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醫內科學裡很少提到的身痛逐瘀湯,竟然這樣好用!

2021-03-04 中醫同城

導讀:賈海忠老師在本文闡述了自己使用身痛逐瘀湯的用藥經驗,跟著小編一起來學習一下吧~

咱們講一下王清任治療痺痛的一張方子,叫身痛逐瘀湯。

這張方子在大學教材裡面一般不學,在中醫內科學裡面也很少提到身痛逐瘀湯,但是這張方子確實是一個非常好的方子。

原來我們學了很多治痺痛的方子,但是我在臨床驗證過程中慢慢地就淘汰了很多,因為發現療效並不怎麼樣,反而是使用身痛逐瘀湯比較多。

那麼我就把我的使用體會跟大家交流一下。我們首先來看一下原文。

「原文」

凡肩痛、臂痛、腰痛、腿痛、或周身疼痛,總名曰痺症。明知受風寒,用溫熱發散藥不愈;明知有溼熱,用利溼降火藥無功;久而肌肉消瘦,議論陰虧,隨用滋陰藥又不效。

至此便云:病在皮脈,易於為功,病在筋骨,實難見效。因不思風寒溼熱入皮膚何處作痛,入於氣管,痛必流走;入於血管,痛不移處。

如論虛弱是因病致虛,非因虛而致病。總滋陰,外受之邪歸於何處?總逐風寒,去溼熱,已凝之血,更不能活。

如水遇風寒,凝結成冰,冰成風寒已散。明此義,治痺症何難。古方頗多,如古方治之不效,用:

秦艽一錢 川芎二錢 桃仁三錢 紅花三錢 甘草二錢 羌活一錢 沒藥二錢 當歸三錢 靈脂二錢,炒 香附一錢 牛膝三錢 地龍二錢,去土

若微熱,加蒼朮、黃柏;若虛弱,量加黃芪一二兩。

【方歌】

身痛逐瘀膝地龍,羌秦香附草歸芎,

黃芪蒼柏量加減,要緊五靈桃沒紅。

「講解」

王清任在「痺症有瘀血說」裡面提到了這個方子,我們看王清任的「痺症有瘀血說」,人家不是講痺證都是瘀血,而是說痺證存在有瘀血這個因素,王清任這麼講:「凡肩痛、臂痛、腰痛、腿痛、或周身疼痛,總名曰痺症」,只要是疼,就叫痺證。

「明知受風寒」,我們認為是受了涼了,但是用溫熱發散藥後卻不好;明知是感受了溼熱了,但是用利溼降火的藥卻沒有療效;時間長了,肌肉就消瘦了,有的醫家認為是這裡邊存在有陰虛了,看到消瘦了,有陰血不足了,那麼就用滋陰藥,還是「不效」。

至此便雲「病在皮脈,易於為功」,說病淺的時候比較容易治療,病在筋骨呢,就實難見效了,不過確實在臨床上也是這樣的,痺證越久,治療起來的難度就越大。

「因不思風寒溼熱入皮膚何處作痛」,這是講,不去想風寒、溼熱到底侵入到人體的什麼地方才引起疼痛。

王清任說:「入於氣管,痛必流走」,他這裡講的「氣管」還是動脈。「入於血管,痛不移處」,這是靜脈,說痛無移處,他雖然是這麼講,但是我們不認同他。

「如論虛弱是因病而致虛」,如果痺證的病人有虛弱的表現,那也是「因病致虛,非因虛而致病」。

也就是說痺證裡面,虛的因素不是主要的。「總滋陰,外受之邪歸於何處?」我們在理解的時候,有時候在臨床也是這樣去辨證,是陰虛,但是不去具體說邪在何處。

「總逐風寒,去溼熱」,用祛風寒、祛溼熱的藥,則「已凝之血,更不能活」,無論你是用祛風寒的還是祛溼熱的,你都解決不了瘀血的問題,也就是血凝的問題。

王清任打了個比方:「如水遇風寒」,就是水遇到風寒,天冷了以後它就凝結成冰了,「冰成風寒已散」,如果冰已經結好了,雖然沒風、沒寒,風寒已經散了,但是冰還在,也就是說你祛了風寒,祛了溼熱,但是瘀血還在,所以說痺證老不好。

