隨遇而安,無往不樂,執著事理,生出無窮煩惱

2020-12-17 紙上談兵讀史

定林(王安石)漱甘涼病齒,坐曠息煩襟。因脫水邊屨,就敷巖上衾。但留雲對宿,仍值月相尋。真樂非無寄,悲蟲亦好音

作者簡介

佛教從漢代傳入中土以後,發展到了唐代進入輝煌時期。進入宋代以後,佛教的興盛無法與盛唐相媲美,但仍繼續向前發展著。宋代的統治者與唐代相比,這顯得更加成熟理性。宋王朝對於佛教的政策,才去的是既限制利用的政策。

王安石,宋代著名的文學家,名臣。他在融合百家思想的基礎上,形成了自己的思想體系。詩人的思想形成,與大乘佛教也有著縷的聯繫。詩人從作品的創作,到內容、激發等諸多方面,與禪宗的思想有著密切的聯繫。詩人與結緣的時間較早,晚年革新失敗後。詩人更是藉助讀經參禪,尋訪寺院來打發時間,調節情緒。佛教對於詩人的意義,不是消極的,詩人一生從佛教的收益頗多。

作品欣賞

詩人步入晚年以後,由於仕途的失意,詩人捐獻自己的住宅為禪寺,隱居南京鐘山。詩作中提到的定林寺位於鐘山北麓,詩人常常在此讀書、遊覽。為了方便詩人,寺院為詩人專門為詩人開闢了一間禪室。這首詩是作者在遊覽寺院時所作,抒發了自己超脫塵世的情懷。

首聯詩人寫自己手捧甘甜的泉水,來潔淨牙齒。詩人來到寺院的時候,首先吸引詩人目光的是那一汪清涼的水。詩人自然地走到泉邊,俯身手捧泉水來清潔口腔。詩人並沒有直接描寫泉水,而是別處新意用「甘」字來突出泉水的特點

清涼的泉水,有助於患病的牙齒,詩人感到非常愜意。下一句詩人描寫自己,在泉水邊獨坐時的情景。詩人端坐泉邊,面對怡人的水光山色,將平日的煩悶全部一掃而空。離開紛繁喧囂的塵世,別離險惡的仕途,將自己融入自然,心靈澄澈,樂在其中。

頷聯部分詩人寫自己脫鞋後,伸展四肢平臥。此刻定林寺周圍的綠水青山,使他忘卻了塵世的煩惱。詩人面對如此美妙的環境,索性在此逗留許久。詩人於是脫去鞋子,仰臥在巖石之上。敷,鋪開;嫋,被子,此指臥具。詩人強調「脫履」和「鋪嫋」兩個細節,進一步抒寫閒適的情趣。

詩中將這前人詩句稍加點化,自然地置於詩行之中,令人渾然不覺。從「脫履」和「鋪嫋」兩個動作裡,使我們想見其不拘細行,隨遇而安的思想性格和曠達開朗的襟懷。宦海沉浮,出處進退,皆不必看重。此時變革受挫,舊黨得勢,自己來到這鐘山腳下,脫展而臥,豈不快哉

頸聯詩人寫夜宿定林。留宿寺院,情形自然寂寞無聊。然而,詩人卻不這樣看。他說,這裡有天上的朵朵浮雲,又有明月隨即升起,面對漂浮而過的雲影和皎潔晶瑩的明月之清輝,我非但不感到孤獨寂寞,反倒樂趣無窮。這就進一步敞開了自己的坦蕩的胸襟。此詩言對雲而宿,既含有形「系縛」之意,因而頗具禪味

尾聯部分詩人抒心中之樂。「真樂」一詞出於典籍。意思是說,對世事無所,無所,便是真正的,真正的。此詩說「真樂非無寄」,意謂「真樂」並非是不存在的,而是隨時隨地皆在而可將寄寓其中的。這便是禪宗的「隨緣」觀念。隨遇而安,便會無往而不樂;執著事理,便會生出無窮煩惱榮辱得失,置之度外,何處不能尋到「真樂」呢?

定林寺的山光水色白雲明月,連通草間小蟲的鳴叫,無一不使的詩人樂而忘優,蕩滌人的心靈。其情之恬淡,其意之閒適,真正進入了禪悟的境界。詩人晚年信奉佛教,確乎達到了相當虔誠的地步。他後期多寫閒適詩,此篇可謂其中的佼佼者。

