開展課外科普閱讀提升小學生科學素養

2021-01-07 西坡麥客

摘要:在完成小學科學教學大綱規定的教學任務的基礎上,適當組織小學生開展課外科普閱讀活動,對拓展小學生的科學知識、掌握一定科學技術、培養堅定的科學精神,從整體上提高他們的科學素養都具有非常重要的促進作用。閱讀一些醫學衛生知識,對小學生養成良好的衛生習慣,增強預防疾病意識,保護身體健康是有好處的。閱讀一些心理科學方面的入門知識,小學生對認知、情緒、意識、行為相互影響的作用機制就有了粗淺的了解,對他們提高認知效率,保持健康情緒,調整良性意識狀態,形成良好行為習慣都有一定的幫助。閱讀一些教育科學方面的知識,小學生就能懂得「學而知之」、「學習成才」的科學性,學習的自覺性就會大大增強。總之,倡導小學生課外科普閱讀活動是大有益處的。本文就小學生開展課外科普閱讀活動的意義、小學生開展課外科普閱讀的現狀以及在課外科普閱讀中提升科學素養的策略等問題,進行了較為深入全面的研究。

關鍵詞:課外 科普閱讀 提升 小學生 科學素養 策略

一、小學生開展課外科普閱讀活動的意義

1.課外科普閱讀可以拓展小學生的科學知識

溫故而知新。課外科普閱讀活動能在溫習鞏固科學課堂教學的基礎上,獲取課本之外更多更新的科學知識。通過關於月球探測、火星探測方面的專題科普閱讀活動,小學生能夠及時掌握世界上關於登月探測和火星探測方面的最新科學動態和科技成果,並激發他們極大的科學興趣和科學探索精神。

比如,有計劃有目的引導小學生閱讀一些關於心理健康方面的科學知識,並自覺地有意識地對自己的心理素質進行一定的訓練。針對自己自信心不足的問題,可以先認識自己有哪些不良的心理狀態,再在閱讀中尋求解決的辦法,經過一個時期的自我更新之後,有沒有進步,有哪些值得肯定的進步,通過不斷地心理自我更新、維護和進步,小學生堅定的自信心就會逐步養成。針對小學生暴躁易怒等情緒化思維比較明顯的問題,老師可以引導他們閱讀一些化解憤怒、憂鬱、低落、厭倦等情緒方面的心理科學書籍,幫助他們學會如何學會克制糟糕情緒、如何排除不良情緒,隨時保持健康積極進取的良好心態。而且,從實用科學知識開始閱讀,能讓小學生嘗到學習科普知識甜頭,增強科普閱讀的興趣愛好,增加不斷攀登科學高峰的動力。

2.課外科普閱讀可以提高小學生的科學技術

科學技術是第一生產力。在課外科普閱讀活動中,隨著科學知識積累、科學興趣增加、科學好奇心增大,小學生的科學實踐活動就會更加頻繁。在科學實驗的過程中,小學生就會掌握一些科學技術,為他們的科技小發明奠定基礎。從製作風車、飛針、自轉燈籠等小玩具開始,再逐漸引導學生動手製作風力炮車、空氣火箭、擠壓式火箭、橡皮筋動力軟板車、磁懸浮搖頭風扇等等科技玩具。先把這些現成的科技小玩具拿給小學生把玩,邊玩邊琢磨其運作的科學原理,再讓他們拆卸安裝,最後讓他們自己製作,如此循序漸進,等孩子們有了一定科技實力,就啟發他們踴躍進行科技小發明。在一個個一件件科技玩具、科技小發明誕生的過程中,隨著量變到質變,小學生的科學技術水平也就會逐步提升。從閱讀到動手操作,再到科技小發明,最後到有了一定的科學技術水平,是一個認識-實踐-再認識再提高的過程。但是,整個過程都始於科普閱讀這個初步獲得的認識。

