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江蘇網3月8日訊 日前,惠山區陽山鎮桃源村63歲村民賈阿姨從村裡領取了2950元的醫療補助金。這筆錢跟新型農村合作醫療無關,而是賈阿姨參加村民醫療互助會後獲得的額外補償。
去年7月,桃源村按照「村委主辦、社會共建、村民共享、平臺服務」的原則,採用村民、村集體、社會贊助三方籌資的方式,通過引入第三方服務平臺「福村寶」,建立了村民醫療互助會。目前。該村加入醫療互助會的村民有400多戶,涉及1566人。其中,有129人次獲得了村民醫療互助會發放的醫療補償,補償總金額達52130元。
自大走訪活動開展以來,該村在走訪中了解到,雖然全面推行了新型農村合作醫療,但因病致困仍然成為導致村民家庭貧困的主要原因之一,常常是一人得大病,全家陷困境。為了啃下因病致困這塊「硬骨頭」,該村經村民代表大會討論通過,決定建立村民醫療互助會,實施村級醫療互助制度。據了解,村民醫療互助會將以戶為單位,由村民自願加入。去年,該村每位村民籌資水平是80元。其中個人出40元,村集體承擔40元。村民加入村民醫療互助會後,只要在本互助年度內且一次性住院費用在3000元以上,就將獲得200元至5萬元不等的補助金。「今年全村將進一步加大籌資水平,通過企業贊助、有識之士資助等方式擴大救助總量,合理制定個性化補助方案,籌集資金也將由村裡管理,實行專款專用。」桃源村書記張谷介紹說,一旦發生補償金額超過籌集資金總量時,村委也將採取「兜底」支付,確保村民利益不受損,努力為村民構築起抵禦因病致貧、因病返困的第二道防線。
與新農合不同,桃源村民醫療互助採用按病種給予補償,對大病重點補償。村民無論在哪裡看病,一樣的病種都將給予一樣的補助。村民在出院後,只要通過手機APP上傳相關資料,經第三方服務平臺「福村寶」審核確認後,村民就能馬上到村財務領取補償款。前不久,72歲的村民劉老伯,因輕微腦中風住院10天,產生了5000多元的醫療費用。他在新農合報銷了3500多元,醫療互助會又給了500多元的補償,最後自己只花了1000多元。「村民醫療互助等於給我們又上了一道健康保險,花小錢防大病,我們當然是歡迎的。」劉老伯高興地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