謝小教研 | 行動之後有收穫,堅持背後有奇蹟 ——記周振芳老師主題講座《論文撰寫與微型課題研究》

2021-02-15 常熟市謝橋中心小學

周老師在關於論文撰寫的闡述中,分別提到三位老師,有我市實驗小學的,有江蘇特級教師管建剛老師,還有蘇州大學教授朱永新老師,其中以管建剛老師的作文教學革命為例,提到文章來自教學實踐,只有每天積累教學案例,從簡單的隨筆到論文,才有可能真正走進小學教育。2013年從教信息技術慢慢轉崗到小學科學,一開始就感覺壓力特別大,因為科學課涵蓋面廣,感覺每天上不完的課,永遠準備不足的實驗材料,每周都有看不完的資料,每個學期都有各級領導來聽課,神經都是繃得緊緊的,也是在這個階段得到了學校領導的指點和我市科學學科開頭人和教學能手等老師的幫助,我也開始嘗試著一有空就記錄自己的教育隨筆,沒想到兩年後這些資料終於在自己的第一個微型課題《小學生科學觀察能力培養的策略研究》中派上了用場,隨後撰寫的論文《觀察豐富現象 揭開智慧窗簾》和《利用植物生長培養學生科學的觀察能力》發表在教育雜誌上,心情特別激動。現在回頭再看自己的文章,感到題目簡單,文章過於注重形式,大標題下小標題,小標題下加案例,沒有新意,文字也不生動,沒有特點……有人說,每個小學老師不管教什麼學科首先要做一個合格的語文老師,學會和學生交流,學會熟練運用文字,學會寫作。聽君一席話,勝讀十年書。聽完周老師的講座,才明白自身問題的原因,感謝周老師。

常熟教師發展中心的周振芳老師《論文撰寫與微型課題研究》專題講座,越聽越有同感,好多點共振,餘音繞梁。

1.好的論文一定是平時做出來的,沒有高深的理論,就是在某個教學事件中持續不斷地探索,實踐,有思考,有行動,記錄下來,案例累計得夠多,刪刪選選,哈,一篇有乾貨、生氣勃勃的論文基本能出爐。

2.魯迅說:走的人多了,也便成了道。寫論文可不要擠在人多的地方,寫得越多的題材,人家已經修飾得像瓷器,你再怎麼打磨,也沒什麼痕跡,說不定繞來繞去就那兩句話,毫無新意。別人沒怎麼涉足的選題,你嘗試去做,及時記錄想法,不要嫌棄自己幼稚,也不要覺得自己笨拙,時間一長,這些記錄就是優秀論文最初的模樣。論文最喜歡愛思考、行動力強的老師!

3.周老師說:每天1000字,堅持10年,成就教育行家。這需要太強大的毅力,不如給自己定個小目標,每周500字,想到什麼都記下來,一年後,寫論文,做微型課題,這些最接地氣的想法,其實最有生命力,悄無聲息中為我們那看之有味的論文添磚加瓦。

4.創新是靈魂,行動是關鍵。看書,思考,嘗試,記錄,一年後,再看看我這樣尷尬的年輕人是否成長。

昨日有幸聆聽來自市教師發展中心周振芳老師的專題講座——《論文撰寫與微型課題研究》,頗有感觸。

(1)小。即研究或闡述的範圍和問題要小。不管是論文的撰寫還是微型課題的研究主要聚焦在教育教學某方面的一兩個因素的實質或關係的矛盾和疑難,研究的內容是教師教育教學過程各個環節的有價值的細小問題。問題可以具體到一堂課的教學案設計、授課導入方式、課堂提問、作業設計等等。

(2)活。即過程要靈活。微型課題研究或論文撰寫前期的靈活性主要表現在研究的過程上。研究什麼,資料收集,怎麼研究,不需要囿於教育科研課題規劃部門所提供的選題指南,教師可以「我的事,我做主」。在研究的組織形式上,教師可以一個人承擔一個研究項目,單獨開展研究,也可以成立兩人以上的小組共同研究。在論文撰寫中,我們可以收集平時外出的培訓、聽課等案例,作為撰寫論文的素材。

(3)實。即選題要實在。首先是選題「務實」,不管是微型課題研究還是論文撰寫都要立足於當前教育教學工作,針對教師教育工作中遇到的盲點、熱點、難點、疑點,選題貼近學校、教師、教育教學實際。其次,研究過程要「踏實」,源自於教育教學實踐的問題還在教育教學實踐中解決,微型課題研究在教中研、研中教,研究是教育教學實踐的組成部分,不是游離於教育教學實踐之外的活動,論文撰寫亦是如此。