3.課外科普閱讀可以培養小學生的科學精神

問渠那得清如許?為有源頭活水來。課外科普閱讀是小學生獲取科學知識,獲得科學精神的重要源泉活水。在經常堅持課外科普閱讀的過程中,小學生的探索精神、創新精神、實證精神、嚴謹分析判斷精神等科學素養就會逐漸形成。在這個意義上講,課外科普閱讀就是小學生科學素養提升的源頭活水。從農村來的學生大多都受到其家長「命由天定」、迷信鬼神等思想影響,遇到困難有求神保佑的落後意識,對個人努力奮鬥一般持有消極態度。針對這些孩子,老師要引導他們閱讀一些淺顯易懂的馬克思主義唯物論原理,讓孩子懂得世界是物質的,在遵從科學規律的前提下人的主觀能動性是積極的有益的有用的,通過輔導閱讀幫助孩子樹立正確的世界觀、價值觀、人生觀,這對培養他們的科學精神具有非常重要的基礎性作用。

二、小學生開展課外科普閱讀的現狀及問題

1.小學生課外科普閱讀沒有得到應有的重視

課題組設置了「小學生要不要開展課外科普閱讀活動?」、「你們學校經常組織課外科普閱讀活動嗎?」、「課外科普讀物你看過哪些?」等問題,對5個鄉鎮30所農村小學100名學生進行了匿名問卷調查,結果發現,認為科學是副課沒有必要組織學生課外科普閱讀的佔89%,從來不組織學生課外科普閱讀的佔83%,自發開展課外科普閱讀的學生僅有18%。由此可見,小學生課外科普閱讀沒有被引起足夠的重視。

2.小學生課外科普閱讀沒有固定的場地

知行合一。思想上不重視小學生課外科普閱讀,就會直接表現在行動上。就「有無固定課外科普閱讀專欄」、「有無課外科普閱讀圖書室」等問題,課題組對5個鄉鎮30所農村小學進行了現場走訪調查,結果發現有課外科普閱讀專欄的不足27%,有課外科普閱讀圖書室的不足15%。

3.小學生課外科普閱讀沒有足夠的圖書

課題組隨機抽查了100名來自不同小學的中高年級學生,讀過《十萬個為什麼》佔21%,讀過《小愛迪生》的佔19%,讀過《科學小百科》的佔14%,沒有讀過任何科普讀物的佔56%。科普書籍是傳播科學知識的重要載體,可見,科普書籍的匱乏是一些山區小學生科學素養難以提高的主要瓶頸。

三、在課外科普閱讀中提升科學素養的策略

1.爭取各方重視小學生課外科普閱讀

課外科普閱讀是擴大小學生科學知識、掌握科學技術、學習科學方法,全面提高其科學素養的最好途徑。要為小學生營造良好的科普閱讀環境,就要爭取社會、主管部門、學校、家庭、老師以及家長等各方的大力支持與配合,形成科技是第一生產力的全民共識,把提高小學生科學素養作為提高全民素質的一個重要方面常抓不懈,把課外科普閱讀作為提高小學生核心素養的重要組成部分早抓早重視。學校要把科學課納入和數學、語文等課程同等重視的位置,即科學課也是主課,要制定系統的教學計劃,配備專業的科學教師,給與足夠的教學課時。在此基礎上,學校還要注意科學課由課內向課外的延伸,切實組織好小學生課外科普閱讀活動。家庭要給孩子提供適當的科普讀物,家長在重視孩子科普閱讀的基礎上要學會講科普故事,和孩子共同探討交流科學知識,並共同提高科學素養。

2.長期創辦小學生課外科普閱讀專欄

創辦科普宣傳畫、創設科普實驗園、組織科學學習小組等,在不斷提高校園科普文化氛圍的基礎上,利用適當位置創辦科普閱讀專欄、科普論壇平臺、科普創意園地等等,讓小學生課外科普閱讀有焦點、有亮點、有場地。學校要指定專門的科學教師負責指導組織小學生長期有序參與課外科普閱讀專欄的設計和科普內容的定期更換,讓專欄成為小學生通往探索科學世界的重要窗口。教師要把熱愛科學,興趣強烈,已有相當科普知識的學生任命為科普小秘書或科普宣傳員,發揮好科普積極分子的模範帶頭作用,最大限度地團結凝聚更多的學生熱愛科學、探索科學,並以極大的熱情參與到課外科普閱讀活動中來,形成科普閱讀人人行動、人人參與的良性互動發展氛圍。

