進入三年級,很多孩子對寫作文還不怎麼了解,有的寫不了幾句話,有的不知所云,看得家長一頭霧水,要怎樣才能培養孩子的寫作興趣呢?
我們先了解一下三年級的寫作要求:首先要學會寫人、寫事、寫景、寫活動和想像作文的幾種文體,有一定的內容,語句通順;然後學會文章內容的結構搭配,寫出300字左右的短文。
一般孩子都能夠寫出小短文來,但是問題很多,比如:語句不通順、文章內容凌亂、沒有重點、不會場面描寫等,老師經常講評卻效果不大,孩子還是不會組織材料,家長除了責罵也無從下手!怎麼辦?
先培養孩子的閱讀興趣,再引導他深入觀察生活與累積素材,然後訓練寫作。
一、讓孩子每天閱讀一篇課外作文
這個看起來簡單,但是能夠堅持每天看一篇文章的孩子非常少,所以家長要引導孩子每天都完成任務。怎麼閱讀呢?看題目、開頭和結尾,這三個部分是怎麼連接的,開頭用什麼話點明題目,引起下文;結尾用什麼語言,再一次回應題目。
父母要告訴孩子:題目是文章的主旨,所有的內容要圍繞著題目來寫,開頭要向題目打招呼,表示「我來了!」結尾要向題目回應,表示「我走了!」這篇閱讀的文章是怎麼向題目「問候」的呢?如果讓孩子也寫一篇這樣的文章,孩子怎麼寫開頭、怎麼寫結尾?
讓孩子帶著問題閱讀,在閱讀到文章中間部分時,讓孩子留意語言、動作和神態的描寫,看看別人是先寫什麼,再寫什麼,如何圍繞著一件事展開一步步的描寫,這中間部分是如何緊緊扣住主題、發揮想像描寫的。
「讀書破萬卷,下筆如有神。」閱讀是寫作的前提,培養孩子閱讀興趣,才能讓孩子悟到寫作的重心。
二、帶領孩子觀察生活
生活中發生各種各樣的事情,有快樂也有悲傷,我們帶著孩子去留意生活點點滴滴,讓孩子發自內心地說出自己的感受,然後告訴他:寫作文就是寫出自己的真實生活、真實感受。
比如,帶孩子去參加聚會的時候,什麼時間?什麼地點?有什麼人?這些人分別做了什麼?這一次聚會孩子感受最深的地方是什麼呢?讓孩子像回答問題那樣寫出答案來,引導他仔細觀察,發現關鍵點,然後連接起來就是一篇文章了。
愛默生說:「細節在於觀察,成功在於積累。」生活就是一本書,帶領孩子讀懂讀透,孩子就能照本宣讀、信手拈來。
三、每天寫一篇日記
這個要求可能有點高,但是我們先不要注重質量,只要孩子每天堅持寫一點點,開始動筆寫就可以了!日記可以寫學校發生的故事,也可以寫家裡發生的故事,只要寫出事情的起因、經過和結果,就算是完成作業了。我們要檢查他寫的每一句話是否通順,做到言而有序、不寫病句。
如果孩子能夠堅持寫一段時間,就給予相應的獎勵,並提出一點點新要求,每次進步一點點。這個寫日記的訓練比較艱難,父母要多一點耐心,就算孩子偶爾斷更,也不要批評,我們只為孩子鼓勵和指導,不責罵不批評。
只要父母帶領孩子細心觀察生活,每天閱讀一篇文章,每天寫一篇日記,孩子的寫作水平就會一步一步地提升,寫作興趣自然就來了。
三年級是一個寫作的起步階段,如果家長能夠把以下五個知識點告訴孩子,孩子就會靈活掌握,從而少走很多彎路。
第一、抓住外貌、語言、動作、神態和心理活動來表現人物的特點;通過具體事例來表現人物的品質或性格。寫人的文章離不開寫事,這件事要圍繞著人物性格特徵來寫,寫出人物的鮮明例子。第二、寫日記就是寫生活,把自己親身經歷的事情寫出來,寫出自己的心聲,表達出真情實感。童話故事也是按照生活來發揮想像,讓故事中的角色具有生活中某些人的品質,說明一個道理。續寫故事也一樣,把故事的經過和發展再推向一個新高潮,然後寫出過程和結果。第三、寫美麗的景色要按照順序來描寫,可以從左到右,也可以從局部到整體,寫出景物的形狀、顏色、姿態等,用上形象的比喻句和擬人句。第四、寫自己的想法和看法的時候,把看到的現象表達出來,再寫一下自己的想法,也可以提出建議,把關注的現象或問題寫清楚。第五、寫某次活動玩得真開心的時候,要把印象最深刻的一部分描述出來,按一定的順序來介紹,重要場面描寫重點人物,把自己的心情也描寫出來。這五個知識點是三年上冊的重點內容,家長可以展開幫孩子講解。
這個專欄是按照每個單元的要求詳細講解,以視頻的形式教學,讓孩子看得懂,聽得懂,孩子看完就能快速構思,寫出一篇文章來,協助家長幫助孩子解決寫作的難題。
看完後,孩子有不懂的地方,可以在下方留言,老師將及時回復講解,或者發給老師一對一輔導。
EN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