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個字,看懂大師們「筆法」

2021-03-04 書藝資訊

古代書法大宗師在書寫中,往往於細微處顯出真功夫。

而這也正是專業書家與業餘玩家的區別之處,不可不察。

如何掌握這些關鍵技法,與其他業餘人士拉開距離?

特匯集以下字例,以字講法,給大家帶來舉一反三的學習之道。

見字如面,如對大宗師。

必修經典筆法一

王羲之「書」

王羲之的「書」字(取自《孔侍中帖》),這個字的亮點在於五個橫劃的發筆處理。

第一個橫劃入筆自下往上,逆鋒起筆,第二個橫劃順勢側切發筆,角度近乎90度,第三橫劃不很清晰,似乎是藏鋒發筆,不見鋒芒,第四橫劃又順勢側鋒搭筆,搭筆牽絲極為輕靈,入筆傾斜角度較大,第五橫劃也是側鋒發筆,角度傾斜略微變小。

五個橫劃發筆形態、角度、輕重都各有不同,變化極為豐富,避免了雷同,體現出作者對筆法的高超運用。

總結:遇到多個橫畫的情況,一定要想到王羲之這個「書」的處理方式,這是專業書家必須掌握的。

必修經典筆法二

米芾「寶」(《研山銘》)

米芾的寶字,選自《研山銘》。

此字最大看點在寶蓋頭,右邊起筆重頓,行筆過程中逐漸變細,橫畫盡頭突然輕提,形成細如髮絲的細線,轉折處再次頓筆加粗,最後提筆出鋒,整個過程一氣呵成,痛快淋漓。作者這裡使用了提按技巧,橫畫從粗到細,又從細到粗,變化極大,顯示了作者高超的控筆能力。用筆乾淨利索,對比強烈,讓人看的驚心動魄。

另外,寶蓋頭下面的王字邊也處理得極為生動,特別是中間的圓轉,一般人都會寫成一個圓圈,但米芾不會這樣簡單處理,他在轉圈時故意加進了折筆,使空白出現了三角形態,打破了畫圓圈的一般寫法,製造了具有張力的白空,一下子使整個字生動起來。

總結:橫畫提按的變化,是書家基本功,畫圈的線條變化,也是專業書家必須掌握牢記的。

必修經典筆法三

獲,王羲之(喪亂帖)

猶,孫過庭《書譜》

此字最大看點在左邊反犬旁寫法。

普通的寫法都是將左上角的圓轉處理成圓圈,像孫過庭這樣(猶),但王羲之不這樣簡單處理,他在環繞運筆的過程中加入了提和頓的微小動作,使筆法變得複雜微妙,這裡白空由原本的圓形變為不規則的多邊形,極大提升了白空的視覺張力,成為此字的字眼。

總結:反犬旁的這種處理,可以作為定式牢記,自當高人一籌。

必修經典筆法四

掛,出自米芾《研山銘》。

此字最大看點在左邊的提手寫法。

一般人寫提手,鉤與提相連處不做停頓,緊接著一下提上去,最容易寫成一個三角形白空,米芾就不這樣寫,他在勾上來後又向上有一個推的小動作,然後再提起,這樣就形成一個梯形白空,打破了三角形白空的單調,空間更富有張力,成為全字最引人注目之處。

必修經典筆法五

從,王珣伯遠帖。

伯遠帖是現存唯一晉人真跡,對研究魏晉筆法有著極其重要的價值。這裡選的從字,最為精彩的細節在於轉折處,請看,王珣一口氣寫了6個折筆,每個轉折,都如刀切一般齊整、方硬、乾淨,極為生動地展示了魏晉筆法的神採。

轉折處寫的是否有晉人味道,可以此字作為標準。

對比一下米芾的「法」字,轉折處的差距一目了然。

米芾的「法」字

總結:晉人筆法的關鍵點在轉折,轉折的筆法關鍵在於側鋒刷筆,如果不看真跡,完全無法體會,這也是宋以後帖學衰敗的根本原因。

必修經典筆法六

狼,孫過庭書譜。

此字最大看點在左邊反犬旁,請看左上角轉筆的處理,普通寫法就是轉個圈,孫過庭一開始似乎也是這樣寫,但是,快寫到結束時突然來了個急剎車,搓筆急停又突然輕提,拉出細如髮絲的連接,順勢走筆。

