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7課書法課程安排
前面六堂課,講了一些基本的理論,什麼是三種體,什麼是王羲之系統,書法的三要素等等。加在一起大約是三個小時,我希望有志於學書法的朋友,花點時間看一下。
教學的基本原則,以前說是「雙基」,一是基本概念要搞清楚,二是基本技巧要熟練。這個課程,以前三十年來,在上海華東師範大學中文系,在香港城市大學專業進修學院,和香港書法專科學院講授過,特點就是有理論性。
做什麼事情都不能糊胡塗塗,先把理論搞清楚了,實際書寫就有把握了。今天這堂課,就向各位交代一下,今後的課程安排是怎麼樣的。
今天的主題是:
九一個完整的書法專業課程,應該包括哪些內容呢?
9.1基礎課、專題課
任何科目,總分為基礎課程和專題課程兩部分,書法也是一樣。
基礎課程越好,越紮實,則專題也就可以越深入。
舉例來說,如果你要想做一個醫生,去讀醫學院。醫科分為多種,有外科、內科、婦科、兒科......但無論哪一科,都要先學基礎課。
醫學基礎有解剖學,生理學,藥理學,遺傳學,等等,這是最基本的,每個醫科學生首先都要學的科目。
9.2什麼是書法基礎課程?
■書法三大要素的訓練。
■用筆
■識勢
■裹束
書法也有基礎課。書法的基礎課,就是針對三大要素的訓練。照《玉堂禁經》所說,就是用筆、識勢和裹束。
基礎課最為重要,因為將來無論寫哪一種體,創造哪一種風格,都離不開基礎技法。用筆、識勢和裹束三大要素,每個要素為一級課程,總共就是三級課程。
9.3什麼是書法專題課程?
■針對某一專題的研究。
■書法的五大表現形式是篆書、隸書、草書、行書、真書。
這五個大類,也就是五大專題。專題課程是針對某一主題的深入研究。當你掌握了技法,自然就會去表現。書法的五大表現形式是篆書、隸書、草書、行書、真書。它們各有特點,各有側重,這五個大類,也就是五大專題。
三個基礎課再加上五個專題課,總共就是八級課程。篆書、隸書、草書、行書、真書,是按照這些書體在歷史上產生的先後順序來安排的,後產生的書體,往往要用到前面書體的知識,所以有一個順序性。
比如說,真書是最後產生的,它的點畫是來之於隸書,使轉來之於草書,如果不懂隸書和草書,真書就寫不好。
我在長期的書法教學中,發現還需要加兩個課程。這兩個課程,都是學生薄弱的環節,對作品的成敗影響很大。
一個是作品的格式,另一個是書法理論,我覺得應該補充。
9.4「格式」課程講些什麼?
■ 書法作品的規格。
是講書法作品的規格。書法作品它是有一定規格的,比如印章打在什麼地方,打幾方印好,標題怎麼寫......格式課程就是要解決這些問題。如果學生不懂,作品就不正確,甚至會成為一張廢品。
■怎樣蓋印?
你看這張清代伊秉綬寫的隸書對聯,現在上面有五個印,我用箭頭標出來。
那麼你寫一個作品,是不是也準備打五個印呢?這五個印的意義是不同的,有的是名章,有的是起手章,有的是收藏印。收藏印是收藏者蓋的印章,不是作者自己蓋的。普通一個書法作品應該用幾方印,位置打在哪裡,這就是格式課程所要講的。
■我應該準備幾方印章?
既然要列印,那麼,一個書法愛好者,應該準備幾方印呢?印章有不同的用途,有不同的刻法,有些紅底白字,有些白底紅字,那麼,哪一些印應該是紅底白字,而哪一些印又應該是白底紅字呢?有些印可用可不用,有些印必須用,有些印一定不要用,那麼,什麼印章是我們所需要的呢?這些都要了解。
■籤名用什麼書體好?
作品寫完了,還要籤名。籤名分幾種?用哪一種書體好?籤名大點好呢,還是小點好?都有講究。
■什麼叫上款?什麼是下款?
下款就是作者籤名,但還可以加上日期、地點等等,位置應該在中線以下。上款是收件人名字,怎樣寫上款,牽涉到怎樣稱呼人家,怎樣用敬詞,都是學問。
■扇面怎樣寫?