3.爭取經費興修小學生科普閱讀室

在重視小學生課外科普閱讀的基礎上,地方政府、社團組織、教育主管部門以及學校要多方籌集經費,創辦小學生科普閱讀室,配備應有設備,提供適宜場地,滿足圖書需求,讓小學生能夠看到他們所喜歡的科幻動畫、科幻電影、科幻電子書,能夠借到他們所喜歡的科普讀物,形成線上閱讀有圖片、有視頻、有文字的視聽讀綜合瀏覽模式,和線下閱讀可滿足不同個體趣味的讀者,達到互補互通的閱讀效果。另外,社會、學校、地方政府要和國內外科技圖書館、科技實驗館、科技博物館等單位協調溝通,面向小學生免費開通線上閱覽、線上借書、線上預約參觀等活動,讓科技成果能夠助推小學生科學素養的不斷提高。

4.組織小學生經常參觀科普博物館

學校與科普博物館合作,有計劃地經常組織小學生參觀科技博物館,既豐富孩子的課外生活,又滿足他們對科學知識的追求,還能激發他們的科學興趣,提高他們的科學素養並進一步推動素質教育的發展。在參加科技館時,讓每一個學生都能夠親身體驗到他們所喜歡的科技活動,進行相關科學實踐的探索,更好理解掌握科學原理,感悟科學世界的奧秘,激發探索科學的欲望,增強科學實驗的動手能力。科普博物館可以通過各種各樣的標本、實物、模具、體驗設備、多媒體演示設施來傳播科學知識,而且特別注重個體的參與性、體驗性,這些對小學生科學技術的普及、科學方法的獲得、科學精神的培養都具有良好的效果。

四、結語

開展課外科普閱讀能讓小學生充分感受科學的無窮魔力和力量,是培養他們創新意識和實踐能力的一種有益活動,能夠促進孩子從小愛科學、學科學、用科學的良好品格的養成,並能不斷提升他們科學素養的構建能力。但課外科普閱讀絕對不能盲目衝動,而要在專職輔導教師的引導下,建立在目的性、計劃性、針對性、適合性、有效性、實踐性的基礎之上。在科普閱讀輔導教師的引導下,可以建立不同班級、不同年級的閱讀小組,指定專人組長,形成嚴密的組織網絡,確保教師與學生的及時互動性和輔導教師的計劃方案的執行性,根據不同班級群體的現實情況制定不同的科普閱讀方案,並把科普閱讀與科學實踐、動手操作相結合,讓科普閱讀指導科學實踐,在科學實踐中提高學生科學素養,才能達到科普閱讀的實效性。

