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活中總有很多無常,在不經意間發生,有些會超出我們的想像。面對無常,總會出現很多壓力。壓力是一種心理歷程,也是人的內心衝突。面對現實與期待的巨大落差,人們不止會感受到巨大壓力,還會有強烈的情緒反應。
某大學大二學生,因補考時被監考老師發現作弊,被沒收手機,全校微信群通報。學生在考場情緒焦慮不安的坐了20分鐘後,離開考場不久後墜樓。前幾分鐘,曾給母親發信息,說讓母親不要想他,自己不配。母親回,不是在考試嗎?又咋了?...
大學生普遍已經滿18歲,18歲步入了法定的成人年齡,開始享有各種社會權利,履行社會義務。生活空間也由以前的跟隨父母,到獨立的生活在大學校園,獨自的面對各種學習、人際交往、自我情緒調解等壓力。對於上面的案例,在大學期間,不僅僅只有這一個。那是什麼困擾了這些學生呢?從下面兩個維度來看一看:
維度一、陷入思維困境
001非黑即白。18歲進入青年期,青年期思維發展初期,有一個特點是二元論。在二元論,就是正確、錯誤的二分法,較少考慮合理或不合理的程度。對問題和事物容易持非此即彼、非黑即白的看法。考試沒有考好,他們會覺得自己沒希望了。
002自我認同感不足。青年期心理發展的任務,是角色同一性,也叫自我認同感。圍繞我是誰、我的價值和我的理想,三者的協調統一。案例中的學生,被當時的狀況困住了,自我認同感非常低。他給母親的留言裡說,不要想我了,他不配。
003認知局限。心理學中有個經典理論,叫情緒ABC理論,它是由美國心理學家埃利斯創建的。A代表某件事情,B代表當事人對這件事情A的解讀,C代表當事人面對事情A時產生的情緒行為後果。埃利斯認為,引發情緒行為後果C的,並不是事件A本身,而是當事人對事情A的解讀B。在上面的案例裡,給這位大學生造成嚴重破壞性影響的是,他對老師處理他作弊這件事的看法。
維度二、缺乏支持系統
在案例簡單的描述中,我們看到這個學生面臨的困境主要有三個:學業的困境,補考;有情感的困境,面對無常,陷入深深的自責與崩潰中;隱形的人際交往的困境,在陷入巨大的情緒困境中,考完試,沒有夥伴的陪伴與安慰。
母親的回信中,說又咋了? 這意味著,學生不是第一次面對困境。從母親的語氣了,感受到無助與擔心焦慮。
孩子在成長過程中,會遇到各種壓力,學業的壓力、人際關係的壓力、心理生理成長適應性壓力。如何順利走出這些壓力困境呢? 父母作為孩子強有力的支持,需要給孩子安全感與培養孩子的抗挫力。
001安全感。不和諧的家庭關係,比如父母不和,或者是父母中有一方強勢、挑剔指責,都很難給孩子構建安全的心理環境。攘外必先安內,還記得當年的藥家鑫嗎?那麼優秀的孩子,他就是因為擔心父母知道車禍這件事,做出了破壞性的行為。
002激發孩子的自信。自信影響著孩子發現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用放大鏡的眼光,從每一件事情裡,尋找孩子的亮點。引導孩子,通過刻意練習,每天梳理自己的成功日記,在遇到困難時,曾經的經歷,都是孩子的資源,激發內在的動力。
003培養孩子的抗挫力。往往,家長在面對成人世界的各種壓力時,不經意間將一部分情緒轉到了孩子的身上。表現在,他們特別關注孩子的學習成績,而忽視了抗挫力的培養。
0001父母需要保持情緒的穩定性,接納孩子的不足。當孩子面對挫折時,比如成績下滑。父母不要挑剔指責,暴跳如雷。而是要穩定自己的情緒,告訴孩子不怕不怕,我們一起來看看錯在哪裡?我們整理錯題本,把錯的改正過來,看看考的什麼類型,什麼要點。我們再多做一些這樣類型的題,補充空白。以後我們錯的機率就小了。
0002從挫折中找資源。把挫折當做成長的機會,培養解決問題的能力。問問孩子幾個問題:從這次事件中,你發現了什麼?學到了什麼?有哪些不足?需要做哪些調整?當下馬上可以做的是什麼?
0003構建支持系統。家長是孩子最親最近的支持系統。這個系統裡還可以有老師、同學、朋友、長輩、親人、榜樣人物等等。引導孩子學會擁有尋求幫助的能力。
0004引導孩子用發展的視角看當下的困境。在人生的旅途中,當下的遇見的每件事情,都僅僅是一個節點。刻意引導孩子思考幾個問題:未來,你想成為怎樣的你?假如某一天,你實現了那個你,未來的你會對現在的你說些什麼?會有哪些建議?結合這些建議,當下你可以做些什麼?
結語:孩子在成長過程中,總會遇到各種困難與壓力,作為父母,我們要注意培養孩子的抗挫力,發現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尋求幫助的能力。讓孩子順利的度過成長期。在這期間,父母需要學習、了解孩子心理成長的基本常識,掌握有效的方法,做學習成長型的父母,成為孩子的助力。
在陪伴孩子成長的過程中,您有什麼困惑可留言。
-The End-
作者:創跡生涯
國家二級心理諮詢師、婚姻情感諮詢師、高級學習教練、高考志願諮詢師
關注:情感心理、生涯教育、家庭成長。
更多心理分享,關注我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