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不能同衾,死也要同穴,冥婚真的是悽美的愛情嗎?

2020-12-13 時空飛羽

冥婚,就是給死人找配偶,也稱陰婚或者鬼婚,這個習俗從先秦時期就已經存在了。

冥婚

冥婚最初是源自古代對於禮儀的重視,男子20而冠,女子15而笈,成年之後如果無婚,死後就不能配享祭祀,所以一定要為他(她)們舉行冥婚,免得男女兩家的塋地裡出現孤墳,使家宅不寧。

冥婚儀式並不固定,因為其特殊性,兼有紅白喜事的特性,一般來說也要經過媒人介紹,雙方過門戶帖,到命館合婚,取得龍鳳帖等步驟。

其中男方的定禮一般是一半金銀實物一半是紙糊的祭祀用品,而女方的嫁妝則全部都是紙活。

迎娶女方的過程也各有不同,多是紅白喜事交錯,既有紅事的花轎迎親,我有白事的「哭喪」。

併骨合葬

最後也是最重要也是挑選黃道吉日破土安葬了,按照陰陽先生的指示,女方起靈,安放在男方的墳側,進行「夫妻」併骨合葬,禮成之後,男女兩家就互稱親家,也是俗稱的鬼親家。

以上是冥婚的大致過程,古代冥婚的存在很大程度上是因為迷信,當然也有一部分是因為死者家屬思念親人,不忍死去的親人在死後繼續孤獨,但發展到現在,在一些地方冥婚已經成為了荼毒地方的陋俗。

冥婚儀式

地方鄰裡互相攀比,適配冥婚的女性屍骨被炒上天價,山西等冥婚現象較為普遍的地方甚至引發了偷盜女性屍骨的事件頻繁發生,一度引起了當地人的恐慌,為了防止屍骨被盜,攪盡了腦汁,有些用水泥封固墳墓,有些乾脆將墳墓修在了村裡方便就近看護。

最最離譜的還要數2011年發生在延安的一起慘案,刑滿釋放的王海榮夥同劉某馮某將孕婦羅某殺害,然後將其屍體賣給他人配陰婚,令人毛骨悚然!

王海榮指認殺人現場

事情發展到這一步冥婚存在的意義已經完全變味了,變成了赤裸裸的買賣交易,變成了陋俗攀比,變成了令人無法容忍的犯罪!

破除迷信,革除陋俗,願祖國的明天更美好!

