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們知道,學歷是工作的敲門磚,要想找到一份好工作,好的學歷是必不可少的。因此,莘莘學子都把提升學歷和見識作為一個永恆的追求:專科生想升本科,本科生想讀研,研究生希望有機會念博士。然而,學歷雖然值得追逐,但高學歷並不一定代表著高素質。
有據稱是騰訊面試官的程式設計師就感嘆到:現在的研究生真水,面了十多個,一大半都沒過六級。從傳統的觀點看,這確實是一個異常現象,畢竟研究生是高學歷的體現,過六級似乎並不是難題,那麼這些沒過六級的同學是不是真的很水呢?
答案當然是否定。英語等級考試在大學教育中,並非是強制性地安排,這會導致很多同學並不會重視這個證書。特別是到了研究生階段,大家更傾向於把精力放在專業領域的深耕上,很多學工科的同學的估計想都沒想過要過六級這個事兒。
既然都知道英語只是個綜合能力的象徵,而且很多工作其實用不上這門語言,為何用人單位還是會潛意識用英語等級來衡量候選人呢?主要原因如下:
一、思維習慣問題
大學英語四級和六級考試是影響很大的全國性測試,有廣泛的品牌知名度。不少人面試官認為通過了英語四級和六級考試的大學生一定比沒有通過的大學生高。舉個例子,許多知名企業在招聘時會要求985和211畢業生,雖然這些畢業生的水平不一定比其他大學畢業生高,但他們可以進入985和211,這至少意味著他們在進入大學之前是優秀的,優秀的人很容易地繼續保持優秀,同樣的道理也適合英語等級考試,考過六級的肯定比沒過六級的要好,這應該是大多數面試官內心深處的想法。
二、未雨綢繆
現在是一個全球高度網際網路互通的時代,雖然某些公司、某些短時間用不上英語,但用人單位還是會有意識儲備英語基礎好的人。幾十年前,為了學習發達國家的生產技術,國家派出了一批留學生。回國後,他們成為建設的主力軍,現在國內企業的生產水平提高,逐步向自動化和智能化發展。先進的設備需要先進的配件,大量進口設備湧入中國,作業系統和說明都來自英文,在這些公司上班,掌握基礎外語是剛需,過了六級絕對是人才的表現。
這個趣事給研究生們的啟發:大多數選擇讀研同學的主要目的是職業生涯中有一個更高的起點。不幸的是,持有這個想法的很多,所以即使教育水平提高了,就業競爭的壓力仍然存在。研究生選擇合適的企業和滿意的工作時,企業也在選擇最好的學生。
雖然大學英語六級考試是一個參考性指標,重要性也許不如學術能力,但英語六級證書的存在可以幫助企業評估求職者能力時做出快速判斷。更重要的是,企業越大,就越有可能朝國際化發展,擁有嫻熟的英語能力也會給自己創造更多的機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