趙子昂63歲寫的字這麼美!融二王、李邕筆法,傳承700多年

2020-12-20 書法網

歷朝歷代的書壇之上,總少不了那麼幾個奇才式人物,如東晉的王羲之、唐代的顏柳歐、宋代的宋四家,還有元朝初年的趙子昂。

趙子昂,號雪松道人,南宋晚期至元朝初期官員、書法家、畫家、詩人,宋太祖趙匡胤十一世孫、秦王趙德芳嫡派子孫。

在元朝書壇上,趙子昂是引領潮流的人物,元世祖親口稱他為「仙人」,所創的趙體書法在那個時代一騎絕塵、獨領風騷。

當然了,他在書法史上的地位也重要,算得上是承上啟下,他在書法上高舉復古旗幟,提倡師法古人,回歸晉唐,也就是汲取古人書法的精髓來完善自身。

而他的書法,對後世也產生了非常深遠的影響,如文徵明、董其昌等書法名家的字,都有趙子昂的神韻在其中。

他的書法早年學「妙悟八法,留神古雅」的思陵體,這是宋高宗趙構的專長,到了中年學「鍾繇及羲獻諸家」,晚年的時候又學李北海。

王世懋稱:「文敏(趙子昂)書多從 二王(王羲之、 王獻之)中來,其體勢緊密,則得之右軍;姿態朗逸,則得之大令;至書碑則酷仿李北海《嶽麓》、《娑羅》體。」

不錯,趙子昂是學習「二王」學的最好的一個人,再加上他本身的思陵體精髓,以及其他諸家的神韻,這才使得他逐漸形成了屬於自己的風格,也就是名垂青史的趙氏書體。

在他63歲那年,他寫過一篇名為《壽春堂記》的楷書作品,此作融二王、李邕筆意,寫的是方正謹嚴,縱橫疾速,瀟灑雋秀,勁健遒媚,趙體風格十分成熟,不愧是集諸家精髓為一體,端的是一篇上品之作。