相關焦點

  • 萬事皆緣,隨遇而安。佛說:一切隨緣!
    隨遇而安,隨緣生活,隨心自在,隨喜而作,是為生活的密行。若能一切隨他去,便是世間自在人。我們生在人世間,必須得學會接受現實,雖然有時候現實很殘酷 。我們要學會隨緣一世,這樣才能活得自在。人因為執著的東西太多,所以得到的煩惱也更多。不能拋舍的東西太多太多了,也許一生, 也許來世,也許一世又一世的輪迴,還是參不透其中的奧妙,還是很執著。下面我們先從一個故事談起。
  • 劉素雲:你的煩惱執著為什麼不能夠放下?
    你的煩惱執著為什麼不能夠放下?因為煩惱天天薰習著你。這個薰習的力量是很大的,所以習慣成自然。既然薰習有這麼大的力量,我們為什麼不用佛法來薰習呢?讀經是薰習,聽經是薰習,念佛還是薰習。知道薰習對我們有這麼嚴重、深遠的影響,所以我們選擇什麼來薰習自己?
  • 放得下,隨遇而安,一切都是最好的安排
    人生的際遇千差萬別,面對同樣的境遇,有的人憤憤不平,有的人煩躁不安,有的人卻靜若處子,有的人卻能隨遇而安,皆緣於心境。看得開就愉悅,放得下就自在。生命的美在於平和,生活的美在於平淡。以恬淡的心態面對生活,順其自然,讓一切隨遇而安,問心無愧就好。
  • 心無所住 隨遇而安—仁山法師
    什麼叫禪 什麼叫定我們說過不少次禪就是對一切現象不計較不在意 不分別 不執著驚濤駭浪出現在我們眼前我們嚇一跳趕緊跑以為真的明了真相的人告訴你別怕別怕都是海水浪會退下去的說雖然如此但凡夫之人執著其事依然對種種現象執著 在意 分別 計較這就是我們今天生活的常態所以我們心會不安會恐懼會患得患失
  • 人生,順其自然,隨遇而安
    對於感情,順其自然,隨遇而安。緣分本由天註定,該來時自然會來,離開時亦隨風遠去。自古人心難看清。愛的時候轟轟烈烈,恨的時候冷酷無情。幻想再美好,得不到也只是夢一場;感情再深刻,換不來亦只是一場空。活著本就不易,別再為難自己!對於生活,順其自然,隨遇而安。
  • 做人懂得隨遇而安,凡事不可強求
    此時,我們要學會對生活的歡樂和悲傷皆以微笑面對,從心底接受生活中那些不如意事,以豁達的姿態面對,懂得隨遇而安。一個新來的小和尚來到後院,看到院子的草已經枯黃了,於是跑到老和尚跟前說:「師父,後院的草太難看了,我們買些草籽撒上吧。老和尚慢條斯理地回答:「等有空了再買吧,什麼時候都可以散,急什麼?
  • 平常理:面對無常隨遇而安
    面對無常,隨遇而安乃是人生最智慧的心態,一切隨其自然,才可以在這無常的世界,保持內心的平靜和安寧!輕輕地呼吸、淺淺的微笑、甜甜的歌聲,生活平平淡淡,不悲不喜、不驚不擾,平凡的生活才是真!當一個人真正明白世事無常的道理,其對待那些生不帶來 死不帶去的名利、地位,絕不會再去斤斤計較,絕不會再為了金錢而透支健康,絕不會因為一些雞毛蒜皮的事情煩惱,而傷心傷肺!
  • 請一定隨遇而安!要相信現在即是最好的安排!
    萬事隨緣緣有份,分外無求心似白雲常自在, 隨遇而安我一直都特別喜歡「隨遇而安」四個字,你們不要認為是我這個人擁有消極的情緒,而是我喜歡這樣的人生態度我沒有關注那裡的天空,但我卻格外記得那裡的水清澈到直擊心房、那裡的風將我心底的煩惱全部吹散,它真的治癒了我那段時間受傷的心靈,將我心裡的煩惱與憂愁都盡數吹盡。二是寫一篇關於「隨遇而安」的隨筆散文。我在想為什麼會時隔四年之久後才提起了這支筆呢?這四年,以及前面的20年人生我都經歷了什麼?才讓我終於明白「隨遇而安」的真諦!
  • 佛說:越執著,越煩惱!
    但是他發現,拜佛之後,自己的煩惱並沒有得到開解。他不明白其中的緣由。有的人聽說信佛之後,也能解開心中的各種心結,更能解開自己無數的煩惱,於是也去信佛,結果這些人的煩惱,卻越來越多。這是為什麼呢?有的人以為這是自己虔誠度不夠,或者是供養不夠多,或者是放生不夠所導致的。其實,這些都是錯誤的觀念。
  • 與其追求隨遇而安,不如時刻告訴自己:「你若安好,便是晴天」
    說什麼隨遇而安,在這個浮躁的現實中,有幾個人能做到隨遇而安。」接著其他人就開始就「隨遇而安」四個字借題發揮了:有人說,「隨遇而安,其實是一種很悲觀的狀態,說白了就是無欲無求,這很明顯是不現實的,年紀輕輕就無欲無求,活著還有什麼意思。」
  • 人到中年,隨遇而安是一種很好的生活狀態
