房顫抗凝治療,怕出血咋辦?聽聽專家怎麼說

2020-12-16 華西都市報

房顫抗凝治療,怕出血咋辦?聽聽專家怎麼說

  房顫,是一種常見的心律失常疾病。一般情況下,房顫患者都需要使用抗凝治療,而抗凝治療後如果無法止血怎麼辦?
  四川省人民醫院心衰中心主任孔洪教授說,患者不用過於擔心,如果發生意外出血,逆轉劑能起到關鍵作用,為抗凝藥按下「暫停鍵」。
  

房顫第一大病因是高齡

  孔洪教授指出,我國房顫的發病率為0.7%左右,「雖然數據看上去不高,但我國人口基數大,整個中國的房顫患者就有很多。」
  房顫的第一大病因是高齡,80歲以上的老年人發病率是20%-30%,老人因為心房心肌纖維化,更容易患房顫。此外,房顫的病因還有5個:第一,高血壓;第二,冠心病;第三,擴心病、心肌病;第四,瓣膜病,比如風心病(風溼性心臟病);第五,甲亢。
  「如果一個老年人合併有以上危險因素,如高血壓、冠心病,那他患房顫機率就非常大。」孔洪教授說。
  

房顫患者要預防中風

  房顫最大的危害是導致中風。孔洪教授指出,長期口服抗凝藥是房顫患者預防中風最有效的治療手段,「抗凝藥能阻止血液凝結成血栓,從而有效降低中風發生的風險。」
  抗凝藥,分為傳統抗凝藥華法林和新型口服抗凝藥(NOAC)兩大類,其中華法林上市較早,有諸多局限性,比如需定期監測凝血功能、定期調整用藥劑量、受食物影響較大等。
  她說,新型口服抗凝藥大大改變了房顫患者的治療情況,其無需定期監測凝血功能、劑量穩定,更不用擔心食物會影響其抗凝效果。
  

逆轉劑為房顫患者保生機

  無論是傳統抗凝藥還是新型口服抗凝藥,患者服用後,凝血功能都會被抑制。日常生活中,難免會發生意外,如果患者服用後突然摔倒、有急性闌尾炎、車禍等需要緊急手術出血怎麼辦?
  孔洪教授說,這就需要用到逆轉劑。目前中國的新型口服抗凝藥(NOAC)中,只有達比加群擁有其特異性逆轉劑:依達賽珠單抗。依達賽珠單抗可快速逆轉達比加群的抗凝作用,使醫生能夠應對緊急手術。
  不過,這種逆轉劑儲存條件嚴格,且不作為醫院常備藥品在醫院儲存,因而當患者遇到緊急情況時,醫院會發出需求,由藥品經銷商火速響應配送到醫院。

