農諺「大寒一夜星,穀米貴如金」,什麼意思?道理在哪?

2021-02-07 鄉村螢火蟲

生活也是哲學,世間的一切都是遇見。如果用這樣的觀點去理解流行在農村的各種各樣的農諺俗語,就很容易從中發現某種或暗藏或明顯的哲理與閃光點。

今天已是公曆2021年的1月17日、農曆庚子年的臘月初五,根據曆法上測定的時間,三日後的2021年1月20日凌晨4時39分42秒的那一刻,北鬥七星的鬥柄將指向「醜」位,太陽的黃經也會達到300°。就在那一刻,農曆二十四節氣中的最後一個節氣大寒將完成它與小寒的節氣交替,登場亮相,開啟屬於自己的時間。

關於大寒的農諺俗語很多,「大寒逢臘八,喝粥做尾牙」是一種表達,「大寒一夜星,穀米貴如金」也是一種說法。

趕巧!今年的大寒節氣與小寒交節的日子,就和一年一度的臘八節趕在了同一天。當「大寒逢臘八」的時候,享受營養也美味的臘八粥自然是相當愜意的事情,大大小小的老闆們用「做尾牙」的方式犒賞一下自己的夥計和員工們,為大家發點「年終獎」也是理所應當。

不過,要是依照農諺「大寒一夜星,穀米貴如金」的說法,到了1月20日進入大寒的那天晚間,如果是沒有陰天或降雪的話,預示的就並不一定是好事。

但對農諺「大寒一夜星,穀米貴如金」的道理在哪?我們又應該如何辯證地去理解呢?你可以往下看!

大寒是代表「冷」的節氣,《三禮義宗》中說,「大寒為中者,上形於小寒,故謂之大。自十一月一陽交初起,至此始徹,陰氣出地方盡,寒氣並在上,寒氣之逆極,故謂大寒也。」

每年的大寒會在公曆的1月20日——21日與小寒交節。大寒的三候是,「一候雞乳;二候徵鳥厲疾;三候水澤腹堅。」也就是說,大寒節氣一到,農村農戶家養的個別老母雞就有抱窩孵小雞的徵兆了。鷹隼一類的徵鳥,此時也正處於捕食能力極強的狀態中。坑塘河湖裡的水面也會結滿冰層,並且厚而結實。

節氣進入大寒,影響我國的大氣環流比較穩定,環流調整周期大約為20天左右。此種環流調整時,常常會給我國帶來大範圍雨雪天氣和大風降溫。而如果不是這樣的話,那就說明氣候有所異常。

大寒是一年當中降水最少的節氣,但缺少降水對越冬作物卻並沒有好處,「今冬麥蓋三層被,來年枕著饅頭睡」,「一九一場雪,豬狗不吃黑」等農諺俗語都訴說了這樣的道理。

及時合理的降雪能為土壤和越冬作物補墒,防止因地面輻射而使土溫過度降低,造成越冬作物凍害,或者是導致凍旱。雪融水含有一定數量的氮元素,並且含重水少,滲入土壤有利於農作物生長,提高農產品品質。有效降雪,也能殺死一部分越冬害蟲,減輕蟲害發生。

無論是無雪的乾冷,還是反常的不冷,對農業生產都是不利的。「小寒大寒不下雪,小暑大暑田開裂」,「處暑下雨秋來早,大寒無雪春來遲」,「小寒不冷大寒冷,大寒不冷倒春寒」等農諺俗語也都在試圖用老農們過往的經驗向我們說明問題。

農業離不開天氣和氣候的影響和制約,從氣象科學的角度講,冬季的小寒和大寒對應著夏季的小暑和大暑,冷空氣也有相應的周期運動規律。該冷不冷的大寒,總是晴天無雪的大寒,反常晴暖的大寒,都可能會牽涉到未來的倒春寒和夏季乾旱。

春季發生倒春寒影響作物生長及產量,而北方的穀子則是在6月下旬到7月上旬的小暑拔節,在大暑到立秋的7月下旬至8月上旬抽穗;南方的早稻和中稻也在小暑到大暑之間抽穗或分櫱,都是需要有充足水分保障的關鍵期。

