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30年來首次公開展示 3幅最著名的「伊莉莎白一世」亮相英國

2021-01-09 雅昌藝術網20201029

擴展閱讀:雅昌藝術網關於「以冒用'雅昌'名義騙取藝術品等犯罪行為」的聲明

在英國歷史上,恐怕沒有哪位女性像伊莉莎白一世那樣,對英國乃至世界的局勢,有如此深遠的影響。

某種程度上,伊莉莎白女王與武則天十分相似。她們都曾在男性主導的社會中站在了權力的最頂峰,都曾為爭奪權力殺害親人,都曾為走向權力巔峰直接或間接犧牲了自己的孩子,她們都曾用權力使國家繁盛,也都曾用權力讓社會群體的一部分飽受壓迫。

展覽現場

展覽現場

2020年2月13日至8月31日,「女王的尊容」主題展在英國格林威治皇家博物館皇后宮展出。此次展覽展出了3幅《伊莉莎白一世的艦隊肖像畫》。作為英國歷史上最具標誌性的畫像之一、英國畫家創作的最早的大型油畫作品之一,這3幅均繪製在英國大勝西班牙無敵艦隊後不久的肖像畫,在430年歷史中,還是首次公開同時展示。

展覽現場

值得一提的是,雖然幾個世紀以來,《伊莉莎白一世的艦隊肖像畫》複製品和衍生品也有製作,但這三幅卻是現存於世的唯一版本,也是僅有的三幅以描繪西班牙無敵艦隊事件為背景的海景畫。

3幅《伊莉莎白一世的艦隊肖像畫》

作為多鐸王朝的最後一位女王,伊莉莎白一世為英國開疆拓土、積累財富,改革宗教。在其45年的政治生涯中,不得不提的便是這場海戰。

1588年,西班牙無敵艦隊帶著所向披靡的聲譽及報復伊莉莎白對妻子瑪麗一世的處決,向尼德蘭駛去,計劃在那裡為入侵英國增派軍隊,然而英國海軍使無敵艦隊在格拉沃利訥海戰失利,後來,無敵艦隊在蘇格蘭附近海域遭到了暴風雨天氣。最終,西班牙艦隊慘敗,出發時的130艘戰艦僅剩下65艘船…

當時,英國國內正在推行宗教改革,扶持新教,與天主教並行發展。但改革受到阻力,這場海戰中助英軍一臂之力的暴風雨,被認為是上帝支持英國宗教改革的證據,因此在英國宗教史上十分重要。

《伊莉莎白一世的艦隊肖像畫》 倫敦國家海事博物館

此次展出的3幅《伊莉莎白一世的艦隊肖像畫》皆以上述歷史為藍本,分別來自於沃本修道院、倫敦國家海事博物館、國家肖像畫廊,其背景基本相同:女王身著華服,端坐中央。寬大的華服掩蓋女性魅力,使她看起來與男性一樣雄壯。纖細的手指,瘦削的面龐,都暗示著伊莉莎白的纖弱。她右手按著地球儀,好似在說「世界是我的」,其右臂側邊是顯示其威嚴的王冠,身後兩扇窗戶內繪有海景,右邊是風雨如磐的西班牙艦隊左邊是英國船隻駛過平靜的海面,暗喻雙方的勝敗成果。

伊莉莎白一世右手按著的地球儀及局部

伊莉莎白一世寬大的華服

16世紀的英國正處在文藝復興運動時期,複雜的政治世界由男性主導。一位女性,尤其是像伊莉莎白這樣瘦弱的女性,卻能站在權力的最頂端發號施令,付出的代價可想而知。這也可從側面反映伊莉莎白非凡的政治才能與天賦。

女王假髮間的珍珠及珍珠耳環

女王項間的珍珠

女王華服上的珍珠

特別值得一提的是遍布伊莉莎白一世身上的珍珠。項鍊、耳環、華服…伊莉莎白一世幾乎鑲嵌珠寶的位置都繡上了珍珠。為什么女王會如此偏愛珍珠,古典主義學者Mary beard如此說道:「在英國的傳統中,珍珠是貞潔的象徵。女王下體那一顆水滴狀的珍珠,也暗示著其一生未婚的貞潔。」

