元素周期表誕生150周年 化學給我們帶來什麼?

2020-12-25 中國搜索

元素周期表誕生150周年 化學給我們帶來什麼

無論元素周期表是否被發現,化學元素的規律還在那裡,未曾改變。只是在這個規律的指導之下,我們可以對化學進行更系統性研究,取得更多突破

「氫氦鋰鈹硼,碳氮氧氟氖……」還記得中學化學元素周期表上這一串字符嗎?一張神秘莫測的化學元素周期表,是許多人人生旅程的重要一站,承載著我們的少年時光。

為了慶祝元素周期表誕生150周年,聯合國2018年宣布將2019年定為國際化學元素周期表年。那麼,就跟隨筆者的腳步,探尋有趣而神秘的元素周期表。

發現

每個化學研究室的牆上都必備一張元素周期表,可以說這是化學研究歷史上最重要的一份研究成果,沒有之一。它的創建要歸功於俄國化學家迪米特裡·門捷列夫。

元素周期表,方方正正,排列井然有序,世間所有元素之間的規律是如此簡單明了。但繪出這樣一份簡單的表格,背後是多少科學家數十年夜以繼日的心血。門捷列夫在先前多位科學家對各類化學元素不斷研究發現的基礎上,1869年3月份,他將當時已知的63種元素寫在卡片上,並根據化學和物理性質將它們進行排列。把化學研究當作「打撲克」一樣的遊戲,這讓多年從事化學研究的老專家們有一種「醍醐灌頂」的感覺。

科學往往就是這麼「簡單」而有趣。物理世界的電、磁場、力,它們之間的聯繫僅僅是幾個簡單的公式;同樣,化學世界上百種元素,全被門捷列夫這一張周期表「安排得明明白白」:每一縱列元素化學性質相似,每一橫列從左至右元素的反應規律依次遞變。

元素周期表揭示了物質世界的秘密,把一些看來似乎互不相關的元素統一起來,組成了一個完整的自然體系。它的發明,是近代化學史上的一個創舉,對於促進化學的發展起了巨大推動作用。

門捷列夫的天才之處體現在他為元素周期表留出的空白之中。他意識到某些元素是缺失的,還有待被發現;有些元素的原子量不符合它的規律,結果證明是原來的測定有錯誤。先前的科學家只是將已知元素進行排列,只有門捷列夫為未知元素留出了空間。

更令人驚訝的是,他準確地預測了缺失元素的性質。就在門捷列夫發表他新編的化學元素周期表3年後,法國化學家布瓦博德明發現了新元素鎵。在門捷列夫預言的「類鉛」以後,他預言的11種元素一一被人找尋到。

他在元素周期表中,不僅預見到19世紀末化學元素的發現,甚至對20世紀發現的放射性元素,以及「二戰」後出現的人工元素,也在周期表中預約定位。

150周年來臨之際,元素周期表大家庭又增添了新成員,2016年增加了4種新元素:113號元素Nh(nihonium)、115號元素Mc(moscovium)、117號元素Ts(tennessine)和118號元素Og(oganesson)。這4種元素花了10年時間,而且通過全世界科學家的共同努力才最終獲得確認。

價值

化學離我們有多近?「化學是一切生命的基礎。」美國化學學會會員李力紅說。從就讀北大化學系本科到在美國博士畢業,她一直從事與化學有關的工作,如今已是美國化學學會一名資深會員。

李力紅說:「你聽到的、看到的、聞到的、嘗到的、摸到的一切都與化學物質有關。聽覺、視覺、味覺和觸覺都涉及你體內一系列複雜的化學反應和相互作用。化學不僅限於燒杯和實驗室,它就在我們身邊。我們越了解化學,就越能感觸我們的世界。」

