父母需要培養孩子的必備能力——抗挫力

2020-08-29 創跡生涯

生活中總有很多無常,在不經意間發生,有些會超出我們的想像。面對無常,總會出現很多壓力。壓力是一種心理歷程,也是人的內心衝突。面對現實與期待的巨大落差,人們不止會感受到巨大壓力,還會有強烈的情緒反應。


01 社會現象

某大學大二學生,因補考時被監考老師發現作弊,被沒收手機,全校微信群通報。學生在考場情緒焦慮不安的坐了20分鐘後,離開考場不久後墜樓。前幾分鐘,曾給母親發信息,說讓母親不要想他,自己不配。母親回,不是在考試嗎?又咋了?...


02 尋找緣由

大學生普遍已經滿18歲,18歲步入了法定的成人年齡,開始享有各種社會權利,履行社會義務。生活空間也由以前的跟隨父母,到獨立的生活在大學校園,獨自的面對各種學習、人際交往、自我情緒調解等壓力。對於上面的案例,在大學期間,不僅僅只有這一個。那是什麼困擾了這些學生呢?從下面兩個維度來看一看:


維度一、陷入思維困境

001非黑即白。18歲進入青年期,青年期思維發展初期,有一個特點是二元論。在二元論,就是正確、錯誤的二分法,較少考慮合理或不合理的程度。對問題和事物容易持非此即彼、非黑即白的看法。考試沒有考好,他們會覺得自己沒希望了。

002自我認同感不足。青年期心理發展的任務,是角色同一性,也叫自我認同感。圍繞我是誰、我的價值和我的理想,三者的協調統一。案例中的學生,被當時的狀況困住了,自我認同感非常低。他給母親的留言裡說,不要想我了,他不配。

003認知局限。心理學中有個經典理論,叫情緒ABC理論,它是由美國心理學家埃利斯創建的。A代表某件事情,B代表當事人對這件事情A的解讀,C代表當事人面對事情A時產生的情緒行為後果。埃利斯認為,引發情緒行為後果C的,並不是事件A本身,而是當事人對事情A的解讀B。在上面的案例裡,給這位大學生造成嚴重破壞性影響的是,他對老師處理他作弊這件事的看法。


維度二、缺乏支持系統

在案例簡單的描述中,我們看到這個學生面臨的困境主要有三個:學業的困境,補考;有情感的困境,面對無常,陷入深深的自責與崩潰中;隱形的人際交往的困境,在陷入巨大的情緒困境中,考完試,沒有夥伴的陪伴與安慰。

母親的回信中,說又咋了? 這意味著,學生不是第一次面對困境。從母親的語氣了,感受到無助與擔心焦慮。


03 怎麼辦?

孩子在成長過程中,會遇到各種壓力,學業的壓力、人際關係的壓力、心理生理成長適應性壓力。如何順利走出這些壓力困境呢? 父母作為孩子強有力的支持,需要給孩子安全感與培養孩子的抗挫力。


001安全感。不和諧的家庭關係,比如父母不和,或者是父母中有一方強勢、挑剔指責,都很難給孩子構建安全的心理環境。攘外必先安內,還記得當年的藥家鑫嗎?那麼優秀的孩子,他就是因為擔心父母知道車禍這件事,做出了破壞性的行為。


002激發孩子的自信。自信影響著孩子發現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用放大鏡的眼光,從每一件事情裡,尋找孩子的亮點。引導孩子,通過刻意練習,每天梳理自己的成功日記,在遇到困難時,曾經的經歷,都是孩子的資源,激發內在的動力。


003培養孩子的抗挫力。往往,家長在面對成人世界的各種壓力時,不經意間將一部分情緒轉到了孩子的身上。表現在,他們特別關注孩子的學習成績,而忽視了抗挫力的培養。

如何培養孩子的抗挫能力呢?

