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交媒體上的精緻,為什麼別人都過得比我好?

2020-12-20 騰訊網

社交媒體上的精緻,為什麼別人都過得比我好?

你在擠地鐵上班

他們的朋友圈

曬著晨起跑步、享用早餐

你在工作

他的朋友圈

曬著北海道度假照

你在加班

她的朋友圈

曬著打卡日料美食

在社交媒體上

別人的生活看起來都那麼迷人

體面的工作

精緻的生活

光鮮的人生

……

好像全世界的人都在做有趣的事情

在濾鏡之下

一碗麵條都閃耀著誘人的光芒

而你仍在埋頭工作、努力耕耘

朋友圈更是平淡如水

於是你忍不住發問

「為什麼別人都過得比我好?

這是疑問??

這不就是小編本編嗎??

節目預告

明晚19:00

《心靈花園》第五期

再次邀請到了我們的老朋友

國家二級心理諮詢師

浙江省心理諮詢與心理治療行業協會黨支部書記

張亨達

做客直播間和我們一起來聊聊

為什麼別人都過得比我好?

相關焦點

  • 張亨達老師帶你解密:為什麼別人都過得比我好?
    在社交媒體上分享內容 已經成為現代人日常生活的一部分 但對於社交媒體 如何在心理層面影響我們 我們卻知之甚少 如果
  • 「為什麼別人都過得比我好?」
    不管身處哪個階段,我們總忍不住比較別人的生活。那些生活看起來都那麼迷人:寶寶、鑽戒、旅行、畢業典禮、體面的工作……似乎全世界的人都在做有趣的事情,無形中給我們帶來焦慮和百味雜陳。於是,你忍不住發出靈魂一問:「為什麼別人都過得比我好?」
  • 夜思 | 高高的檸檬堆上:他們為什麼過得都比我好?
    但是當他出盡風頭,受到了自己也沒有接受過的肯定和讚賞時,她也會產生嫉妒的感覺。 在我們深夜刷的朋友圈裡,在學校和職場中隱形的壓力場中,「為什麼他們都過得比我好」? 為這種似是而非的「嫉妒感」,當代年輕人正在奮力掙扎出自己的一席之地。
  • BBC英語:社交媒體上的我...
    我是尼爾。等一下,收到一條新推特消息。聽:嗨,尼爾,關於那天你說的,我……噢,這條消息是我一個朋友發的,她不知道普通的推特消息是在公共域顯示的,也就是說任何人只要想都能看到這些消息。我需要給她上一課,讓她跟得上潮流,她一點都不懂!
  • 「他們為什麼過得都比我好」:你的嫉妒並不可恥
    但是當他出盡風頭,受到了自己也沒有接受過的肯定和讚賞時,她也會產生嫉妒的感覺。 在我們深夜刷的朋友圈裡,在學校和職場中隱形的壓力場中,「為什麼他們都過得比我好」? 為這種似是而非的「嫉妒感」,當代年輕人正在奮力掙扎出自己的一席之地。
  • 擺脫無用社交:今年活在朋友圈裡的那些精緻美好,我趕上了!
    翻閱朋友圈,吃喝玩樂,生活點滴,算得上是應有盡有。但不知道從什麼時候開始,我們都變了,朋友圈裡的那些生活越來越少,工作越來越多,原生態越來越少,精緻越來越多。今年趕上疫情,一眾人在家裡實在閒著沒事做,朋友圈好像在一夜之間又活了過來。
  • 你為什麼過的不如別人好?我來告訴你答案
    我們時常會羨慕別人的工作,羨慕別人的生活,羨慕別人的家庭或者是收入,我們經常會覺得自己的生活不如別人過的好。其實在我看來,我們不必去羨慕別人,每一個人都有屬於自己的生活,這種生活是別人不可替代的。許多人把郭德綱當作自己的榜樣,想要過上和郭德綱一樣光鮮亮麗的生活,可是你並不知道,當時的他經歷了什麼?同行的排擠,家人的不理解,造就了郭德綱現在嫉惡如仇的性格,雖然現在的他已經功成名就,可是他曾經的困難我想沒有多少人願意經歷。吃得苦中苦,方為人上人,只有依靠勤勞的雙手和堅持不懈的努力,我們才能獲得更好的生活,只有腳踏實地的去奮鬥我們才能擁有美好的未來。
  • 為什麼社交媒體傷害的總是女孩子?
    由此可見 ,自2010年開始,女孩們的日子就過得很糟心。反社會的社交媒體?心理疾病和自殺行為為什麼出現激增?幕後推手是什麼?特溫格相信,自2007年前後,智慧型手機和社交媒體開始迅速滲透進入青少年的生活,而到了2011年前後,心理健康出現大面積危機,因此,前者是主因,後者為果。
  • 抑鬱焦慮症:為什麼總覺得別人比你過得好?
    總是與朋友攀比,與同事攀比,總認為別人比自己過得好,嫁得好,心裡不平衡,後悔自己的婚姻:為什麼要嫁一個窮小子呢! 總是糾結過去。小時候,表姐每次出去玩總帶上她,但實際是表姐以帶她玩為幌子,去談戀愛。因為年紀小早戀,怕被家人發現,表姐總是教她回家面對姨和媽媽要說的謊話。 這讓她感覺到非常的罪過難受。
  • 如何解救被社交媒體「綁架」的孩子
