開發學歷案的關鍵技術:如何確定與敘寫「學習目標」?
教學是一種有目的、有計劃的活動,「在生活中,目標幫助我們集中注意和精力,並表明我們想要完成的任務。在教育中,目標表明了我們想要學生學習的結果。」所以,在教學活動之前我們要進行必要的準備,這個準備的核心就是預設合理的學習目標。學習目標是課堂教學過程中,學生一切學習活動的出發點和落腳點。它是教學的靈魂,是學習的質量標準,引領著教學的全過程,也決定評價任務的設計和教學方法的選擇。
因此,學習目標的制定必須明確:在教學過程中,學生將要獲得什麼,學生要對這個學習內容掌握到什麼樣的程度,以及通過何種路徑去獲得。如果學習目標不明確或者有偏差,學生的學習行為也就會表現出一定的盲目性和隨意性,從而導致學習效率低下。只有設計好科學的、清晰的學習目標,才能切實提高課堂教學的針對性和有效性。本文將結合實際案例,就如何寫好學習目標作一些探討,與大家分享。
一、明確學習目標的設計依據
設計合理、明確和可行的學習目標,是構建有效課堂的第一要務和先決條件,也是寫好「學歷案」的第一步。在考慮學習目標的撰寫時,每個老師心中必須要有一條基準線,即確定學習目標的依據——課程標準 、教材、學情和資源等。而且,「『教育目的』的具體化是《課程標準》,而《課程標準》的具體化就是『學習目標』」。可以說,《課程標準》是教師教學設計最重要的依據,依託《課程標準》進行學習目標的撰寫是每個教師的「專業行為」。目標當然並不是越高越好,而是要依據《課程標準》,適宜學生的學習。
然而,在實際教學實踐過程中,許多教師卻對《課程標準》不夠重視,或將《課程標準》束之高閣,或斷章取義,或片面理解運用,最後導致了游離「課標」的教學行為的出現,使教學變得非常隨意,影響了學生的學習。因此,作為教師必須認真學習、深入鑽研「課標」,清楚其特點,明白其要求,熟記於心,精準把握。
但《課程標準》是宏觀體現國家意志的、基於學科邏輯的育人目標,作為一線教師,如何將抽象、籠統的育人目標「具體化」、「細節化」才是學習目標設計的重心,也反映了一名教師的專業水準。這種「具體化」、「細節化」的過程其實是對《課程標準》進行有效分解的過程。我們通過如下案例來具體了解如何進行目標的有效分解。
[案例1](人民版高中歷史必修1第九專題(下)第一課「美蘇爭鋒」)
課標要求:了解美蘇兩極對峙格局的形成。
學習目標:運用大事年表梳理美蘇兩極對峙格局形成的過程,嘗試重構兩極對峙格局形成過程的知識結構並繪製知識結構圖。
[案例2](人教版高中思想政治必修1第二單元第五課「企業與勞動者")
課標要求:識別公司的不同類型。
學習目標:通過對具體公司的實例分析,能識別有限責任公司和股臺有限公司這兩種不同類型的公司,運用對比學習法,從多個角度發現兩類公司的區別。
《課程標準》中規定的教學目標其表達方式屬於「中位」表達,常常不夠具體,需要教師進一步分解與細化。歷史課標中的「了解」和政治課標中的「識別」都是一些專業詞彙,而且是一種抽象的表述,學生可能不清楚其具體含義。因此,在學習目標的設計時應具體闡明「了解」到什麼水平,「識別」到什麼程度。上述兩個「學習目標」都完成了這個具體化、策略化的任務。對「美蘇兩極對峙格局形成」的「了解」是通過「大事年表梳理」這個過程,達到能「繪製知識結構圖」的水平。對不同類型公司的「識別」要求能夠達到「從多個角度發現兩類公司的區別」的程度。所以教師設計的學習目標通常是策略化的,可觀察和可評價的,也是即時可操作的。有了這樣的目標,學生在對學習目標是否達成進行自我評價時也就有了明確的標準,這個「學習目標」也就成為他們在學習過程中自我要求、自我激勵、自我調控和自我評估的「導航儀」了。