0001父母需要保持情緒的穩定性,接納孩子的不足。當孩子面對挫折時,比如成績下滑。父母不要挑剔指責,暴跳如雷。而是要穩定自己的情緒,告訴孩子不怕不怕,我們一起來看看錯在哪裡?我們整理錯題本,把錯的改正過來,看看考的什麼類型,什麼要點。我們再多做一些這樣類型的題,補充空白。以後我們錯的機率就小了。


0002從挫折中找資源。把挫折當做成長的機會,培養解決問題的能力。問問孩子幾個問題:從這次事件中,你發現了什麼?學到了什麼?有哪些不足?需要做哪些調整?當下馬上可以做的是什麼?

0003構建支持系統。家長是孩子最親最近的支持系統。這個系統裡還可以有老師、同學、朋友、長輩、親人、榜樣人物等等。引導孩子學會擁有尋求幫助的能力。


0004引導孩子用發展的視角看當下的困境。在人生的旅途中,當下的遇見的每件事情,都僅僅是一個節點。刻意引導孩子思考幾個問題:未來,你想成為怎樣的你?假如某一天,你實現了那個你,未來的你會對現在的你說些什麼?會有哪些建議?結合這些建議,當下你可以做些什麼?

結語:孩子在成長過程中,總會遇到各種困難與壓力,作為父母,我們要注意培養孩子的抗挫力,發現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尋求幫助的能力。讓孩子順利的度過成長期。在這期間,父母需要學習、了解孩子心理成長的基本常識,掌握有效的方法,做學習成長型的父母,成為孩子的助力。

在陪伴孩子成長的過程中,您有什麼困惑可留言。


-The End-

作者:創跡生涯

國家二級心理諮詢師、婚姻情感諮詢師、高級學習教練、高考志願諮詢師

關注:情感心理、生涯教育、家庭成長。

更多心理分享,關注我吧!