科學家認為一切都是由化學元素構成的。儘管世界上存在無數種物質,但從微觀領域看,無非是這100餘種元素的不同排列方式;我們周圍常常接觸到的物質,也許只有幾十種。

一杯普通的水,組成元素是氫和氧,還有其他一些組成礦物質的元素,比如鈉、鈣、鎂、氯等;一棟建築物,從非金屬元素的矽、氧、氫,到金屬元素的鐵、鋁、鎳等,組成就複雜得多。從地上拔一根草,裡面有豐富的鉀、鈉、鎂等元素,因此有人對你說某某保健品中含有上述幾類元素,其實與幾棵雜草沒區別……

化學是研究物質及其能發生的變化,在一定程度上了解化學,對理解我們周圍的世界至關重要。了解物質的基本性質,預測和解釋它們在反應形成新物質時的變化,是化學研究的基本內容。

無論元素周期表是否被發現,化學元素的規律還在那裡,未曾改變。只是在這個規律的指導之下,我們可以對化學進行更系統性研究,取得更多突破。

應用

與其說我們身邊有哪些化學應用產品,毋寧說我們身邊哪種產品不是化學應用的產物。科學家們創造了大自然中不天然存在或難以獲取的東西,同時把這些創造進行理論總結後不斷擴大生產。把數學、物理學、化學應用於生產實踐,讓人類在19世紀末和20世紀的生產力進步遠遠超過過去數千年總和。

化學反應的本質是將自然存在的物質重新組合成另一種物質,化工則是把這種組合的過程擴大到現實應用中。你想問,我們生活中哪些是化工產品?那麼可以說,你所接觸的一切與塑料、有機材料有關的產品,其前身都是又黑又黏的石油,經過化工的改造後變成了燃料、變成我們日常接觸到的東西。倒推回上世紀之前,這些東西都是沒有的。

想到幾年前一個著名化妝品廣告詞「我不要化學」,當然現在也有很多種化妝品都在標榜「純天然成分」,這在懂化學的人眼裡是愚蠢可笑的。所謂的「純天然成分」(假設是真的),都是用化工試劑從植物提取出來的,化妝品的包裝、增稠劑、溶劑等都是石油轉化的產品。也就是說,要做真正離開「化工」的純天然產品,就是把樹葉和花瓣加上石油用碾子搗碎後敷在臉上。至於擠出的白白的膏狀物,不經過化工合成還真做不出來。

現代藥學更是化工合成的重要實踐。翻開藥典,從治療糖尿病的二甲雙胍,到高血壓藥物卡託普利,止痛退燒的對乙醯氨基酚,各類疾病的常見藥物都是化工合成的產物;一些天然藥物,也離不開依靠化工產品的車間化提純過程。

當今,藥物合成更是向著「高分子藥物」轉化。《我不是藥神》中的「主角」白血病治療藥物伊馬替尼,化學式C29H31N7O,分子量493.60,結構非常複雜。但這種藥物卻被稱為「小分子藥物」,與動輒幾十萬、幾百萬分子量的「蛋白質高分子藥物」相比算是個「小豆丁」。隨著「高分子藥物」不斷研究進步,人類的生物密碼或許能被部分破譯,癌症、先天性疾病或許有治癒的希望。

儘管大多數人背不下來元素周期表,學過的一點化學皮毛也會隨著高中會考、高考的結束而被遺忘,但我們生活中每一天的點點滴滴都離不開化學,社會科技進步中化學研究也起到十分關鍵的作用。正值化學元素周期表問世150周年,紀念元素周期表的發現,也是紀念並感恩現代化學發展為我們社會作出的貢獻。(陳頤)(經濟日報)

