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動文化傳承與創新是新時代高等教育的重要使命。作為中國農業最高學府中從事人文社會科學的重要力量,人文與發展學院始終秉持人文情懷和發展理念,堅守「文化育人」的初心使命,滋養「以文化天下」的博大情懷。經過多年潛心發展,逐步形成了「育人為本、學術為業、生機勃發、志趣高潔、溫馨團結」的有機整體,積澱了深厚的人文底蘊,引領了創新發展的時代新風。
民殷國富,強農為本。中華文明根植於農耕文化,作為一個農業大國,中國有著悠久燦爛的農耕文化歷史,創造了種類繁多、特色明顯、經濟與生態價值高度統一的重要農業文化遺產。當前,這些凝結著無數先人勤勞和智慧的農業文化典範正面臨著被破壞、被遺忘、被拋棄的危險,亟需我們挖掘、保護、傳承和利用。在學校的大力支持下,人文與發展學院於2019年成立了「農業文化遺產研究中心」,同年以「彰顯農大百年傳承,發現農耕千年智慧」為主題組織了兩期「農業文化遺產地鄉村青年研修班」,並組建「農業文化遺產青年學子研習營」,播下了農業文化遺產保護的「種子」。
2020年,人文與發展學院組織75名師生,在嚴格遵守疫情防控要求的前提下,赴浙江開化15個鄉鎮進行文化普查和專題研究工作,圍繞11個主題,形成了15篇內容翔實的調研報告;農業文化遺產研究團隊近20人次奔赴雲南省綠春縣臘姑村、河北涉縣王金莊開展實地調研,深入挖掘了當地文化資源。此外,學院教師積極參與中國農業大學《大國三農》課程建設,引領農林學子厚植知農愛農情懷,推動全國高校乃至全社會的三農價值觀教育與國情教育。
2020年,人文與發展學院逐步完善了以創新、質量、貢獻、發展為導向的學院評價體系和學術交流制度,「農政與發展」系列講座、發展研究前沿講座、農政群學工作坊、「公共管理與發展」系列講座、市·野鄉村傳播工作坊、法律人才成長論壇等46場學術講座得以舉辦,極大地豐富了廣大師生的學術生活,營造了生機勃發的學術文化氛圍。
「敢為人先、默默超越」逐漸成為人文與發展學院獨特的精神品質,學院廣大師生堅守「育人為本、學術為業」的高潔志趣,奉行「學以致用,經世濟民」的樸素思想,秉承人文社會科學「辯名實,知情偽,致用不足尚,無用不足卑」的價值精神,在默默無聞中積蓄力量,實現一個一個小的「超越」。
2020年,人文與發展學院樓宇文化建設堅持以服務廣大師生為宗旨,秉持厲行節約、綠色共享的原則,不斷推陳出新。會議室內窗明几淨、公共區域綠意盎然、室外花園奼紫嫣紅……點點滴滴的努力,只為營造更加溫馨舒適的工作學習環境,讓廣大師生「願意來、待得住」,集聚人氣,從而迸發更多活力。
在學院黨委的領導下,人文與發展學院分工會以「秉持人文情懷,服務發展大局」為原則,以維護廣大教職工的合法權益為出發點和落腳點,積極開展豐富多彩的活動,受到了廣大教職工的認可與讚譽。學院創新性地提出「以興趣帶動活動,以活動豐富生活」工作理念和「黨政工團學」聯動工作機制,加強了工會陣地建設,開拓了學院工會工作的新局面。
2020年,人文與發展學院分工會組織各類活動28次。其中,面對新冠肺炎疫情帶來的影響,創新性組織了「咖啡時光」主題分享活動,搭建起放鬆身心、舒緩壓力、調劑生活、增進情感的橋梁,陪伴老師們打好抗「疫」阻擊戰;與學院黨委聯合組織「教職工金秋採摘消費扶貧」活動,使教職工們切身體驗了勞動的樂趣和豐收的喜悅;與學生會、研究生會聯合組織「師生羽毛球友誼賽」「秋季研究生籃球聯賽」等活動,增進了師生友誼。2020年,學院在中國農業大學一二·九文藝展演中再獲冠軍,實現「五連冠」的歷史佳績。
在傳承中創新,在創新中傳承,文化傳承與創新為人文與發展學院高質量內涵式發展凝聚了人心、鑄造了合力。今後,人文與發展學院將繼續擔負農業文化遺產挖掘保護和傳承創新的使命,為傳承發揚中華優秀傳統農耕文化貢獻力量;逐步建立完善以創新、質量、貢獻、發展為導向的學院評價體系和學術交流制度,持續辦好各類學術文化講座,建設高質量學術交流平臺,營造良好的學術交流氛圍;持續加強軟硬體環境建設,打造更加溫馨舒適的學院環境;持續做好工會工作,匯聚更大發展合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