相關焦點

  • 想提高孩子的抗挫力,父母需要具備這三種能力
    提到孩子的「抗挫力」,很容易就會聯想到「反脆弱」能力,這都是說,孩子在遇到困難或者挫折時有沒有相應的應對能力。我們都希望自己的孩子能勇敢、堅強,但是現實卻常常是「媽媽,我不敢……」,甚至我們自己也會有一遇到困難就想退縮的時候。
  • 培養孩子抗挫力,才是培養孩子「贏」的能力
    作為家長的我們需要幫助孩子建立抗挫折能力成功的喜悅恰恰來自於問題的解決,只有讓幼兒在克服困難中感受挫折,認識挫折,才能培養出他們不怕挫折、敢於面對挫折的能力以及敢於面對挫折的信心。3、對孩子的期望應合理,讓孩子能正確地評價自我每個孩子都有自己的長處與不足,家長應有客觀的評價,並據此對兒童的成長提出合理的期望,激勵孩子向恰當的發展目標努力。
  • 培養孩子「抗挫力」的6個建議
    培養孩子承受挫折的能力有時我會開玩笑說,很多像我這樣生活在斯坦福社區的父母,一旦風聞大學重視諸如毅力和韌性之類的能力,就會想著去發起一個艱苦體驗夏令營,而不是認真審視在孩子的童年時期,我們有哪些做法剝奪了他們自然養成這些特質的機會。
  • 父母該如何培養孩子的抗挫力?
    今天我們分享的主題是孩子的抗挫力。抗挫力就是抗禦挫折的能力。假如挫折不可避免!父母該如何培養孩子的抗折力?一個人受點挫折尤其是早期受一些挫折很有好處,孩子遭受挫折的經歷有利於培養現代人的良好品格,有利於發展人的非智力因素,有利於豐富知識,提高能力。因此家長應正確看待挫折的教育價值,把它看成是磨練意志,提高適應能力的好方法。
  • 斯坦福教務長:如何讓孩子成年又成人,培養抗挫力的6個建議
    她同時也是兩個孩子的媽媽,這些經歷讓她對孩子的培養有一番自己的見解,並著有《如何讓孩子成年又成人》一書。文章講的是如何培養孩子的抗挫力,希望對大家有所啟發。
  • 孩子考試作弊被抓跳樓:培養孩子的抗挫力,是父母的必修課
    作為一位媽媽,看到這樣的消息惋惜不已,同時也不禁思考:我們的孩子為什麼越來越脆弱呢? 而作為家長,在我們的教育中,是不是缺乏了什麼?我們又該怎麼做來提高孩子的抗挫力呢?02 提起抗挫力,我想起了另一則勵志的故事——獨臂男孩打籃球爆紅的故事。
  • 情商教育專家張怡筠:如何培養抗挫力強的孩子?
    一,什麼是抗挫力?抗挫力指一個人在遭受挫折後,能忍受和擺脫挫折所造成的打擊,保持積極健康的心理和行為的能力。抗挫力又包括兩方面能力:挫折耐受力:「我沒關係」的能力。是指當面對挫折時,不會覺得特別難過,或至少不會難過太久,能夠接受。
  • 《爺爺一定有辦法》:爺爺的手中藏著孩子的抗挫力,父母如何培養
    最近,青少年自殺的新聞讓我們意識到培養孩子抗挫力的重要性。今天,我們可以藉助《爺爺一定有辦法》中爺爺的睿智,學習如何培養孩子的抗挫力。但是父母告訴她,當班幹部的都是老師的孩子,卻從來沒有教孩子從自身找原因,從而讓傅首爾在父母的負面情緒中習得了悲觀和社會的黑暗。
  • 12歲之前培養孩子這4個能力
    李玫瑾教授曾說過:「十二歲之前,是培養孩子性格、品行的重要時期。此後的結果,都是早期教育埋下的種子。」在孩子十二歲之前,父母一定要教會孩子這四個能力,能夠受用一生。1.抗挫力,人生的底牌挫折訓練對於孩子的性格形成非常的重要,如果孩子卻反抗挫力,那麼孩子遇到挫折就會非常的膽怯害怕,甚至是孩子會非常崩潰,造成悲劇。
  • 想讓孩子將來很好立足社會,三種能力的培養很重要,父母不容忽視
    這三種能力的培養,對孩子將來很好立足社會很重要,父母一定要特別重視。一、獨立思考和判斷能力。所以,父母要幫助孩子培養獨立思考和判斷的能力,這是要成大事的人必備的條件。而父母要培養孩子獨立思考,就要鼓勵孩子大膽聯想,提出的設想越多越好。父母在日常生活中,讓孩子發現問題、探討問題,遇事鼓勵孩子多問幾個「為什麼」,多提幾個「怎麼辦」。
  • 如何提高孩子的抗挫力,讓孩子迅速轉逆為勝