相關焦點

  • 那些關於「生同衾死同穴」的愛情故事,自詩經開始為你講述
    榖則異室,死則同穴。謂予不信,有如皦日!這首詩的作者是位女詩人,她的戀人是位大夫,可能由於某些原因他們暫時無法走到一起,女詩人為了表明決心,甚至願意與男子私奔。更令人心顫的是,為了讓男子能夠明白她的心意,她發下誓言「榖則異室,死則同穴。」
  • 電視劇《安家》江奶奶和宋爺爺的愛情丨詮釋生則同衾,亡則同穴
    電視劇《安家》裡面江奶奶和宋爺爺的愛情丨詮釋生則同衾,亡則同穴年輕人的愛情是隨處可見的,少男少女逛街,購物,看電影,去吃火鍋,似乎是習以為常的事情。但是,老年人的愛情,顯得尤為可貴。等到江奶奶去倒茶,宋爺爺又囑咐房似錦,賣掉老洋房後,要買一個帶電梯的房子,剩下的錢留給江奶奶養老,說自己以後不能照顧她了。看到沒有,相愛的兩個人想到都是為對方著想,成全對方。這種愛情,才是人世間最最偉大的情感。在宋爺爺在醫院病危的時候,江奶奶啜泣跟房似錦說道,只想讓宋爺爺好好的活著。最終因為沒有跟病魔鬥爭勝利,宋爺爺彌留之際,囑託江奶奶「身、手、鑰、錢」。
  • 德音莫違:生則同衾死則同穴,相擁五千年的誓言,你都忘了嗎?
    嚴:飛蛾撲火的愛情還記得那天,我對你說「生則同衾,死則同穴」。你反問我:「你知道那個擁抱了五千年的情侶嗎?」於是,我們就抱在了一起。那一刻,我真的相信了這美麗的誓言。自認為,我們倆在一起還算甜蜜。我也是兢兢業業操持家中必備物品,全力以赴維護鄰裡關係。我做這一切只為了你能夠安心工作,再也不像過去那樣恐懼貧窮。每年入冬之前,我也會準備好過冬的乾菜與鹹菜。經過我們倆多年努力,生活水準逐漸提高,財務自由指日可待。
  • 穿越千年的狗糧,古人通過「過仙洞」實現「生則同衾,死則同穴」
    我們經常羨慕古人的愛情,以前車馬慢,一生只愛一個人,當死亡來臨之際,古人是否能實現「生則同衾,死則同穴」的美好期盼呢?在古代的時候,不管夫妻兩人生前多麼的恩愛,死後也不會葬在同一個墓穴之中,即使在同一個墓穴之中,那麼也會分開墓室,也就是所謂的「同塋異穴」。那麼問題就來了,古人對愛情那麼的嚮往,他們是怎麼去表達死後的愛情的呢?隔著厚厚的墓室,又是怎麼去說情話呢?
  • 民國版「梁祝化蝶」:生不同衾死後同穴,情深緣淺最終只能錯過
    民國版「梁祝化蝶」:生不同衾死後同穴,情深緣淺最終只能錯過梁祝的故事相信各位讀者都耳熟能詳,尤其《梁祝》這首曲目,用各種樂器演繹出來別有一番風味。梁祝的悽美愛情代代相傳,除了在戲曲舞臺上大放異彩,如今被改編後更是搬上了熒幕。
  • 《詩經》《大車》,「生不同室,死願同穴」 的毒誓
    「生不同室,死願同穴」,指為了忠貞的愛情,如果生不能在一起同居一室,那麼希望死能在一起葬在一穴。這個關於愛情的毒誓出自《詩經》的《大車》。我對明日發誓:這輩子我們雖然不能在一起,死後我也要和你同葬,從此永在一起!」問世間情為何物?直教生死兩相許!《大車》中的痴心女子令人讚嘆,贊她為了心中的愛情可以拋棄一切世俗,只待男子的一個眼眸,就可以私奔天涯;《大車》的女子令人震驚,驚她為了愛情,活著不能在一起,死後也要永相隨;《大車》的女子令人驚恐,恐她為愛痴狂,甘願為愛獨守一生,為愛不惜犧牲自己的生命。
  • 影評:《泰克尼克號》生,我們便神仙眷侶;死,我們便同衾同穴
    好的愛情是你通過一個人看到整個世界,壞的愛情是你為了一個人捨棄世界。Rose 是幸運的,她最終吹響了生命的哨子,她通過Jack 看到了整個世界的絢麗!從這個意義上來說,他們的愛情可謂完美,也是被我們奉為經典的原因。坦尼克號上每一位在死亡面前,向天呼救的乘客,都重重地擊打著觀眾的心靈。
  • 被廣泛引用的誓言「死則同穴」,是《詩經》裡永不褪色的愛情宣言
    在我們讀過的著作裡,著名的戲曲《西廂記》裡有「生則同衾,死則同穴」;《三國演義》裡呂布被圍,貂蟬倒是不離不棄,說了句「生則同居,死則同穴,至死不分離」,讓得呂布感動不已;又有元代雜劇《風雨像生貨郎旦》中說「生則同衾,死則同穴,在黃泉底下,做一對永遠夫妻」。
  • 生不同床,死亦同穴——盤點影視裡的悲情戀人
    生則同衾,死則同穴。這句話出自《西廂記》。 這也是張生忽悠崔鶯鶯和他上床時的諾言。張生說,「不戀豪傑,不羨驕奢, 生則同衾,死則同穴」。 崔鶯鶯給感動得,倆人就XXOO了。我不喜歡瓊瑤,太多三觀不正的小三意識。
  • 民國挺剛烈一女子:生不能同衾,死後必須同穴!
    陳誠感激妻子,但感激與愛情之間並不能完全劃上等號。 從杭州體專畢業後,陳誠投筆從戎,考進了保定陸軍軍官學校。1924年,他又進入尚在籌建之中的黃埔軍校,擔任上尉副官。隨著陳誠閱歷的增加,他的思想也在變化。他對妻子的感激在增長,但是愛情卻在衰退。