女王下體處的珍珠

畫面中女王無暇的面龐

此外,已經55歲的伊莉莎白一世,在畫面中宛然一位青春少女。伊莉莎白稱之為「無時間感的自我感知」,人們將之戲稱為「戴著青春的面具」。

女王纖細的手指

伊莉莎白為何對年齡如此敏感?對此,格林威治皇家博物館高級藝術館長Sue prichard說道:「在長達45年的政治生涯中,她清楚地知道,隨著年齡的增加,她作為君主的統治權威將越發減弱。因此,她不得不維持一種幻覺—她的年齡與權威將恆久不變。」

需要說明的是,雖然3幅畫圖案基本相同,但每幅畫都包含微妙的差異,暗示著其背後獨特的創作故事及不同畫家對畫面的不同處理。

《伊莉莎白一世的旗艦肖像畫》沃本修道院收藏

沃本修道院的畫像是3幅畫中唯一保留繪製於16世紀的完整海景的版本,但海面上的亮藍色顏料已出現褪色。這幅肖像由貝德福德公爵和公爵夫人所有,已在家族中收藏了數百年。

《伊莉莎白一世的旗艦肖像畫》倫敦國家海事博物館

這幅肖像曾由弗朗西斯·德雷克爵士的後裔所有,由於公眾的強烈呼籲,在各方捐助下,德雷克爵士的後裔在2016年將此畫交由國家保存。該肖像畫一經獲得,專業技術人員便對其進行了複雜的保護工作。在去除了幾層舊清漆之後,繪畫的複雜細節和鮮豔的色彩得以更充分地展示。

值得一提的是,繪畫分析表明,此版本的海景畫於18世紀初,原始的海景仍然與沃本修道院肖像中的海景有相似之處。

《伊莉莎白一世的旗艦肖像畫》國家肖像畫廊

國家肖像畫廊的旗艦肖像畫自1765年以來一直為公共所有。與其他兩幅肖像不同,該作品已被裁剪掉了兩側,背景中截斷了海景,下邊緣也可能遭遇過裁切,這都使畫幅更加垂直,也使伊莉莎白一世的肖像得以凸顯。作品於何時,為何會發生這種更改,仍然是謎。該畫曾由戴維·斯圖亞特·厄斯金(David Steuart Erskine)擁有。他於1765年將其贈送給大英博物館,並於1879年移交給了國家肖像畫廊。

電影作品中的伊莉莎白一世

圖片來源於網絡

這3幅作品的意義遠超過具體事件本身,因此不少學者認為它最能代表英國文藝復興。其創意、理念以及所包含的整個伊莉莎白一世統治時期的抱負,皆體現出「黃金時代」的風格。這3幅作品通常出現在3門看似獨立實則密切相關的學科的課本和教學大綱中:歷史、藝術史和英國文學。最晚從20世紀早期開始,這幅肖像激發了無數以伊莉莎白一世為原形的舞臺劇作、電影及電視作品,也使她本人成為了當今辨識度最高的歷史人物之一。

三幅艦隊肖像畫的重重迷霧:創作者是誰?為什麼會有三個版本?哪幅是原始版本?

作為伊莉莎白一世最知名的肖像畫,儘管很多人都知道這幅《旗艦肖像畫》,但很少有人意識到,這一標誌性作品並非只有一個版本。面對如此重大的歷史題材,三幅旗艦肖像畫為什麼要用同一女王肖像?這三幅畫是原件與副本的關係嗎?如果是,哪幅才是原始版本?是由同一畫家繪製還是分別由三位畫家繪製?

3幅《伊莉莎白一世的艦隊肖像畫》中的女王肖像

如前所述,擊敗西班牙無敵艦隊影響深遠:促進英國宗教改革,鞏固了伊莉莎白一展宏圖的雄心。因此,圍繞這一題材,委託創作多個版本不足為奇。至於為什麼會有三幅相似的作品,還要從伊莉莎白一世的繪畫習慣說起。

