說起蘇聯影片《這裡的黎明靜悄悄》,年輕一代遠不如自己的父母熟悉。而在反法西斯戰爭勝利70周年之際,這個承載著前蘇聯的「紅色經典故事」,又被另一位俄羅斯導演列納特-達夫列吉亞羅搬上了大銀幕。不過這部新版影片卻並非「翻拍」斯坦尼斯拉夫-羅斯託茨基1972年的那部老版,而是根據著名作家瓦西裡耶夫的原著小說,注入新的時代審美和活力。列納特自己也承認,「翻拍經典壓力很大,你們可能不知道,剛開始拍攝的時候,俄羅斯很多人嘲笑我是瘋子」。
作為2015年的新版電影,列納特-達夫列吉亞羅鏡頭裡的《這裡的黎明靜悄悄》,在尊重原作、保留精華的基礎上,儘可能進行了有別於經典的處理。不僅通過排手持攝影製作了第一視角鏡頭,而且還增加了驚悚緊張的跟蹤與反跟蹤戲份;至於不可或缺的戰鬥場面更是強調了緊身廝殺與短兵相接。可以說,雖然原著並未描寫戰爭大場面,但一個準尉和五個女兵們在面對十幾個德國鬼子時「以弱勝強」的張力,並未因此而削弱。再加上3D格式的運用,更是讓人有和蘇聯姑娘們並肩戰鬥的感覺。
列納特-達夫列吉亞羅表示:自己很小的時候就看過老版《這裡的黎明靜悄悄》,印象極為深刻,翻拍不僅是一種致敬,也是對蘇聯抗戰歷史的緬懷。不過現在的俄羅斯年輕人崇尚物質主義,早就把過去的榮耀「忘得精光」。他甚至為此專門做了一項調查,14歲至25歲的俄羅斯年輕人中,居然有超過80%的人既沒有看過這本小說,也沒有看過老版的電影。「他們都去看美國電影了,很痛心。不過這更提醒我們要多做,要和好萊塢電影幹!」
對於中國日益繁榮的電影市場,列納特-達夫列吉亞羅表示很羨慕,他甚至盛讚中國的「進口片配額制」,認為這是文化保護的一大利器,「俄羅斯也要學習這一舉措才行」。而對於來中國拍片的可能,他提到了中蘇聯合抗擊日本侵略的歷史,甚至希望把著名的「哈桑湖戰役」乃至中蘇大戰東北關東軍搬上大銀幕,「中俄感情深厚,我希望能在電影裡延續我們的友情」。
採訪中,列納特多次感謝中國觀眾,「感謝你們能喜歡我的電影,你們對於歷史的熱情真的令我感到吃驚,因為在俄羅斯,大部分年輕人已經根本不關心過去了。」在《這裡的黎明靜悄悄》之前,列納特先後拍攝過《瘋狂一家人》《鐵蝴蝶》等多部影片。提到《瘋狂一家人》,列納特頗有些不好意思,「那是福克斯公司贊助我拍攝的,是我的處女作,但說實話,我不喜歡和美國人合作。」記者於是順勢提問「那麼未來想和中國電影人合作嗎,會來我們這拍電影麼」,列納特毫不猶豫地表示:有機會一定要來中國,「中國之前拍攝的電視劇版《這裡的靜悄悄》我也看了,非常好,個別段落的把握撥我們還要感人。」
在談論這部電影拍攝細節的時候,列納特特別提到:中國和蘇聯在第二次世界大戰中都是舉足輕重的力量,尤其是在俄羅斯遠東地區和中國東北地區,中、蘇兩國軍民保持著良好的國際主義友誼,一起抗擊日本侵略者。列納特表示:自己其實對「中蘇聯合打鬼子」的題材十分感興趣,「1938年7月蘇聯與日本的『哈桑湖戰役』(國內稱之為「張鼓峰事變」)就是我很感興趣的,我也十分想拍1945年中蘇聯手剿滅東北地區的日本王牌部隊關東軍的那段歷史,一定非常有意思。」
和所有非好萊塢導演一樣,提起美國大片,列納特的態度十分矛盾:「你知道的,目前世界上基本只有兩種電影,一種是好萊塢電影,一種是非好萊塢電影。美國電影可以籌集非常多的資金,在金錢的攻勢下,好的電影很容易被拍出來,但世界其他國家的電影也很難阻擋。」當記者問起如何保護本國的電影產業,列納特話鋒一轉,「這個問題非常好,其實在這方面,你們中國就做得非常好啊,你們有進口片配額制度,可以保護本國的電影產業。但在俄羅斯,根本就沒有配額制,影院裡放的都是好萊塢電影。未來,我們希望能借鑑你們的配額制。」
