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長的煩惱 Q&A
Q
小明,男孩,11月齡,現在身高 70cm,體重16 斤,腸道吸收不好,有時候一天拉幾次,有時候一次也沒有,而且大便顏色都是墨綠色,還有血滴。
醫生:11月齡男孩的平均身高是75.2cm,如果測量準確的話,70cm已經達到矮小的診斷標準了。孩子長高3周歲前靠的主要是營養,和遺傳相關性不大,家長必須要補補正確餵養的課了,三歲前營養最重要。
營養在孩子長高的整個過程中都非常重要,而三歲以前,遺傳的影響小,營養是主要影響因素。嬰兒六個月內主要依靠母乳餵養,六個月之後需要加入輔食,如果六個月後沒有及時補充輔食,除了身高會被落下,還容易出現缺鐵性貧血、佝僂病、鋅缺乏症等營養不良性疾病。
加強營養並不意味著吃得越多越好。爸爸媽媽需要根據孩子的具體情況,採取平衡膳食的原則。小明的家長積極補課,首先為小明做了基因檢測,找到腸道吸收不好的原因。
小明的基因檢測結果顯示,先天腸胃比較敏感,對食物過敏的傾向較高,家長在餵養的過程中應注意少量餵食、密切觀察。小明媽媽在觀察到孩子喝了少量豆漿後拉稀,隔幾天又試過兩次,同樣出現拉稀現象,以後就不再給孩子餵豆漿了。
同時,在礦物質微量元素基因檢測中發現,小明容易缺鐵,而鈣和鋅缺乏的風險低。小明的爸爸媽媽就非常注意添加有利於補鐵的輔食,如肝泥。
在起因健康顧問的指導下,小明媽媽已成為自製兒童餐的能手,小明的身高在5個月裡追趕到了-1SD範圍內(正常偏矮)。小明的爸爸媽媽信心十足,2歲時小明會達到平均身高。
餵養經驗分享
1) 用新鮮的魚肉(鱈魚等容易摘刺,含有豐富DHA)、蝦肉、雞肉、鴨肉、豬瘦肉、雞鴨的肝剁成泥,做成丸子,汆湯。肉要每頓換著樣兒用。
2) 剁碎的蔬菜(從細的慢慢變成粗的),略煮拌著吃,拌點兒油鹽略蒸或清炒,加工時間不宜過長。蔬菜要每頓換著樣兒用,如胡蘿蔔、白蘿蔔、菠菜、油麥菜、萵筍尖葉、油菜、小白菜等味道平和的當季蔬菜。
3) 主食一般為粥或很軟的米飯,也可用麵食或少許雜糧糊糊。
4) 主食、魚肉、蔬菜佔比大約5:2:3。
5) 油鹽儘量少用,不要加糖。
吃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