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大學第一醫院霍勇教授:抗凝是把「雙刃劍」!出血怎麼防?

2020-12-16 瀟湘名醫

房顫的抗凝治療重要性毋庸置疑,我國及國際的各類研究指出,抗凝治療可以降低50%—80%的卒中風險。同時,抗凝藥是一把「雙刃劍」,抗凝的同時也容易導致出血,比如最常見的消化道出血、內臟出血、皮膚出血,甚至是顱內出血。患者可以自查是否出現了皮膚紫斑、大便發黑、牙齦出血等等出血症狀。只要使用了抗凝藥,就要考慮如何降低出血的風險。

本期專家:霍勇,北京大學第一醫院教授,中國心血管健康聯盟副主席,中國房顫中心聯盟名譽主席,亞洲心臟學會主席。

長期抗凝口服治療藥物中最常用的是華法林,已經有50年的使用歷史。它應用廣泛,價格便宜,在臨床治療中是比較推薦使用的藥物。使用華法林預防卒中,應十分警惕出血風險,同時它的用藥效果還容易受到食物以及其他藥物的影響。因此,患者需要每個月或每兩個月到醫院檢測凝血指標(INR),根據結果調整用藥。另外,華法林最初是一種滅鼠藥,它可以讓老鼠大出血致死,由此有些人在使用時存在一些心理芥蒂。

在以上種種因素影響下,房顫患者能夠長期抗凝治療的比例較低。

近年來,多種新型口服抗凝藥的上市給了房顫患者新的選擇,例如使用利伐沙班等抗凝藥物,它們劑量固定,大部分不必調整。有些年齡大或者有腎功能下降的患者使用初期需要調藥,但不必多次調整。再有一點優勢是新型口服抗凝藥無需化驗血液指標,減少了長期複診的麻煩。目前,這一類藥物已經進入了我國的《國家基本藥物目錄》,房顫患者使用比例與日俱增。

霍勇總結,無論使用哪一種抗凝療法,醫生都需要系統性評估出血風險,根據出血風險評分權衡利弊。使用傳統抗凝出血風險較高的患者,需要減少抗凝藥的使用,或者調整為新型抗凝藥針對性治療。另一方面,抗凝治療的同時我們也要從治療出血原發病入手,比如一些消化道出血的患者,本身存在胃病、胃潰瘍,那麼就要與消化科醫生配合,使用抗酸藥以及抗菌藥物治療防止出血。