    也正因如此,我們和孩子一起討論別人,比討論孩子更能起到引導的作用。因為,在談論別人的時候,孩子能做到更客觀、有批判性地思考,和更誠實地表達。除了對話式的討論,我們也可以把它當作一個研究小課題,讓孩子饒有興趣地去調研一下。比如,課題可以是:那些看起來很完美也有很多關注的人,過得幸福嗎,自己滿意嗎?
  • 我為什麼看好短視頻社交分享應用
    Sam(天方燕談核心作者)  因為工作的原因,接觸短視頻社交應用的時間相對較多,不管是自家的微視,還是別人家的Vine、玩拍、秒拍等,都有體驗過。我認為這是個偽命題, 因為短視頻分享的核心從來不在於有沒有高質量媒體內容,而在於好友之間的社交關係。最近和一個產品名稱叫「快牙」的開發者團隊聊,他們旗下有一款名為「快拿」的新產品,是基於用戶傳輸及共享手機裡裝的內容而打造的社區。既然是社區,那麼社交就是這款產品的核心。
  • 社交媒體經理的一天:如何做好社交推廣
    對於一位社會化媒體經理來說,每天或多或少都要與社交網站打交道,從一個跳轉到另一個,分析數據、提早籌劃內容,完成著五花八門的任務。作為社會化媒體經理,你的工作量、工作流程是否與別人相仿?大家是否做著一樣的任務?
  • 有利有弊:社交媒體會對抑鬱症產生影響,我們也可利用它解決問題
    晚上應該睡覺的時候他們卻在不停地刷手機;應該與朋友喝茶聊天的時候卻在網上用乾燥的文字進行交流;周末應該外出享受陽光的時間卻大多數花在了社交媒體上。像微博、抖音、知乎、微信這樣的社交媒體網站很容易讓人產生一種錯覺,那就是別人比你過得更開心或者他們的生活更美好
  • 社交媒體中的「複數」人設與平臺搖擺-虎嗅網
    比如在西方,尤其是在美國,絕大多數的社交媒體研究都在討論Facebook,甚至有學者吐槽說,社交媒體研究都快變成Facebook研究了。寫信好理解,為什麼是磁帶呢?這還真不是瞎編的,在上世紀的美國人,經常會把自己想對親人說的話錄下來,然後把磁帶寄給親人,親人通過播放磁帶來聆聽來自遠方的聲音。我們的問題來了:如果是你的話,你更願意選擇磁帶還是選擇寫信?你做出選擇的理由,很可能就來自不同媒介的技術「可供性」,簡單來說,就是可供我們所利用的技術特質。
  • 社交媒體絕不清白,但也絕非罪魁禍首
    如今,社交媒體是否接過了這個鍋,傳承著前輩「娛樂至死」的人類文明毀滅計劃?1. 社交媒體絕不清白,但也絕非罪魁禍首「我們不因罪惡而受罰,而是罪惡本身會懲罰我們。」雖然目前的社交媒體乃至網際網路企業群體都做得不是很完美,但它們的出發點是符合人類的價值需求的。挖掘用戶的行為模式、為消費者減少搜索成本、提高生活效率,給予消費者最相關的選擇而不是更多的選擇。
  • 董晨宇:社交媒體中的「複數」人設與平臺搖擺
    不過,我們如果把目光轉回到學術界,目前大多數的社交媒體研究仍然會聚集到一個特定的社交媒體當中。比如在西方,尤其是在美國,絕大多數的社交媒體研究都在討論Facebook,甚至有學者吐槽說,社交媒體研究都快變成Facebook研究了。
  • 自我效能感:為什麼別人的能力不如我,過得卻比我好?
    機會就這麼跟你擦肩而過了。當然也有一些人每次都主動回答問題,搶著承擔任務,他們的水平和能力很有可能並不比你強,但為什麼他們就覺得自己能行?他們這份迷之自信,我們身上怎麼就沒有呢?在美國著名心理學家班杜拉看來,這些敢於應對挑戰的人不是迷之自信,而是有著較高的自我效能感。
  • 揭秘:使用社交媒體的七種壞習慣
    社交媒體儼然已成為現代人與親友、同事之間互動的重要平臺。但人們使用社交媒體的一些壞習慣,卻會讓你的人際關係受到影響。看看下面這些使用社交媒體的壞習慣,你也中招了嗎?社交媒體滋生了一種錯誤的信念:你所有的朋友和粉絲都關心著你生活中的每一刻。過去我們只和部分人分享的內容現在可為成百上千的人所見。
  • 洪晃:我媽媽在上海買了房子,我都不敢告訴別人,怕大家笑話我
    看到標題,相信十有八九的朋友都無法理解,在如今這個房價日益飆升的年代,能在上海買套房,簡直就是「有錢人」的象徵,這是多少人夢寐以求的事情,然而這個叫洪晃的人,竟然以此為「恥」,甚至不敢告訴別人?這到底是怎麼一回事呢?
  • 社交媒體營銷實戰三字經
    網絡通過社交網絡服務(SNS, SocialNetwork Service 縮寫)在網絡上快速成形與發展,進一步加深網絡使用者藉由網絡工具達到擴展網絡、傳遞消息至或社會、政治運動參與行為。企業\個人都紛紛投入微博客營銷或社群粉絲團營銷。如何才能有效運用這項工具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