相關焦點

  • 元素周期表誕生150周年 化學給我們帶來什麼
    元素周期表誕生150周年 化學給我們帶來什麼 原標題: 只是在這個規律的指導之下,我們可以對化學進行更系統性研究,取得更多突破  「氫氦鋰鈹硼,碳氮氧氟氖……」還記得中學化學元素周期表上這一串字符嗎?一張神秘莫測的化學元素周期表,是許多人人生旅程的重要一站,承載著我們的少年時光。  為了慶祝元素周期表誕生150周年,聯合國2018年宣布將2019年定為國際化學元素周期表年。
  • 元素周期表誕生150周年了,解讀元素的那些事兒……
    共青團中央有態度 有溫度 全網青年都在關注來源:《中國科學報》 (2019-12-30 第1版 要聞 作者 白春禮 中國科學院院長、黨組書記 )導讀聯合國大會宣布2019年為國際化學元素周期表年,旨在紀念俄羅斯化學家門捷列夫在150年前發表元素周期表這一科學發展史上的重大成就
  • 元素周期表問世150周年 - 人民周刊
    「氫氦鋰鈹硼,碳氮氧氟氖,鈉鎂鋁矽磷……」這些化學元素承載著我們熟悉的那段中學記憶。提起化學周期表,人們會想到俄國化學家迪米特裡·門捷列夫。1869年,35歲的門捷列夫將當時已知的63種元素寫下來,並根據化學和物理性質將它們進行排列,為預測的未知元素留下空白位置,這就是著名的元素周期表。今年是聯合國確定的「國際化學元素周期表年」,也是元素周期表「誕生」150周年。
  • 元素周期表誕生150周年:對未知方格的探索從未停歇
    誕生:站在巨人肩膀的門捷列夫1869年,年僅34歲的俄國彼得堡大學化學教師門捷列夫,在聖彼得堡化學協會例會上,發表了論文《元素性質與原子量的關係》,闡述發現的元素周期規律,以及能包含所有已知63種元素的元素周期表。
  • 元素周期表誕生150周年了,你知道釩和鈦排哪裡嗎?
    導讀聯合國大會宣布2019年為國際化學元素周期表年,旨在紀念俄羅斯化學家門捷列夫在150年前發表元素周期表這一科學發展史上的重大成就。世界萬物是由什麼最基本的物質構成的?這些最基本的物質又是怎樣變成萬物世界的?這是人類一直好奇並致力於破解的物質世界奧秘。總背不下元素周期表?
  • 元素周期表誕生150周年:從門捷列夫的表格到現代元素周期表
    幾乎每一個化學實驗室的牆上,都有一張元素周期表。通常,我們將元素周期表的創造歸功於俄國化學家迪米特裡·門捷列夫(Dimitri Mendeleev)。1869年,他將當時已知的63種元素寫在卡片上,並根據化學和物理性質對它們進行排列。
  • 150周年,也來說說元素周期表
    而這個看起來枯燥無味的表格在諾丁漢大學有著不一樣的意義:通過採訪諾丁漢當地人每種化學元素對他們意味著什麼,諾丁漢大學創建了自己的周期表版本,包含了諾丁漢相關元素,如HP Sauce,Nesh和Sir Peter Mansfield,翻下面這些元素的牌子,可以了解各種諾丁漢的故事。 為什麼這麼重視元素周期表呢?
  • 化學元素周期表150周年:部分元素百年內或消失
    據香港《星島日報》報導,2019年是化學元素周期表問世150周年。但歐洲化學學會近日發布的一張「扭曲」元素周期表顯示,由於人類的過度使用,一些化學元素將在未來100年內面臨從地球上消失的風險。
  • 化學元素周期表 150 周年:製造手機的 17 種元素有 「瀕危」風險
    IT之家1月31日消息 2019年是化學元素周期表問世150周年,聯合國教科文組織29日在巴黎舉行儀式,啟動「化學元素周期表國際年」,並將舉辦一系列主題活動,紀念俄國科學家門捷列夫編制化學元素周期表150周年。
  • 化學 | 元素周期表,你了解有多少?
    最近,高一化學開始進入必修一第四章《物質結構 元素周期律》的學習,這是高中化學的重要理論知識。初中化學已經介紹了原子結構、分子形成等,高一前面幾章內容又介紹了鈉、氯、鐵等元素及其化合物,這是本章從微觀結構角度認識物質和反應的基礎。
  • 科學家們提出了全新的元素周期表