相關焦點

  • 心呵護,小談房顫抗凝治療
    2015年發表的VENTURE AF研究是NOAC中第一個針對房顫導管消融患者的前瞻、隨機、開放性研究,結果顯示,利伐沙班組無缺血性卒中及大出血事件,其他出血事件發生率與VKA組無明顯差異。 基於VENTURE AF研究結果,2016年ESC指南做出更新,NOAC可作為VKA替代之選,用於房顫導管消融患者圍術期抗凝治療。
  • 房顫抗凝治療四問,心內醫生臨床必備
    據統計約有30%的房顫患者發生了缺血性卒中事件,且與較高的死亡風險相關。抗凝可降低房顫相關的卒中風險,使用維生素K拮抗劑(VKAs)可降低66%風險,非VKA治療藥物也具備至少同等級別的療效。經充分抗凝治療後,房顫患者的卒中發生率與非房顫患者相似。
  • 新指南背景下,房顫卒中抗凝如何做到更優?
    冠心病合併房顫,如何平衡抗凝與抗血小板治療? 冠狀動脈內血栓和房顫血栓形成機制不同,前者為動脈血栓,抗血小板治療可降低不良事件風險;後者為靜脈血栓,抗凝療效優於抗血小板治療。冠心病合併房顫的患者,如何平衡抗凝與抗血小板治療? 國內外指南一致推薦,抗凝治療應貫穿冠心病合併房顫患者治療的始終。
  • 標準劑量針對性用藥,探尋 NOAC 在房顫抗凝中最佳獲益
    標準化劑量為 NOAC 治療提供更多獲益 無需常規抗凝監測是 NOAC 相較於華法林的一大優勢,一系列大型 RCT 也已證實其在房顫患者卒中預防中的有效性與安全性。在真實世界中,患者一方面需要接受抗凝治療,另一方面出血風險也各有差異。
  • 心對話丨新指南背景下,房顫卒中抗凝策略如何選擇?
    高出血風險患者不應停用抗凝藥,而應該動態評估患者的出血風險,加強抗凝治療過程中的監測。ACS行PCI的患者,抗凝+抗血小板治療12個月,CCS行PCI患者中,抗凝+抗血小板治療6個月,之後長期維持口服抗凝單藥治療。無需行PCI的房顫合併冠心病患者,同樣推薦口服抗凝單藥治療。 如果患者符合NOAC指徵,推薦NOAC優於VKA,用於與抗血小板藥物聯合治療。
  • 華法林抗凝及INR異常與出血的對策
    房顫中抗凝和危險因素(ATRIA)註冊研究中,房顫患者服用華法林顱內出血的年發生率為0.58%,未抗凝治療的患者為0.32%。服用華法林患者的出血風險與抗凝強度有關,還與患者是否為初始用藥還是長期抗凝以及是否監測凝血有關。
  • 北京大學第一醫院霍勇教授:抗凝是把「雙刃劍」!出血怎麼防?
    房顫的抗凝治療重要性毋庸置疑,我國及國際的各類研究指出,抗凝治療可以降低50%—80%的卒中風險。同時,抗凝藥是一把「雙刃劍」,抗凝的同時也容易導致出血,比如最常見的消化道出血、內臟出血、皮膚出血,甚至是顱內出血。患者可以自查是否出現了皮膚紫斑、大便發黑、牙齦出血等等出血症狀。
  • 房顫患者若行支架治療,優選氯吡格雷+新型抗凝藥!ACC專家共識
    12月18日,美國心臟病學會(ACC)發布專家共識決策路徑,為合併房顫或靜脈血栓栓塞的動脈粥樣硬化性心血管病患者或接受經皮冠脈介入治療的患者提供了最佳抗栓治療建議。 該共識決策路徑著重對4種臨床情況提供了抗栓治療建議:(1)正接受抗凝治療的房顫患者需要進行冠脈介入治療和抗血小板治療;(2)正服用抗血小板藥物的冠心病患者因有新發房顫需用抗凝藥物;(3)有靜脈血栓栓塞病史的患者正用抗凝藥物,目前需要冠脈介入治療和抗血小板治療;(4)因動脈粥樣硬化性心血管病正服用抗血小板藥物,新出現靜脈血栓栓塞需要進行抗凝治療。
  • 4張圖表,幫你搞定長期抗凝的出血問題!
    眾所周知,抗凝與出血如影隨形,而每個接受抗凝治療的患者都有一定程度的出血傾向,因此了解抗凝期間出血的管理方案屬於一項「居家旅行」的必備技能。近期美國心臟病學會(ACC)發布《口服抗凝期間出血管理的專家共識決策路徑》,對抗凝期間出血的風險評估、治療策略及重啟抗凝治療等關鍵性問題提出了切實可行的操作流程。
  • 「Xa例不凡」房顫抗凝規範化診療臨床實踐項目揚帆起航!
    目前國內外指南均強調抗凝治療是房顫患者卒中預防的基石,但是指南與實踐之間存在很大的差距,中國心房顫動登記研究顯示,CHADS2或CHA2DS2-VASc評分≥2的房顫患者中抗凝治療率僅約37%,尤其在一級或二級醫院抗凝治療率更低,房顫抗凝管理有待優化。
