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書法結體第一還是筆法第一?」你提出了很多人學習書法心中的疑惑。筆法和結構都是書法的核心問題。中國歷史上就討論過這個問題,現代也討論過這個問題。
例如,元代書法大師趙孟頫就提出書法的最核心問題就是筆法。
現代書法家啟功先生也提出書法最接近核心問題,他認為是結構。
張旭光先生也提出筆法與結構哪個第一的問題。他認為書法的核心問題是結構。
張旭光還舉例說,比如說「情」字,楷書的筆法與行書沒有什麼區別,但是,楷書和行書不一樣,是結構不一樣了。
我聽了張旭光的解釋,太驚訝了,「情」字是什麼結構?不就是左右結構嗎?楷書是左右結構,行書也是左右結構,怎麼到了張旭光就「結構」不一樣了?
再比如說,「幼」這個字,一般是左右結構,但是,也有些上下結構的,不論楷書、行書都有上下結構和左右結構兩種寫法。
、還有「髮」字,一般是上下結構對吧,但是,不論楷書行書,都有寫成左右結構的。
像這種變化結構,筆法不變的寫法很多。歷史也很悠久。
我不知道,張旭光為什麼要說,楷書和行書不一樣是因為結構同?
中國書法歷史上改變結構的例子太多了,從甲骨文到金文,從小篆到隸書,從楷書到行書草書,到處都有對一個字結構調整的例子。
如果從結構來看,從甲骨文到楷書,我們不能說漢字的結構沒有調整變化,但是,大體來說,漢字的結構是沒有根本變化的。
但是,漢字的筆法卻變化非常豐富。如果字寫不好,到底是結構問題還是筆畫問題?
我們就以館閣體書法為例子。館閣體書法為什麼經不起欣賞?
不是館閣體書法的結構不好,恰恰相反,館閣體書法的結構非常勻稱、漂亮。
所以,館閣體書法只能停留在表面的漂亮上,沒有更多的欣賞價值,一目了然,一覽無餘的書法,有多大的意義?
所以,我認為,書法的核心問題排在第一位的就是筆法。
筆法有這樣一些理由是裡應該當是排在第一位的。
首先,筆法之美決定書法之美。
例如,寫一個楷書,顏真卿和館閣體比較,到底差別在哪裡?
如果從結構看,館閣體比顏真卿的字好多了!同樣的「人」字,館閣體書法與顏真卿的書法結構有區別嗎?
但是,你細細看下去才會發現,顏真卿的書法屬於博大精深,文採斐然的書法。而館閣體書法越看越乏味,所謂經不起推敲和欣賞,就是這個問題。
例如,顏真卿的捺畫非常有名,也非常有特點。但是,顏真卿的捺畫,不是任何情況下都是一模一樣的。恰恰相反,他的捺畫處理是非常多姿多彩的!
圖片中的四個「之」字,都出自顏真卿的《麻姑仙壇記》,你看看在一篇文章中之字的捺畫,顏真卿都要「自由」書寫,這不是筆法是厲害嗎?
這當然是筆法的厲害!
所以,就高層次來說,顏真卿的書法是高層次的藝術,而館閣體書法是大眾化的應用書法,無所謂太高雅。
但是,做為書法藝術,如果你投入的時間和智慧更多,憑什麼說就是為了一覽無餘?其次,筆法本身就是有嚴格的結構之美的。
例如,像隸書如果去掉了蠶頭燕尾,他還會有飄逸華美的藝術美感嗎?
而你要寫出這種美感,就要有蠶頭燕尾那樣大筆法結構。不是蠶頭燕尾,就不會產生飄逸的華美藝術效果。
所以,筆法本身就是有結構之美。所以,不同的書法大師的筆畫是不能互相搭配的。
因為,每一個書法大師的筆法都有自己的藝術密碼。但是館閣體書法就沒有書法的藝術密碼,只有公開的秘密。
所以,館閣體書法,除了把單調的筆畫排列起來,還能有什麼個性和欣賞的價值?