相關焦點

  • 關於印發《關於進一步加強全市中小學課外閱讀提升語文教學質量的...
    閱讀質量的提高首先要以閱讀量為前提,在量的保證下才能提高質的效果。要解決好課外閱讀的量和質的問題,使語文課程標準的要求落到實處。各地各校要高度重視學生的閱讀問題,要從「三個面向」的高度,從促進學生全面發展的角度,全力做好小學生課外閱讀工作。
  • 我們都需要開闊視野,提升科學素養:閱讀科普書籍
    但自己一直沒有養成,自覺學習科學知識的好習慣。而且,一想到理科,總是感覺頭疼。後來發現,閱讀科普書籍是一種絕好的方法。這既可以培養我對理科的學習興趣,也能極大的開拓視野。好滴,現在我們就一起來實踐,用思維導圖將一本書看成一張紙吧。
  • 小學生課外讀物
    緣由:   基礎教育課程改革正在逐步深入,大量閱讀作為一種語文新課程理念正逐步為廣大教師、家長和學生所接受。但是,由於長期受應試教育的影響,加上電視、網絡等直觀媒體的普及,學生的閱讀面還普遍較窄,閱讀量普遍不足,多數學生尚未形成良好的閱讀習慣,這必將影響和制約學生素質的培養。開展豐富多彩的閱讀活動,是提升學生人文素養的重要手段。
  • 如何提高小學生閱讀能力,小學語文課外閱讀方法整理
    此外,開展讀書筆記評展、精彩詩篇朗誦會,以及利用影視作品開展影視主題活動都是營造閱讀氛圍的好辦法,都可激發學生的課外閱讀興趣,促使學生把課外閱讀當成一種自發性、有渴求欲的自我行為。
  • 教育資訊丨科學閱讀,科學老師能做什麼?
    有關科學的閱讀材料有很多,適合小學生閱讀的有:《十萬個為什麼》、《小哥白尼》雜誌、《小學科學》雜誌、《小探索者》雜誌、《科學實驗冊》的科普在線等等。新聞(信息)發布會主要交流學生在科學閱讀中學到的或收集到的最新奇有趣的科學知識,也可以是國家正在進行的科技事業,如「天宮一號」、太空對接、「神州八號」,水稻畝產超900公斤等等。學生在獲得知識的同時,科學興趣和科學意識得到了有效提升。講故事是小學生最樂意的事情了,有許多科學家的故事即好看又能使學生不知不覺接受書中人文精神的薰陶。
  • 課外閱讀卻不能提升語文閱讀能力?小學生有效閱讀關要抓住這幾點
    從語文學習素養提升的角度來看,閱讀是語文綜合能力的體現,閱讀中包括了分析概括能力、表達能力、理解分析能力、思辨能力、文學素養等綜合能力的運用,對於語文素養的整體提升具有重要的作用。此外,閱讀過程中的積累,也會對孩子的寫作能力起到幫助。小學生閱讀時的錯誤方式。
  • 寧波小學生寒假課外閱讀推薦100篇
    小編有一個建議,就是大家可以趁放假這個時間,充實一下自己的課外閱讀!下面是關於寒假課外閱讀推薦100篇,大家可以看下!52 魔法師的帽子  53 愛麗司漫遊奇境  54 吹牛大王歷險記   55 星王子  56 騎鵝旅行記  57 木偶奇偶記   58 湯姆索亞歷險記  59 鐵木爾和他的夥伴們  60 淘氣包艾米爾   61 搗蛋鬼日記  62 好兵帥克  63 窗邊的小豆豆   64 假如給我三天光明  65 名人傳   三、科普讀物
  • 科學小實驗進家庭提升學生科學素養
    科學小實驗進家庭提升學生科學素養
  • 小學生語文閱讀能力提升中電子書的作用探討
    摘 要: 小學是學生發展閱讀能力的關鍵時期,教師要正確把握閱讀教學特點,提高學生的閱讀素養。本文通過論述電子書概念和在語文閱讀中的優勢,以B小學三年級學生為研究對象,對電子書對小學生語文閱讀能力的影響進行了調查分析。通過電子書閱讀活動,學生的語言理解能力、組織連貫能力、模式辨識能力、篩選存儲能力以及語感和遷移能力顯著提升。
  • 知名作家曹文軒:提升語文素養 必須擴展孩子閱讀量
    2019年11月6日,中國首位國際安徒生獎獲得者、新版全國小學教材主編之一、北京大學中文系教授「曹文軒」在閱讀王開講,直播中曹文軒老師與上萬名小學生在線實時互動。曹文軒:提升語文素養,必須擴展孩子閱讀量新九年義務教育全日制小學《語文教學大綱》中曾明確規定:課外閱讀總量,要求五年制不少於100 萬字,六年制不少於150萬字。曹文軒老師說:教材只能提供少量的課文,光是教課文、讀課文,不拓展閱讀量,怎麼用力,語文素養也不可能真正提升上去。
  • 科學聲音公益學院 | 第十四期:怎樣開展科學課外活動