伊莉莎白一世為數不多的肖像畫之一

非此次展覽展品 圖片來自網絡

一生中,伊莉莎白很少委託他人為自己繪製肖像。而女王肖像畫用途又十分廣泛——既要作為贈予外國君主和寵臣的官方禮物,又要賞賜給法院成員以示恩寵。因此,一旦伊莉莎白一世批准繪製某場景,皇室會委託多位畫師繪製畫作,以滿足對女王肖像的需求。艦隊肖像就是其中一個例子。這也是為什麼,3幅僅存於世的無敵艦隊肖像基本都在同一時間繪製。

喬治·高爾畫筆下的女王

非此次展覽展品 圖片來自網絡

歷史上,這3幅肖像畫的創作者曾被認為是16世紀英國最重要的兩位藝術家:喬治·高爾、尼古拉斯·希利亞德。前者是當時英國最主要的肖像畫家之一,也是1581年伊莉莎白女王的「御用畫師」。後者則是1573年左右女王「微型肖像畫」的御用畫師,創作了包括「Phoenix portrait」在內的許多女王像。此外,希利亞德在1584年設計新的「大印章」時,還為女王製作了全身肖像。這幅畫作展示了一個穿著與伊莉莎白在艦隊肖像中穿著極為類似的女人。

尼古拉斯·希利亞德筆下的伊莉莎白一世

鋼筆微型肖像畫 非此次展覽展品

關於這3幅畫的創作者,英國國家肖像館資深策展人 Charlotte Bolland 表示,學界一度認為這3幅畫作由同一名畫家繪製。但最新研究推翻了這些結論,認為畫作很可能以英國王室畫家尼古拉斯·希利亞德的一幅微縮畫像為原型,由3名畫家分別創作,最初可能是由熱衷於向女王效忠的朝臣委託製作。因此,3幅旗艦肖像畫並不存在原作與副本的關係。

《伊莉莎白一世的艦隊肖像畫》背後:捐贈、專業保管及技術分析

作為英國歷史上最具標誌性的畫像之一、英國畫家創作的最早的大型油畫作品之一,現藏於格林威治皇家博物館的《伊莉莎白一世的艦隊肖像畫》原由英國弗朗西斯·德雷克爵士(伊莉莎白女王統治時期最著名的水手之一,在航海遠徵中為女王贏得了很多財富)的後裔所有。鑑於該畫作的重要性,公眾呼籲將此畫交由國家保管。

弗朗西斯·德雷克爵士畫像

2016年,在公眾的呼籲下,由藝術基金和格林威治皇家博物館共同為此畫籌集了1030萬英鎊,包括遺產彩票基金會贊助的740萬英鎊,100萬磅藝術基金贈款以及其他主要資助。同時吸引了8000人次的個人捐贈及其他大額撥款,款額共計150萬英鎊。此外,遺產彩票基金會還撥款資助了一項為期3年的國家級外延項目,探索畫作更為廣闊的歷史和文化內涵。

伊莉莎白·漢密爾頓-埃迪對畫面進行修復

國家接受這幅來之不易的傑作後,便交由伊莉莎白·漢密爾頓-埃迪進行專業保養,埃迪是格林威治皇家博物館高級畫作保管員,在該領域已有40餘年的經驗。

X光照射下的伊莉莎白一世的頭像

X光照射下的女王左手邊的海景

除該畫之外,現藏於國家肖像畫廊的《伊莉莎白一世的旗艦肖像畫》也被除去了畫作的幾層舊顏料和裝飾,更充分地展現了其複雜精緻的細節和明亮鮮豔的色彩。專家技術分析同樣為兩幅背景是海洋的女王人像提供了新的重要信息,並證實這兩幅作品曾於18世紀早期重新繪製過,原始版本皆繪有16世紀的船舶種類。

X光照射下的女王右手邊的海景

這些技術包括畫作分析、新型X光成像以及宏觀光譜儀掃描,特別是在一些小幅修復及兩幅重繪作品中對普魯士藍進行的檢測,證實了這些作品可能的創作年代。此次檢測也充分顯示了科技對藝術鑑定的重要性。

伊莉莎白·漢密爾頓-埃迪在畫面塗上清漆,保證原始油料不受侵蝕,使畫面顏色飽和,恢復其活力

修飾前的畫面

修飾一般是在隔離層上進行,使用原料通常為與原畫面基本相同的合成樹脂和幹顏料。該樹脂不會像天然樹狀樹脂那樣變色,並保持可溶於石油溶劑油中。修飾僅限於丟失,填充和損壞的區域。完成後,再次使用合成樹脂進行最後的噴塗。