一連串動作迅疾果斷,用筆精熟。最妙的是原本圓形的白空被擠壓成兩個白空,就像是被壓住的氣球,充滿了張力,似乎隨時都可能爆掉。

必修經典筆法七

米芾值雨帖

此字最大看點在線條的變化和行筆過程中的轉折筆法。

首先,一筆書的線條從粗筆橫畫開始,折筆後豎畫變成細線,再折筆後又加粗,進入環轉用筆,這時,老米施展了他的絕活,一是線條粗細不斷變化,二是轉圈的過程中,不斷使用折筆,改變了畫圓圈的俗套,使線條、空間都變得生動而豐富起來,特別是白空的分割極為精彩,纏繞有致的線條分割出4個封閉、形狀各不相同的白空,極為吸引眼球(如果數封閉空間的話,大家數數有多少個?眼睛有點花了)。

對比一下孫過庭的寫法,米芾的精彩就更加顯而易見。

孫過庭書譜

必修經典筆法八

尋,王羲之奉橘帖。

此字看點在折筆處寫法,這裡是典型的內擫用筆。

什麼是內擫呢?請看此處的處理:首先,內擫主要體現在折筆處(特別是右邊的肩膀),交接點出方是一個重要特徵;其次,交接點筆畫要有一定重疊部分,重疊越多越好,形成一個很結實的交疊面。

我們看尋字的處理,5處轉折都是標準的內擫筆法,很方整,交疊面很厚重,右邊肩膀都很結實。

對比一下米芾「裡」的右上肩膀轉折處寫法,典型的外拓筆法,二者差異一目了然。

總結:學晉人書,必須從用筆細節下手,特別是標誌性的用筆,一定要下大功夫,方能得其精神。古人臨摹,多是抓細節和特徵為主。

必修經典筆法九

楊凝式韭花帖

仿品

此字最大看點在門字框的處理。

亮點一:門字框右肩轉折處,此當屬外拓寫法。作者特意泯滅圭角,外肩寫的圓融而渾化無跡,外圓內方,筆法乾淨,過渡柔和自然,含蓄內斂,充分展現了用筆的韻味。

兩點二:門字框的豎鉤。鉤最忌諱尖和薄,這裡的鉤法,內圓外方,圓潤穩健,厚重不失靈活,美輪美奐。

再看一個贗品,仿的,兩者毫釐之間,神採差之千裡。

必修經典筆法十

王羲之奉橘帖

蘇東坡洞庭春色賦

如,此字最大看點在右邊的口。

注意看口豎筆後的連接,一個很輕巧的彈筆,遊絲圓勁挺拔,與右邊的橫連接天衣無縫。

這筆的難度在於速度,要在快速運筆中精準控制提拉動作,並要自然承接下一筆,整個過程要一氣呵成,不能遲緩猶豫,看起來輕鬆自如,這是作者功力強大的體現。

此種口子框的連接筆法在名家作品中很多,如蘇東坡的「白」,是專業書家必需掌握的技巧。

必修經典筆法十一

懷素苦筍帖

「可」字寫的非常簡略,筆畫疏朗散淡,似乎只寫了一半,留下大片空白侵入字中,收筆戛然而止卻意猶未盡,給人以無盡的想像空間。

細讀起來有幾個特點:一是速度快,中間沒有停頓,行筆果斷。二是環轉用筆圓而流暢,不能有折筆。三是線條有變化,不是從頭到尾一般粗細。四是線條有彈性和力度,曲盡其妙。

總結:環轉用筆是檢驗書家的筆法的重要標誌,體現了用筆的靈活與情趣。

「文盲不多,美盲很多」,審美品位才是終極的教養

中國懂書法的人真多,高達0.1%

國家規定的筆順寫法與古人寫法有何不同?

《蘭亭序》單字示範動態圖,宜教宜學!

古訓:讀書養才氣,勤奮養運氣,寬厚養大氣

蘇軾《寒食帖》高清完整版加單字!果斷收藏

蘇東坡:不讀書,你拿什麼開玩笑?

書法,是中國藝術的最高境界

書家必備!篆書楷書對照2500字

紀錄片《王羲之》,值得每個書法人觀看!

看懂這100個漢字,才叫有文化!

甲骨文變成表情包,越看越有藝思~

最新出土的隸書,深埋地下美了2000多年!

