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為作者原創,歡迎個人轉發分享!
思想獨立、明辨是非,不輕信不盲從,這是一個成熟思想應該具備的特質,家長在培養孩子的時候也希望孩子能如此。
但事實上,很多家長也做不到這種程度,擁有批評性思維。所謂批判性思維是對待事物的全面解析,相比批評性看待問題,批判性思維更多地從評論角度來分析具體事物,從而避免片面和一知半解。
簡單來說,批判性思維讓人「活得更明白」,而對於孩子的學習來說也大有裨益,全面的批判性思維解析可以分為六個階段,從直覺、假定、洞察、驗證、反正最後實現迭代,整個思維閉環就形成了。
要培養孩子的這種思維方式,首先家長也要在生活中能做到,言傳身教在教育中是不可或缺的一環。有意識地構建批判性思維並不難,難就難在將這份需要思辨的思維過程形成習慣,讓其常態化。
批判性思維構建
批判性思維無處不在,在思辨的過程中,透過現象看背後的成因和更多的可能其實就是一種批判性思維,只不過每個人做到的程度不同。
以六階段為例,大多數人停留在「洞察」階段,即得到答案,一件事就到此為止了,其實批判性思維的終點不止於此,沒有走到最後,就無法形成思維閉環。
舉一個新聞例子來開啟有關思辨的話題,美國一位新聞主持是個肥胖女性,於是就有觀眾給節目中發了一封郵件,認為這樣的主持人來主持節目對社會風氣造成了不好的影響。
人們對電視工作者習慣有高要求,這位來信觀眾的觀點也得到了普遍的認可。但是對於當事人來說,這樣的評價無疑是很傷人的,看看她是怎麼反擊的吧。
這位女主持人首先反問來信者,觀眾說我的主持對社會風氣造成了不好的影響,那麼觀眾刻薄的言論又會給社會、給肥胖人群體帶來什麼不好的影響呢?美國是一個深受肥胖困擾的國家,超重人群不在少數,因此主持人點明的問題是具有現實意義的思考。
其次,來信者對女主持人肥胖背後的原因也不了解,以表象下結論是不負責任的行為。這樣的意見或建議形成往往是片面的,對於人們更好地了解事物一點幫助也沒有。
回歸女主持人這件事,在之後的節目中主持人曾提及自己三個孩子媽媽的身份,女性分娩後身材不如從前是必然的,儘管產後恢復可以幫助重塑形體,但是三次生育之後,重塑身材的路何其難走,這一點相信媽媽們都能感同身受。
女性的擇業成本是高於男性的,為了兼顧家庭和工作的穩定性,這名女支持人選擇了堅持自己的電視工作,事實證明她一直做的很好,除了身材並不能讓所有觀眾滿意外,胖妞女主持的業務能力是毋庸置疑的。
現象背後的可能性以及這些可能性帶來的後果,多去思考就能逐漸形成批判性思維。每個人腦海中都會有這一思維的塑造,區別只在於進展的程度不同,有人停留在直覺,只看現象的結論,無疑這樣的思維會給個體認識世界,看清真相帶來局限性。
感受批判性思維的六個階段
以上的新聞例子體現了批判性思維有無的差別,接下來帶大家走一遍思維六階段,層層遞進的思維深挖,每一步都會有所收穫。通過具體場景的分析,批判性思維的作用會更加凸顯。
首先假定一個場景,面前是一位外國小哥,金髮碧眼高鼻梁,和印象中的西方人一樣他的身材健壯而高大,結實的肌肉將工裝短袖撐起,這樣的人一看就很有安全感,但是如果是同處突然停電被卡的電梯中,相對應的也會感到壓迫。
面對突然停止亮起應急燈的電梯,這樣的氣氛會變得尷尬,面前是一位外國人,自己也不會外語,那還是保持沉默吧,如果思維運行到這一步基本上就不會有後續了。但如果嘗試開口打破沉默,後續在歷程推動中批判性思維將起到關鍵作用。
1)直覺
首先是直覺,由於電梯封閉,有開口打破尷尬打算後你會開始重新觀察眼前的外國人,小哥把鬍子剃的很乾淨,可能是個法國人,襯衫的牌子是義大利的,那會不會是義大利人呢?
另外一些人會想到,現在一般人簡單的英語都能聽懂,也許可以通過隻言片語的交流得到有用的信息,又或者直接問他會不會中文。
這些思考大多從直覺出發,是個體對客觀事物的常態分析,比如對外國友人來華的認識,一個外國人來中國,至少要會英語,當然如果能用中文交流就更好了。
擁有批判性思維的人會將問題的思考放在一個開放性的空間來展開,不會輕易下定論,比如這種情況下,認定是外國人,無法交流,那麼整個思辨過程到這裡就結束了。
2)假定
有了直覺的基礎判斷後,第二階段的假定也是基於直覺上進行延伸的,比如假定主動嘗試交流的兩種情況,一老外會中文,那麼接下來的交流就很輕鬆了,如果老外聽不懂,那麼接下來的交流可能就要手腳並用,免不了一陣辛苦。
雖然設定場景中可供選擇的交流方式只有中文,但是至少通過批判性思維已經出現了兩條分叉路,至少比武斷否定和外國人交流來的積極得多。假定是給具體事物的應對提供更多的可能。
3)洞察
有了判斷後,這時候就該驗證自己的假定了,會不會說中文,其實很簡單的問一句「你會說中文嗎?」就可以得到答案,如果答案是yes,這時候估計大部分人都會鬆一口氣,至少接下來的交流就沒有問題了。
截止到此,人們已經可以得到自己想要的答案,反映在其他事物上,一個可以說服自己的答案也就得出了,但是通過洞察得到的答案依舊是表象的,也許並沒有和自己的內心預期契合,比如回歸這一問題中,小哥的會中文是到什麼程度呢?是簡單的交流還是精通,這就需要下一步驗證來加深了解了。
4)驗證
在交談中通過一些複雜的對話內容可以驗證外國小哥的中文水平,根據這個水平來考慮如何展開交流。沒有這一步,所得到的答案「他會說中文」其實在了解程度上還是浮於表面的。從驗證這一步開始,批判性思維就開始深入了。
5)反證、迭代
反正其實可以理解為復盤,跳脫出這件事,回顧其中發現的問題和不足之處,比如自己會感到膽怯和尷尬,這樣的情況為什麼會出現?
迭代就是在此基礎上考慮之後遇到類似的情況的應對,通過一次經驗,給自己設置各種場景,和已經經歷的有一定相關性,就此未來自己該怎麼做,現在還缺什麼,在思考的過程中思維的廣度也會得到提升。
批判性思維對孩子的好處
通過以上的場景模擬,批判性思維對孩子會帶來哪些好處呢?最直觀地應用於學習上,在做數學題的時候孩子會嘗試用多種方法去解題。
在一個知識點解析中懂得如何重溯,鞏固自己所學。在語文學習中,閱讀一篇文章可以更全面地看待,現代語文教育不管是閱讀理解還是寫作部分,批判性思維都是不可或缺的。
此外,將視角放大,現在的網絡上充斥著各類或真或假的諮詢,很多時候看到的熱點未必就是真相,擁有批判性思維的人不會輕易被輿論帶偏,始終保持清醒和自主意識。
批判性思維在當下被賦予了更多的意義,在信息爆炸的年代裡擁有批判性思維才不至於被輿論浪潮帶著走,隨波逐流。
本文圖片來源於網絡,如有侵權請聯繫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