    提到孩子遇到的挫折,很多家長頭疼得要命,既心疼又無奈,既著急又無助。那麼,作為家長到底該如何提高孩子的抗挫力,讓孩子迅速轉逆為勝呢?如果你是小紅的家長,你會如何幫助小紅應對這次挫折,提高小紅的抗挫力呢?很多家長是無計可施的,因為孩子越是抑鬱,越是會迴避家長的談話,越是迴避就越是抑鬱,進入一個惡性的死循環中,無法自拔。而如果家長可以認識到以下幾點,就可以找到提高孩子抗挫力的方法,讓孩子迅速成長。
  • 如何培養孩子的抗挫力,兩個小方法簡單訓練孩子的抗挫力
    今天和大家談一談,如何培養孩子的抗挫力。大部分孩子從一出生開始,爸爸媽媽爺爺奶奶就天天捧在手裡怕摔了,含在嘴裡怕化了。對孩子任意形式提出的要求必須滿足,甚至超額滿足。在孩子很小的時候,孩子只要一哭,就立馬抱起來,一邊走著一邊拍,「我的寶貝啊,你怎麼了呀,哎呦呦,我們都愛你呀!」
  • 培養孩子3種能力,是一生中最重要的事,你做到了幾點?
    作為父母,我們都期望孩子將來能夠在事業上獲得成功,過上幸福美滿的生活,為此,我們儘自己的力量為孩子創造好的條件,希望孩子學習成績優異,將來考上好的大學,能有一份好的工作。可是,孩子的人生終究是他自己的,未來的道路需要孩子自己去走,那麼,從長遠的角度來看,孩子的哪些能力是將來獲得一生幸福和成功所需要的呢?培養孩子3種能力,是一生中最重要的事,你做到了幾點?
  • 如何提升抗挫能力,有效培養孩子逆商?
    提升孩子抗挫力,家長同樣可以從中學習,讓自己變得更好對於孩子來說他們需要在生活中不斷豐富自己的經驗,才能夠成為一個合格的適應社會的人。在這個過程中來自學校的教育必不可少,但同時也離不開父母和家庭的教育,孩子不僅需要有智商,還要有情商,而情商中比較重要的一點就是「逆商」。
  • 培養孩子自主能力,父母需要做什麼?
    父母應從小培養孩子的自主能力,但是培養自主能力並不是簡單的放手,而是適當放手,父母從旁監督引導。那麼如何培養孩子的自主能力呢?父母需為孩子創造十大條件。條件一:擴大孩子的活動空間,讓他學會自己往前走孩子從出生開始就在母親的懷抱裡尋求安全感,但是他總有一天要長大,要離開母親的懷抱,到外面的世界去。
  • 這4種能力,孩子將受益終生!父母越早教給孩子越好
    如何讓孩子能在未來,擁有與世界相處的能力?優秀的父母都明白,這三件事情,是必須要教會孩子的,越早越好。,他立即就扔開自行車不學了;面對父母的鼓勵時,比如父母說,「這事你一定辦得到!」,他的回應卻是「怎麼可能…」。因為對抗挫折的能力特別差,他也不願意嘗試任何新事物。孩子抗挫折能力太低,他們終究走不出自己內心的圍城。每個孩子的成長路上,都不可能一帆風順。
  • 父母如何幫助孩子培養獨立的能力?
    家長都希望孩子可以儘早具備獨立的能力,有人甚至提出要在孩子上小學的時候,就把他送到寄宿制的學校,並且認為,這樣有利於培養孩子的獨立性。然而,事情真的是這樣的嗎?為了回答這個問題,首先,我們先來看一下獨立的定義。
  • 李玫瑾:孩子成長「脫敏」是關鍵,巧用免疫效應,提升孩子抗挫力
    李玫瑾直言,聰明的家長會在孩子年紀尚小的時候,就會對他進行適度的挫折教育,讓孩子循序漸進的感知困難,後期孩子才會漸漸直面挫折的存在,不會逃避,而是積極的應對解決。脫敏教育更加符合孩子的成長規律,對於孩子而言&34;是幫孩子培養一顆堅定的心,提升自己的抗挫力以應對挫折,抵抗孩子畏難,逃避的心理。
  • 學前期孩子需要培養那些能力呢?
    孩子能力的高低就直接決定了他們以後的生活質量是什麼樣子的,孩子的能力並不是先天帶來的,而是經過家長後天的培養形成的,都說孩子就像一張白紙,我們在上面描繪什麼樣的圖案,他們就會變成什麼樣子,所以家長們一定要注意對孩子能力的培養了~只有能力出眾的孩子才能更好的在這個社會裡面生活下去!但是很多人都不知道要培養孩子哪些能力,今天小魚老師就為大家解答一下,應該培養孩子的哪7種能力,趕緊來看看吧!
  • 李玫瑾:在孩子12歲前,要教會他「四個能力」,受益終身
    作為家長,都希望自己的孩子優秀、各方面能力強,但其實孩子是否優秀、能力是否強,是需要在成長過程中逐漸培養的。李玫瑾教授曾經說過「12歲之前是孩子培養性格、品行的重要時期;此後的結果,都是早期教育埋下的種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