在館閣體書法中,是不需要筆精墨妙的,但是,書法大師的書法如果沒有筆精墨妙也就不再是書法大師了。
第三,筆法的結構之美,體現在每一個筆畫的起筆、行筆、收筆之中,不是所有相同的筆畫都是一樣的起筆、行筆、收筆。
書法大師的作品,妙處就在於筆畫的變化非常豐富,好像萬裡江山圖,你走一步,就是一個不一樣的風景區,沒有任何似曾相識,千篇一律的感覺。恰恰相反,你永遠感到的是陌生新鮮 。
這是因為書法大師的筆法千變萬化,生氣勃勃,你想都想不到為什麼他如此有趣味。
原因就是筆法變化豐富多彩。
如果按結構來說,左右結構的字,有多少一會兒變上下結構了?
我們今天的書法,主要是楷書體系,包括行書、草書,為什麼我們識別四大楷書書法家的字,是看筆法而不是看結構?
因為,結構是左右結構的字,永遠是左右結構,結構是上下結構的字,也永遠是上下結構。
按照張旭光的邏輯「宋四家」的風格不同,都是書法結構問題了?
這完全不像欣賞書法的眼光。我們欣賞書法,就是外行也是看筆法特點,而不是看結構。
比如說,顏真卿的《多寶塔》、《東方朔畫贊》、《麻姑仙壇記》等等這些字帖寫得比較方正,但是,《顏勤禮碑》寫的比較瘦長,這就說明顏真卿的,書法結構不一樣了嗎?
而且,漢字的結構是相對很穩定的。即使有少數字也調整結構,那是屬於異體字和書法藝術處理的需要。
例如,歐陽詢的《由余帖》裡出現了兩個「亂」字。歐陽詢就調整為,一個用簡化字寫,一個用繁體字寫。而簡化字在唐代還沒有「正統」的地位,屬於俗體字。那些調整了結構的漢字,例如我們前面舉例的「幼」字和「髮」字,也是俗體字的形式之一。這都不影響書法之美,真正影響書法之美的是筆法。
也就是看:他們的起筆、行筆、收筆就是不一樣,而不是結構不一樣。
從學習書法來說,如果筆畫沒有受到嚴格訓練,就寫不好字。即使結構很好,但是,缺乏內涵。
結構相對來說簡單,就是穿插避讓問題。而筆法,是精神問題,也是技術問題。很多人學習王羲之,一輩子也學不到王羲之的精神,至於技術也是一知半解的。
啟功先生研究大半輩子的書法結構,但是,他最有價值的仍然是筆法有一定的新意。
當然,這是我們強調書法第一的是筆法還是結構。所以,我們說筆法是第一。
我們最有力的證據就是,筆法是書法基礎的基礎,因為,沒有筆法還談什麼結構?
當然,筆法也需要結構處理。但是,如果筆法好了難道結構還會差?
各位師友您認為呢?
歡迎到文章最後面留言板留言表達您的觀點哦!
聲明:本公眾號內容及圖片如沒註明出處則來自網絡,無從考證來源,僅用於公益傳播,如有侵權請在後臺留言或直接聯繫我們告知刪除或標註來源,謝謝!
更多精彩文章楷書過渡到行書,就得這麼練!
能把書法練好的人,性格上都有一個共同特點,比技法重要的多!
書畫人永遠是年輕!
讓中國人都愛不釋手的畫作!
書法有神採,必須具備這八個要點
顏真卿書法「破體」:挑戰你的審美
晚清四大名臣,不論功績,只論書法!誰高誰下?
這樣教書法,被家長罵,冤嗎?
優雅的漢代隸書,為何在當代越寫越俗了?
範曾畫了一隻靈猴,賣600萬,卻不如齊白石的呆猴,估值2000萬!
書法如情人
啟功:別稱呼我書法家,我感覺很丟人!
陳傳席:別老想著成為書法家!
本地21位書畫作者集體尋 畫廊畫商代銷合作夥伴,作者均為省美協會員和中書協會員,作品千餘件,所有作品均為精心創作,非量產批發作品,可合影,資料完整,價格全適,代理空間大,所有作者均有宣傳資料,在各大門戶媒體平臺長期宣傳。具體合作加小編
合作書畫交流學習進微信群
長按下方二維碼識別添加編輯微信好友
點擊「閱讀原文」查看更多書畫展覽學習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