記者提起,目前的中國年輕人也很喜歡看好萊塢影片,列納特頗為感慨:這並不意外,現在很多俄羅斯青年人都喜歡看好萊塢影片,「不過他們思想覺悟上還根不上,我是看前蘇聯的影片長大的,光老版《這裡的黎明靜悄悄》就看了好多遍,現在我根本就不看好萊塢電影。年輕人不明白,好萊塢其實是在輸出意識形態,在他們的戰爭片裡,是美國人贏得了二戰的勝利,根本就沒蘇聯和中國什麼事兒。你說,看這樣的電影長大,年輕人們有什麼民族榮譽感?」
《這裡的黎明靜悄悄》曾經被幾度搬上銀幕,影響最大的當屬於1972年版本的電影,影片獲得全蘇聯電影節大獎、1975年的列寧獎金,甚至1973年第45屆奧斯卡金像獎最佳外語片提名。這部電影在中國同樣受人歡迎,是父母一輩觀眾心中難以忘懷的經典回憶。而這次新版電影在中國上映,同樣是外交部、文化部與俄羅斯大使館積極運作的成效,列納特表示:真的十分意外中國人這麼想看到這部影片,「想當初我開始籌備的時候,俄羅斯很多人說我是瘋子,腦子有問題,說現在拍這種電影根本沒有人看。可是你看,我不僅拍出來了,還把它帶到了中國。」
提到中國人民用電影紀念反法西斯戰爭勝利,列納特顯得頗為惆悵,他特別告訴記者:「看到你們的大銀幕上這麼多紀念抗戰勝利的電影,我真的很羨慕。你知道為什麼嗎?因為雖然今年是反法西斯戰爭勝利70周年,但在俄羅斯本土,紀念二戰勝利的電影只有我這部《這裡的黎明靜悄悄》以及與烏克蘭合拍的電影《塞瓦斯託波爾戰役》,寥寥幾部,根本沒有成規模的電影和電視拍攝類似題材。」
提起拍攝這部電影的初衷,列納特爽快地回答:「我的目的很簡單,就是重新喚起當代俄羅斯青年對於歷史的尊重,以及重新拾起那份民族榮譽感。蘇聯軍民在抗擊德國法西斯的過程中付出了巨大的犧牲,就我的了解,傷亡人數多達3000萬,但是現在這一歷史根本沒人提起了。正好有製片人和我有相同的想法,藉此提醒年輕人我們擁有過怎樣輝煌的過去和慘痛的教訓。你剛才問到翻拍,我想聲明一下,我『翻拍』的不是1972年那部電影,而是重新拍攝瓦西裡耶夫的那本著名小說。況且,我們根據時代特點,在拍攝手法上做了一些改進,迎合了年輕人的口味。」
記者解釋,這類紀念抗日戰爭的影片,在中國被官方和民間定義為「紅色經典」,通過架構新的故事和新的人物,讓老故事重新煥發生機,甚至加入雷人的愛情戲等。列納特表示:這確實是很好的辦法,愛情戲也是有必要的,「只要故事不脫離原來的框架就好,《這裡的黎明靜悄悄》原本也想大幅度改編,但改來改去發現還是保持原貌最好,只在一些細節上做了一些調整。」
至於本片宣發過程中被頻頻提起的「裸戲」,列納特表示,「這個情況我知道,畢竟老版電影在引進中國的時候就對女兵們洗澡的鏡頭進行了刪減。不過你得清楚,拍攝裸體不是這個或者那個導演的個人趣味,因為在瓦西裡耶夫的原著小說裡就是這麼寫的,瓦西裡耶夫自己也說了,他是想通過這個情節『反襯隨後女兵們接二連三的慘烈犧牲,以此告訴人們,這些美麗的女星肉體,在戰火紛飛的殘酷年月裡,有多麼的脆弱』。所以我在拍攝新版的時候,也遵循了原著的安排。而且,我覺得炒作裸戲這個事情很無聊,這個是很嚴肅的事情,不應該成為炒作話題。我還沒看中國審查過後的版本是什麼樣子,希望儘量保留吧。」
本文系鳳凰娛樂獨家稿件,未經授權,禁止以任何形式轉載,否則將追究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