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導演自己想拍大片,要跟已經拍過國際大製作的其他導演叫一板

2020-12-20 談天下恨真

張導演自己想拍大片,要跟已經拍過國際大製作的其他導演叫一板

主題:古裝主旋律與權威主義話語

我小有納悶但並不太驚訝的是,在前面已經有那麼多人情味十足、情感豐厚感人的武俠影片之後,張藝謀導演怎麼有本領把《英雄》拍成這麼一部驚人之作:它毫無人味、充滿了皇權思想的豪情壯志。它為中央集權式封建主義的帝王抒發心中的種種崇高志向,弘揚秦王為天下著想的情懷。北京首映式上,前面幾個問題基本上都圍著本片的意義發問:您到底要跟我們說什麼?可張藝謀的回答基本上可以用《甲方乙方》的臺詞來形容:打死我也不說。他只說我要拍好看的電影。李安的《臥虎藏龍》有人性情感的核心,那就是人性的壓抑和解放。吳宇森的《變臉》中對那個黑幫頭子的小孩的處理就蘊涵著多少超越性的人道情感。為了在結尾處讓他再出來,吳宇森逼著製片人又多花了百十萬美金。

回頭看看《英雄》,問題也許就出來了。為什麼故事講成這般模樣?最大的毛病在於《英雄》要說的道理是硬說出來的,是反歷史,反人道的。導演、編劇自己信不信我不知道,但他自己都說不圓。這就是美學的暴力,就是用強力的敘事和有感染力的語言來言說一些違反歷史判斷和基本人性情感的硬道理。這些歷史知識和基本的人類情感是在一個相對可知的範圍裡的。以前的愛森斯坦和希特勒的御用俊俏女導演萊尼·瑞芬斯坦都是這方面的大師。

據本片的編劇和宣發人員說:《英雄》提出的是放下屠刀,結束恐怖」的精神。可據史書記載,秦在求統一時就用了坑趙國降卒45萬和保甲連坐等恐怖手段,秦始皇統一後除了統一秤桿、尺杆和文字外,還幹了別的事業焚書坑儒、統一思想、弄得罪犯遍地。要這樣看,他是一個成功的恐怖統治者。秦始皇計劃生育搞得也不好,他自己生了二十幾個女兒,十幾個兒子。他對環保也毫無概念,據考證,僅僅他的兵馬俑就至少用了8000立方木材,還不算他的墳墓。那得砍多少樹呀!即使以孟子的思想看,秦王也是反動分子。孟子說:「行不義,殺一不辜,而得天下,皆不為也。」(《孟子·公孫丑章句上》)他還說:「天下之本在國,國之本在家,家之本在身。」(《孟子·離婁章句上》)就本片故事說,秦王在刺客放下刀劍後他自己也不肯放下屠刀。我覺得,《英雄》的那點意思不過就是放下刀劍,停止反恐。

於是,我們聽到了這兩個同學的隔年對話。陳凱歌在《荊軻刺秦王》中把自己當成美學帝國中可以宣判一切的皇帝,並頌揚開天闢地的皇帝,他要說的是「我是皇帝,你們要理解我」。到了2002年,張導演來應答,他對著鹹陽山溝裡的秦王墳墓和自己的老同學說:「皇帝,我們理解了你。

誰導演了張藝謀

早在1992年,我就在報紙上提出這個間題。今天,我們可以清楚地看到影響《英雄》的幾個因素。首先,當然是張導演自己想拍大片,要跟已經拍過國際大製作的其他導演叫一板。正因為張導演不是為了追求衣食足而受苦,不是為了稻糧謀而是為了過把癮而謀,我對他更看不懂。其次,我們這裡強勢話語說過的「焚坑事業待商量」等一系列話語和政治氛圍是決定本片主題的政治因素。這裡可以研究的是,在許多其他地方的「政治上正確」的要求怎樣在這裡變成了藝術創作,以及在商業運作中政治上保險的計算。再看,還有商業要求。我估摸,製片方很可能對張藝謀提過要求——「就照李安的《臥虎藏龍》的風格去拍。」不然導演不會一切照著《臥虎藏龍》的路數走。