相關焦點

  • 啟功對學生說了一句話,短短11個字,卻只有他悟透成了書法大師
    啟功對學生說了一句話,短短11個字,卻只有他悟透成了書法大師啟功自稱「姓啟名功」,字元白,也作元伯,他出身顯貴,是雍正的第九代孫,說他是含著金湯匙出生的都不為過。與其他大師廣收門徒不同,啟功只有學生,而沒有徒弟,因為啟功從來不收徒弟,很多人自稱是啟功的高徒,其實這樣的人只是打著啟功的名號博眼球罷了,他可能只是經過了啟功的幾次指點罷了。
  • 黃道周的「古質」:筆法、字法、章法、墨法
    |三|黃道周章草的風格與特色關於黃道周章草書法的風格與特色,本文嘗試著從筆法、字法、章法、墨法等四個方面進行展開。從筆法上看,黃道周章草將魏晉各家的筆法融合在一起,形成了勁健古拙的用筆方法。首先,其起筆多作外拓,橫畫筆短意長,多以方折起筆。
  • 王羲之用9字說出筆法訣竅
    書法說到底是一種「寫」的藝術,而印刷體只是讓你能「看」懂就行了,所以印刷體可以千篇一律,因為它只要讓你看懂字意就行了,不必用來表達情感。王羲之楷書很有情感,波折筆法起了作用而書法要求更深一步,不但要求你看懂字的字義,還要求寫出美感來;不但要寫出美感來,還要能表達出你此時的心情來。
  • 《多寶塔》筆法學習之感
    筆法是書法本體語言的核心內容,是構成書法的最基本要素,是書法形式美的基礎。因此,學習書法重點要學習筆法。漢字書寫有八個基本筆法,前人稱之為「永字八法」,即點、橫、豎、撇、捺、鉤、挑、折。在老師的指導下,我這樣進入筆法學習,首先看懂筆法;其次臨摹筆法,臨創一體,筆法、字法、章法同步學習。
  • 劉洪彪草書4個字估價4萬元,不一定看懂寫了什麼,但是代表著方向
    劉洪彪草書4個字估價4萬元,不一定看懂寫了什麼,但是代表著方向。在當代書法之林,劉洪彪先生的書法作品是一個頗有話題的討論平臺,只要提起劉洪彪,必然與他的書法創新與傳承糾結在一起,有的人站在書法創新的角度對劉洪彪的草書,大加盛讚,有的人站在傳承的角度對劉洪彪的草書嗤之以鼻。
  • 楷書偏旁19|「弓」偏旁字的書寫筆法、結構、形態分析方法
    分析了很多關於楷書筆法、結構與形態構造經驗,現在看來楷書書法的確有一套技術方法值得我們利用。圖:影響楷書書法的三種要素一、筆法長期練筆後的經驗--楷書有基本的三大功夫:筆法、結構、形態;影響書法的因素很多,黨規下我們多以「筆法、字法
  • 張旭的筆法01
    一 至張旭筆法始弘筆法是書法的基本技法。筆法的由來,或曰始自蔡邕,或曰起自崔瑗,或曰始於張芝,總之,大約是東漢後期中國書法出現第 一個高潮(漢隸碑群)時產生的,而筆法的誕生也證明了中國書法已達到成熟。不過在典籍中看,筆法一般是秘而不宣的。相傳宋翼為鍾繇弟子,作字平直相似,狀如算子,鍾繇叱 之,翼三年不敢見繇,即潛心改跡。晉太康中有人於許下破鍾公墓,遂得《筆勢論》,翼乃讀學,名遂大振。此事只是傳說,然求學之難,可見一斑。唐陸彥遠得筆 法於其父陸柬之,雖用功,筆跡終不及古賢,乃求教於當時大書家褚遂良,褚答︰「用筆當須如印印泥。」陸百思不悟。
  • 筆法為什麼會排在書法要素最重要的位置
    但是,漢字的筆法卻變化非常豐富。如果字寫不好,到底是結構問題還是筆畫問題?我們就以館閣體書法為例子。館閣體書法為什麼經不起欣賞?圖片中的四個「之」字,都出自顏真卿的《麻姑仙壇記》,你看看在一篇文章中之字的捺畫,顏真卿都要「自由」書寫,這不是筆法是厲害嗎?這當然是筆法的厲害!所以,就高層次來說,顏真卿的書法是高層次的藝術,而館閣體書法是大眾化的應用書法,無所謂太高雅。
  • 書法執筆的訣竅,張旭對顏真卿說了8個字,強調這比筆法還重要!
    書法的筆法有嚴格的法度,那麼執筆方法也應該有嚴格的規定才對,執筆都那麼隨意了,筆法肯定嚴格不到哪去。張旭規定了正確的書法執筆方法。唐代書法理論家韓方明在《授筆要說》中記錄了張旭規定的正確執筆方法——以雙指苞管,亦當五指共執,其要實指虛掌。
  • 王羲之《蘭亭序》欣賞,這3個字最漂亮!放大10倍筆法精妙!