相關焦點

  • 【一月主題教研講座】譚方亮:攥住機遇,紮根立名——談名教師專業成長的路徑
    邀請各地特級教師,全國各地名校名師,教授針對大家關心的熱點問題進行講座,全年不低於20場。每次活動均有錄屏或錄音,不用擔心錯過或者沒有時間參加活動。現在加入以往資料均有提供。2.學習交流講座教師依據自己的興趣進行專題研究學習,學習之後,做一個半小時的學習交流講座,每一位老師都可以參與,每進行一次講座可以獲得園地包年帳戶一個或者歷史教育相關書籍。
  • 【學校管理24】教研組長、備課組長的16個研究課題
    本學期將開展「全程導學」微型課題研究活動,評選優秀研究報告、案例、教學故事和研究論文,並在網上展示,供全校評讀。圍繞全程導學教學理念、教學內容、教學方法、教學手段等方面開展微型課題研究。注重案例分析和行動研究。
  • 小課題:接地氣的教研之道
    我們教研團隊遵循教育科研的一般規律,在充分認識小課題「小」和「好」的基礎上,按照「選題、析題、定題、做題、結題、用題」六步法,開發出「支架」式問題解決方案設計指引、小課題研究手冊、小課題跟蹤診斷工具、二次檢驗圖譜等操作性工具,分層建構了「小課題研究」與「教師個人教學哲學」的專業行動耦合路徑,構建出中小學學科教師小課題研究問題解決整體方案,進行小課題研究實操性過程指引。
  • 生 不 息,物 競 天 擇 ——記2018學年上學期生物教研組教研活動
    2018學年上學期,在學校各部門的指導和教研組的群策全力下,文山市第一初級中學生物教研組成功開展了多項質樸實在的大教研活動。——一周周的集體備課,凝聚著組內每一位老師的智慧與靈感;——每一次微專題講座,主講者善言樂享令耳聞者收穫滿滿;——公開課、研究課,執教者各懷絕技,自顯風採……精彩的瞬間數不勝數。
  • 小學課題研究方法與實施路徑
    2020年12月25日下午,華南師範大學教務處處長、博士生導師熊建文教授蒞臨廣州市越秀區東風西路小學,為東風西路小學全體教師以及廣州市名教師周蓮清工作室成員開展了《小學課題研究方法與實施路徑》專題講座。
  • 一線黨校老師如何開展課題研究?
    一線黨校老師如何開展課題研究?  中國社會科學網訊 一線黨校老師如何開展課題研究?疲於教學,沒有精力;找不到方法,沒有思路;無法堅持下去,沒有方向。對很多教師而言,做課題研究是個難題!那麼,怎樣用我們現有的資源和有限的精力,更經濟、更快地實現由「教書匠」向「研究型」教師的轉變,近日,遂昌縣委黨校(電大)舉行教師科研能力提升培訓活動,邀請了浙江傳媒學院新聞傳播研究院教授、社會治理傳播研究所所長王國勤做《黨校教師如何做科研》的專題講座,為教師們致力課題研究指點迷津。
  • 小專題研究方案的撰寫
    小專題研究方案一般包括以下內容:課題的表述(課題名稱)、課題涵義(研究對象與範圍)、研究目的和意義、研究內容、研究方法、研究步驟、研究預期成果形式、課題組成員及其分工、經費預算與保障條件等,這裡主要說說:小專題研究的成果表達。      小專題研究成果表達方式很多,有論文、教育敘事、日誌、案例描寫、課例報告、經驗總結等。
  • 教研,我們一直在路上——記杭州市大關中學英語組教研活動
    為進一步探討教學,促進老師的共同成長,10月13日,在教研組長劉鵬雁的帶領下,全體英語教師在大關實驗中學開展了教研活動。因為有新鮮血液的加入,首先,劉老師先對英語團隊進行一個大致的總結,讓年輕教師感受到團隊的團結與優秀。英語教研組共32人,是一個平均年齡35歲,朝氣蓬勃,積極進取,團結進取的團隊。高級教師6人,杭州市教壇新秀4人。
  • 【課題研究】中小學教師課題申請與評審書撰寫指導
    中小學教師課題申請·評審書撰寫指導崔建民甘肅省教育科學研究院      每逢年初,老師們便忙於設計課題研究、撰寫課題立項申請。因為春暖花開的五月,省級規劃課題立項就要進行網上申報。      學術期刊、專著、會議論文集、學位論文等這些文獻的資料都可以從中國知網(CNKI)或者維普網、萬方網、百度學術、谷歌學術等網站上進行關鍵詞搜索,搜到相應的你需要的文獻資料然後付費下載閱讀。已出版的專著還可以找出版社或售賣圖書的網站購買,也可以去比較大的圖書館,如省圖書館、高校圖書館借閱。如果你研究的問題所在的主題有某個碩士或博士寫過學位論文,那麼他的論文就是一個很好的資源。
  • 課題研究心得丨點讀筆為英語學習插上騰飛的翅膀 ——《基於點讀技術翻轉英語課堂教學的研究與實踐》課題研究心得
    2019年9月,靜海區英語課題組帶著《利用點讀技術促進學生深度英語學習的研究與實踐》研究成果參加了北京師範大學舉辦的第五屆「中國教育創新成果博覽會」。隨著教研成果的進一步推廣,將來還會更大範圍的普及。通過課題研究,課題組教師的理論素養、教學素養及個人專業能力都有了很大進步。