就藝術影響說,我們可以看到《羅生門》影響了無名與長空決鬥那一場:《末代皇帝》教會他綢子底下做愛和在大殿中掛滿綢子;鑼鼓點子打擊樂器的使用是從由胡金銓那裡來的。但是遺憾的是我們看不到這裡面導演的超越和自己新的創造性。對比《臥虎藏龍》的人性描寫,我實在覺得張導演是得其形而忘其意。難道張導演是不講職業道德,隨隨便便就跟掏錢給他拍片的僱主搖頭的「不」先生?也許,張導演身後有比製片人更厲害,說話更管用的老大哥?這時,我就看到由陳凱歌開頭,同班女同學繼承發揚的《荊軻刺秦王》、《雍正王朝》以來的古裝主旋律。

這幾年這類片子時髦又討好。畢竟,他們還沒有像張俊以在《康熙帝國》裡那樣直白地替帝王用第一人稱抒情高音唱出來:「我真想再活五百年。」就思想資源說,上世紀90年代極端時髦,至今仍風情不減的民族主義情話民族主義與權威主義打情罵俏的話是張藝謀這部影片的基本主調。我認為,分析上世紀80年代知識分子的精英話語是怎樣在90年代逐漸轉向權威主義認同,是考察中國大陸思想潮流變化的重要課題。

張藝謀的轉向發生在1999年,他拍了《一個都不能少》。但他把魏敏芝想掙50塊錢的動機在影片中演化成帶領學生做好人好事的高尚行為。魏敏芝要的是一彈呱呱作響、能花能用的人民幣,結尾時,導演給了她一盒花花綠綠的漂亮粉筆。那部影片不被坎城電影節看好,張導演給電影節主席雅各布發了一封信宣布退出。其實,他那封送到雅各布手上的信是給這裡的幹部和群眾看得,這使他多年來第一次在中央電視臺新聞聯播中受表揚。

影片上映的那段時間,在文化人和記者圈子裡,批評《英雄》、褒貶張藝謀是一件很庸俗、很沒意思的事情我有幾次提起《英雄》,立即遭到哂笑。原來「天下」早已經整明白了的道理,我還在拿著當思想說。但我不是英雄,我不會去替天下想事情,我只能說出我自己看這個《英雄》的印象,哪管這是眼下最平俗的看法。