  • 蘇州站:房顫防治核心知識,一站掌握
    本期培訓包括房顫領域的權威專家作理論授課和介入治療操作直播,內容涉及房顫綜合管理、抗凝、導管消融和病例討論等多個方面,多位知名專家精彩細緻的講解,使廣大參會者受益匪淺,收穫頗多!
  • 鄭州市九院專家進社區普及「房顫」知識
    【中原經濟網訊】隨著人口老齡化以及老年人群臨床危險因素的增加,房顫的發病率和流行性正在迅速增加。2020年12月11號上午,鄭州市九院專家進社區系列講座之第二百六十一期進一步普及「房顫」的知識,心血管內科一病區袁清茹主任在綠城社區給居民進行健康知識宣傳。
  • 心臟房顫是怎麼回事?怎麼治療好?
    藥物治療:藥物能恢復或者維持心律,控制併發症發生。常用的藥物有:β受體阻滯劑、鈣通道拮抗劑、洋地黃、胺碘酮等。藥物治療可以控制心室率,保證心臟的基本功能,降低心房顫動引起的心功能紊亂。非藥物治療:非藥物治療的方法有:電復律、導管消融治療、外科迷宮手術以及抗凝治療。
  • 房顫患者突發腦卒中?微創治療「一站式」解決患者煩惱
    心房射頻消融+心耳封堵的全新「一站式」治療模式,不僅有效幫助房顫患者改善症狀預防卒中,而且使患者痛苦小,手術總耗時少,總費用低,也讓房顫患者免除了長期吃藥及卒中風險的困擾,大大提高患者的生活質量。69歲的張女士患有陣發性房顫多年,曾做過永久起搏器植入術,口服多種抗凝藥物期間,仍發生腦血栓事件,嚴重影響身體健康。
  • 關注房顫卒中預防,這份 NOAC 使用寶典請收好
    因此,如何合理運用抗凝藥物規範化治療,全面做好房顫綜合管理,預防卒中,成為臨床醫生關注的重點。 由中華醫學會心電生理和起搏分會、中國醫師協會心律學專業委員會、中國房顫中心聯盟以及中國老年學和老年醫學學會主辦的《從指南到實踐——房顫卒中預防規範化學術交流系列會議》在全國範圍內開展,旨在提高臨床房顫的診療水平。
  • 聽聽專家怎麼說
    聽聽專家怎麼說 2020-05-28 03:12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
  • 房顫基層診療有哪些關鍵點
    普通轉診標準有10條,包括:華法林劑量調整過程中出現INR易波動者、具有導管消融治療的指徵且有手術意願者、合併冠心病需要接受血運重建治療者、有暈厥和猝死家族史者、出現原因不明腦梗死者、導管消融術後3月發生房顫者、導管消融術後出現多發栓塞表現、胺碘酮治療中出現甲亢和肺纖維化等副反應者、高出血風險患者、冠狀動脈支架術後需聯合使用抗血小板藥物的患者。
  • 抗凝治療選擇看這裡!
    然而,全球範圍內有大量的房顫、深靜脈血栓(DVT)等疾病患者需要抗凝治療,對於COVID-19患者,特別是重症患者,我們是否應該停止抗凝?在6月3日的青年演說家直播間中,我們邀請到了來自天津醫科大學總醫院心內科主治醫師劉文楠為大家分享COVID19時代的抗凝選擇。
  • 什麼藥更適合老年房顫患者?ENGAGE研究這樣說
    但可喜的是,老年房顫患者抗凝治療獲益明確,1992-2007年美國Medicare老年房顫患者抗凝和缺血、出血性卒中事件統計顯示隨診抗凝治療的應用,缺血性卒中明顯下降且出血性卒中無明顯增加[3]。表1:CHA2DS2-VASc評分細則儘管現有資料已經明確,老年房顫患者抗凝治療可使患者有明顯獲益,但中國房顫登記研究顯示:老年房顫患者抗凝治療嚴重不足,≥75歲老年房顫患者抗凝比例僅為31.9%。這與老年患者擔心抗凝引發出血風險、老年人記憶力減退漏服概率更大以及對房顫認識不足所致依從性更差有關。
  • 男子心慌,是心臟房顫在搗鬼
    入院後,經過積極治療,房顫並沒有恢復,後建議患者長期服用抗凝藥物,預防血栓。高先生出院後,漸漸的心慌症狀逐漸消失了,於是覺得每天吃抗凝藥也沒啥用,醫生還說有出血的風險,於是自行把抗凝藥停掉了。房顫是什麼心臟病?房顫有什麼危害?房顫為什麼要抗凝治療?高先生腦梗死和房顫有什麼關係?這些問題肯定是大家最為關心的,我們今天就科普一下心臟房顫和腦中風,並且介紹一下最新的房顫用藥研究結論,一、房顫是什麼心臟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