  • 生同衾死不能同穴,一生若不只一個配偶,跟誰合葬竟成活人爭端
    兒女們自然希望將來父母同穴,可是再婚的妻子不可能這樣想,結果為了這事,夫妻也慪氣,兒女也不開心。聽到這件事,年輕朋友們都覺得很好笑,「至於嗎?活著的事整明白就不錯了,還考慮那麼多。」可見人類的悲歡,果然並不相通。不設身處地,很難理解當事人的困惑。
  • 夫妻講究生同衾死同穴,為何蔣介石卻不將父母合葬一處?
    因為按照中國傳統的習慣,夫妻生同衾,死同穴。這既體現了夫妻生死恩愛,也表明後人對父母的孝敬。 蔣介石向來以孝子自居,對於這個問題他自己也從來不迴避。他在日記中說出了母親沒有與父親同葬的原因,原來在王採玉去世之前留下了遺囑,再三叮囑她不與丈夫合葬。王採玉給出的理由是「卑不動尊」,表示自己不願打擾已經去世多年的丈夫,讓兒子給她另擇墓穴。
  • 「金屋藏嬌」的陳皇后為何卻不能與漢武帝生同衾死同穴呢?
    陳阿嬌從小就是被母親館陶公主嬌寵著長大的,要風得風,要雨得雨的,性子非常的任性跋扈。陳阿嬌在嫁給漢武帝後,就十分的善妒,再加上多年沒有子嗣,因此得不到漢武帝的寵愛,再加上她的任性,經常讓漢武帝下不來臺,因此徹底的失去了聖心。很多都認為陳阿嬌被廢是因為衛子夫,確實是有這方面的原因,但這絕不是主要原因。
  • 明英宗與錢皇后的愛情簡介 生要同衾 死要同槨
    登基之後,英宗要重新冊立皇后,其實這只不過是一個形式,在他心中,錢皇后永遠是唯一的人選。可是,這時候的錢皇后已經殘疾,病痛已經剝奪了她的生育能力。因為皇后沒有生子,庶長子朱見深就被立為太子。太子的生母周貴妃於是唆使一個叫蔣冕的太監前去向太后進言,希望立自己為後。明英宗聽說之後勃然大怒,立馬將蔣冕貶斥,宣布后妃之位依然如舊,錢皇后永遠是皇后。
  • 生則同衾,死則同穴:合葬之爭,清官難斷家務事!
    自古以來,如果說「和你一起慢慢變老/執子之手與子偕老」是最浪漫的事兒,那麼「生則同衾,死則同穴」便是一份真愛的完美收官了。然而,天有不測風雲,人有旦夕禍福。人這一輩子,能遇上一個真愛的另一半已是難能可貴,更何況長相廝守白頭到老了。因此,半路夫妻與重組家庭亦是屢見不鮮。也因此,就出現了不少清官亦難斷的家務事兒。
  • 發不同青心同熱,生不同衾死同穴。前輩們的愛情觀你贊同嗎?
    發不同青心同熱,生不同衾死同穴。前輩們的愛情觀你贊同嗎?墓葬,簡單來說,就是一個人死後安放屍骨的所在。這兩個簡單的字實際上包含了豐富的內容,關乎死,同時也離不開生。墓葬體現了人類對於死亡的態度,並且也反映了某一個歷史背景下(或者受到文化藝術傳統影響和宗教信仰薰陶所導致的)我們人類的陰陽觀、生死觀。
  • 墓誌拓片故事:鴛鴦志:生同衾,死同槨
    從鴛鴦志拓片中,可以看出閻逵與趙氏的愛情確實與眾不同。《閻逵墓誌》拓片中有這樣的描述:「夫人天水趙氏,懿範柔姿,賢和淑順……秉班家規閫(kǔn)之風。」意思是說,趙氏道德高尚,人品很好,在閻逵去世之後,能夠秉持班昭《女誡》的規範來持家。  在《趙氏墓誌》拓片中,更加詳細地記載了閻逵去世後,趙氏竭力為閻逵操辦後事,受到親朋鄰裡的一致好評。
  • 張學良原配于鳳至:錯愛一生,苦等50載,生難同衾死難同穴
    我負了伊人,伊人卻至死願為我的妻。奈何我與伊人,生難同衾,死難同穴。于鳳至(1897年6月7日-1990年3月20日),字翔舟,富商於文鬥之女,生於1897年,少帥張學良的原配妻子。在張學良的坎坷人生之中,一直扮演著舉足輕重的角色。于鳳至雖然不同於那個時代的舊式女子,她有思想有文化有美貌,但是,她還是沒能逃脫包辦的命運,並且一路栽下去。
  • 【520特輯】與子偕老,生死同穴
    看到這裡你可能會奇怪,這跟「生偕老、死同穴」又有什麼關係?它網兜一樣的身體自帶食物過濾屬性,它的腔隙也成為小動物喜歡棲居場所,包括一種叫「儷蝦」的小蝦。儷,結緣、配偶之意,如伉儷情深。也因此一起到白頭,再到壽終正寢,真真正正實現了「生同衾,死同穴」。偕老同穴的名字,也由此而來。也因為這個原因,偕老同穴的標本、殘骸被某些國家的人視作象徵永恆愛情的珍品和吉祥之物,常被當做定情信物、新婚禮物相互贈送,以示結百年之好,一生廝守,永不分離。
  • 生同衾,死同穴!從北宋古墓發現的「過仙橋」閒說古代喪葬形式!
    許多網友都在下發感嘆古人的愛情和古人的浪漫。其實中國古代「生則同衾,死則同穴」的愛情以及喪葬觀念由來已久,據考古資料,處於母系氏族社會時期的磁山文化(磁山文化遺址,位於河北省南部武安市磁山村,距今約10300年)、新石器時代的裴李崗文化(裴李崗文化,位於河南新鄭的裴李崗村,距今8500年 ~ 7000年)時期就有少數合葬現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