    元素周期表主要由俄羅斯化學家門捷列夫創建,去年為誕生的150周年,得到廣泛的應用。在18世紀後期,化學家清楚了元素與化合物之間的區別:元素在化學上是不可分割的,而化合物則是由兩種或更多種元素組合而成,其性質與組成元素完全不同。
  • 元素周期表150歲了!你知道手機正在威脅表中元素嗎?
    到2019年,那些年折磨過我們的化學元素周期表就150歲了。1869年,俄羅斯科學家門捷列夫首次出版了類似於現代版元素周期表的周期表。 為此,聯合國教科文組織(UNESCO)在兩年前就將2019年定為「化學元素周期表國際年」,將用一整年時間開展各類活動,紀念元素周期表誕生150周年。
  • 元素周期表150歲了!但你知道你的手機正在威脅表中元素嗎?
    到2019年,那些年折磨過我們的化學元素周期表就150歲了。1869年,俄羅斯科學家門捷列夫首次出版了類似於現代版元素周期表的周期表。為此,聯合國教科文組織(UNESCO)在兩年前就將2019年定為「化學元素周期表國際年」,將用一整年時間開展各類活動,紀念元素周期表誕生150周年。
  • 元素周期表的150年
    現代元素周期表最早是在150年前創建的,它首次實現了對化學元素的分類,包括鉑族金屬。   在門捷列夫的突破性發現之前,儘管鉑族金屬(PGMs)鉑、鈀、銠、釕、銥和鋨來自同一種礦石,但它們已被確認為獨立的元素。所有這六種鉑族金屬都包含在門捷列夫最初版本的元素周期表中。   在元素周期表中,化學性質相似的元素被排列成18個縱列,稱為族,而周期表的七個橫行被稱為周期。通常表格左邊是金屬,右邊是非金屬。
  • 即將150歲,元素周期表仍在「添丁」
    明年,化學元素周期表將迎來它的150周歲生日。為了給它「慶生」,聯合國宣布2019年為「國際化學元素周期表年」。  日前在杭州召開的中國化學會第31屆學術年會上,國際純粹與應用化學聯合會(IUPAC)主席周其鳳院士介紹了「IUPAC百年及國際化學元素周期表年」相關活動情況。
  • 元素周期表150年了,你看過最有趣的版本長什麼樣?
    提到元素周期表,幾乎每一個化學實驗室的牆上都會有一張,2019年是元素周期表誕生150年,為了慶祝元素周期表的誕生150周年,聯合國
  • 已經150歲的元素周期表,越來越酷了.
    老實說,可能這張 150 歲的元素周期表,對於很多人來說,只是高中化學裡的 「 必背 」 。但是對於人類文明來說,它的意義是非凡的。在門捷列夫的那個時代,人類已經發現了 63 種元素,但是都是偶然的情況下發現的,雜亂無章。化學元素對人類而言只是大自然中零散破碎、偶然現身的事實。元素周期律的發現讓人類觸及了元素間的規律。使得人類對自然的認識,邁上了新的臺階。不知不覺中,這張有著重大意義的周期表已經 150 歲了!
  • 沿用150年的元素周期表現在可能需要更新換代
    編者按:門捷列夫的元素周期表伴隨了我們已整整150年,但在這期間內,化學家們卻仍然致力於根據最新的發現來修改和完善它,隨著越來越多的元素被發現和合成,元素周期表的形式也變得五花八門。本文譯自《紐約時報》中原標題為「Is It Time to Upend the Periodic Table」的文章,本文作者Siobhan Roberts。
  • 元素周期表150歲|化學帝國的第一部憲法,帶著問號和留白
    不管是託夢還是玩牌,我們如今可以確定的是,元素周期表的發明與門捷列夫撰寫《化學原理》一書密切相關。門捷列夫在1867年接替前輩兼老朋友沃斯克列森斯基的空缺,成為了聖彼得堡大學一名純化學教授,同時必須接替他的課程,開始教授無機化學。這對此前一直研究有機的門捷列夫來說是個相對陌生的領域,他決定親自編寫一本教材。
  • 化學探秘||元素周期表的發現史!
    1789年,安託萬-洛朗·拉瓦錫首次定義了「元素」的概念,為化學元素周期表的誕生奠定了基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