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1幅提升書法的筆法詳解圖,筆法遒麗骨氣樹立的技巧,讓字有魔力

2020-12-22 清雅閣

前言:

歡迎您來到清雅閣,清雅閣的創辦初衷便是以傳承中華文化精神,發揚中國國粹藝術。為廣大藝術愛好者搭建藝術交流平臺,我們將始終秉持創作優質書畫內容的宗旨砥礪前行。如果喜歡我們的內容,敬請關注、點讚、收藏、分享、轉發。您的每一次參與都是我們創作優質內容的強大動力。

申明:本文由清雅閣原創發布,圖文版權歸清雅閣所有;如有轉載請註明出處,致謝!

行書特點及結構章法簡述:

行書兼具楷書、草書的特點,但又絕非寫好楷書便一定能寫出一手漂亮的行書字來,行書作為一種獨立的書體,其發展過程中具有它自身的特點。要學好行書,還要經過一段專門的臨摹訓練,以掌握它的筆法和結字的規律。 筆法方面:順勢入筆:行書筆法中不再如楷書那樣,要求逆入回出,藏頭護尾。

行書的間架結構依賴於楷書,行書的活潑因素依賴於草書。布白要靠線來提領行書的筆法不要只想到中鋒,鋒、腰、背均可,跌打滾爬都要用上。 裝裱字畫一般不要加邊框,以免將氣息框死。線條飛白太平均,會出現線條內質扁、淺。線條尾部應有一極短時間的停留,意念上要做到收、留。

行書的章法,涉及的是每一行中字與字之間的聯繫,是行書章法的重要組成部分。它通過富有韻味、情趣、生動變化的內在運動痕跡來表現。「謀略布白」是研究字與字、行與行以及整幅作品和諧的方法,任何一種書體、一幅作品都涉及到一個章法問題。用筆的方圓、藏露、剛柔、曲直以及由輕重、疾徐韻律而產生的用墨上的枯溼濃淡變化,結體的大小、長短、奇正、疏密、參差、虛實,行氣中的顧盼照應、承接映帶、穿插爭讓,都可將一個個字形組成一個統一、和諧、協調的整體。

31幅行書筆法詳解圖品賞:

行書萌發於兩漢,成行於魏晉。至東晉產生了以二王為代表的具有高度藝術典範性的行書風格。行書可以分為真行、行草兩個層面。真行是比較規整近似於真書的行書。據唐代張懷的《書議》記:「夫行書,非草非真,離方遁圓,在乎季孟之間。兼真者謂之『真行』,帶草者謂之『行草』」。「真行」亦稱「楷行」、「行楷」。世間以王羲之為「真行」第一人。

書法藝術的生命力及節奏的體現概述:

書法藝術作品中的疏密輯讓和虛實相生體現了生命運動的節奏,書法作品中的結體章法,是以筆墨點線巧妙地分割紙面的空白,使有墨處呈現出牽絲、仰俯、向背、疏密、長短、參差等變化之美;空白處浩渺無際,蕩漾著一股靈虛之氣,蘊涵著無窮的意象,這虛象即「象外之象」,使作品超越有限的形質,而進入一種無限的境界之中,它提供給欣賞者的是自由想像和馳騁情感的心理空間。

有力是書法的根本。假若能使眾妙之筆歸納具備,一定要致力於追求骨氣,骨氣樹立,還須融合遒勁圓潤的素質。這就好比枝幹繁衍的樹木,經過霜雪浸凌就會顯得愈加堅挺;鮮豔芳茂的花葉,間與白雪紅日相映,自然更加嬌輝。如果字的骨力偏多,遒麗氣質即少,就像枯本架設在險要處,巨石橫擋在路當中;雖然缺乏妞媚,體質卻還存在。如果婉麗佔據優勢,那麼骨氣就會薄弱,類同百花叢中折落的英蕊,空顯芬美而毫無依託;又如湛藍池塘飄蕩的浮萍,徒有青翠而沒有根基。由此可知,偏工一專較易做到,而完美盡善就難求得了。