此作的主要內容,講的是一位老人在山清水秀的地方建了一座房子,又做了一個名為「壽春」的牌匾,然後請來親朋好友,講述他一生的坎坷經歷,又感嘆現在的太平生活。

清四家之一的鐵保曾評價道:「是卷胎息大令, 而兼北海之恣縱,一洗平生流媚之習,真人書俱老之境。」清朝狀元郎石韞玉也說:「筆勢若龍若驪,如快馬入陣,縱橫莫當。」

這兩位書法家的評論,無疑是對這幅楷書作品,最大的肯定,即使現在過去了700多年,此作依然驚豔著無數後世人。

商品引導語:今天,我們將趙子昂楷書《壽春堂記》進行高清複製,送與大家,希望大家能夠喜歡。

——編輯謫仙

相關焦點

  • 流落日本的一件行書珍品,出自趙子昂之手,傳承700多年
    身為南宋舊臣的他,被元世祖忽必烈點名徵召,並且視為心腹,還將其譽為李白、蘇軾一樣的人物,單從這一點,就能看出來趙子昂在當時的地位有多高。就拿書法來說,趙子昂的書法,涉及面非常廣泛,先學的是高宗趙構的思陵體,這是南宋後期書壇上非常盛行的一種書體,而趙構亦是趙子昂的祖先。
  • 元代草書第一人,這字筆法縱肆,氣魄恢宏,700年來未逢對手
    我們今天談元代草書第一人,很多人會認為他是趙子昂,其實不然,他不如趙子昂名聲大, 但是他的行草書水平,絲毫不比趙子昂差,趙子昂非常推崇他的書法,曾經說道:「餘與伯機同學草書,伯機過餘遠甚,極力追之而不能及,伯機已矣,世乃稱僕能書,所謂無佛出稱尊爾。」這裡的伯機就是鮮于樞。
  • 趙子昂68歲所寫大字行書,被稱為行書典範之作,書法中沒有俗氣!
    其實他不僅僅在楷書上有著深厚的造詣,在行書上也有著不俗的表現,這幅《送瑛公住持隆教寺疏卷》,是他在六十八歲的所寫,也是趙子昂書法之中少見的大字行書,在書寫完這幅書法之後的第二年,趙子昂就離世了。趙子昂的行書有著遒勁飄逸之感,是融合眾家之所長,有著鍾繇古樸沉穩,也有著王羲之和王獻之的飄逸流暢,在飄逸流暢之中不不失骨力,在瀟灑中見高雅,秀逸中吐清氣。
  • 米芾為何惡評李邕?你們都錯了
    米芾曾寫過一篇《自敘帖》 談及自己的學書經歷:「 餘初學, 先寫壁, 顏七八歲也, 字至大一幅
  • 筆法險峭爽朗,筆力遒勁舒放,唐代李邕《法華寺碑》書法欣賞
    《法華寺碑》又名《秦望山法華寺碑》是碑久佚,為李邕於唐開元廿三年(735)十二月五十七歲時所書,石舊在浙江山陰秦望山,今佚。世傳只一剪裱孤本。何子貞得之於吳門韓履卿家,每頁四行,每行六字,計二十三開,東海伏靈芝刻石,今刊影出版,為廣大書法愛好者研究 或學習李北海書法提供一件新的資料。傳世僅何子貞藏宋拓孤本,以刀法驗之,實是宋人刻本,非唐刻,且似木刻。
  • 800年來「小楷第一人」,他一天能寫10000字,水平不亞於王羲之!
    小楷在中國書法史上經歷了晉唐的高峰,有經歷了明清的變法,在有元一代,有一個人在小楷上承接魏晉,被譽為800年來「小楷第一人」,他一天能寫一萬字,水平不亞於王羲之! 他就是趙子昂!
  • 陸柬之700個行楷書法集字欣賞:用筆飄縱、渾然天成!行楷好字帖
    而今天書畫課代表要介紹的則是唐代陸柬之的書法集字。眾所周知,陸柬之是初唐時期的書法大家,還是楷書名家虞世南的外甥、更是唐朝宰相陸元方伯父、草聖張旭外祖父。陸柬之的書法初學虞世南,又學歐陽詢及「二王」父子。其傳世行楷《文賦》曾被稱為「大唐第一行書」,筆致圓潤、用筆飄縱,章法氣韻顧盼生姿、渾然天成!有著深厚的蘭亭味!元人趙子昂以及當代的啟功,都從此帖得法頗豐。
  • 你若能寫好這1000個字,書法就基本不用愁了!
    說到楷書,歐陽詢在中國書法史上有著無人能撼動的影響力,他是「楷書四大家」之一,與顏真卿、柳公權、趙子昂齊名,他比顏真卿年長52歲,是隋末唐初的巔峰書法家。《歐陽詢行書千字文》宣紙長卷書法史上對於歐陽詢的評價不乏溢美之詞。
  • 筆法和結字是什麼關係?總結:四度三原則
    筆法與字法不可兩分 自甲骨文始,漢字的演化,是先有了字形,才有後來對漢字的美飾附麗,即筆法的產生及不斷的豐富和變化。 字的造型和筆法是一體的兩面,二者之間骨肉相連,絕對不能截然兩分。這不難理解,骨是字的架構,肉是架構上的附麗。 二者之間的關係如同人的骨骼與肌肉,是無法分割的有機組成。
  • 寫草書和行書,一定要有自由輕快的筆法
    人們經常追問,王羲之為什麼能書千秋《蘭亭序》,王獻之為什麼能成傳世《中秋帖》,究其原因,無非是自由和飄逸和筆法。劉漢隆明顯精讀先賢聖貼,書法深刻傳承二王書法的自由飄逸形態,成為時代新美行草,草書作品爍光閃華。比如《惜壺茶舍》這作品,行書成榜,四字成仙意,快意而書,恰是四仙聚首南天去,瑤池有宴待君來的飄逸。你看「惜」字如筆法婉轉成逸,繞筆成龍騰。「茶」則以結體生逸,橫筆傾而成險,豎筆定乾坤,險正一路驚心魂。
  • 趙子昂「日書萬字」,備受質疑,康裡子山:我一天能寫3萬字
