隨著部編版語文的普及,現在越來越多的家長開始重視#語文#了。而隨著語文的改革,有一個詞也逐漸進入家長們的視野中——大語文。
大語文到底「大」在哪裡,簡而言之,就是:
分值大:北京高考語文從150分提高到了180分內容大:僅僅小學階段,就有124篇古文,相比之前的版本,增幅達到了80%閱讀量大:不單單課內,課外閱讀量需求陡增,要求小學生課外閱讀的文字量達到100萬目標大:成績只是基礎,更多是培養孩子的文學素養和語文思維,傳承中國傳統文化我把上述這些統稱為「四大」。
而在「四大」的原則下,傳統的語文教學思路和方式已經漸漸式微。孩子閱讀也不能只著眼於課本本身了,更重要的是向外拓展,吸取課外知識。「部編版」中小學語文教科書總編輯溫儒敏就曾說過:希望小學生的課外閱讀字數能達到100萬字!
閱讀量的增加其實也是在為作文做鋪墊:大語文時代下,作文決不能再局限於課文本身了。
然而在我深度調研了各類大語文機構的寫作課之後,發現其中販賣焦慮者佔據多數,大量充斥著「復古」的教學思路,包裝著自創的寫作「篇法」,用新瓶來裝舊酒。雖然短時間內可能真的能夠幫助作文提分,但是長遠來看,弊遠遠大於利。
在這裡,我一定要警醒各位家長,作文,千萬不要像下面這麼學!
01不要套用關鍵詞
上圖是某語文機構整理的部編版小學語文課文中最常出現的「關鍵詞」。這裡可以看到排名前三的是「沒收」、「瞳孔」、「負責」。
雖然取名為「52新視角」,但實際上只是「關鍵詞」出現頻率的排名。
而該機構的作文教學方法之一就是讓孩子練習使用上述的關鍵詞進行反覆造句,力求可以套用在不同體裁、主題的作文中。
誠然,這種模式化地套用,或許真的對短期語文作文分數的提升會有所幫助。但是,今後的初中、高中呢?都要套用關鍵詞嗎?大學的論文、步入職場後的報告,還有關鍵詞可以套用嗎?
作文的學習是個積累的過程,急於求成的方式,堅決不可取。
02不要做句式堆砌
上圖是某機構的「作文好句」方法:堆砌句式。其實在小學階段來說,這樣的句式一是字數容易湊,二是排比的形式結構看上去會工整,所以的確容易得高分。但這種作文教學法只會讓孩子形成固定思維,會讓孩子錯誤地認為句式的堆砌就可以寫出好文章。
然而真正的好文章是需要孩子用心發現生活,觀察自身周邊的人、物、事,然後用文字表達出來的,絕不是機械式地用句式能夠堆砌出來的。
魯迅先生的文章,從來就不願多說廢話。用直指人心的文字,才能寫出真正的好文章。
03不要再自問自答了
這個寫作方法的問題其實和第二種句式堆砌類似,很容易讓孩子的寫作思維僵化,認為課文裡問答式的文章是好文章。
而作為寫作的黃金啟蒙時期,小學階段的孩子對這個世界的認知並沒有完全建立,對事物的觀察也不夠細緻入微,語文課本中的這些課文之所以反覆運用」問答「的形式本意並不是讓孩子模仿,而是啟發,啟發孩子去觀察並思考身邊的人、事、物,進而能夠表達出來。
之所以這麼說,是因為從初中開始,這種「問答式」的文章就幾乎絕跡了。部編版語文初一第一學期的第一篇現代文——《春》,通篇是對景色的描寫與感悟,沒有一句「問答」。
04總結
葉聖陶先生曾說:「閱讀是吸收,寫作是傾吐,傾吐能否合乎法度,顯然與吸收有密切的聯繫。」用現在更時髦通俗點的話來說,就是「作文是輸出,閱讀是輸入,而輸出的質量和輸入是緊密相連的」。
我也希望那些想提高孩子寫作能力的家長戒驕戒躁,從根源培養孩子的閱讀和寫作能力,而不是急於求成,生搬硬套,讓孩子寫作思維僵化。
如果您還有關於孩子寫作的其他問題,比如:
如何能提高孩子的寫作能力?
有哪些好的作文素材值得參考?
孩子作文寫不好的原因是什麼?
通通可以諮詢養娃課代表:芝麻媽。芝麻媽會幫助您分析小朋友的學情,並幫您分析您所關心的養娃困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