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原創,版權歸本作者所有,歡迎個人轉發分享
每個孩子都希望得到父母的陪伴和關愛,在他們的心中會有一張打分表,對孩子的關愛少了,孩子就會默默給父母打低分,久而久之父母在孩子眼中就變得「不合格」,「不合格」的父母會讓孩子「奮起反抗」。
一個5年級的孩子就在一篇名叫《求你管管我》的作文裡控訴了自己「不合格」的媽媽,老師看完後心疼不已,給了滿分。
這篇作文的作者是一個五年級的小女孩言言,成績十分優秀,深受老師和同學的喜愛。老師布置了一篇「媽媽我想告訴你」為題的作文,大多數同學都以此為題,當看到言言的《求你管管我》時,老師有些納悶這孩子沒有按照題目要求來。
可是,看完作文後,老師卻忍不住淚目,即使言言沒有按照題目寫,但是內容卻是實實在在想對媽媽說的心裡話,於是便給了滿分。
言言的作文中寫道:「媽媽剛出差回來,行李箱還沒來得及打開,又在穿鞋穿外套了。」言言覺得,那個「白茫茫、散發著疾病和藥物氣味的地方,才是媽媽的家。」她通篇都在控訴自己的「不合格媽媽」。
原來言言的媽媽是護士,醫院是她的第二個家。言言從小就是爺爺奶奶照顧,媽媽三班倒的工作,陪伴孩子的時間少之又少。
特別是段時間,言言媽幾乎沒回過家。全文寫了不少媽媽的故事,老師和言言媽看了之後都忍不住流下眼淚。可以見得言言媽在工作上是備受尊敬的「白衣天使」,但老師也建議,不要忽略對孩子的陪伴。
1.影響學習成績
影響學習成績是孩子缺少陪伴的最直接表現。平時沒有爸爸媽媽的監督和指導,孩子在學習上摸不著頭腦,沒有好的學習習慣,同時也沒有動力去學習,長時間下去,學習便是越來越差。
2.孩子缺少安全感
孩子缺少爸爸媽媽的陪伴,容易覺得自己「不被保護」,容易產生孤獨感,平時不敢與人溝通交流,甚至會覺得爸爸媽媽很陌生而疏遠他們。長此以往,孩子會變得內向孤僻,影響學習和生活。
3.留下不完整的童年
與有父母親陪伴的孩子相比,大多缺少父母陪伴的孩子的童年是不完整和不愉快的。由於父母忙於工作,孩子的親子活動被忽略,甚至連家長會也無法出席。
對於孩子來說,節假日別的爸爸媽媽都會帶孩子去動物園、去郊外遊玩……而自己因為爸爸媽媽沒有時間,只能在家裡自己玩。
相比之後會孩子會很失落,甚至產生自卑感,在同齡人之間「抬不起頭」,甚至有時候會成為他人欺負的對象。孩子有這樣的童年怎麼會愉快呢?
1.就算再忙,也要給孩子做一頓飯
父母做的飯菜,孩子總能吃得香。無論多忙,爸爸媽媽每天都能抽出半小時給孩子做一頓飯。當孩子吃著飯時不自覺就會想到爸爸媽媽為自己做飯忙碌的身影,這就是最簡單的陪伴和愛。
2.給孩子儀式感
和孩子逛一次街、參加親子運動會、每月一次去郊外遊戲、隆重地過生日……這些都是有儀式感的活動,在這些活動裡孩子和父母留下深刻的回憶,一點一滴的快樂就組成了快樂的童年。
每個孩子都有一個心願,就是得到爸爸媽媽的真心陪伴,爸爸媽媽們再忙,也要花時間陪陪自己的孩子呀!
今日互動話題:你對這篇作文怎麼看?你覺得自己給孩子的陪伴合格嗎?歡迎在評論區留言交流!
【本文圖片來源網絡,如有侵權,請聯繫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