作為弱勢群體,討薪維權難較為艱難,始終是國家 近年來,旗司法局達來諾日司法所高度重視農民工討薪法律援助工作,充分發揮法律援助的職能作用,靠實責任,大力推進「法援惠民生·助力農民工」法律援助品牌建設活動,全面暢通農民工維權綠色通道,降低門檻、快速辦理,對農民工討薪、工傷事故賠償事項申請法律援助的,一律免於經濟狀況審查,實行當場受理、當場指派,確保應援盡援。
  • 廣州創新法律援助手段維護農民工合法權益
    為切實保障勞動者依法獲得勞動報酬的權益,維護勞動關係和諧穩定,廣州市司法局農民工討薪維權「綠色通道」相關制度規定,凡是以「追索勞動報酬、工傷賠償」為由申請法律援助的,不論本地還是外地戶籍,均不用提交經濟困難申報材料;農民工所申請的法律援助事項在廣州市審理或處理,或者廣州市戶籍的農民工,其法律援助事項在廣州外審理或處理,均可在廣州申請法律援助,做到「應援盡援」。
  • 湖南:用法律援助為農民工兄弟討薪「撐腰」
    據統計,2019年,湖南省共受理涉及農民工法律援助案件9843件,涉及農民工1萬餘人次,解答農民工法律諮詢30282人次。農民工維權既重解決更重預防如何引導合法權益受到侵害的農民工依法理性維權,如何提供更便捷的維權方式,是湖南省司法廳一直思考的問題。
  • 法律援助進工地——維護農民工合法權益
    9月8日,甘德縣司法局法律援助中心聯合縣勞動監察大隊前往甘德縣規模較大的兩個工地開展了「法律援助進工地——維護農民工合法權益」法治宣傳活動。在甘德縣司法局正如火如荼進行的「援調對接」工作的背景下,此次宣傳活動的開展,旨在將「援調對接」工作推向新高潮,探索「援調對接」如何維護農民工維權的正確途徑
  • 北京疫情期間農民工法律援助提檔加速
    當時正值疫情防控期間,懷柔區法律援助中心高度重視,當即協調律師李長浩現場接待諮詢。在李長浩指導和幫助下,20多人中符合法律援助條件的9名勞動者順利獲得了法律援助。5月5日,在前期電話溝通的基礎上,李長浩利用「五一」假期與9名受援人見了面。經過這次會面,9名受援人對維權之路有了清晰的認識。李長浩也作出判斷,在仲裁過程中調解解決,將是對勞動者權益的最佳保護方案。
  • 廣西北海:法律援助進工地 保障農民工權益
    11月30日,北海市銀海區司法局組織法律援助志願者走進工地,宣傳《保障農民工工資支付條例》。活動現場,法律援助志願者向農民工派發《保障農民工工資支付條例》《致農民工朋友的一封信》、申請法律援助指南等資料,現場普及有關籤訂勞動合同及農民工討薪的法律知識,介紹「12348」公共法律服務熱線和綠色通道的政策知識,引導農民工遇到拖欠工資時運用法律維護自身合法權益。
  • 農民工如何維權?法律宣傳活動支招
    巴渝傳媒網訊 (記者 洪俊)7月22日,涪陵區司法局在體育館附近開展了「法援惠民生,關愛農民工」公益法律宣傳活動,通過現場解答法律諮詢和發放宣傳冊的形式,引導廣大農民工運用法律援助方式維護自身合法權益。
  • 洛川縣舉行「法律援助惠民生 擁軍優屬助維權」宣傳活動
    9月8日,洛川縣法律援助中心與洛川縣退役軍人事務局以重點優撫對象年檢工作為契機,在退役軍人服務中心開展「法律援助惠民生 擁軍優屬助維權」業務宣傳活動,切實貫徹落實《陝西省司法廳開展「法援惠民生、扶貧奔小康」品牌活動工作方案》和《陝西省司法廳辦公室關於進一步做好軍人軍屬法律援助工作的通知》,更好維護軍人軍屬合法權益,提升法律援助服務質量。
  • 為弱勢群體修築維權之路 體彩做法律援助堅實後盾
    促進公平正義 助弱女子維權「義聯的黃律師、李律師與我非親非故,卻在我最無助的時候伸出援助之手,沒收我一分錢、沒喝我一口水。律師辦案是有成本的,我了解到是因為有彩票公益金對法律援助項目的支持。在此,我真誠地給法律援助項目點讚。」
  • 拉薩市司法局法援中心「十條措施」為農民工申請法律援助,農民工追索報酬糾紛「綠色通道」開通
    近日,張某等11名農民工因工資拖欠問題到法律援助中心尋求幫助,法律援助中心受理該案件後,為農民工追回30多萬元工資。10月29日,記者從法律援助中心了解到,為解決農民工討薪難問題,讓農民工拿著錢高高興興回家過年,法律援助中心設立農民工法律援助服務熱線12348和0891-6336149,為農民工提供免費法律諮詢;開通農民工法律援助「綠色通道」,對農民工法律援助申請優先審查和受理;設立農民工法律援助接待崗,抽調熟悉農民工相關業務知識的援助律師,專門負責接待農民工的法律援助申請和法律諮詢;對農民工索要勞動報酬和工傷損害賠償的法律援助申請
  • 永寧縣司法局楊和司法所開展《保障農民工工資支付條例》及法律援助法律政策知識宣傳活動
    為規範農民工工資支付行為,保障農民工兄弟按時足額獲得工資報酬,在轄區範圍內營造不能欠、不敢欠,學條例、守條例的良好氛圍,2020年9月17日上午,永寧縣司法局楊和司法所在南橋集市開展了以「切實維護農民工權益 真誠解決農民工問題」為主題的宣傳活動。
  • 不用出門,濱州免費為農民工、殘疾人等群體提供法律援助
    齊魯網·閃電新聞12月30日訊 困難群眾需要法律援助,不用出門,通過「法援在線」綜合管理平臺,就可以提出申請;精準扶貧對象、農民工討薪、工傷案件,農村70周歲以上的老年人、殘疾人等群體權益遭受侵害的,一律免予審查經濟困難狀況,免費提供法律援助……今年以來,濱州市法律援助中心圍繞信息、組織、服務採取的一系列創新舉措
  • 2019年度宜昌市十佳法律援助案例,田昌陸獲此殊榮長陽唯一
    為進一步維護群眾合法權益,推動全市法律援助事業創新發展,市司法局開展2019年度十佳法律援助案例評選活動,經組織申報、專家評審、綜合評定的方式,按照案件辦理質量,檔案質量及難易程度綜合考評。婦女、殘疾人、精準扶貧對象等特殊群體勞動、勞務糾紛,工資報酬,生命健康權等較易發生的糾紛,具有代表性和典型性,對承辦法律援助案件具有示範和指導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