這是扇面,扇面怎樣寫呢?扇面有摺扇,也有團扇,這兩種扇面的寫法,各有什麼特點,摺扇上面的每行字數怎樣計算,這些,也是格式課程要講的。
■冊頁分幾種?應該怎樣寫?
這是冊頁,冊頁怎樣寫呢?冊頁分幾種?什麼叫蝴蝶裝,什麼叫推蓬裝?那麼,冊頁寫的時候,萬一寫壞了,怎麼換頁呢?這些,也要介紹。
■裝裱時候要注意什麼?
還有就是作品的裝裱,作品裝裱可以增加作品的感染力。從事書畫的人,對於裝裱也要懂一點。什麼是立軸,什麼是屏條,什麼是手卷,什麼是冊頁,各有什麼要求,注意什麼,避免什麼,在在都要記在心上。以上這一些,就是「格式」課程要給大家講解的。
9.5理論課程講什麼?
最後想加一個理論課程,為什麼要加這一個課程呢?書法是古典藝術,古人對於書法研究相當深入,有很多經驗。讀點古人的著作,等於有人把要訣直接告訴你,對提高書法水平,有極大的幫助。
但是古代書法論著非常之多,其中最重要的,是晉唐著作。那怎麼辦?其實你只要買一本《歷代書法論文選》就夠了。這本書匯集了最重要的古代書法論著。是華東師範大學古籍整理研究所和上海書畫出版社合作校點的,因為我是這本書的責任編輯,所以對內容比較熟悉。
這一本書,究竟從何讀起,哪幾篇要精讀,哪一些只要泛讀,初學者往往摸不到門徑,理論課程的重點,就是導讀這本書中最重要的篇章。
譬如這一篇,晉代衛恆《四體書勢》。他講了篆隸草行真五大書體是怎麼來的,了解書體的歷史,這是最重要的論著。讀過這一篇之後,你就知道書體是怎樣演變的。
又比如這一篇,韓方明的《授筆要說》,我在前面課程中反覆介紹過,非常重要。韓方明記錄了張旭授課的內容,成為我們尋找王羲之筆法的重大線索。那麼,這篇文章的全貌是怎樣的呢?讀一遍對你幫助很大。
接下來就是《玉堂禁經》,張懷瓘記錄了永字八法、五勢和九用的內容,揭開了張旭筆法的真面貌,而張旭的筆法就是智永傳下來的王羲之筆法。這一篇文章也不長,內容很豐富。
這一篇,唐代虞世南《筆髓論》,我也推薦,要給大家讀一讀,講解一下。因為虞世南他是智永的學生,不是親戚而得到智永直接傳授,是王羲之筆法第一次傳給了王家以外的人。智永自己沒有論著傳下來,虞世南這一篇就很值得重視。
唐代孫過庭《書譜》,墨跡本現在收在臺灣故宮博物院。
《書譜》是專門寫給學書法的人看的,其中提出了很多重要的觀點。比如說使轉,比如說真書和草書的關係,這一些是學書法的人,必讀的文章。
好,現在我把各級課程編一個號,總共是十級。
一級課程:用筆,
二級課程:識勢,
三級課程:裹束,
四級課程:格式,
五級課程:篆書,
六級課程:隸書,
七級課程:草書,
八級課程:行書,
九級課程:真書,
十級課程:理論。
一級課程用筆,二級課程識勢,三級課程裹束,學完以後,大致就可以寫點東西了。如果要出作品,那就要注意作品的規格,所以有四級課程「格式」。然後有專題課程,篆隸草行真,一共到九級。最後講講理論研究,可能有些人不感興趣,但學點理論,絕對是有幫助的。
從一級課程到四級課程是基礎課程,其餘六級是專題課程。這是我三十多年的書法教學中,慢慢形成的一個系統。
我這個系統的最大特點,是尋找古人怎麼學書法,尋找王羲之系統它有什麼特點和要素,然後加以編成的。書法分級各個地方不同,中國大陸就有好幾種,日本就更多了,日本有多達七十級的。我是分成十級,今後給大家系統講授。
下一堂課,要講具體的了,毛筆怎麼選擇,你先不要去趕著買毛筆,聽完以後再去買。謝謝大家。
本節要點:
■我的書法課程分為十級。
■基礎課程:用筆、識勢、裹束、格式。
■專題課程:篆、隸、草、行、真、理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