可以想見,一旦春季發生倒春寒,夏季旱情發生,對南北方小麥、水稻和穀子的影響都是致命的。儘管如今的現代農業,我們可以依靠科技的力量採取措施加以規避,但也必然會因此導致生產成本的增加。這就是農諺「大寒一夜星,穀米貴如金」的道理所在。

相關焦點

  • 今年大寒節氣是哪一天 大寒是什麼意思大寒後還冷嗎?
    今年大寒節氣是哪一天 大寒是什麼意思大寒後還冷嗎?時間:2021-01-14 23:48   來源:今日頭條   責任編輯:毛青青 川北在線核心提示:原標題:今年大寒節氣是哪一天 大寒是什麼意思大寒後還冷嗎? 小寒節氣已經過去有幾天了,而在2020年1月20日就要進入三九天了。
  • 大寒是什麼意思啊?它的三候指的是哪三侯?農諺有哪些?
    大寒是二十四節氣之一,一般在公曆1月20-21日交節,同小寒一樣,大寒也是表示天氣寒冷程度的節氣。那麼,大寒是什麼意思啊?它的三侯指的是哪三侯?農諺有哪些?一、大寒是什麼意思啊?大寒的意思是天氣寒冷到極點,這時寒潮南下頻繁,是我國大部地區一年中的寒冷時期,風大,低溫,地面積雪不化,呈現出冰天雪地、天寒地凍的嚴寒景象。二、大寒的三侯指的是哪三侯?
  • 農諺「大寒牛眠溼,冷到明年三月三」啥意思?可預測倒春寒嗎?
    在民間還有著「過了大寒,又是一年」,也就是說等過了大寒節氣以後,這一年也就基本結束了,即將迎來新的一年。大寒作為24節氣中最後一個節氣了,緊接其後的就是立春了,所以大寒節氣期間的天氣情況,對來年開春的天氣也是有預測的,而古人早就發現了其中的聯繫,在民間也有很多這樣的農諺:「大寒牛眠溼,冷到明年三月三」啥意思?古人預測倒春寒的依據。
  • 農村俗語「冬月三一晴,穀米一般平」,是什麼意思,有道理嗎
    以前就常聽老人說「不怕冬月三一陰,只怕大寒滿天星」,當時也不懂是什麼意思。今天又值冬月初一,一大早是被明媚的太陽叫醒,剛睜開眼,就聽見隔壁大爺吆喝著「冬月三一晴,穀米一般平」,明年又是一個豐收年啊。一會說「不怕冬月三一陰」,這會對著晴天又吆喝「明年是個豐收年」,到底是晴天好,還是陰天好呢?把我也給弄迷糊了。這些俗語到底是什麼意思呢?有沒有道理?
  • 「春脖長,回春晚,少有倒春寒」啥意思?農諺預測倒春寒,準嗎?
    農諺「春脖長,回春晚,少有倒春寒」什麼意思?古人的話還準嗎?文/農夫也瘋狂立春又叫打春、咬春、報春等,是中國傳統的24節氣中的第一個。而為了預防這種氣象災害,農村裡也有不少古人所總結的農諺。「春脖長,回春晚,少有倒春寒」,說的是什麼意思呢?農諺預測倒春寒還準嗎?這是一句通過立春節氣後的天氣情況來預測有無倒春寒的農諺,其還有下半句:春脖短,早回暖,常常出現倒春寒。
  • 今天大寒了,在農村,老人說的「大寒不寒,人畜不安」什麼意思?
    時光如梭,不知不覺中已經大寒天了,這個天氣越來越冷,而在農村這個季節,農戶們為了禦寒就會在街道上,家裡院子裡攏起一堆火,一邊烤著火,一邊暢談著村裡的各種趣事,而在一起聊天時常常聽到村民們說到一些時節的老話,這些老話聽起來頗有道理,是人們在多年的實際生活中總結出來的。
  • 農諺「小寒不寒大寒寒,大寒不寒倒春寒」啥意思?今年啥時最冷?