  • 行動研究法的具體操作方法┃課題研究六步驟詳解┃《中小學教師小課題研究操作實務》視頻課程
    在實施計劃的行動中,注意收集每一步行動的反饋信息,可行的,則可以進入下一步計劃和行動。反之,則總體計劃甚至基本設想都可能需要作出調整或修改。這裡行動的目的,不是為了檢驗某一設想或計劃,而是為了解決實際問題。在行動研究中,過程性資料的搜集、整理也是非常重要的。 6.總結評價:首先要對研究過程進行考察。考察內容有:一是行動背景因素以及影響行動的因素。
  • 濱州市高中體育名師工作室:堅持問題研究和行動研究 養成每日讀書好習慣
    看,身體好是「三好學生」的第一指標;在1917年《體育之研究》一文中,提出了「文明其精神,野蠻其體魄」。在這句話背後,青年毛澤東做了一系列體育運動的實踐:冷水浴、日光浴、風浴、雨浴、遠足、爬山、露宿、六段操和遊泳。其中很多,成為一生堅持的習慣,讓他受益良深。
  • 小課題研究方法:行動研究法┃小課題研究方法專題
    所謂行動研究法充分肯定實踐者在認識實踐和在知識產生中的作用,充分肯定實踐對理論、思想的檢驗作用,鼓勵人們從實際問題出發,提倡研究者和實際工作者的參與協作,共同研究,從而解決問題,探索新理論。這種以教育實際工作者為主體所開展的教育方法,一般被稱為行動研究法。確切地說,行動研究法是指研究者基於解決實際問題的需要,與專家合作,將問題發展成研究的主題而進行系統研究,它是以解決實際問題為目的的一種研究方法。
  • 小課題研究方法專題
    ,歡迎關注☺▽請點擊文章標題可以直接打開閱讀▽▼研究方法專題☞小課題研究方法:文獻研究法☞小課題研究方法:實驗研究法☞小課題研究方法:案例研究法☞小課題研究方法:個案研究法☞小課題研究方法:經驗總結法☞小課題研究方法:行動研究法☞小課題研究方法:測驗法☞小課題研究方法
  • 武威第十五中學召開2020年度省市立項課題開題論證會
    2020年12月12日,武威第十五中學召開2020年度省市立項課題開題論證會。學校黨總支書記、校長馬勇同志就武威第十五中學教科研工作作了講話。特邀武威市教科所李延海老師作了題為「中小學教科研課題研究實務——制定方案與實施研究」的專題講座,並對武威第十五中學省市10項課題進行開題指導。
  • 讓研究成為習慣——朱學堯名師工作室開展教研論文指導活動
    為激發工作室成員教研的熱情,讓成員養成捕捉問題、提出問題、分析和研究問題的習慣,從而促進成員更快更好地成長。朱學堯名師工作室於11月25日下午,在北師大附校開展了《走教師專業成長之路——從教師撰寫教研論文說起》專題活動。
  • 濱州市高中體育名師工作室:堅持問題研究和行動研究 養成每日讀書好習慣 | 濱州名師工作室巡禮(三十一)
    看,身體好是「三好學生」的第一指標;在1917年《體育之研究》一文中,提出了「文明其精神,野蠻其體魄」。在這句話背後,青年毛澤東做了一系列體育運動的實踐:冷水浴、日光浴、風浴、雨浴、遠足、爬山、露宿、六段操和遊泳。其中很多,成為一生堅持的習慣,讓他受益良深。
  • 論文提綱撰寫的基本步驟有哪些?
    構思階段基本上是屬於論文提綱撰寫的前提階段,是作者對所寫問題進行研究的過程。在這個階段中要求做到這些事情:一是要查閱與選題有關的資料,包括圖書、論文和原始檔案等。依據這些材料,弄清楚課題的來龍去脈,弄清楚前人研究了些什麼,有什麼樣的成果,還有哪些問題沒有研究透,需要進一步研究,還有哪些問題沒有研究,需要研究等等。
  • 教你做課題系列74:一位英語教師的小課題研究紀實
    有學者認為教師小課題研究就是教師將自己在具體的教學情境中遇到的問題作為具體研究的「課題」, 然後採取一系列的措施和行動, 進行相應的教學設計, 目標指向解決具體問題的研究形式, 即把「工作課題化, 課題工作化」, 使教育與研究相融合[1]。也有學者認為, 小課題研究經歷了從發現問題、查閱文獻資料到形成研究方案, 並依據方案實施研究, 最後對研究數據進行反思總結形成成果的一般流程[2]。
  • 教師如何進行課題研究?
    1.課題研究立足「小」字 確立的課題題目要「小一點」,便於教師研究,易出成效,研究周期不要太長。通過自己自主探究可以改變行為的「小」課題;或將上級下達的重點課題結合自身教學實際選擇一個「子課題」,以增強課題的可操作性,達到解決平時教學中存在的一些問題、提高自身專業能力與科研能力的目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