說「明此義,治痺症何難」,你要知道這個瘀血的道理了,那治療痺證有什麼難的呢? 「古方頗多,如古方治之不效」,用此方。

下面就是身痛逐瘀湯。

王清任這個方歌編得也挺好的!「身痛逐瘀膝地龍」,牛膝和地龍,「羌秦香附草歸芎,黃芪蒼柏量加減,要緊五靈桃沒紅」。

講得都非常好,最要緊的是不能夠缺了五靈脂、桃仁、沒藥、紅花,因為他認為瘀血是這個病裡面的一個很重要的病機,王清任這個講得很好。


「黃芪蒼柏量加減」,根據病人的具體情況來加減使用黃芪、蒼朮、黃柏,也就是黃芪、蒼朮、黃柏這幾個藥並不是非用不可。

但是前面這幾個藥是必須要用的:牛膝、地龍、羌活、秦艽、香附、甘草、當歸、川芎。

身痛逐瘀湯的劑量其實也不大,都是常用量,甚至還偏小,所以說王清任也是一個四兩撥千斤的醫家。

秦艽,用一錢,是3g,量也是很小的,在臨床使用的時候,一般來講,如果是熱象明顯、溼熱明顯的,我們就可以加到6g,甚至9g,都是可以的,因為這個藥對溼熱痺證效果比較好,可以加量。

川芎6g,桃仁10g,紅花10g,這個量在這裡邊兒都算是最大劑量了。甘草6g。

羌活3g,但是如果臨床上是偏於風寒的痺痛,那麼我們也可以用到6g或者9g,甚至多到15g,都是可以的。

尤其是合併有便秘的時候,羌活可以用到15g,大家在想羌活用這麼大量,為什麼便秘的時候這麼用?這個等我們講《脾胃論》的時候再給大家講羌活這個藥。

沒藥6g,當歸10g,當歸養血和血效果非常好。五靈脂6g,但是一定是炒五靈脂。

注意香附用3g,香附是一個理氣藥,很少有人想到用它來治療痺證,我一開始看這個方子的時候也覺得這方子為什麼用了個香附,這是一個比較有特點的用法,前面都是活血藥、祛邪藥,就這一個是理氣的藥。牛膝也是用10g,地龍用6g。

這就是它的藥物組成。但是加減,「若微熱,加蒼朮、黃柏」,實際上可以把秦艽的量加大點,地龍的量也可以加大點,這兩樣都是涼藥,可以祛熱。

那麼如果是虛弱比較厲害,「黃芪一二兩」,用黃芪30~60g。這是身痛逐瘀湯的組成和劑量。

關於這個方子,我在沒有研究王清任之前,我們醫院原來有一個同事,他就說過,他聽他的老師講過身痛逐瘀湯治療坐骨神經痛挺好的。

後來我就在驗證這個,確實是有的坐骨神經痛病人用上身痛逐瘀湯以後有效,這就是經過臨床驗證的。

臨床醫生傳承下來的經驗基本上是可信的,是經得起反覆驗證的。那麼我在臨床上用這個治療各種痺證,不管是不是坐骨神經痛,發現效果很好,而且對於哪些疼痛更好呢?尤其是對於神經痛,以及神經痛佔主要成分的疼痛,都非常好。

我記得前幾年有一個脊髓損傷的病人,腿疼已經將近有十年的時間了,他坐著輪椅到門診來看病,我就開的身痛逐瘀湯,結果他第二次來診,說吃了3劑藥,疼痛就大大的減輕,減輕90%,真是超出我的預料。

所以我對這個病人印象很深,這個病人腿疼近十年了,他肯定用了很多的止疼藥,無論中藥、西藥,但是就沒有身痛逐瘀湯的效果好。

後來我們在治療各種痺證、各種疼痛的時候,我基本上都是以身痛逐瘀湯為基礎進行加減,可以把原來的防風湯、獨活寄生湯、宣痺湯,還有含有烏頭的這些製劑,把這些方子根據辨證給加進來,加到身痛逐瘀湯裡邊,就發現治療痺證的療效又大大提高了。所以說這張方子是非常值得記住,並且好好使用的。