    「活得糊塗的人,容易幸福;活得清醒的人,容易煩惱,這是因為,清醒的人看得太真切,一較真,生活便煩惱遍地;而糊塗的人,計較得少,雖然活得簡單粗糙,卻因此得了人生的大滋味。」人生在世,就不要活的太過的通透,明白的太多,也是自尋煩惱。有些事看破不說破,假裝不懂就過去吧,生活的快樂才會更多。
  • 煩惱即菩提,菩提即煩惱
    ,菩提即煩惱」? 在佛教裡,有一句話說「煩惱即菩提,菩提即煩惱」。這句話叫人很難了解,菩提是清淨的正覺,為什麼清淨的正覺又說是染汙的煩惱?煩惱是妄想、無明,為什麼又說妄想、無明的煩惱就是正覺的菩提?怎麼好的說是壞的,壞的說是好的?是就是是,非就是非,把是說成非,把非說成是,這簡直是非、好壞不分了嘛!
  • 生活很平庸,人之所以煩惱,就是沒有學會遺忘!
    文/風逝去的十年人之所以會煩惱,就是沒有學會遺忘。其實一切的一切都深藏於心靈深處,「記住該記住的,忘記該忘記的,改變能改變的,接受不能改變的。」又有幾人能如此灑脫!人之所以會痛苦,就是追求的太多。只有學會放下,你才能夠解脫生命的煩惱,盡情享受輕鬆自在的人生。明知道有些理想永遠無法實現,有些問題永遠沒有答案,有些故事永遠沒有結局,有些人永遠只是熟悉的陌生人,可還是在苦苦地追求著,等待著,幻想著。人之所以不快樂,就是計較的太多。不是我們擁有的太少,而是我們計較的太多。
  • 答疑解惑|「不執著」就是消極,不思進取的意思嗎?
    答:佛教不單單講「不執著」,同時還重視「精進」,不執著也不是什麼都不在乎的意思,而是說把心要用在對的地方,愛恨情仇、煩惱、挫敗感等,但凡是能干擾我們無法安定的狀態都要摒棄,即所謂之不執著,而不是說隨隨便便,工作學業好壞都無所謂,這不是不執著,而是不求上進。
  • 濟群法師智慧語錄24句,教你擺脫人生困惑,做到隨遇而安!
    一起來看哲學詩畫為你整理的——濟群法師智慧語錄24句,教你擺脫人生困惑,做到隨遇而安。1,有些人的心太狹窄了,連一根針都容不下,但他又無法不遇到針,結果是心上插滿了針,像個閃耀的刺蝟。2,自戀的人,內心都有一副PS過的完美肖像,他迷戀的是那個自己。
  • 祝願忙忙碌碌的你,用心甘情願的態度過隨遇而安的生活
    5、生活不易,且行且惜,不論身處何方,請帶上微笑,用心甘情願的態度,過隨遇而安的生活。6、人生的快樂,是懂得了隨遇而安,是心甘情願去做一件事,不是被動的,不是抱怨的,不是委屈的,不是悶悶不樂的。7、一個人,要懂得,忙碌也是快樂,因為忙碌,忘記了煩惱,丟下了情仇愛恨,知道了忙碌也有成績在。8、別說人生苦短,人生不苦,很短倒是事實。人生幾十年,你朝著幸福看,自然就幸福湧來。
  • 隨遇而安,並不是碌碌無為,而是寧靜致遠淡泊明志
    於是,理了理思緒,我想告訴發小:放寬心,該怎樣打拼就怎樣打拼吧,接下來的路,隨遇而安,擔當起責任和使命,快樂就好。在隨遇而安的日子,不必消極被動地生活,沒有主見、人云亦云地"做一天和尚撞一天鐘",漫無邊際、虛無縹緲地像一個木偶一樣過日子。根據自身實際,順應生活所需,勇敢地迎難而上。
  • 事理圖譜:事件演化的規律和模式
    為了揭示事件的演化規律和發展模式,我們提出了事理圖譜的概念,旨在將事件的演化規律和模式構建成一個有向圖形式的事理知識庫,用於刻畫和記錄人類行為活動和事件客觀演化規律。2. 事理圖譜的定義事理圖譜(Event Logic Graph,縮寫ELG)是一個事理邏輯知識庫,描述了事件之間的演化規律和模式。
  • 隨遇而安也不錯!
    隨遇而安也不錯!生活從來都不會一帆風順,我們都是摸索著前進著,因此,我們完全沒必要生活在過去的陷阱中,更不必為了一個未知的明天去讓自己糾結。學會把握好當下,過好自己的日子,這才是重要的!人生一輩子,唯有此時此刻的當下,才是最為重要的,就算今天的自己很不起眼呢,但是日積月累後的自己,或許就能夠一鳴驚人!
  • 歲月溫婉,隨遇而安
    「隨遇而安」本是褒義詞,可現在一些人眼裡,它的貶義成分已多於褒義成分,成了「不思進取」「得過且過」的同義詞。觀察周圍形形色色的面孔,沒有見到幾個人有腳步的從容和內心的寧靜,而浮躁、焦慮、憂鬱、悲觀等現代病,卻輪番襲擊著人們的心靈。有人將此歸結為日益激烈的競爭,是時勢所致。實際上,絕大多數的競爭是一種追求功名利祿的競爭。古人云:「一念之欲不能制,而禍流於滔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