相關焦點

  • 2019的一種轉型:不賣安利講故事,不拍廣告拍大片
    還是「大片廣告」、「品牌微電影」、「重工藝廣告」……在採訪的過程中,「大片廣告」得到了品牌主、代理商、製作方代表的認證。大片廣告「大」在哪?大片是對投資大、製作成本高一類電影的通俗說法,那麼「大片廣告」如何區分?勝加總經理兼首席創意官馬曉波認為,大片廣告要滿足三個條件。
  • 為普通人拍微電影已成產業 花幾千塊拍「我的大片」
    「還有誰沒換服裝,趕緊,馬上要去拍了。」「現在拍乾隆下江南的跟我走。」導演一聲令下,一行人出發。「呵呵,今天我可過把皇帝癮了,也當次主角試試。」一個個子高挑的女子,被導演安排演乾隆,在這裡拍戲,反串也是一個很有趣的選擇。拍攝地點,就在橫店的明清宮苑內,該團隊拍攝的是體驗版微電影,這種劇本都是固定的。
  • 專訪《侏羅紀》導演:第一次拍大製作電影靠直覺
    在執導《侏羅紀世界》之前,科林·特萊沃若此前只拍過一部電影長片《安全沒有保障》。作為新人導演的特萊沃若,嘗試為這個系列注入全新的生命力,為此他上任伊始就斃掉了最初的劇本。「作為一個電影製作者,我是相當依靠直覺的。」
  • 周董不準拍吻戲,昆凌:「導演叫我做什麼我就做什麼」
    《叱吒風雲》目前仍在拍攝中,今(22)日特別於臺中麗寶國際賽車場開放媒體探班,女主角昆凌抱病演出,談及老公周董有沒有特別叮囑什麼,導演陳奕先偷爆料,危險動作和吻戲都有被交代「不可以」,但昆凌相當敬業,笑說「導演要我做什麼我就做什麼!」
  • 《流浪地球》要拍續集?導演:會根據觀眾提供的線索來製作
    《流浪地球》要拍續集?導演郭帆:會根據觀眾提供的線索來製作東方網記者鄭翔、張晶蕾2月22日報導:2019年2月5日(大年初一),電影《流浪地球》「橫空出世」,成為電影春節檔口碑第一的黑馬,刷爆了社交媒體!
  • 拍電影,到底在拍什麼?| 專訪青蔥學員導演白雪
    電影《過春天》製作完成後,先後入圍了多倫多電影節「新發現單元」做開幕影片,在平遙國際電影節兩項大獎,緊接著柏林電影節「新生代」單元也向它拋來了橄欖枝。而電影導演白雪,是一位80後。畢業10年,她的導演夢並未埋沒於生活。有才華、有想法、並執著於行動,才有了現在的《過春天》。
  • 把紀錄片拍得像大片一樣好看 專訪臺灣新生代紀錄片導演黃嘉俊
    導演黃嘉俊說,在拍攝的這幾年中,反而是這些老爸給予他更多信心和能量。令人印象深刻的是,這部紀錄片的拍攝風格與人們通常印象中製作粗糙、鏡頭搖晃的紀錄片相去甚遠,它完全稱得上製作優良、畫面精美、極具故事性和敘事節奏,也就是說——非常好看。其中一些鏡頭的運用讓人驚詫,因為這幾乎不可能出現在完全實錄的紀錄片中,但不管到底是如何拍的,影片的核心內容與價值並未有任何偽裝或虛飾。
  • 日本女導演30年拍300部色情電影:從未迎合男性
    當時在日本的幾大電影公司控制了所有日本電影的製作與發行,但招工的條件是大學畢業的男性,作為女性絕對進不去。那有沒有其他辦法呢?最後我發現只能從做粉紅電影導演,也就是色情電影導演開始積累拍攝經驗。   問:那麼您為什麼一定要做電影導演呢?還要付出先做色情導演的代價。   浜野佐知:高中時我開始喜歡看電影,歐洲那邊又興起了藝術電影的浪潮。
  • 蘋果大片《女兒》怎麼拍的?好萊塢導演用iPhone給我演示了
    2018年,蘋果邀請陳可辛導演用iPhone X拍了一部春節短片《三分鐘》;2019年,擔任蘋果春節短片的導演是賈樟柯,作品為《一個桶》。2020年,蘋果春節大片《女兒》在上海環貿Apple Store舉辦首映活動,導演西奧多·梅爾菲和攝影勞倫斯·謝爾都在現場,分享了這部片子的創作故事。
  • 吳宇森批華語電影無大片:有的導演連分鏡頭都不會
    近幾年,從好萊塢回來的吳宇森耳聞目睹了華語電影圈很多怪現象,一向溫和的他也忍不住吐槽,「我聽說有些年輕導演很容易得了機會,不知道自己要什麼,也不知道鏡頭擺在哪裡。我也聽說,有些導演是副導演幫他分鏡頭。