房顫治療過程中,減少出血是一個長期管理監測的過程,醫生要不厭其煩,患者也需要認真應對,相互合作,預防最可怕的卒中風險。

【來源:搜狐健康】

版權歸原作者所有,向原創致敬

相關焦點

  • 北京大學第一醫院心血管專家霍勇:超高危動脈粥樣硬化心血管疾病...
    作為「三高共管」倡議的長期推動者,北京大學第一醫院教授、亞洲心臟學會主席霍勇強調,心血管疾病最重要的幹預手段是控制危險因素,除了要避免吸菸、大量飲酒、運動減少等不良生活習慣,最重要的就是管理好「三高」疾病。如果能有效實現高血脂、高血壓、高血糖這三重危險因素的共同管理,能更好地改善心血管疾病的防治工作。
  • 房顫抗凝治療,怕出血咋辦?聽聽專家怎麼說
    房顫抗凝治療,怕出血咋辦?聽聽專家怎麼說   房顫,是一種常見的心律失常疾病。一般情況下,房顫患者都需要使用抗凝治療,而抗凝治療後如果無法止血怎麼辦?
  • 霍勇教授盤點血脂領域最新進展!
    2020年亞洲心臟病學會年會邀請到了北京大學第一醫院的霍勇教授,為大家盤點了後他汀時代的血脂管理研究進展! 然而,霍勇教授表示:「儘管降脂治療手段不斷豐富,仍有大量患者無法達到推薦的LDL-C水平。」 ESC-EORP EUROASPIRE V調查發現,大部分確診冠心病的患者血脂管理欠佳,若以1.8 mmol/L為LDL-C控制目標,則71%的患者控制未達標[4]。
  • 華法林抗凝及INR異常與出血的對策
    值得注意的是,出血風險增高者發生血栓栓塞事件的風險往往也增高,這些患者接受抗凝治療的獲益可能更大。因此,只要患者具備抗凝治療適應證仍應進行抗凝藥物治療,而不應將出血危險因素視為抗凝治療禁忌證。對於此類患者應注意篩查並糾正增加出血風險的可逆性因素,並需加強監測。服用華法林的患者,應該定期綜合評估血栓栓塞的風險和出血風險。
  • 抗凝患者外傷後皮下出血的處理方法
    圖1:抗凝患者外傷後皮下瘀斑(A:傷後2小時;B:傷後2天;C:傷後1周)眾所周知,任何形式的損傷、比如扭傷、摔傷、壓砸、碰撞等大都會在損傷部位引起疼痛、腫脹,甚至引起皮下出血、瘀斑或血腫。皮下出血是由於皮下的微血管受損破裂,血液迅速滲出、破壞了正常微循環的平衡;而一旦血液在淤集在皮下,則形成皮下淤血。
  • 心對話丨新指南背景下,房顫卒中抗凝策略如何選擇?
    本期心對話,我們特別邀請到首都醫科大學附屬北京朝陽醫院楊新春教授、北京協和醫院方全教授、河北醫科大學第二醫院都紅教授、天津胸科醫院馬薇教授以及北京大學第三醫院張媛教授,在新指南背景下,探討房顫導管消融圍術期抗凝管理、PCI合併房顫的抗栓治療,並深刻解讀2020年 ESC房顫管理指南 Part
  • 心呵護,小談房顫抗凝治療
    對話專家 賈長琪教授 首都醫科大學附屬北京安貞醫院 韓智紅教授 首都醫科大學附屬北京安貞醫院 孫志軍
  • 新指南背景下,房顫卒中抗凝如何做到更優?
    本期心對話,我們特別邀請到中國醫學科學院阜外醫院黨愛民教授、首都醫科大學附屬北京安貞醫院胡榮教授、首都醫科大學附屬北京友誼醫院黃榕翀教授、中國醫學科學院北京協和醫院高鵬教授、首都醫科大學附屬北京朝陽醫院尹先東教授,在新指南背景下,探討房顫抗凝管理的新進展,並深刻解讀2020年ESC房顫管理指南對臨床實踐的影響。
  • 4張圖表,幫你搞定長期抗凝的出血問題!
    眾所周知,抗凝與出血如影隨形,而每個接受抗凝治療的患者都有一定程度的出血傾向,因此了解抗凝期間出血的管理方案屬於一項「居家旅行」的必備技能。近期美國心臟病學會(ACC)發布《口服抗凝期間出血管理的專家共識決策路徑》,對抗凝期間出血的風險評估、治療策略及重啟抗凝治療等關鍵性問題提出了切實可行的操作流程。
  • 【醫技精湛】市胸科醫院重症醫學科成功開展第一例枸櫞酸抗凝CRRT...