相關焦點

  • 書法筆法論
    王羲之《其書帖》 羅振玉藏質感的線條或筆法在書法藝術中具有特殊與基礎的地位,既是結字的基本要素,又構成書法藝術欣賞或評價的獨立對象和內容。這就產生了書法評價或欣賞的最基本的藝術標準,筆法要正確,不能有筆病,這是書法及格不及格的門檻。筆法是最難以掌握的技術,又是最為重要的環節。
  • 中國傳統文化,書法藝術,書寫筆法的技巧
    筆法是從一一定的筆畫書寫經驗中總結出的。但是,如果僅僅是為了實現實用需要的書瀉,就只須將供結字的點畫寫清楚,執筆、用筆都只為了這一目的,不會有筆畫的講求,也基本上無所謂筆法,至少不會有所謂筆法的神秘化。從甲骨文出現的殷商直到秦漢,字體已由大小篆發展到古今隸,書法已有兩千多年歷史,未見有言筆法者。
  • 書法經驗|楷書書法書法的三大基本技術:筆法、結構、形態
    學習書法的朋友都知道書法的三劍客--筆法、結構、章法。可能是因為三劍客的名頭太大,甚至會讓我們都會覺得學好三劍客就可以入到書法家的門卡了。但在實際上成就書法技巧體系,這「三板斧」卻遠解決不了問題。在筆者看來,對於書法實際功夫,「筆法、結構與形態」才是真正決定書法水平的超級三絕招。
  • 看懂這幅筆法圖,書法用筆的規律就算懂了大半!
    所以,如果能夠學會在運筆過程中順利調鋒,可以說書法用筆的規律就算懂了大半了。那麼,怎樣在運筆過程中調鋒呢?這就需要好好利用筆鋒的彈性。以下這幅圖值得好好看看。圖片中,折角處的挫鋒,挑鉤處的蹲鋒以及捺底出鋒前的微微回縮,都是在轉折處將筆鋒逆向回頂一下,再借勢轉鋒行筆的。
  • 範寬《溪山行旅圖》筆法分析
    《溪山行旅圖》畫作中崛地而起的峰巒頂天而立,如同樹立天地之間的豐碑,而此山峰佔幅約為整幅畫作構圖比例的2/3,其山巒起伏之間夾雜茂林密樹,而山間之處繪製的瀑布飛流而下,與畫幅下方的三堆石崗產生極為有力的視覺衝擊。而更為濃蔭的樹木形象與溪流形成明暗對比,並與右端岸邊四頭毛驢產生立體效果的空間維度遙相呼應,更加突出了關陝風景典型畫風魅力。
  • 精簡闡述書法中的筆法運用方法
    今天我來說一說書法中的筆法運用,從兩個角度來看筆法的運用,一是書寫的姿勢,二是執筆的方法,這兩個身體動作從根本上影響著筆法的運用。筆法是什麼,是我們在寫書法時使用毛筆的方法和法度,筆法是書法技法中最基礎、最關鍵的內容。如果說書法是線條的藝術,那麼筆法則是決定線條外形、內涵及其審美作用的關鍵之一。
  • 書法筆法術語,太漲姿勢了!
    「永字八法」稱捺筆為「磔」。古代祭祀時裂牲稱為磔,捺法用磔,意思是筆亳盡力鋪散而急發。又,斜捺叫磔,臥捺稱波。唐太宗李世民《筆法訣》稱:「磔須戰筆外發,得意徐乃出之。」「貴三折而遺亳。」寫時虛勢向左逆鋒落筆,著紙折鋒翻筆,有控制地盡力鋪亳下行,等到長度合適時捺出。戈法永字八法以外的又一筆法。
  • 11個字,看懂大師們「筆法」