後記:從歷史的角度看,我們很難評價伊莉莎白一世與武則天的是非功過;從普通人的角度看,我們也很難知道在權力的漩渦中,她們是否快樂,是否也曾為所作出的犧牲,感到不值得。但可以確信的是,在她們所處的時代,一定有很多女性,從她們身上獲得了力量,明白原來女性也可以這樣生活。

註:如無特別註明,本文圖片所有圖片均來自於格林威治皇家博物館。

相關焦點

  • 100年來首次!英國研究員發現伊莉莎白一世親筆手稿
    來源:海外網英國研究員發現伊莉莎白一世手稿。(圖源:福克斯新聞網)海外網11月30日電英國研究員約翰-馬克·菲洛博士(John-Mark Philo Ph.D.)發現了英國伊莉莎白一世女王的手稿。外媒稱,這是一個多世紀以來首次發現的來自這位女王的親筆手稿。
  • 英國女王伊莉莎白一世的最愛—瀉湖水
    瀉湖水英國女王繼位有一項極為神聖的儀式,那便是沐浴更衣,從英國蘇格蘭瀉湖取來瀉湖水沐浴,洗去身體的厄運災難,再換上英國女王傳承數百年的皇冠與權杖,完成這一項沐浴更衣儀式。而這一項神聖的儀式自英國女王伊莉莎白一世開始流傳下來,英國女王伊莉莎白一世尤為喜愛瀉湖水,更親自將蘇格蘭的一座瀉湖打造成皇家莊園,為的正是可以在瀉湖中自由嬉戲,每當盛夏來臨時,蘇格蘭皇家莊園便是英國女王伊莉莎白一世最喜愛的去處,而純粹的瀉湖水也給了她不小的驚喜,長期沐浴瀉湖水的英國女王伊莉莎白一世明顯感受到自己的肌膚比起同齡人更光滑白皙
  • 英國歷史人物介紹:伊莉莎白一世(雙語)
    伊莉莎白一世簡介   伊莉莎白一世Elizabeth I(1533年9月7日出生於格林尼治,即今日倫敦的格林尼治,1603年3月24日逝世於薩裡),於1558年11月17日至1603年3月24日任英格蘭和愛爾蘭女王,是都鐸王朝的第五位也是最後一位君主。
  • 一幅肖像畫中的世界史:伊莉莎白一世與大英殖民帝國
    這幅藏於英格蘭沃本庄園(Woburn Abbey)的油畫一度被認為是伊莉莎白一世的高級畫師喬治·高爾(George Gower)所畫,現在一般認為這並非出自高爾之手,是一個不知名的英國畫家在1588年所畫。也是現存的「無敵艦隊肖像畫」(Armada Portrait)系列之一,是最完整的一幅。伊莉莎白一世畫像,畫家不詳,作於約1588年。
  • 莎士比亞的玫瑰劇場:見證伊莉莎白一世時期戲劇盛況
    與完全重建的環球劇場不同,躲在一幢辦公樓之下的玫瑰劇場是倫敦現今唯一一處可供參觀的莎士比亞劇場遺址,它也是伊莉莎白一世時期倫敦泰晤士南岸第一個專業劇場(玫瑰劇場比1599年建成的環球劇場早開了整整12年)。環球劇場的原址就在它的對面,如今那裡站立著高檔的河岸景觀商品房。
  • 瑪麗一世和伊莉莎白一世的不同之處
    瑪麗一世的全名是瑪麗·斯圖亞特,兩個人同姓,血緣比賈寶玉林黛玉還近,是堂兄妹。再仔細地追溯上去,這一對堂兄妹都是英王亨利七世的子孫,如果按輩分算,此時的英女王伊莉莎白一世是他倆的表姑。其實瑪麗一世回到蘇格蘭,最恨她的既不是新教也不是天主教,而是伊莉莎白一世。因為羅馬教廷不承認伊莉莎白的繼位權,所以如果成功罷黜伊莉莎白一世,瑪麗一世大有資格繼承英國王位。
  • 英國女王伊莉莎白一世,終身未婚的真實原因是什麼?