相關焦點

  • 中醫內科學中級大綱真題講解!
    楊蕾,醫學博士,曾系統學習中醫西醫,參與國家級、教育部級課題,參編著作一部,第一作者發表核心期刊3篇,參與作者發表核心期刊5篇。C.解肌湯D.梧萎桂枝湯E.五虎追風散中醫內科學中級大綱真題講解答案:A中醫內科學中級大綱真題講解解析:痙證的辨證分析版權聲明:本文節選自攻關學習網
  • 中醫內科學中級真題視頻經典!
    楊蕾,醫學博士,曾系統學習中醫西醫,參與國家級、教育部級課題,參編著作一部,第一作者發表核心期刊3篇,參與作者發表核心期刊5篇。C.解肌湯D.梧萎桂枝湯E.五虎追風散中醫內科學中級真題視頻經典答案:A中醫內科學中級真題視頻經典解析:痙證的辨證分析版權聲明:本文節選自攻關學習網
  • 中醫內科學中級考試大綱真題講解!
    授課老師總結歷年常考的知識點,總結分析方法,模擬了一些經典的例題,特別是考生平時易錯的知識,教會考生理解與掌握答題的思路與方法,進一步提升應試能力。既往有胃痛病史。昨日因飲酒誘發嘔血,血色紫黯,夾雜食物殘渣,口臭,口乾,大便色黑,舌紅,苔黃膩,脈滑數。其治法為()。
  • 中醫內科學中級真題網課視頻經典!
    授課老師總結歷年常考的知識點,總結分析方法,模擬了一些經典的例題,特別是考生平時易錯的知識,教會考生理解與掌握答題的思路與方法,進一步提升應試能力。既往有胃痛病史。昨日因飲酒誘發嘔血,血色紫黯,夾雜食物殘渣,口臭,口乾,大便色黑,舌紅,苔黃膩,脈滑數。其治法為()。
  • 中醫內科學中級歷年真題視頻經典!
    授課老師總結歷年常考的知識點,總結分析方法,模擬了一些經典的例題,特別是考生平時易錯的知識,教會考生理解與掌握答題的思路與方法,進一步提升應試能力。既往有胃痛病史。昨日因飲酒誘發嘔血,血色紫黯,夾雜食物殘渣,口臭,口乾,大便色黑,舌紅,苔黃膩,脈滑數。其治法為()。
  • 《中醫內科學》的19個凡是!每個中醫人都應該記住!
    在中醫助理醫師考試中,中醫內科學科目在實踐技能考試中約佔20分;綜合考試約佔45分。因此掌握中醫內科學也是一項大的拿分科目!
  • 【中醫】中醫內科學精華重點總結
    中醫內科學重點精華匯總中醫內科學由於考點和難點眾多成為了考生們最頭疼的問題,有很多考試被中醫內科考試擋在門外,因此倒在了學習中醫內科學的路上,為了幫助考生們順利通過中醫內科學考試,小編整理了關於中醫內科學的重點知識點,希望對考生們有所幫助。一、感冒:1、風寒;荊防敗毒散。
  • 血府逐瘀湯
    通竅全憑好麝香,桃紅大棗老蔥姜。川芎黃酒赤芍藥,表裡通經第一方。膈下逐瘀桃牡丹,赤芍烏藥元胡甘。歸芎靈脂紅花殼,香附開鬱血亦安。少腹逐瘀桃牡丹,元胡靈脂芍茴香。蒲黃肉桂當沒藥,調經種子第一方。身痛逐淤膝地龍,香附羌秦草歸芎。黃芪蒼柏量加減,要緊五靈桃沒紅。方義:本方主治諸症皆為瘀血內阻胸部,氣機鬱滯所致。即王清任所稱胸中血府血瘀之證。胸中為氣之所宗,血之所聚,肝經循行之分野。
  • 中醫內科學病證考點(六)
    2.風寒溼痺之痛痺:散寒通絡,祛風除溼—烏頭湯3.風寒溼痺之著痺:除溼通絡,祛風散寒—薏苡仁湯4.風溼熱痺:清熱通絡,祛風除溼—白虎加桂枝湯合宣痺湯加減5.痰瘀痺阻證:化痰行瘀,蠲痺通絡—雙合湯加減6.肝腎兩虛證:培補肝腎,舒筋止痛—獨活寄生湯加減 證型:
  • 【中醫】中醫(助理)考點匯總——中醫內科學
    主編真誠建議你,根據自己基礎情況,報一個合理的網校視頻輔導,讓你在工作中也能輕鬆複習應對考試,這樣通過率是全國平均水平的幾倍。考不過耽擱一年,你損失的遠不止這點點錢。大家可以加主編微信號諮詢 vom124,找主編還能有優惠!!
  • 【中醫筆試】超高頻考點精析——中醫內科學
