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華北大的人才都去哪了

2020-12-08 騰訊網

2017年,中國院士初選及本科畢業院校統計如下圖。作為國家最為頂尖級的人才,院士對於哪個國家都是不可多得的人才。在這一眾高校中,浙江大學和吉林大學可謂是出盡風頭。

但是作為中國最頂尖的清北卻在這一次評選中讓人失望,只拿到了第四第五的名次,並且和第一之間的差距更是一倍有餘。

這樣的結果實在讓人難以接受,作為中國最頂尖的學府,同時擁有中國最優質的生源和中國最完美的教育資源。按理說,清華北大應該是人才濟濟才對。

其實這樣的結果,也並不是清華北大才有的,幾乎在中國的頂尖高校中似乎都沒有留下人才。在這一次統計結果中作為985院校的復旦大學,甚至比不過大多數所謂的「雙非院校」。

而另外一份統計報告中的結果更是讓人瞠目結舌,難以接受。

NSF關於美國截至2015年博士畢業生的數據統計報告,裡面有部分內容涉及到外國留學生的去留比例和就業統計。

在這份統計結果中,中國有近90%的博士畢業生選擇永久定居美國。

任何一個國家培養一個博士都不是一朝一夕的事情,而大量的留美博士,怎能讓我們不痛心。

而根據清華大學2019年畢業生就業報告,在全部6785名畢業生中(不包括定向生)有1035人(15.3%)選擇出國深造,2836名本科畢業生中有699人(24.6%)選擇出國深造,2494名碩士畢業生中有137人(5.5%)選擇出國深造,1455名博士畢業生中有199人(13.7%)選擇出國深造。

對於清北畢業學子以及中國的博士,哪怕是一個流入別國,都讓我們痛心疾首,這一串串數字更是觸目驚心。

謝曉亮: 1984年畢業於北大化學系、獲學士學位,並在該系繼續攻讀研究生。他的研究重點是單分子光譜檢測及其在生命科學中的應用,2011年當選美國國家科學院院士。

陳雪梅: 1988 年畢業於北京大學生物學專業,獲學士學位。2013年當選美國國家科學院院士。

鄧興旺: 1982年獲北京大學生物學學士學;1985年獲北京大學生物學碩士學位。2013年當選美國國家科學院院士。

鬱彬:1984年畢業於北京大學數學系,2014年當選美國國家科學院院士。

吳皓:於1982年至1985年在北京大學接受醫學預科教育,2015年當選美國國家科學院院士。

戴宏傑:1989年獲中國清華大學學士學位,納米技術專家,2016年當選美國國家科學院院士。

這樣的人還有很多,包括復旦、上海交大、中科大等培養的人才也大量外流。

而從下面這張圖片可以知道,並不只有中國的博士定居美國。

我們不禁需要深思,為什麼中國的高端人才大量外流?

這裡是我找到的一份關於科學領域博士的薪資待遇:

美國生物醫學博士待遇(1美元=7人民幣):

平均早期職業年薪:$ 88,100

職業中期平均薪資:$ 133,000

中國生物醫學博士待遇(985博士畢業,以下均以985博士畢業為參考):

平均職業早期收入:20萬人民幣(注意是RMB)

職業中期平均薪資:30萬人民幣

美國化學工程博士待遇:

平均早期職業收入:$ 96,100

職業中期平均薪資:$ 146,000

中國化學工程博士待遇

平均職業早期收入:20萬人民幣左右(注意是RMB)

職業中期平均薪資:35萬人民幣左右

美國有機化學博士待遇:

平均早期職業年薪:$ 83,400

職業中期平均薪資:$ 146,000

中國有機化學博士待遇

平均職業早期收入:20萬人民幣左右(注意是RMB)

職業中期平均薪資:30萬人民幣左右

之所以拿生物和化學領域博士對比,是因為既是知乎勸退專業,又是國家最重要的前沿專業。

顯而易見,這樣的對比簡直不要太讓人感慨。我都不知道究竟應該說是我國的博士科研人員太不值錢,還是美國的科研人員太值錢。

如果單論薪水肯定不夠嚴謹,畢竟貨幣不同,但看數據並不能證明什麼!

於是我找到了房價相關的數據,畢竟房子是硬通貨。

按住宅平米來算,深圳幾乎是洛杉磯兩倍、北京是紐約兩倍,上海是芝加哥近4倍(被中國房價下了一跳)。

這裡我就不再比較美國的醫療和社會福利體系(因為實在差距太大)。

看到這裡,你似乎慢慢明白了為什麼名校的優秀人才爭先加入美國國籍。

但是反過來,我們必須正視自己得不足。

中國經歷了高速發展的幾十年,但是我們的人才卻不斷向外流出。

我們不能說我們這一代人不愛國了,我相信,每一個中國人的心中都一定是燃燒著一團熊熊的烈火。

但是我們不能一味只是以「愛國」為口號,要想留住我們的人才,我們更應該投入大量的資源。

希望有一天,我們不僅能夠留住我們的人才,還能讓中國如同現在的美國一樣,匯聚世界的人才、精英。

往期文章:

