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創板日報》(上海,記者 陳夏怡)訊,10月7日,諾貝爾生理醫學獎揭曉,瑞典卡羅琳醫學院宣布將該獎項頒給威廉·凱林(William G. Kaelin Jr)、彼得·拉特克利夫(Sir Peter J. Ratcliffe)以及格雷格·塞門扎(Gregg L. Semenza),三人共獲得900萬瑞典克朗獎金。
據悉,頒獎理由是「表彰他們發現細胞適應氧氣供應變化的分子機制」。
圖片來源:諾貝爾獎官網
重要發現
相比與前幾年諾獎生理醫學獎均關注較為寬泛的領域,本次諾獎頒獎項目則主要集中於「氧氣感知通路」,這在一定程度上折射了學術界非常關注這一領域。
氧氣的重要性不言而喻。幾乎所有動物細胞中的線粒體都會利用氧氣將食物轉化成身體必須的能量。但長期以來人們一直不清楚細胞如何適應氧氣水平的變化。
威廉·凱林(William G. Kaelin Jr),彼得·拉特克利夫(Sir Peter J. Ratcliffe)發現了可以調節基因活性以應對不同氧氣含量的分子機制。
格雷格·塞門扎(Gregg L. Semenza)研究了EPO基因,以及其是如何通過改變氧氣含量受到調節的。並證明了氧傳感機制不僅存在於通常產生EPO的腎細胞中,也幾乎存在於所有組織中。這也意味著,該機制在許多不同的細胞類型中是通用的。
此外,他還發現了HIF(缺氧誘導因子)由兩種不同的DNA結合蛋白組成,即所謂的轉錄因子,現在稱為HIF-1α和ARNT。
據悉,HIF可以與DNA結合開啟某些表達。HIF蛋白在低氧氣濃度時會積累,使細胞開啟應對低氧環境的系列基因表達。而在氧氣濃度高時,HIF會發生羥基化,然後該因子被泛素蛋白酶體系統降解。由此,細胞可以通過感知氧氣並對HIF的調節,來應對機體氧含量的變化。
同時,拉特克利夫(Ratcliffe)和他的研究小組還做出了一個關鍵發現,即VHL可以與HIF-1α進行物理作用,並且在正常氧氣水平下需要降解。
業內人士分析,腎癌患者中抑癌基因VHL的丟失,導致腎內會長出很多血管實際上就是由於HIF積聚造成的。VHL基因就是負責來清除HIF蛋白的關鍵分子。HIF誘導的低氧的通路活化,對腫瘤的生長很重要。科學家了解該過程後,就可以針對性地開發藥物。事實上,現在臨床上不少藥物就是針對抗血管生成的:貝伐單抗、小分子激酶抑制劑等等。
《科創板日報》記者注意到,名為VHL症候群的疾病,是一種最為常見的遺傳性腎癌。同時腎細胞癌是最常見的泌尿系腫瘤之一,佔成人新發腫瘤的2%。上述發現對抗擊VHL症候群有很大幫助。
諾貝爾獎官方新聞稿總結到,這三位諾獎獲得者為我們了解氧氣水平如何影響細胞代謝和生理功能奠定了基礎。此外他們的發現也為抗擊貧血、癌症和許多其他疾病鋪平了道路。
有業內人士認為,今年諾貝爾獎實際上就是揭示了細胞在不同的氧濃度下通過VHL、HIF-1α等來使細胞調節並適應不同氧濃度情況下的代謝。
「氧氣感知」概念股
有分析認為,諾貝爾生理學或醫學獎在一定程度上代表了當前科技的前沿方向,同時也與未來產業鏈發展息息相關,諾獎的揭曉可能會帶動與獲獎相關的生物醫藥股的上漲。
此前,我國科學家屠呦呦因發現抗瘧藥物青蒿素而獲得了諾貝爾生理學或醫學獎,A股市場上關於「青蒿素」相關的概念股便應聲而漲——復星醫藥、昆藥集團、華潤雙鶴、新和成等多隻股票受到市場熱捧,股價均現漲停。
《科創板日報》記者在A股的生物科技板塊中進行篩選,認為有以下幾家上市公司值得關注:華蘭生物[002007.SZ]、博雅生物[300294.SZ]、未名醫藥[002581.SZ]等。
華蘭生物[002007.SZ]:公司是從事血液製品研發和生產的重點高新技術企業,並首家通過血液製品行業的GMP認證。公司先後承擔多項國家、省、市級科技攻關項目,其中外科用凍幹人纖維蛋白膠被列入國家863項目。華蘭博士後科研工作站,河南省生物醫藥工程技術中心和中國科學院生物技術創新與產業化共同基金及中國科學院的多個聯合實驗室的成立,為企業的高成長性和核心競爭力奠定了堅實的基礎。華蘭生物擁有人血白蛋白、靜注人免疫球蛋白、人免疫球蛋白、人凝血酶原複合物、外科用凍幹人纖維蛋白膠等以「華蘭」為品牌的血液製品。
博雅生物[300294.SZ]:公司是以血液製品業務為主,集生化藥、化學藥、原料藥等為一體的綜合性醫療產業集團。產品包括血液製品、糖尿病及抗感染類化學藥、生化藥等,其中纖維蛋白原產品收得率和市場份額在國內獨佔鰲頭。公司是國家高新技術企業,建有江西省血液製品工程研究中心、復旦大學-博雅生物聯合實驗室,設有院士工作站及博士後科研工作站。公司具備國內一流的綜合研發能力,與國際先進的血液製品企業和藥品研發機構在技術交流、產品研發等方面開展了廣泛合作。
未名醫藥[002581.SZ]:公司是北京北大未名生物工程集團有限公司的核心骨幹企業、上市公司平臺。公司建有淄博、廈門、天津等三大生產基地,擁有淄博本部、全資子公司未名生物、控股孫公司天津華立達生物工程有限公司、北京未名西大生物科技有限公司,參股孫公司北京科興生物製品有限公司等核心資產。公司生產的注射用鼠神經生長因子(恩經復NOBEX)是神經損傷治療性藥物,是世界上第一支獲準正式用於臨床的神經生長因子藥品,也是第一個由中國人率先產業化的諾貝爾生理學或醫學獎成果,恩經復已成為中國神經生長因子市場的第一品牌。
不過需要注意的是,市場對諾獎的反應大多都呈現快速兌現的短線行情,在產業前景沒有明確具體商用預期之前,投資者需要謹慎地作出判斷。
今年以來,生物醫藥板塊在各大行業板塊中表現居於中上水平。Wind製藥、生物科技指數年初以來上漲超30%,以較大幅度跑贏滬深300指數。
圖片來源:WIND
截止目前,科創板共有3家生物醫藥相關企業上市,分別為微芯生物、南微醫學以及心脈醫療。在159家向上海證券交易所申報科創板股票發行上市的企業中,有34家生物醫藥相關企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