血府逐瘀湯

2021-02-12 烏力吉519


       

         閱讀本文前,請您先點擊本文標題下面的藍色字體「上醫治未病再點擊「關注」,這樣您就可以繼續免費收到文章了。每天都有更新。完全是免費訂閱,請放心關注! 


歌訣:血府當歸生地桃,紅花枳殼膝芎饒。柴胡赤芍甘桔梗,血化下行不作癆。通竅全憑好麝香,桃紅大棗老蔥姜。川芎黃酒赤芍藥,表裡通經第一方。膈下逐瘀桃牡丹,赤芍烏藥元胡甘。歸芎靈脂紅花殼,香附開鬱血亦安。少腹逐瘀桃牡丹,元胡靈脂芍茴香。蒲黃肉桂當沒藥,調經種子第一方。身痛逐淤膝地龍,香附羌秦草歸芎。黃芪蒼柏量加減,要緊五靈桃沒紅。

方義:本方主治諸症皆為瘀血內阻胸部,氣機鬱滯所致。即王清任所稱胸中血府血瘀之證。胸中為氣之所宗,血之所聚,肝經循行之分野。血瘀胸中,氣機阻滯,清陽鬱遏不升,則胸痛、頭痛日久不愈,痛如針刺,且有定處;胸中血瘀,影響及胃,胃氣上逆,故呃逆乾嘔,甚則水入即嗆;瘀久化熱,則內熱瞀悶,入暮潮熱;瘀熱擾心,則心悸怔忡,失眠多夢;鬱滯日久,肝失條達,故急躁易怒;至於唇、目、舌、脈所見,皆為瘀血徵象。治宜活血化瘀,兼以行氣止痛。

方中桃仁破血行滯而潤燥,紅花活血祛瘀以止痛,共為君藥。赤芍、川芎助君藥活血祛瘀;牛膝活血通經,祛瘀止痛,引血下行,共為臣藥。生地、當歸養血益陰,清熱活血;桔梗、枳殼,一升一降,寬胸行氣;柴胡疏肝解鬱,升達清陽,與桔梗、枳殼同用,尤善理氣行滯,使氣行則血行,以上均為佐藥。桔梗並能載藥上行,兼有使藥之用;甘草調和諸藥,亦為使藥。合而用之,使血活瘀化氣行,則諸症可愈,為治胸中血瘀證之良方。

血府逐瘀湯的組成用法

組成:桃仁12g,紅花、當歸、生地黃、牛膝各9g,川芎、桔梗各4.5g,赤芍、枳殼、甘草各6g,柴胡3g。

用法:水煎服。

加減:若瘀痛入絡,可加全蠍、穿山甲、地龍、三稜、莪朮等以破血通絡止痛;氣機鬱滯較重,加川楝子、香附、青皮等以疏肝理氣止痛;血瘀經閉、痛經者,可用本方去桔梗,加香附、益母草、澤蘭等以活血調經止痛;脅下有痞塊,屬血瘀者,可酌加丹參、鬱金、䗪蟲、水蛭等以活血破瘀,消症化滯。

血府逐瘀湯的功用主治

功用:活血化瘀,行氣止痛。

主治:胸中血瘀證。胸痛,頭痛,日久不愈,痛如針刺而有定處,或呃逆日久不止,或飲水即嗆,乾嘔,或內熱瞀悶,或心悸怔忡,失眠多夢,急躁易怒,入暮潮熱,唇暗或兩目暗黑,舌質暗紅,或舌有瘀斑、瘀點,脈澀或弦緊。

血府逐瘀湯的禁忌

由於方中活血祛瘀藥較多,故孕婦忌用。

血府逐瘀湯的配伍特點

一為活血與行氣相伍,既行血分瘀滯,又解氣分鬱結;

二是祛瘀與養血同施,則活血而無耗血之慮,行氣又無傷陰之弊;

三為升降兼顧,既能升達清陽, 又可降洩下行,使氣血和調。

  版權聲明:本內容來源於網絡,感謝原作者辛苦的創作,轉載如涉及版權等問題,請與我們聯繫處理!


相關焦點

  • 中醫內科學裡很少提到的身痛逐瘀湯,竟然這樣好用!
    導讀:賈海忠老師在本文闡述了自己使用身痛逐瘀湯的用藥經驗,跟著小編一起來學習一下吧~咱們講一下王清任治療痺痛的一張方子,叫身痛逐瘀湯。這張方子在大學教材裡面一般不學,在中醫內科學裡面也很少提到身痛逐瘀湯,但是這張方子確實是一個非常好的方子。
  • 補脾益氣,攝血調經,固衝調經,疏肝清熱,39種婦科病用藥大全
    3.瘀(止血)血瘀:化瘀止血——逐瘀止血湯八、崩漏:1.脾(止崩)脾虛:補氣攝血,固衝止崩——固本止崩湯或固衝湯2.氣(蓯)腎虛(腎氣虛):補腎益氣,固衝止血——加減蓯蓉菟絲子丸+黨參、黃芪、阿膠3.陽(右)腎虛(腎陽虛):溫腎益氣,固衝止血——右歸丸+黨參、黃芪、田七4.陰(左+二)腎虛(腎陰虛
  • 身上來月經有血塊怎麼回事 身上來月經有血塊怎麼回事血是黑色
    6、中藥治療:經血暗紅有血塊,中醫辯證為「氣滯血瘀」證,可以用川芎、丹參、桃仁、紅花等藥材活血化瘀、理氣和血。月經有血塊,中醫認為多與血淤有關,一般情況下是血行不暢、有氣滯血淤的表現,血塊瘀阻在宮頸口處引發痛經。主要寒證表現:手腳涼、怕冷,月經量少,顏色深,有血塊,痛經等。面部則是皮膚粗糙、無光澤、起座瘡。甚至出現臉部色素沉著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