    有著「童貞女王」綽號的英國女王伊莉莎白一世,為什麼選擇不結婚呢?伊莉莎白的生活一點也不傳統。她於1533年出生在亨利八世和他的第二任妻子安妮·博林的家裡。1536年,她的母親因為墮落並被處決後,伊莉莎白被宣布為私生女,而她的地位變得岌岌可危。很明顯,她根本就不適合當女王。
  • 英國伊莉莎白二世緬懷曾祖女王維多利亞,這位93歲老太神情複雜
    17日,伊莉莎白女王與兒子約克公爵一起預覽了日不落帝國製造者、曾祖女王的展覽。這次展覽將於7月20日向公眾開放,並持續到9月29日。圖為伊莉莎白女王看著路易斯·哈格繪製的維多利亞女王和阿爾伯特親王的肖像,2019年,正值維多利亞誕生200周年。
  • 「童貞女王」伊莉莎白一世:以婚姻為外交籌碼,打造英國黃金時代
    伊莉莎白一世是英國歷史上最負盛名的女王之一,她的統治時期長達45年,在此期間,英格蘭擺脫了在政治、經濟、外交、宗教等領域的困境,開啟了全新的「黃金時代」。在政治成就之外,這位傑出女性的私生活同樣為世人所關注,她一生未婚,被賦予了「童貞女王」的稱號。
  • 曾是在位最長的君主伊莉莎白一世與伊莉莎白二世,是什麼關係呢?
    伊莉莎白二世和伊莉莎白一世的關係如何?以下是你需要知道的。伊莉莎白女王一世是誰?正如皇室歷史指出的那樣,伊莉莎白女王一世是英國第一位伊莉莎白女王。她曾保持著英國女王在位時間最長的紀錄,在1558年至1603年間在位44年。作為亨利八世國王和他的第二任妻子安妮·博林的女兒,伊莉莎白一世生來就是一位公主。但通過傳記所描述的「政治陰謀」,她被宣布非法。
  • 安妮·博林身後悽涼:伊莉莎白一世為何沒有重新安葬她的母親?
    亨利八世命心腹克倫威爾僱傭了一位法國劍客來當安妮的行刑手。安妮·博林被關進倫敦塔後,陪伴在安妮·博林身邊等待行刑的侍女都是宮廷裡討厭安妮的人。亨利八世要讓安妮在人生最後的階段孤立無援。果然渣男翻臉,最是無情。阿拉貢的凱薩琳離世時,亨利八世私下起碼留下眼淚。
  • 間接引發英國資產階級革命的國王之一:詹姆士一世
    在英國的歷史上,從沒有同時坐上愛爾蘭、蘇格蘭和英格蘭王位的國王誕生,這也是英倫三島的首次統一。儘管詹姆士·斯圖亞特的母親瑪麗一世是由英國女王伊莉莎白一世親自下令處死的,但1603年時,搜索不到其他繼承人的伊莉莎白一世還是選擇了她在蘇格蘭的侄子來繼承王位。狄更斯不放過嘲笑國王的機會,直接稱這位國王的王位「來得極其容易」,他無不諷刺地評價道:「整個國家對此也表示接受,甚至沒有讓他發誓保證自己將勤勉執政,或為百姓申冤。
  • 明朝新療法治天花,拯救英國女王伊莉莎白一世
    提及英國的女王,想必大家對伊莉莎白挺熟悉的吧!她英國現任的女王,從一九五二年任職以來,在王位上已經有六十四個年頭了,她就是伊莉莎白二世了。我們都知道,歷史上也曾經有過很優秀的伊莉莎白一世,她是都鐸王朝最後一位掌權者,他曾經領導著英國打敗了那時的海洋帝國西班牙,可謂是相當厲害了,在當時在英國有了很高的地位。就是這樣一位為偉大的女王,沒有好看的長相,還存在著這樣的一個缺陷。
  • 查理一世:英國歷史上第一個被公開處死的國王
    這個特殊的犯人是曾經的英國君主查理一世,他是英國歷史上第一個被公開處死的國王。查理一世是英國的君主,他為何會被公開處死呢?查理一世是詹姆士一世與丹麥公主所生的第二個兒子。查理一世在父親的教育下,也信奉君權神授的觀點。1620年,詹姆士一世與當時歐陸強權國家西班牙協商,想讓自己的兒子查理娶西班牙公主為太子妃,以鞏固英國在歐洲的勢力。
