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寒是二十四節氣之一,一般在公曆1月20-21日交節,同小寒一樣,大寒也是表示天氣寒冷程度的節氣。那麼,大寒是什麼意思啊?它的三侯指的是哪三侯?農諺有哪些?
一、大寒是什麼意思啊?
大寒的意思是天氣寒冷到極點,這時寒潮南下頻繁,是我國大部地區一年中的寒冷時期,風大,低溫,地面積雪不化,呈現出冰天雪地、天寒地凍的嚴寒景象。
二、大寒的三侯指的是哪三侯?
古人將全年劃分為二十四個節氣,又將每個節氣細分為三候,大寒的三侯指的是「一候雞乳,二候徵鳥厲疾,三候水澤腹堅」,大寒之日「雞乳」,後五日「徵鳥厲疾」,再五日「水澤腹堅」。
一候雞乳,意思是雞開始哺育後代了,因為母雞下蛋需要一定的陽光,在大寒節氣之前,光照比較少,所以極少下蛋,大寒節氣開始,光照增加,母雞就可以下蛋繁衍了。
二候徵鳥厲疾,「徵鳥」的另一個名字是「鷹隼」,這是一種比較兇猛的鳥,「歷疾」是指兇狠快速,徵鳥之所以要變得兇狠快速,是因為大寒時節天氣更加寒冷,他要強悍搶奪更多食物抵禦寒冷。
三候水澤腹堅,「水澤」指的的是湖水,「腹」指的是湖水中央,「堅」是堅固的意思,到了大寒時節,湖面上的冰會結到湖中央,整個冰面變得非常堅固,說明天氣很冷。
三、關於大寒的的農諺有哪些?
1、小寒不寒寒大寒;
2、小寒大寒,冷成冰團;
3、過了大寒,又是一年:
4、大寒大寒,無風也寒;
5、大寒到頂點,日後天漸暖;
6、大寒不寒,人馬不安:意思是大寒正常情況下是天氣最冷的時候,如果這時天氣不冷,則是反常現象,那麼以後的氣候變化會很惡劣,人、牲畜、莊稼都不會安寧的。
7、大寒不寒,春分不暖:意思是大寒這一天如果天氣不冷,那麼寒冷的天氣就會向後展延,來年的春分時節天氣就會十分寒冷。
8、大寒見三白,農人衣食足:意思是在大寒時節裡,如果能多下雪,把蝗蟲的幼蟲凍死,這樣來年的農作物就不會遭到蟲災,農作物才會豐收,農人們就可以豐衣足食了。
9、大寒日怕南風起,當天最忌下雨時:意思是如果這一天是吹南風而且天氣暖和,則代表來年作物會歉收;如果遇到當天下起雨來,來年的天氣就可能會不太正常,進而影響到作物的生長。
四、各地有什麼風俗習慣?
作為最後一個節氣,人們都不忙著農活了,而是忙著過年,此即「大寒迎年」的風俗。所謂「大寒迎年」,就是大寒至農曆新年這段時間,民間會有一系列活動,歸納起來至少有十大風俗,分別是:「食糯」、「喝粥」、「縱飲」、「做牙」、「掃塵」、「糊窗」、「蒸供」、「趕婚」、「趕集」、「洗浴」等。
1、食糯:在大寒節氣這天,古人流行吃糯米製作的食物。
2、喝粥:即俗話說的「喝臘八粥」,臘月逢八日喝粥風俗由來已久。
3、縱飲:指放開宴樂,縱情喝酒。
4、做牙:原本是祭祀土地公公的儀式,現在為「打牙祭」,俗稱的美餐一頓。
5、除塵:就是大掃除。
6、糊窗:就是用新紙裱糊窗戶。
7、蒸供:就是準備祭祀用的供品,過去供奉用的糕點、餑餑、饅頭都是用面蒸製的。
8、趕婚:迷信說臘月底諸神上天「匯報一年工作情況」去了,這時的人間百無禁忌,趕在這時婚娶不用挑日子。
9、趕集:即傳統的趕年集,購買臘祭用品,置辦年貨。
10、洗浴:就是洗澡,寓意洗去一年煩惱和晦氣。
到了大寒時節,有的地方流行打年糕,寧波是打水磨年糕,雲南是炒餌塊年糕,塞北是打黃米年糕,貴、川、渝、鄂等地是打餈粑,上海是做毛蟹年糕。
總結:大寒是第24個節氣,也就是24節氣中的最後一個節氣,前面有23個節氣;是冬季第6個節氣,也是冬季最後一個節氣,前面有5個節氣。在大寒時節,人們忙著過年,這期間有「食糯」、「喝粥」、「縱飲」、「做牙」、「掃塵」、「糊窗」、「蒸供」、「趕婚」、「趕集」、「洗浴」等至少十大風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