    12月09日,市胸科醫院重症科收治一名85歲肺結核合併急性腎損傷患者。該患者出現無尿、全身水腫、心功能衰竭,急需進行血液淨化治療,又因患者咯血,所以無法使用全身抗凝治療。
  • 南京江寧區首家抗凝門診在南京同仁醫院成立
    中國江蘇網訊(記者 孫駿 通訊員 傅靜雯)7月21日,南京江寧區首家「抗凝門診」在南京同仁醫院正式揭牌開診。南京同仁醫院院長楊慶松、副院長朱從健、醫務部主任李清、門診部主任遊雲鵬等參加了抗凝門診揭牌儀式。
  • 從毒鼠藥到抗凝血藥,華法林這70年裡究竟經歷了什麼?
    當時的農學家斯科菲爾德推測,是這些發黴的三葉草造成牛羊的出血不止。故此他把新鮮和發黴的牧草分別餵給兔子,結果吃發黴牧草的兔子發生了異常出血,而吃新鮮牧草的兔子則安然無恙,從而證明了他的假設,三葉草的成分中有劇毒。由滅鼠藥華麗轉身的抗凝藥,竟然由總統來促成?1940年,美國人林克終於從這些發黴的牧草中最終分離出了具有抗凝血作用的物質,確定了它的結構,命名為「雙香豆素」。
  • 標準劑量針對性用藥,探尋 NOAC 在房顫抗凝中最佳獲益
    標準化劑量為 NOAC 治療提供更多獲益 無需常規抗凝監測是 NOAC 相較於華法林的一大優勢,一系列大型 RCT 也已證實其在房顫患者卒中預防中的有效性與安全性。在真實世界中,患者一方面需要接受抗凝治療,另一方面出血風險也各有差異。
  • 天津醫院血透中心開展局部枸櫞酸抗凝在CRRT中的應用
    2020年6月16日孫大娘突然出現消化道出血、突發抽搐、意識障礙、全身各系統血管灌注不良,基於其目前病情危重,普通血液透析難以承受,楊定位主任建議立即給患者行床旁CVVH治療。由於患者同時存在腦梗塞和消化道出血,抗凝及抗血小板藥物使用受限,決定採用局部枸櫞酸抗凝技術為該患者進行床旁血液淨化治療。
  • 北京大學第一醫院劉玲玲醫生出診時間
    北京大學第一醫院劉玲玲隔周周六上午在北京華醫中西醫結合皮膚病醫院出診。北京華醫皮膚病醫院提醒廣大患者,為了避免掛不到號的情況,有意者可提前預約掛號,北京華醫將為患者全程服務,避免忘記就診時間、號源變動等問題,就診更安心。
  • 北京大學第一醫院眼科楊柳教授榮獲「全國師德楷模」榮譽稱號
    教育部副部長劉利民為楊柳教授頒發「全國師德標兵」獎牌教育部副部長劉利民,全國總工會副主席、書記處書記江廣平與十大「全國師德楷模」獲獎教師合影北大醫學部開學典禮暨教師節慶祝表彰大會上,學生向楊柳教授獻花(工會)一位光明使者的無悔人生
  • 抗凝萬萬不能落下!
    在第四屆東方呼吸病學術會議上,來自復旦大學附屬華山醫院呼吸與危重症醫學科的李聖青教授向大家介紹了危重症新冠肺炎患者體外膜氧合(ECMO)的應用和靜脈血栓栓塞症(VTE)的防治。 李聖青教授作為華山醫院第四批援鄂醫療隊隊長,參與了不少危重症新冠肺炎患者的救治,對ECMO在重症新冠肺炎患者中的臨床應用有著豐富的經驗。
  • 抗凝劑皮下注射護理規範
    其中,不同部位出血、注射部位蕁麻疹、水腫及疼痛較為常見。告知患者及家屬抗凝治療的潛在風險、對策和注意事項,耐心解答患者及家屬的疑問,緩解其緊張、焦慮情緒。充分理解和尊重患方知情選擇,知情同意後籤署《抗凝治療知情同意書》。
  • 大醫鑄精誠 妙手扶桑梓——訪北京大學第三醫院婦產科趙揚玉教授
    然而,當時的北京大學第三醫院產科嚴重缺少人手,醫院需要趙揚玉這樣的人才加入產科工作。趙揚玉對北大醫學部和北京大學第三醫院懷著深深的感恩之心,而且在北大醫學部攻讀學位期間一直在北京大學第三醫院進行臨床實習,對產科有著深厚的感情。因此,對於組織上將她調入產科的安排,她毫不猶豫地接受了。「我承認一開始我的工作壓力很大」,趙揚玉大夫說,「但是一旦開始了,我就會全心全意地投入到工作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