    科學聲音公益學院 | 第十四期:怎樣開展科學課外活動 2020-12-04 14:54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湃客
  • 如何提升我國公眾科學素養
    然而,在此次事故中所暴露出來的中日兩國民眾對核洩漏事故的態度,卻明顯反映出兩國公眾在科學素養上的明顯差距。 公眾科學素養這一概念是1979年,時任美國伊利諾伊大學公眾輿論研究所所長J.米勒提出的。我國從1992年開始引進和開啟公眾科學素養調查,至今為止已經進行8次。
  • 李凱莉:核心素養視域下的小學語文閱讀教學的有效性策略
    四是學生人文素養亟需通過閱讀來豐厚,同時缺乏個性化的課外閱讀指導。一方面,學生課業負擔比較繁重,尤其是在面臨升學考試階段,部分學生因為作業和課業任務得不到充分休息,課外閱讀時間被嚴重擠壓。另一方面,部分教師僅為學生提供一些未加甄別和分類的閱讀書目,任由學生「放羊式」閱讀,缺乏科學的指導和評價。
  • 「小小科學家」中小學科學素養提升行動走進保定市惠陽小學
    河北新聞網訊(於珊珊)9月9日,河北省「小小科學家」中小學科學素養提升行動(保定地區)科學教育精準幫扶公益捐贈暨科普入校活動走進保定市惠陽小學。河北省「小小科學家」中小學科學素養提升行動於今年5月11日正式啟動,是由河北省創新教育學會聯合河北省教育技術裝備管理中心、河北省電化教育館共同發起,由河北省創新教育學會科學教育分會具體組織實施。
  • 一線語文老師為小學生課外閱讀答疑及書目推薦
    閱讀興趣如果錯過了14歲前的培養,就錯過了孩子閱讀能力培養的黃金時期。孩子進行大量的課外閱讀,不但增加了他們的知識面,同時也提高了閱讀理解的能力及其他綜合能力。任教的班級中,有個別孩子作業認真,語文基礎知識題目做得不錯,但閱讀理解丟分多。為什麼?就是因為課外閱讀太少,理解能力沒跟上來。
  • 小學生最佳課外科普讀物:《小牛頓科學全知道1-40》開團啦!
    方法二:1、點擊左下角「閱讀原文」;2、在此頁面右上角點擊按鈕(…)選擇【在瀏覽器中打開】或者【在Safari中打開】。再進行購買,就可以使用支付寶支付了。去年團東方娃娃雜誌的時候,一大波媽媽來問有沒有適合小學生的好雜誌推薦。
  • 小學生課外閱讀書目推薦技巧及選擇指導
    愛讀書,讀好書,閱讀的重要性,怎麼說都不為過。尤其對於詞彙量持續增加的小學生而言,從小培養良好的閱讀興趣和習慣,無論對於個人學習還是未來成長都大有裨益。但閱讀也是有方法的,面對浩如煙海的書目,讀什麼?怎麼讀?依然是令很多人頭疼的問題,下面筆者結合自己的經驗為您梳理了小學生課外閱讀選書技巧及閱讀指導供參考。
  • 小學生課外閱讀的措施和方法
    在這一新理念的指導下,我國小學語文課程的編排上呈現出時效性,廣泛性,人文性,綜合性,體裁也呈多樣性:詩歌、散文、童話、記敘文、科學小品文、簡單議論文等。而課程所涉及的知識豐富多彩,這類課文的選擇編排,為學生在課內學習提供了豐富的資源。教者要充分利用課本這一很好的資源,積極引導學生做好課內閱讀的鞏固與延伸,指導學生做好課外閱讀。
  • 提升生態環境科學素養,又添好去處
    ,是向公眾普及生態環境科技知識、宣傳生態文明建設成就、提高全民生態與科學文化素質的重要陣地,在開展社會性、群眾性、經常性的科普活動中具有示範性,是國家特色科普基地的重要組成部分。  從國家層面來看,隨著國家生態環境保護工作和科普工作的深入推進與發展,《「十三五」國家科技創新規劃》《「十三五」生態環境科普工作實施方案》等的相繼實施,國家生態環境科普基地建設進入發展快車道,布局逐漸系統,管理體系逐漸完善。  而各地也把推進生態環境科普工作作為提升公眾科學素質、弘揚生態環境意識的重點工作來抓。
  • 淺談農村小學課外閱讀現狀及對策
    遂寧市安居區富果初中 劉紅梅  摘要:隨著新課程改革不斷深入,課外閱讀是小學語文教學的一個重要組成部分,是學生進行語文實踐的重要途徑。本人通過問卷調查及隨機訪談,總結了農村小學生課外閱讀的現狀,並對現狀產生的原因給予了分析,同時依據新的語文課程標準和調查結果,對解決農村小學生課外閱讀存在的問題提出了初步的對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