    前情提要:【筆試考點】中醫內科學1中醫內科學21.
  • 【醫學生期末福利】中醫內科學重點+快速複習策略(下)
    中醫內科學重點+快速複習策略(下)  二十六、脅痛
  • 中醫內科學中級大綱題庫!
    20.黃芪配伍茯苓,茯苓能增強黃芪補氣利水的功效,屬於()。沒藥:活血止痛,消腫生肌。因此答案選C。:天台烏藥半兩、木香半兩、小茴香半兩、青皮半兩、高良姜半兩、檳椰二個、川棟子十個、巴豆七十粒(巴豆麩炒川棘子,去巴豆及析】麩,僅川楝子入藥)、酒適量。
  • 中醫內科學中級題庫app全套!
    全套參考:《金醫要略·中風歷節病篇》對風溼歷節證的描述:「諸肢節疼痛,身體壓贏,腳腫如脫,頭眩短氣,溫溫欲吐,桂枝芍藥知母湯主之。」38.天台烏藥散的組成中沒有()。中醫內科學中級題庫app全套參考:天台烏藥散的組成:天台烏藥半兩、木香半兩、小茴香半兩、青皮半兩、高良姜半兩、檳椰二個、川棟子十個、巴豆七十粒(巴豆麩炒川棘子,去巴豆及析】麩,僅川楝子入藥)、酒適量。
  • 考點歸納|《中醫內科學》常見病證及治法匯總
    中醫、中西醫筆試中,內科學是所有科目所佔分值最大的,小編為大家整理了《中醫內科學》核心考點匯總。
  • 中醫內科學中級考試歷年真題題庫全套!
    :山楂善消肉食,神曲善消金石積滯,麥芽善治米麵薯芋食滯證,萊廉子食積兼氣滯最宜,雞內金廣泛用於米麵薯芋乳肉等各種食積證。沒藥:活血止痛,消腫生肌。因此答案選C。:天台烏藥散的組成:天台烏藥半兩、木香半兩、小茴香半兩、青皮半兩、高良姜半兩、檳椰二個、川棟子十個、巴豆七十粒(巴豆麩炒川棘子,去巴豆及析】麩,僅川楝子入藥)、酒適量。
  • 【遠志醫研】中醫考研歌訣學習046期(腰痛、復元活血湯、溫經湯、生化湯、補陽還五湯、乳香、沒藥、五靈脂、降香、銀杏葉​)
    、生化湯、補陽還五湯、乳香、沒藥、五靈脂、降香、銀杏葉中內46.腰痛【證型】腰痛寒溼熱,瘀血腎陰陽【選方】腰痛寒溼甘姜術,溼熱腰痛四妙觸;瘀血身痛逐抵當,腎陰左歸陽右歸。方劑復元活血湯復元活血用柴胡,花粉當歸山甲入,桃仁紅花大黃草,跌打損傷瘀痛除。 溫經湯溫經湯用桂萸芎,歸芍丹皮姜夏冬,參草阿膠調氣血,暖宮祛瘀在溫通。
  • 【中醫乾貨】中醫內科學中的方藥體系
    這些湯藥不但作為治療內科病的主要方法,千百年來千錘百鍊,形成了中醫內科治療學的主體框架,而且在治療非內科系統疾病時也同樣產生著極為重要的作用。這樣充分體現了中醫外病內治、內病外治、上病下治、下病上。全身一盤棋的整體觀念。中醫內科方藥體系大體可分成下列幾大系統:麻黃桂枝系、柴胡系、白虎承氣湯系、四君四物系、六味地黃系等。
  • 中醫內科學病證歌訣大全!
    溢 飲 淫溢肢體溢飲名,發表化飲症能平,小青龍湯加減用,表寒裡飲定可清。陽虛 陽虛裡寒為徵象,心用拯陽保元湯,附子理中溫脾土,右歸丸方復腎陽。3.陰虛風動證——大定風珠加減(二) 肺癌 1.瘀阻肺絡證——血府逐瘀湯加減2.痰溼蘊肺證——二陳湯合瓜蔞薤白半夏湯加減3.陰虛毒熱證——沙參麥冬湯合五味消毒飲加減4.氣陰兩虛證——生脈散合百合固金湯加減
  • 【中醫】中醫內科學重點精華匯總 (第二部分)!值得收藏 !
    2、瘀血內結;膈下逐瘀湯。3、正虛邪結;八珍湯合化積丸。 二十四、鼓脹1、氣滯溼阻;柴胡疏肝散或胃苓湯。2、寒溼困脾;實脾飲。3、溼熱蘊結;中滿分消丸合茵陳蒿湯。攻下逐水用舟車丸。大量出血;犀角地黃湯。熱入心包;安宮牛黃丸。4、肝脾血瘀;調營飲。5、脾腎陽虛;附子理中丸、五苓散、濟生腎氣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