二、把握學習目標的行為主體
學習目標是學生在學習過程中要達成的學習結果,是通過學生的行為來反映的,所以學習目標的行為主體一定是學生, 學習目標的行為動詞自然應該是學生所發出的動作。關於這一點,不少老師至今還存在著模糊認識,-些教師的論文、正式出版的教參中關於目標的敘寫,使用的行為主語往往不正確。
以蘇教版高中語文必修一「 始得西山宴遊記」一課為例,以往教案中出現過這樣的目標:
[案例3]
1.培養學生積累文中出現的常用文言實詞和文言虛詞的能力,如「惴慄」、「隙」、「趣」、「徒」、「緣」、「斫」、「箕踞」、「際」、「志」以及「而」、「乎」、「其」等;
2.讓學生自己疏通課文、理清文章思路,理解第一段不直接寫西山的妙處;
3.通過對比教學,使學生領會西山之怪特與作者遭遇挫折卻不甘沉淪的人格之美及二者是如何相互映照的,引導其感悟「悠悠乎與顥氣俱,而莫得其涯;洋洋乎與造物者遊,而不知其所窮」的天人合一境界。
顯然,以上學習目標中使用的動詞「培養」、「讓」、「使」、「引導」,它們的主語都是老師,這樣的表達都是不符合要求的。學習目標所涉及的行為主體一定是學生而不是老師,即使省略了主語也是明確指向學生行為的。
故可進行如下修改與完善:
1.通過多梯度的朗讀,知道文中出現的常用文言實詞、虛詞以及特殊句式,理清文章思路,提高文言文閱讀語感;
2.通過探究的方式,概括出柳宗元筆下西山的獨特之處,理解西山之怪特與作者遭遇挫折卻不甘沉淪的人格美相互映照的藝術魅力,體會「融情於景」的寫作手法;
3.通過對文化背景知識的拓展,理解作者獲得的精神感悟,增強對「山水之樂不在山水,在於作者的生活態度」這一傳統文化的認識, 體悟到中國貶官文化的時代意義。
三、規範學習目標的內容指向
我們可以將學生最終的習得結果分為三類:成果、過程、創造,這三類習得結果都是有教育意義的。與之對應的就有三類目標:成果性目標、過程性目標、創造性目標。其具體內容如下表:
表1-1 學習目標分類及舉例
這樣的目標分類可以使目標更具有針對性和整體性,「它不僅關注了成果性的知識與技能目標,而且還能關注到過程性的過程與方法目標,以及通過『結果留白』引導學生實現創新的、結果開放的目標」。
教師在敘寫目標時可將學習目標分成三維,即知識與技能(一維)、過程與方法(二維)、情感態度與價值觀(三維)。三維教學目標不是三個目標,而是一個問題的三個方面。在教學中,既沒有離開情感態度與價值觀、過程與方法的知識與技能的學習,也沒有離開知識與技能的情感態度與價值觀、過程與方法的學習。一個目標的三個維度之間不是割裂的,而是彼此相關的。
下面,不妨以「精圓及其標準方程」一課為例,說明學習目標的內容指向。
[案例4]
1.經歷從具體情境中抽象出橢圓模型的過程,探究橢圓的定義並能正確地表述,理解橢圓定義中參數a、c的實際意義和限制條件,提高抽象概括能力;
2.經歷橢圓標準方程的推導過程,感悟選擇「適合」的坐標系的意義和價值,掌握焦點在坐標軸上的橢圓標準方程的兩種形式,進一步體會用解析法研究幾何問題的思維過程與步驟;
3. 理解橢圓參數a、b、c三者之間的關係,會根據已知條件求橢圓的標準方程,解決一些簡單的實際問題;
4. 通過拓展學習,感受可以由不同的路徑獲得橢圓的軌跡方程;結合例3的學習,理解並會運用轉移代入法求動點的軌跡方程,增強軌跡意識,體會數形結合思想。