  • 《靜悄悄》導演:想拍中蘇攜手大戰關東軍
    說起蘇聯影片《這裡的黎明靜悄悄》,年輕一代遠不如自己的父母熟悉。而在反法西斯戰爭勝利70周年之際,這個承載著前蘇聯的「紅色經典故事」,又被另一位俄羅斯導演列納特-達夫列吉亞羅搬上了大銀幕。
  • 你期待的好萊塢大片全停拍了!
    隨著全球其他國家和地區感染人數超過中國內地,伊朗、歐洲已經成為受疫情最嚴重的國家地區,大洋彼岸的美國的感染人數也急劇上升。受疫情影響,好萊塢影視產業在近期幾乎沒有出現什麼值得欣慰的新聞,壞消息幾乎涉及了所有項目。停拍、撤檔、關閉電影院,幾乎完全重演了中國兩個月之前的過程。作為全球影視產業的核心,好萊塢會因這場疫情發生哪些改變?
  • 《最後一張籤證》:把電視劇拍出電影大片的品質
    據主創介紹,《最後一張籤證》在題材、製作上都展現了品質大劇的氣息,用電影級別的標準,帶觀眾重溫那段不可忘卻的記憶。    《最後一張籤證》以歷史為藍本,用鏡頭講故事。該劇是在捷克首都布拉格拍攝,拍攝足跡遍布整個布拉格——查理大橋、布拉格廣場、布拉格城區內河和各式教堂。畫面表現上不僅延續了導演花箐一貫獨特的拍攝風格,更大膽向電影品質靠近。
  • 在拍《潛伏》時,沈傲君對拍的吻戲不過癮想再拍,導演直接拒絕
    當年沈傲君憑藉一部《神醫喜來樂》名氣大增。之後又出演了很多影視劇,跟很多人都有過合作,演技也得到了大家的認可。為了任務,兩人不得不隱藏自己的真正身份,而且兩個人很長時間都不能見一面,後來兩人見面後,就有一段吻戲。沒想到拍這段吻戲時,兩人狀態都很好,一條過,這讓沈傲君覺得不太過癮,總覺得少點什麼,於是對導演說:「給你200元,能不能再讓我拍一次。」
  • 馮小剛:導演是一個動詞,他就是去幹、去拍
    電影拍完了,大家聊它、議論它,其實跟我已經沒有關係了。導演是一個動詞,不是名詞,他就是去幹、去拍。至於拍完了怎麼理解這個電影,裡面有哪些內涵,那就不是導演去說的了,是由觀眾去發現的。如果問對我今後的創作有沒有幫助?我今後的創作題材變了呀!    問:你曾經是中國電影票房最高的導演,《我不是潘金蓮》的票房並不是特別好。
  • 橫店影視城為遊客拍微電影成產業 幾千塊體驗「我的大片」
    花幾千塊拍部「我的大片」,你樂意嗎  國慶假期,朋友圈裡每天都有各種「曬」。近日記者看到了新鮮的「曬」法:有朋友在曬「我的大片」。  出演這部片的主角可不是什麼明星大腕,就是些普通人,並且什麼開機、殺青儀式,什麼導演、劇組服務人員一樣也不少,如果需要,吊個威亞,來點爆破戲也是可行的。
  • 《甄嬛傳》導演不拍宮鬥拍《人民的名義2》,劉濤要做陸亦可?
    《人民的名義》播完以後,不僅達康書記、祁廳長這樣戲份多的配角走紅,連大風廠的工人王文革都被觀眾記住了。最近《那年花開月正圓》熱播,有網友發現劇中抽鴉片的老德就是《人民的名義》裡的王文革!可見《人民的名義》真是深入人心。
  • 奈飛要拍《水滸傳》電影!日本導演美國編劇 定位「未來主義版動作...
    奈飛要拍《水滸傳》電影!掃描或點擊關注中金在線客服   原標題:奈飛要拍
  • 導演竹內亮:很窮的「假日本人」在中國,拍了部高分紀錄片
    「我想在跑車裡 想要一輛法拉利 想要錢 人民幣 Money Money 一切的一切都得靠你自己……」中途忘詞,硬接,此後唱的啥大概再沒人聽懂,被工作人員上臺強行拉走,他不甘心,喊著:「我要唱,我要唱,喂喂,你不要拉,我要唱。」
  • 拍武漢紀錄片的日本導演:想把真實武漢傳達世界 日本反響很大
    《好久不見,武漢》登陸網際網路後,立刻引起了大範圍的關注和討論。竹內亮剛開始很害怕,怕被武漢人說:「這不是真實的武漢,這個日本人理解錯了」。而事實上,很多武漢人看過後給他留言說「謝謝」。竹內亮感謝武漢人的包容和認可,他拍攝的目的就是想把真實的武漢傳達給全世界。竹內亮和中國的緣分要追溯到2001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