    作者這裡使用了提按技巧,橫畫從粗到細,又從細到粗,變化極大,顯示了作者高超的控筆能力。用筆乾淨利索,對比強烈,讓人看的驚心動魄。另外,寶蓋頭下面的王字邊也處理得極為生動,特別是中間的圓轉,一般人都會寫成一個圓圈,但米芾不會這樣簡單處理,他在轉圈時故意加進了折筆,使空白出現了三角形態,打破了畫圓圈的一般寫法,製造了具有張力的白空,一下子使整個字生動起來。
  • 河南女書法家,筆法蒼勁大氣,漢字寫出書法藝術美!
    大家看到上面的這幅行書作品以後是不是體會到了書法藝術美呢?這幅書法作品正是出自楊傑之手,看到這樣的書法作品以後大家也能感受到楊傑書法功底的深厚吧,從這些字體中我們體會到了用墨變化非常的豐富,同時也讓我們感受到了這些字體寫出了精氣神,而這種氣質也正是人字合一的最高境界,看到這樣的行書大家是不是對那種行雲流水的筆法非常的佩服呢?
  • 行書筆法解析
    這種筆意縈帶是行書中又一重要筆法。一個字兩筆之間有距離,不能連帶甚至不能連絲作一筆處理,又要在運筆過程中連帶起來順勢而行,只得用筆意縈帶的辦法使筆畫與筆畫之間取得聯繫。其具體辦法有兩種形式:一種即前面曾說過的縈帶牽絲的實連。
  • 《多寶塔》筆法學習之感
    筆法是書法本體語言的核心內容,是構成書法的最基本要素,是書法形式美的基礎。因此,學習書法重點要學習筆法。漢字書寫有八個基本筆法,前人稱之為「永字八法」,即點、橫、豎、撇、捺、鉤、挑、折。在老師的指導下,我這樣進入筆法學習,首先看懂筆法;其次臨摹筆法,臨創一體,筆法、字法、章法同步學習。
  • 書法筆法的詳細圖解,很實用
    書法筆法的詳細圖解,很實用書法的筆法,從大的部分可分為兩類,用筆法和執筆法,這二者其實都不難,大部分書法愛好者通過科學的訓練都可以掌握,難的是把這些基本的筆法練習熟練,並加以靈活運用。書法最怕沒有變化,最怕平淡無奇,它的筆法無非就是「提按頓挫轉折」,再加上「乾濕濃淡焦」5種墨法,就可以組合成千變萬化的作品,這些看似簡單的筆畫和筆法都是組成書法這座大建築的必備材料。
  • 書法攻略之第一章,筆法,第一節,執筆法
    臨王羲之手札第一章 筆法第一節 執筆法技法是書法的基本內容,沒有技法就談不上書法,寫出的字就沒有技術含量書法必須要有技術含量才會有藝術價值。而這恰恰是那些對書法似懂非懂的人所忽視的問題。日常生活中,我們常能見到一些人,天天臨貼,抄書,創作,但很難見到他有長進。有的人甚至抄了一輩子四大名著,也沒見他抄出什麼名堂來。他的成就也只能為左右鄰居寫寫春聯或者來句解釋「陶冶情操」,除此之外再也沒有別的說法了。這是很悲劇的事情。原因就在於他不懂書法的技法或者忽視技法或不用技法。
  • 小篆字體的筆法
    學習書法我們基本上從三種正體字中擇一進行入門學習,它們分別為秦代小篆(也稱秦篆)、漢代隸書(指漢隸)以及唐代楷書。從筆法的繁簡角度來說,小篆字體的筆法最為簡單,且學習小篆字體同時可以鍛鍊我們的中鋒運筆技巧以及字型對稱能力因而目前受到一部分朋友的喜愛。本文從初學者的角度出發列舉出小篆的4個特點、5種筆順、10個筆法以供喜愛的朋友們參考。
  • 「提按」的筆法王羲之經常用,卻為何受到眾多書法博導的鄙薄?