    趙孟字子昂,號松雪道人,元代著名書法家,他首倡復古主義書風,以一人之力影響了整個元代書法的發展,趙子昂自幼便練習書法,整日沉浸於詩詞書畫之中,5歲時便每日練習書法經典《千字文》,每天練習500紙,算下來每日書寫的字數達一萬字之多,甚至連續堅持10幾年,練就了超強的書法功底,以至於後來他「日書萬字而精氣不衰」。
  • 鄉村女老師喜歡「二王」書法,苦練楷書30年,小楷寫出藝術美!
    有的網友想到了書聖王羲之,還有的網友想到了楷書鼻祖鍾繇,也有的網友想到了唐朝著名書法家顏真卿,正是在這些古代著名書法家的影響下,我國的書法文化得到了很好的發展和傳承,今天我給大家介紹的一位書法愛好者是鄉村女老師,她的名字叫張義芬。
  • 書法史上最具價值的1000個字,學會了這些,你的字必有大成!
    趙子昂《真草千字文》《千字文》是南朝時期的周興嗣多寫,這是一篇被稱作千古奇文的作品,這篇文章,通篇999個字不重複,且都是常用字,並且通過4字一句的駢文形式,將中國傳統文化中的為人處世這件作品最初是被智永和尚寫了幾百通,然後流傳於後世的,成為了後世之人學習書法最為重要的經典,其風頭甚至改過了王羲之的書法。在中國書法史上,有一個人,在他5歲的時候就已經把智永的《真草千字文》臨摹了500遍,甚至能達到高度重合的狀態。
  • 顏真卿63歲的「極品醜書」,將楷、行、草融為一體,這字驚到我了
    當代書法界有很多書法家的字,在早年的時候,偏向於「傳統」,並且功力較為紮實,而到了中年的時候,往往喜歡寫一些「醜書」,很多人不理解,認為是書法走向了倒退。其實不然,書法的「美」與「醜」並不是以世俗意義上單純的「好看」與「不好看」來評定的。
  • 元代唯一的草書大師,這字秀逸高雅,獨步天下800多年!
    草書在魏晉時期達到第一座高峰,其中以張芝、王羲之和王獻之為代筆,可惜的是如今沒有墨跡流傳,我們只能從閣帖和唐人摹本來找到其筆法的蛛絲馬跡。草書到了唐代由於諸多書體已經完備,尤其是唐楷的完備,促使草書的筆法和面目氣象為之一變,許多人將唐楷的提按動作加入到草書當中取代了部分使轉,這就導致後人的草書面目格調落了下乘。
  • 田英章老師楷書創作的絕美字帖,筆法精湛雋秀自然,寫好字的範本
    前言:歡迎您來到清雅閣,清雅閣的創辦初衷便是以傳承中華文化精神,發揚中國國粹藝術。為廣大藝術愛好者搭建藝術交流平臺,我們將始終秉持創作優質書畫內容的宗旨砥礪前行。在書寫楷書時最忌寫一個字去蘸一次墨,這樣永遠不會有枯筆,有飛白,有乾渴之筆。楷書創作從第一字開始就要用心去寫,所謂良好的開端等於成功的一半,第一個字的書寫也基本上定下了整個創作的一個基調,是整個創作基調最重要的地方。書寫時掌握書寫節奏,楷書未必寫得很慢,該快則快,該慢則慢,這樣寫出來的字才有韻味。
  • 書法史中的最美行楷,這麼好的字,足以讓當代書法家汗顏!
    鮮于樞《麻徵君透光古鏡歌》就像是趙子昂早年學習宋高宗,幾乎達到了痴迷的狀態,這個時代鮮于樞建議趙子昂深入魏晉,從右軍處取法,從此,趙子昂書法才為之一變。其二是筆法的衰絕,這一點張彥遠在《法書要錄》中談到過筆法的譜序流變,從東漢的蔡邕,到蔡文姬、鍾繇、衛夫人、王羲之、王獻之,一直到王僧虔、智永、虞世南到了五代時期基本就已經斷絕了。
  • 700年前的一幅「墨寶巨珍」,這麼美的草書,在整個書法史也罕見
    我們常說「字如其人」,這句話是很有道理的,一個生性拘謹的人是難以寫出大氣磅礴的作品的,而一個豪爽大氣不拘小節的人,其書法特點也必定不會謹小慎微!在700年的元朝,有這樣的一位大書法家,他是北方人,有一縷長髯,天生便具備北方人的豪俠之氣,自幼隨父親闖蕩江湖,結交了許多名人俠士,晚年的他隱居杭州西湖,書法之名遠播天下。
  • 31幅提升書法的筆法詳解圖,筆法遒麗骨氣樹立的技巧,讓字有魔力
    前言:歡迎您來到清雅閣,清雅閣的創辦初衷便是以傳承中華文化精神,發揚中國國粹藝術。為廣大藝術愛好者搭建藝術交流平臺,我們將始終秉持創作優質書畫內容的宗旨砥礪前行。行書特點及結構章法簡述:行書兼具楷書、草書的特點,但又絕非寫好楷書便一定能寫出一手漂亮的行書字來,行書作為一種獨立的書體,其發展過程中具有它自身的特點。要學好行書,還要經過一段專門的臨摹訓練,以掌握它的筆法和結字的規律。
  • 王羲之28字一封信,趙子昂受益終生,一直被誤認為書聖真跡
    而啟功先生對此有不同的看法,其在《晉代人書信中的句逗》中說:「回憶幼年時,家中有婚、喪諸事,有親友送來禮物,例由管帳的人填寫一張「謝帖」,格式是右邊印一個「領」字(如不能接受的禮物,即改「領」,寫一個「璧」字,表示璧還),中間上端印一個「謝」字,下半印受禮家的主人姓名,左邊空處由管帳者臨時寫「力若干(付給力的酬勞錢數)」。這個「力」即指送禮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