你對中國農業的誤解有多深

你的學歷將越來越不值錢

學歷從來就不等於能力

高考十年,只為上中科大

大學排行榜究竟有多少參考價值

相關焦點

  • 清華、北大人才「惹爭議」,航天領域為何不見身影?人都去哪了
    據有關人士調查,清華北大培養出來的人才在畢業之後大多都不見蹤影。在重大科技領域裡,畢業於清華北大的人才少之又少。那些畢業於清華北大的高材生們在畢業後究竟身處何處?清華北大:脫穎而出,國內頂尖如今大部分人依舊將是否考入清華北大作為衡量一個學生學習水平的標準。事實上,這也並不讓人難以理解。比起國內的其他大學,這兩所大學有著深厚的歷史。
  • 大國工匠名單挺起中國脊梁,但是北大清華去哪了?
    近日在網上看到一張大國工匠名單,意外的發現,北大清華的去哪了?毫不誇張的說,是這一位位科學家,挺起了中國的脊梁!託舉著中國走上偉大復興之路。毫不意外,這些科學家基本上都是出身名校。但是,身為中國最頂級的清華北大,為什麼只有一位?你要說,牛逼轟轟的和清華北大這些年只培養出了一位人才,我是絕對不相信的。
  • 清華北大畢業生去中學當老師,是否是人才的浪費?
    近年來經常可以看到一些清華北大畢業生畢業以後沒有從事科研活動,而是選擇去中學當老師。比如之前杭州一所中學招聘教師,結果在招聘的老師中大部分老師都畢業於清華北大,結果公布以後讓很多普通大學的畢業生驚呼以後就業更難了,當老師都需要和清華北大學生競爭了。
  • 清華北大為什麼少有大國工匠,人才都去哪兒了?
    然後,在事實層面,這張圖表裡的項目大多是國防、航天、航空領域的,在這些領域清華和北大的人才確實比較少。這是為什麼呢?我有一位朋友是清華大學畢業的文化自媒體作者,筆名是「五道口的顏學姐」。她寫了一篇文章《清華、北大為什麼沒有航空航天人才?清北的人才去哪裡了?》,解釋了這裡的歷史原因。
  • 清華北大的人才都去了哪裡?看所謂「報導」不可取
    01在事實層面,這張圖表裡大多是國防航天航空領域的,在這些領域清華和北大的人才確實比較少,這是為什麼呢?1934年,清華大學在機械系成立了航空工程組和航空研究所,顧毓琇擔任所長,設計製造出了中國第一架滑翔機和第一座航空風洞。
  • 街道辦名單「火」了,大批清華北大碩博士在此扎堆,人才的悲哀
    在中國,能夠做到家喻戶曉的大學非清華北大莫屬,這兩所高校不僅是國內的頂尖大學,也是世界的一流大學。能夠考上這兩所大學的學生,那基本上都是每年高考各省狀元,所以說這兩所高校是國內人才培養重要基地,每年為國家輸送大量的社會精英。在前段時間,清華北大是受爭議最大的兩所大學,因為它們每年拿到國家的經費是最高的,但人才流失卻是最嚴重的,留學國外就不回國發展了。
  • 那個高考成績接近滿分,卻被清華北大拒收的王德民,後來去了哪?
    ——趙翼《論詩》提到清華北大,相信大家都會想到「第一學府」的頭銜,這裡確實是一個人才輩出的學府,從這裡走出了數不勝數的青年才俊。想要進入這兩所學府,最好的辦法就是通過高考,取得優異的成績,但是有這麼一個天才,高考成績幾乎是滿分,但還是被這兩所學府拒之門外,他就是中國石油界的頂級專家王德民。
  • 清華北大畢業生只有40%留在北京?985院校畢業生去哪了?
    1.985學校的畢業生,畢業後去哪了?各地都有或多或少的985高校,多的十幾二十所,少的三四所甚至沒有。這些學生,畢業後,去哪了?與之相對應的,那些省份,都不知道怎麼形容,只能概括為「其他」了。3.清華北京畢業生只有40%留京這是從右邊數據看到的。大家是不是也覺得很驚訝?清華北大只有40%留北京,其餘六成是出國了 ,還是買不起學區房離開了?
  • 24位大國工匠,名單中清華僅一位北大沒有,網友:人才都去美國了
    最近,網友們對清華北大的質疑聲很多。令人詫異的是,清華北大並不在其中。網友們議論紛紛,為什麼清北不在榜單上。其中有一個網友的說法,得到了很多人的贊同:因為清北培養並輸送了大量人才出國。無獨有偶,之前某論壇發布的大國工匠名單,22人中有來自上海交通大學的、中國科學技術大學的,還有哈爾濱工業大學的,而來自清華的僅有一人,北大更是無緣上榜。
  • 為何清華北大培養的很多人才總是去為美國服務了?