    俗語的覆蓋面很廣,其中有很多俗語是和二十四節氣有關係,比如今天要說到的俗語「小寒不寒大寒寒,大寒不寒倒春寒」,這句俗語是什麼意思呢?老祖宗的話還在理嗎?小寒是二十四節氣中的第23個節氣,是冬季的第5個節氣,大寒在小寒後面,是二十四節氣的最後一個節氣。
  • 農諺「過了臘八,長一杈把」,什麼意思?「杈把」指的是啥?
    關於臘八有一句農諺,說是「過了臘八,長一杈把」。「過了臘八,長一杈把」,這句農諺所要表達的是什麼意思?農諺中所說的「杈把」具體又是指的啥呢?應該說,農諺都是農民對過往的生產和生活經驗進行的凝練和總結,其中飽含著智慧的光芒,有其經年和歷史的印跡。對於那些流行在農村的農諺俗語,作家閻連科曾經在他的散文作品《一個人的田園》說過,「老祖宗傳下來的經驗,縱使過了千年也還靈驗」。
  • 農村俗語「三九冰上走,過年露一手」,啥意思?道理在哪?
    農村農諺俗語多,每一句農諺和俗語都來自生活,而生活是可以積累經驗,生長智慧的。所以說,大多數農諺俗語細究起來,都還是擁有一定的道理的。這也是流行在農村裡的農諺俗語所以會被經年不斷地口口相傳下來的根本原因。畢竟,它們都來自農民自己的生產和生活實踐,有著天然的群眾基礎。
  • 2019大寒節氣是什麼時候 2019年大寒是幾月幾號哪一天?
    大寒是哪一天?如果說小寒節氣只是預示著人們即將到來的寒冷天氣,那麼大寒節氣就是真正的宣告一年當中最冷的時候真正降臨了,秋衣秋褲已經抵制不了寒冷了。那麼,2019年大寒是什麼時候?2019年大寒是幾月幾日?大寒是什麼意思?
  • 看看這些農諺就知道了
    還有一種說法和這個說法剛好相反,那就是「一年打兩春,豆子貴如金」,意思是一年中如果出現兩個立春,那麼種植莊稼的糧食收成會減產,糧食價格就會漲價,所以有「豆子貴如金」的說法,不過這兩種說法也並沒有什麼科學根據。
  • 大雪到,農諺「小雪封山,大雪封河」啥意思?今年啥時候最冷?
    導讀:大雪到,農諺「小雪封山,大雪封河」啥意思?今年啥時候最冷?農諺「小雪封山,大雪封河」又是什麼意思呢?我們一起來了解一下!「大雪」節氣的科普大雪節氣到了,你們哪裡下雪了嗎?每年的公曆12月6-8日就要迎來大雪節氣,當太陽到達黃經255度就交大雪節氣,而今年是12月7日迎來了大雪節氣。有些人認為,到了大雪節氣就會下雪,而且還是大雪。
  • 農諺「清明麻,穀雨花,立夏栽稻點芝麻」,究竟是什麼意思?
    農諺「清明麻,穀雨花,立夏栽稻點芝麻」,究竟是什麼意思?大半輩子的農村生活讓我深深地明白了這樣一個看似不成文的道理。那就是我們農村人種地靠的並不是什麼科學的專業知識,大多時候我們靠的僅僅只是村裡的老一輩經過幾十年甚至幾百年而總結下來的種植經驗。可能這樣一個我所謂的這個道理在有些人看來根本就無法理解。但是我想告訴大家的是無論你們能不能理解這樣的道理,它確確實實無時無刻地不發生在我們的身邊。
  • 農村農諺:「四月十八,大落大荒」,什麼意思?老話還是有道理
    在這些農諺之中,大都是希望在小滿節氣來臨之前的這段時間,天氣晴朗氣溫較高,才能有好的收穫。農諺描述:四月十六雲推磨,十個壩子九個破,指的就是如果在四月十六這一天,如果出現了天空烏雲密布雷電翻滾,並且下起了雨,那麼在之後的一段時間裡,降雨會非常的多,這給即將收穫的小麥帶來的影響是相當大的,農諺還有四月十八,大落大荒,這句農諺的全話叫做:四月十八,大落大荒,小落小荒,不落不荒。
