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那大2月11日電(記者孫樂明)新註冊不久的儋州西聯投資有限公司,日前正式開始運作其第一個項目,在原汽車修理廠地址與投資商合作建設5000平方米的超市,另外還有商業地產項目。農場參與實物分成,並將解決80人就業。而此前的1月17日,三亞南濱投資有限公司正式揭牌運作,開始儲備和運作農業及第三產業項目,加速融入三亞大經濟圈。
眼下的墾區農場,這樣的變化隨處可見,農場的公司化改造進程,已經風生水起。
改革大路徑
省政協副主席、省農墾總局黨委書記張力夫說,對農場實行公司化改造,是國務院及省委省政府對農墾改革提出的方向性要求。
在國務院文件中,明確要求推進農場管理體制改革,大力推動海南農墾企業產業化經營,適時組建大型企業和企業集團。對於不具備條件組建企業和企業集團的農場,可根據當地實際情況,併入周邊鄉鎮或單設鄉鎮和管理區。
海南今年的《政府工作報告》中,也把實現農墾總公司獨立運作和加快農場公司化改造,作為今年農墾改革工作的重點。
省農墾總局相關負責人表示,農場公司化改造,是既定的改革路徑,是海南農墾的一件大事,不僅以發展來解決農場眼下面臨的困難,而且農場依託資源進行公司化改造後,作為一個投資公司,對所在市縣的經濟發展也將作出貢獻。
推進正當時
2年多來,海南農墾實施的規模空前的民生工程,實施的政企分開、社企分離和社會職能移交,內部實施的扁平化管理和農場重組,都為農場公司化改造做了鋪墊。
2008年12月25日,省農墾總局通過了《關於農場公司化改造實施方案的建議》,確定南濱、紅林、西聯、紅光、紅明、東和、南海、南新等8個農場,作為墾區首批農場公司化改造試點。之後,省農墾總局出臺《關於加快農場公司化改造的意見》及系列配套支持政策,如「貸款擔保和貼息政策」、「調整項目立項相關政策」、「支持墾區農場產業結構調整」等政策。到目前為止,這8家農場均完成公司註冊並開始正式運作。
省農墾總局又把龍江、保國、嶺門、八一等25家有條件的農場,列入第二批公司化改造名單。新成立的投資公司,由省農墾總公司控股,全部以現金出資,省農墾總公司佔51%的股份,各農場佔49%。公司以建立現代企業制度為目標,逐步吸引農場員工加入公司。
南濱農場場長、三亞南濱投資有限公司總經理蔣廷芹說,藉助海南建設國際旅遊島的東風,一定會使公司化改造後的農場,顯現新活力,增添新亮點。
農場摩拳擦掌
2年前,農場剛實行主輔業務分離時,離開了橡膠產業支撐的農場,在資產少、項目少、負債纍纍的狀況下,農場場長們一片迷惘和困惑。而眼下,在觀念更新、土地升值、政策支持、項目推介的新形勢下,豁然開朗的農場場長們,早已憋足了勁,以八仙過海的姿態,積極策劃項目,在產業經營的思路下各顯其能。
作為最貧困農場之一的東河農場,還掉了多年拖欠的職工工資,還開工了新項目。藍洋農場的旅遊休閒項目,正馬不停蹄建設,觀音山和觀音洞開發,已完成80%工程量。西聯農場利用毗鄰那大鎮的優勢,已納入儋州市整體片區規劃,未來前景廣闊。南新農場依託位居三亞的優勢,一批為三亞配套的項目已經開工。紅光農場的風情旅遊等一批項目策劃,正緊鑼密鼓進行。八一總場雖然沒參與第一批試點,但已提前成立物業、礦業、房地產、旅遊及後勤保障等5個公司,2009年已增收1700萬元。眼下,該農場正準備在五大產業版塊基礎上,醞釀成立集團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