    可是,「提按」的筆法卻受到很多人不少書法博導的鄙薄,如孫曉雲、邱振中、陳振濂等人。中國書法家協會副主席、中央美院博導孫曉雲女士認為「提按」的筆法是錯誤的,「捻管」(「轉筆」)才是最重要的筆法。她說:「以右手『經典』執筆法有規律地來迴轉動毛筆,令筆畫縱橫自如的方法,即是『筆法』。運用這種筆法,即是『用筆』。
  • 行書書法筆法是基礎,這個講解把筆畫講到位了
    在行書的書寫中,我們一方面要注意其字形,另一方面更要注意筆畫的寫法,因為筆畫是字的基本構成元素。因此,把握好每個筆畫的寫法是最為重要的一個學習環節。本圖所提供的是以蘭亭序的字形為素材,對每個字的基本筆畫進行詳解,我們知道,蘭亭序是王羲之所寫的天下第一行書,每個學習書法的人都對此愛不釋手,這個教材就是從基本筆畫開始,逐步深入進行的。但是,我們在學習初期,還是要從簡單的筆畫開始入手,掌握了這些基礎後,再對其字形進行練習,這個步驟是必須的,也是正確的學習方法。
  • 筆法為什麼會排在書法要素最重要的位置
    所以,我認為,書法的核心問題排在第一位的就是筆法。筆法有這樣一些理由是裡應該當是排在第一位的。首先,筆法之美決定書法之美。例如,寫一個楷書,顏真卿和館閣體比較,到底差別在哪裡?圖片中的四個「之」字,都出自顏真卿的《麻姑仙壇記》,你看看在一篇文章中之字的捺畫,顏真卿都要「自由」書寫,這不是筆法是厲害嗎?這當然是筆法的厲害!所以,就高層次來說,顏真卿的書法是高層次的藝術,而館閣體書法是大眾化的應用書法,無所謂太高雅。
  • 張旭的筆法01
    一 至張旭筆法始弘筆法是書法的基本技法。筆法的由來,或曰始自蔡邕,或曰起自崔瑗,或曰始於張芝,總之,大約是東漢後期中國書法出現第 一個高潮(漢隸碑群)時產生的,而筆法的誕生也證明了中國書法已達到成熟。在此以前的作品,並不是說沒有筆法,只是筆法從實踐上升為理論,成為一種系統 的、代代相傳的用筆技巧,應當說是始自這一時代。這一點,不僅有流傳至今的蔡邕《筆論》、《九勢》,趙壹《非草書》等典籍為證,並且有這一時代的書法作品 實物印證,大致是可信的。張旭肚痛帖筆法是書法藝術的秘訣和鑰匙,自然引起學書者的極大注意。
  • 黃惇:書法如果拋棄了「筆法」,將不再是書法了!
    ▲ 著名書法家黃惇  書法如果拋棄了「筆法」這一內核,就不再是書法了。  八十年代中後期,有些朋友想套用西方藝術理論概念為書法下定義,什麼「視覺藝術」、「造型藝術」,還有好長好長的「什麼藝術」。有的有道理,有的非常勉強,作為一個中國人,我看不懂,也聽不明白,也無法同我鍾愛的書法藝術對上號。  有朋友提出,書法是線條對空間的分割。我善意地回答,不行,難道心電圖也能叫書法?當然,這些朋友的原意是好的,是想探索書法的本質。
  • 黃道周的「古質」:筆法、字法、章法、墨法
    |三|黃道周章草的風格與特色關於黃道周章草書法的風格與特色,本文嘗試著從筆法、字法、章法、墨法等四個方面進行展開。從筆法上看,黃道周章草將魏晉各家的筆法融合在一起,形成了勁健古拙的用筆方法。首先,其起筆多作外拓,橫畫筆短意長,多以方折起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