    當我們看到上面的這幅書法作品以後大家是不是體會到了王羲之精妙的筆法呢?整幅書法作品用筆非常的流暢自然,寫出了行書的藝術美,字與字之間也是非常的協調,難怪王羲之的《蘭亭序》有這麼多的書法愛好者都在臨摹,就這麼一幅書法作品絕對夠我們學一輩子了,如果你是一名書法愛好者,那肯定也能看到王羲之《蘭亭序》的博大精深吧!每一個字筆法的處理,字與字之間距離的把握,用墨的變化,這些都是我們書法愛好者所要學習的。
  • 筆法和結字是什麼關係?總結:四度三原則
    筆法與字法不可兩分 自甲骨文始,漢字的演化,是先有了字形,才有後來對漢字的美飾附麗,即筆法的產生及不斷的豐富和變化。 字的造型和筆法是一體的兩面,二者之間骨肉相連,絕對不能截然兩分。這不難理解,骨是字的架構,肉是架構上的附麗。 二者之間的關係如同人的骨骼與肌肉,是無法分割的有機組成。
  • 31幅提升書法的筆法詳解圖,筆法遒麗骨氣樹立的技巧,讓字有魔力
    行書特點及結構章法簡述:行書兼具楷書、草書的特點,但又絕非寫好楷書便一定能寫出一手漂亮的行書字來,行書作為一種獨立的書體,其發展過程中具有它自身的特點。要學好行書,還要經過一段專門的臨摹訓練,以掌握它的筆法和結字的規律。
  • 筆法專講——「心」字主筆鉤法如何得心應手?
    因此,結合「德」字的學習,我們再溫習一下此前的筆法講解。「必」字主筆:仰鉤筆法這個「必」字的主筆不是中間這一撇,這一撇寫完之後,這個仰鉤才是主筆。大家注意看,這一筆在寫的時候,下筆要陡,不要象寫「心」字那麼長,那麼寬。它比較短而陡。我們單寫這個主筆,讓大家看一看這個筆法。
  • 筆法的奧秘
    筆法就是使用毛筆的方法,主要有行、轉、折、提、按 、捻六種筆法。筆法是書法的基因密碼,學書法,須先知筆法,方可打通學書之徑,直通學書法門。
  • 筆法很難嗎?給你三個經驗之談!
    此文主要分為三個階段,全程未必只寫筆法。一、需要重申的是,筆法一點都不神秘,只是使用毛筆的動作而已。僅僅只有七個字「起、行、收、提、按、轉、折」。起筆,行筆,收筆,提筆,按筆,轉筆,折筆。這七個概念,但凡有兩年臨帖基礎,看過些教學視頻,就能聽的明白。
  • 行書筆法解析
    行書則要改變這些楷書的筆法,儘量採用簡潔筆法。而這種縈帶牽絲不同於線條粗的連筆,聯繫過程用提筆牽絲運動,如「是、苦、 圖11 行書筆畫縈帶牽絲字例 救、於」等字(圖11),都是通過不同筆畫之間用縈帶牽絲的辦法形成一筆完成。另一種是筆斷意連。筆斷意連在行書筆法中有普遍意義,更賦有藝術品格。
  • 迪麗熱巴書法欣賞:見字如見人,筆法漂亮又飄逸,和楊冪的相似
    大家一定見過楊冪的硬筆書法吧,前面筆者也有寫過關於楊冪的書法,而且感覺她寫的字非常漂亮,真是見字如見人。當然徒弟迪麗熱巴也是一樣,不僅僅長得漂亮,而且寫出來的書法水平也相當高,看過迪麗熱巴書法字的網友們都形容她的作品漂亮有法度,尤其是筆法飄逸又有靈氣,一看就知道是花時間練過的。
  • 網友:找半天都沒認出一個字
    但現今出現了一批書法水平並不高明的人,他們以「創新」為名,寫些毫無章法、筆法的亂七八糟的東西來奪人眼球,我們可以稱這些為「醜書」。大部分的醜書都是橫不平、豎不直的,看上去歪歪扭扭,簡直像是三歲孩童隨意塗抹而作。最近就出現了一位用孔雀羽毛筆,來寫夢幻書法的「大師」——石虎。
  • 80歲拾荒老人寫狂草,字裡行間充滿仙風道骨,筆法精練氣勢貫通
    那些在江湖上沒有練到家就拿作品一比高下的假大師,我們統一稱他們為江湖大師。不是江湖之中沒有真正的書法家,哪怕民間也是有太多專業級別的書法愛好者,甚至有一些人為了書法而入迷了,把書法興趣練得十分痴迷。下面我們聊到的這一位書法愛好者,他的身份比較特殊,他是一個社會邊緣人,是一個80歲的拾荒老人。
  • 王羲之的《蘭亭序》筆法精湛,董其昌曾說:此帖章法古今第一!
    說到王羲之,大家就會想到他是一位書法大師,他的書法作品被歷代書法家臨摹研究,尤其是他所寫《蘭亭序》,筆法精湛,被後人稱為「天下第一行書」,是行書的典範之作。那麼《蘭亭序》究竟有什麼魅力,讓後人對此帖推崇備至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