設計者將每一條目標表述成三個維度,即學會什麼?怎樣習得的?通過這樣的過程習得特定的知識與技能對學生有何意義(素養的提高)?三個維度非常清晰,各自有所側重,體現了一定的邏輯進階。例如目標1「經歷……探究……理解……提高」這樣的陳述就兼顧了「過程與方法+知識與技能+情感態度與價值觀」這三個維度的目標,同時解決了將「情感態度與價值觀」單獨寫成一條而帶來的無法清晰化評價的問題。
另外,從宏觀角度上看,整個學習目標又貫穿了三條線索:第一條為「橢圓的概念→定義→標準方程→參數關係→簡單應用」,此線索由淺入深地讓學生學會橢圓的知識,並運用這些知識去解決實際問題,主要體現了「知識與技能」目標;第二條為「經歷……過程→感悟→會根據→感受」,此線索重在展現學生學習過程中的「經歷」,主要體現了「過程與方法」目標;第三條為「抽象概括能力→解析法思想→數形結合思想」,這都是解析幾何課程要培養的學科思想方法和關鍵能力,此線索不止在為學生解決「眼前問題」,而且是通過用正確的過程和方法習得正確的知識,實現對學生成長的意義,為學生形成良好的數學素養奠定基礎,主要體現了「情感態度與價值觀」目標。
四、達成學習目標的呈現方式
研究表明,呈現一個完整的學習目標必須包含四個核心元素:行為主體、行為動詞、行為條件和行為標準。即誰來學、學什麼、在什麼條件下學、學到什麼程度。四個要素缺一不可,相輔相成。具體如下表格:
表1-2學習目標核心要素表
這「四個要素」要進行一定的「排列組合」才能清晰地呈現我們所要的學習目標,這就需要一定的語法結構,我們可以將目標的語法結構大體上分為如下四種:
1. (行為主體) +行為動詞;如,會背誦《沁園春.長沙》。
2. (行為主體)+行為動詞+行為標準;如,能寫出不少於300字的短評。
3.行為條件+(行為主體)+行為動詞;如,通過回顧減數分裂過程中染色體的行為特徵及染色體與基因的關係,能概括基因重組的類型。
4.行為條件+ (行為主體)+行為動詞+行為標準;如,通過實驗,探究彈力大小與形變量的關係,會用胡克定律的數學表達式和圖像解決簡單的實際問題。
依託上述語法結構,下面以蘇教版高中語文必修一「勸學" 一課為例,呈現一個完整的學習目標。
參照《普通高中語文課程標準》的相關要求,《勸學》是高中語文必修一中的第一篇文言文,因此,成果性目標的達成主要是實現「文言實詞、虛詞、詞類活用」的積累和「特殊句式」的掌握,同時注重在以後的閱讀實踐中舉一反三。另外,結合初中議論文的基礎理論學習,進一步鞏固對議論文論證方式的方法理解,並能在以後的議論文撰寫中靈活運用。然後再考慮以三維的方式來表述,這篇課文的學習目標可以這樣敘寫:
[案例5]
1. 朗讀課文,能夠準確解釋文中出現的重點文言實詞、虛詞的意思;能夠準確翻譯有詞類活用和古今異義詞的句子,提高文言文閱讀語感;
2.通過第三段的分析研究,體會比喻論證和正反對比論證的妙處,提高圍繞中心論點合理論證的能力;
3.背誦全文,理解學習的重要性以及學習必須「積累」、「堅持」、「專一」的道理,樹立積極的學習觀和人生觀。
三條學習目標綜合運用了四種撰寫目標的語法結構,使學習目標進一步規範化、準確化,這對教師的專業化水平和素養也提出了越來越高的要求。
學習目標的制定是否準確、清晰、可操作、可評價,直接影響著教學活動的展開和對學習結果的評價。不合理的目標會將學生的學習引入歧途,只有合理設定學習目標,課堂活動才會有的放矢,才能真正幫助學生,生成有意義的學習。
(文章來源:教案的革命——基於課程標準的學歷案/盧明,崔允漷主編.上海:華東師範大學出版社,20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