  • 農諺中說的"鋤頭有糞、越鋤越嫩"是什麼意思?有道理嗎?
    農諺中說的「鋤頭有糞,越鋤越嫩」只是個比喻,當然鋤頭裡是沒有糞的,只是通過這種形式來告訴人們種地的技巧,莊稼一枝花,全靠糞當家,這裡的意思是說,要想讓莊稼長得好,就需要多鋤地。鋤頭除雜草與植物的競爭:農民播種完種子後,地裡農作物的禾苗剛剛長出來的時候,雜草苗也會長出來,這個時候的雜草會和農作物爭搶土壤中的肥料,所以及時用鋤頭把雜草除掉就相當於是給地裡增加了一次糞肥。
  • 明日大寒,預測2020年降水,乾旱還是水澇?看看大寒的表現就知道
    2020年1月20日就會迎來大寒的節氣,這也是農曆2019年最後一個節氣,在民間關於大寒的俗語也比較多。比如說「大寒牛眠溼,冷到明年三月三」,其實這句俗語看似比較誇張,實際上還是有一定道理的。而在大寒的時候氣溫自然是寒冷一點會更好,這樣有利於接下來的農業生產,而如果氣溫比較高的話,那對農業的生產就不是太好了。當然如果大寒的節氣表現出暖溼的話,那就表示春天的低溫情況比較嚴重,陰雨的天氣比較多。
  • 大寒至,農諺「大寒見三白,農人衣食足」,什麼意思?看完懂了
    春雨如暗塵,春風吹倒人。東坡數間屋,巢子與誰鄰。空床斂敗絮,破灶鬱生薪。相對不言寒,哀哉知我貧。我有一瓢酒,獨飲良不仁。未能赬我頰,聊復濡子唇。故人千鍾祿,馭吏醉吐茵。那知我與子,坐作寒蛩呻。努力莫怨天,我爾皆天民。行看花柳動,共享無邊春。
  • 農諺:「夏至三庚數頭伏」,是什麼意思?
    只說真話的農民公眾號農諺:「夏至三庚數頭伏」,是什麼意思每當夏至日的到來,就意味著炎熱的天氣已經來到我們的身邊,要說在地理學上面,夏至日代表著什麼?其實我們可以這樣了解,在這一天,太陽處在最偏北的位置,同時也是正午時候,太陽達到最高點,然後白晝時間是一年中最長的。
  • 農俗『不怕冬月三一陰,就怕大寒滿天星』,啥意思,有道理嗎?
    農村俗語由來已久,也無人考察,不過能夠流傳至今,肯定有它獨到的地方,它的產生與時代有關,也許在代代傳誦的時候已經變了意思,但是古人的智慧讓人高山仰止,也許老農民知識文化水平不高,但是對俗語卻出口成章,尤其關於農業生產的俗語,更是有自己的獨特見解,比如這句『不怕冬月三一陰,就怕大寒滿天星』,啥意思
  • 農諺「穀雨無雨,後來哭雨」啥意思?穀雨節氣下雨有什麼說法?
    導讀:農諺「穀雨無雨,後來哭雨」啥意思?穀雨節氣下雨有什麼說法?4月20日,就要迎來今年春天最後一個節氣——穀雨了。俗話說「清明斷雪,穀雨斷霜」,等到了穀雨節氣,氣溫就進一步提升了,基本上不會再出現降霜天氣了,而且穀雨節氣的到來,也預示著農民春耕春種的時間來臨了,因為土壤經過了一個冬季的修整之後再加上春雨的滋潤就非常適合春耕春種,這也足以顯示穀雨對於農民的重要性,因此農諺中有很多關於穀雨的句子,就比如「穀雨無雨,後來哭雨」,可是這句話究竟是什麼意思呢?穀雨節氣下雨究竟有什麼說法呢?接下來我們就一起了解一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