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貝貝豆(原創文章,歡迎個人轉載分享)
前幾天收到了網友的私信詢問,說自家寶寶12個月了還沒有出牙,媽媽很擔心是不是孩子缺了什麼營養才導致孩子出牙慢。
很多家長都對孩子的牙齒健康尤為關注,畢竟牙齒屬於骨骼成分的一種,在早期養育過程中,能夠側面反應孩子的生長發育情況,今天我們就聊一聊關於孩子乳牙的那些事!
寶寶在這個月齡還沒出牙,媽媽就需要留意了
大部分寶寶的出牙的時間在6-8月齡左右,但是每個寶寶的情況可能也不太一樣,有一些寶寶出牙情況早,在4個月大時候會長出第一顆牙。有些寶寶情況比較晚,要等到差不多1歲再開始長牙。
一般寶寶在1歲左右出牙都是正常的,媽媽們不必太過擔心,寶寶出牙慢,可能是和遺傳因素有關係。不妨詢問下家中的長輩,孩子的父母是小時候是什麼時候出牙的。如果說也比較晚就沒必要太多擔心了。
另外就是如果寶寶18月齡還沒有出牙,媽媽就需要留心了,可能是身體缺乏營養或是有潛在疾病,影響了牙齒的長出,需要及時帶孩子就醫檢查。
寶寶出牙晚的原因,以及潛在的風險
寶寶長牙這件事其實存在著很大的個體差異。但造成長牙太晚確實有這麼幾個影響因素:
遺傳:遺傳性影響可能導致寶寶出牙晚。缺鈣:鈣是牙齒的重要組成部分,如果寶寶攝入的鈣不足,牙齒就自然長得晚了。缺維生素D:維生素D可以促進人體對鈣元素的吸收。缺乏了維生素D,即便寶寶攝入了足夠多的鈣,身體吸收的也很少,牙齒便長得晚了。疾病因素:有的寶寶患有疾病,先天就沒有形成牙苞,這時候就要帶寶寶去醫院檢查了。出牙晚的寶寶,會拖長食物吸取的時間,很多食物都有進食障礙、甚至難以進食,同樣的也會對口腔的發育有很大影響,可能會引起口腔發育不健全、換牙時間延後等。
寶寶出牙太早的原因,以及潛在的風險
有些寶寶的牙齒長得很快,可能在出生後幾個月就露出了頭。出牙太早有幾種情況,對寶寶的健康也有影響,媽媽們需要了解,分辨,提前預防。
「胎生牙」:這種情況比較少見,但是也時有出現,「胎生牙」是因為媽媽在孕期補鈣過多導致的,一般出生後會經歷一系列的檢查,一般沒什麼影響。「新生牙」:寶寶1-2月齡就長牙了,這種牙叫「新生牙」,「新生牙」的原因是和「胎生牙」差不多,也是鈣元素含量多導致的,但這種牙齒容易脫落,媽媽要防止寶寶在吃奶的時候牙齒脫落,吸入氣管裡導致窒息。必要時媽媽要及時帶寶寶去治療。「馬牙」:這是寶寶牙槽黏膜上出現的角質珠,很像牙齒,但並不是真正的牙齒。它們會自行脫落,媽媽們不需要去處理「馬牙」,容易導致感染。牙齒健康對寶寶很重要
寶寶正處在發育成長的黃金時期,一口健康的牙齒能讓寶寶更好的咀嚼進食,有助於寶寶的消化吸收。正常牙齒的咬合可以給頜骨良好的刺激,有利於頜骨發育。乳牙下有恆牙胚,如果乳牙過早脫落,會使恆牙排列不整齊,影響寶寶長大後的形象。健康的牙齒有助於寶寶學習說話,發出標準的說聲音。
沒想到長牙、保護牙齒這些事情對寶寶來說這麼重要。保證寶寶的營養充足,再加以適當的護理,寶寶的牙齒一定能健康成長。
寶媽們,你家寶寶是什麼時候出牙的?你家寶寶的牙齒保護的好嗎?分享你的故事一起討論,更多育兒母嬰知識請關注我們,如果您喜歡這篇文章,請點讚或分享給更多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