    這樣您就可以繼續免費收到文章了,每天都有分享,完全是免費訂閱,請放心關注!小編創作不易,喜歡的話關注分享一下哦!祝您工作順心,天天賺大錢!清華、北大是中國最好的大學。我認為,清華畢業生通常是我們國家的棟梁。但實際上,很多清華畢業生對祖國貢獻不大,為什麼這麼說?看看這些領域就知道了!大飛機、航空總設計師、航母總設計師、先進戰機總設計師等等,竟沒有一個是來自清華北大。
  • 清華北大博士生去街道辦工作,是不是資源浪費?人才真的泛濫了嗎
    近日一則餘杭區街道辦招錄8名清華北大畢業生,包括數名博士生的新聞爆紅網絡。之所以如此吸睛,當然是因為清華北大天之驕子身份與區區街道辦這個崗位形成的天然對比。其實每年清華北大都會有很多畢業生到基層工作,並不稀奇。
  • 清華北大畢業生都去了街道辦,那普通人能去哪裡?
    名校畢業生扎堆去街道辦,最近幾條新聞,杭州餘杭區街道辦招聘了幾名工作人員,清一色的都是清華北大的碩士博士。還有深圳南山區一個街道辦副主任,竟然是哈佛大學的博士後,再想到去年深圳一所學校招聘老師,20人都是國內一流學校的畢業生,其中19人來自清華北大。
  • 清華、北大畢業生當小學老師,是不是人才浪費?總比去美國矽谷強
    導讀:清華、北大畢業生當小學老師,是不是人才浪費?過去,小學老師的學歷不高,尤其是在農村地區,高中生教小學的大有人在。相信如今為人父母的大學生,不少人有著這樣的記憶。筆者以為,清華、北大的學生進入到小學也並非壞事。當下的基礎教育,確實需要更多優秀人才。不過,我們需要留意的是,優秀教師培養學生應該給孩子樹立更多志向。畢竟科研技術的發展決然不是停留在課本之上,需要的是走出課堂,才能轉化為社會生產力,才能推動社會的進步。
  • 那個「懶得考清華北大」的廣東女生,最後考到哪去了
    說是有個16歲的廣東女生,揚言「懶得考清華北大」。對我來說,我感覺這話一點毛病都沒有。單看這句話,別說別人了,就連我都感覺她離「翻車」不遠了。但實際上,人家是真的懶得考清華北大。因為剛剛16歲,還正在上高二的她,以663分的成績被中國科學技術大學少年班學院錄取了。
  • 都說清華北大是為美國提供人才的後花園,真相究竟如何?
    提起中國最著名的高等學府,所有人不約而同地都會想到清華和北大。如果能夠邁入這兩所學府去學習,足以讓很多人對自己抱以羨慕的目光,但能邁入清華北大的確實少之又少,那山東省距離,一年60萬高考生,能邁入清華的只有不到200人。
  • 鄭強如果去清華北大任職,能留住更多人才嗎?網友:支持
    今年4月份,鄭強教授從浙江大學的黨委副書記的職位調離去了太原理工大學擔任書記。去太原理工大學上任的不久前鄭強教授十分「硬核」提出了自己對教育的一些看法和見解,也讓很多人再次看到了鄭強教授犀利又實務的身影。
  • 為什麼說清華北大是美國的人才培養基地?
    網上有人說清華北大是美國的人才培養基地?清華校長施一公,辭職去民辦,清華北大到底存在什麼問題?美國的一份制裁「實體清單」中有13所中國大學,卻沒有清華北大,意外暴露了中國大學的真正水平,引發了眾多網友的激烈吐槽。
  • 高考接近滿分,被清華、北大拒受的學霸王德民,後來去哪上學了?
    到了參加高考,考試中他的表現也很好,而且他想要上的學校就是清華和北大,當時,他報考了北大的物理系和清華的水利系。他的高考分數是將近滿分的,高考分數遠超清華、北大錄取線。但是,最終他被拒絕了。拒絕的原因是血統不純,畢竟是中瑞混血兒!現在對於這樣的事情,我們可能不理解。但是,一定不要忽視了時間。他參加高考的時候是1955年。
  • 人才都去哪了?清北畢業生到底去哪兒了?
    而吸收清北人才最多的「贏家」,也不是西方高校和企業。清華和北大兩所學校留學和就業選擇也體現出有趣的差別。讀研、留學或就業?整體來看,清華學生在2015-2019這5年時間裡,大部分本科生選擇國內讀研,這一比例平均達53.8%。
  • 聶輝華:考不上清華北大,連去街道辦都「不夠格」?
    到底是不是人才浪費?第一個問題:清華北大的博士去街道辦事處上班,是不是人才浪費?請注意,「浪費」的意思,不是說清華北大博士能否幹好招聘崗位的本職工作,而是指:其他學校其他學歷的人能不能同樣幹好這份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