  • 英國皇家藝術學院舉辦查理一世收藏展
    1649年1月30日下午兩點,查理一世被送上斷頭臺。他一路穿過白廳,一座比梵蒂岡還大的宮殿,裡面藏有他二十多年潛心收集的上百幅畫作,從達文西、拉斐爾,到提香、倫勃朗、凡·戴克。這是歐洲最與眾不同的藝術收藏,然後隨著「咔嚓」一聲,一切都不再屬於他。克倫威爾把國王近兩千件的遺物全部出售,用來償還債務、籌集資金。有的被當作禮物,宮廷布商得到掛毯,宮廷水管工得到巴薩諾的《洪水》,其他的又被歐洲各國大使互相爭搶。
  • 英國小公主全名公布:夏洛特·伊莉莎白·黛安娜
    有媒體分析,這個名字其實大有來頭,「夏洛特」是與「查爾斯」對應的女名,「伊莉莎白」和「黛安娜」分別是向小公主的曾祖母英國女王伊莉莎白二世和祖母已故黛安娜王妃致敬。目前,夏洛特 (Charlotte) 已取代艾麗絲 (Alice) 成為最熱門名字,其他依次為奧莉薇亞(Olivia)、維多利亞 (Victoria)和伊莉莎白(Elizabeth)。為什麼這些名字成為小公主名字的熱門候選呢,我們來看它們的歷史。夏洛特是小公主的祖父,查爾斯(Charles)王儲的名字的女性版,有著悠久的皇家血統,它流行於18世紀,是當時英王喬治三世的皇后的名字。
  • 英國女王幾個月來首次露面:在溫莎城堡騎馬
    來源:新京報網原標題:英國女王幾個月來首次露面:在溫莎城堡騎馬 新京報快訊(記者 謝蓮)據BBC報導,在剛過去的周末,英國女王伊莉莎白二世幾個月來首次被拍到公開露面的照片,照片上她正在溫莎城堡騎馬。英國女王伊莉莎白二世騎馬照片。圖片來自英國王室官方推特照片上,94歲的伊莉莎白二世戴著頭巾,騎著一匹名字叫作Balmoral Fern的14歲費爾小馬(Fell Pony)。據報導,伊莉莎白二世非常喜歡騎馬,此前也會定期前往溫莎城堡騎馬。女王年輕時的騎馬照。
  • 哈裡梅根夫婦攜寶寶首次亮相,女王也看望了曾孫
    近兩日,英國哈裡王子與梅根王妃寶寶出生的消息席捲了各大媒體頭條。當地時間5月8日,哈裡王子與梅根王妃攜這個皇室混血寶寶首度公開亮相。▲哈裡王子與梅根王妃攜寶寶首次亮相英國小王子阿爾奇在當地時間周一凌晨5時56分呱呱墜地,重約6.52斤(7磅3盎司),比他的堂兄妹(威廉王子的3個孩子)都要輕一些。
  • 多幅潘玉良的「新白描」作品集體亮相
    來源標題:著名藝術家潘玉良近百幅真跡在蓉展出 突出「女性自我實現」「玉汝於成——潘玉良的藝術人生」展覽11日在成都博物館開放,展出著名藝術家潘玉良多種藝術風格的女性主題繪畫,表現其對女性獨立、女性自我實現的藝術表達。
  • 英國都鐸王朝:其實有兩個伊莉莎白公主,傻傻分不清?
    前段時間看了部英國歷史題材的電視劇,名字叫做《白公主》。一開始以為是講都鐸王朝的那位「童貞女王」,也就是瑪麗一世的妹妹,那位伊莉莎白女王的。結果看了劇才發現,這位伊莉莎白並非彼伊莉莎白,而是約克家族的伊莉莎白,她是亨利七世的妻子,也是都鐸王朝的第一位王后——伊莉莎白王后。嚴格來說,這位只是都鐸王朝的王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