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中國院士初選及本科畢業院校統計如下圖。作為國家最為頂尖級的人才,院士對於哪個國家都是不可多得的人才。在這一眾高校中,浙江大學和吉林大學可謂是出盡風頭。
但是作為中國最頂尖的清北卻在這一次評選中讓人失望,只拿到了第四第五的名次,並且和第一之間的差距更是一倍有餘。
這樣的結果實在讓人難以接受,作為中國最頂尖的學府,同時擁有中國最優質的生源和中國最完美的教育資源。按理說,清華北大應該是人才濟濟才對。
其實這樣的結果,也並不是清華北大才有的,幾乎在中國的頂尖高校中似乎都沒有留下人才。在這一次統計結果中作為985院校的復旦大學,甚至比不過大多數所謂的「雙非院校」。
而另外一份統計報告中的結果更是讓人瞠目結舌,難以接受。
NSF關於美國截至2015年博士畢業生的數據統計報告,裡面有部分內容涉及到外國留學生的去留比例和就業統計。
在這份統計結果中,中國有近90%的博士畢業生選擇永久定居美國。
任何一個國家培養一個博士都不是一朝一夕的事情,而大量的留美博士,怎能讓我們不痛心。
而根據清華大學2019年畢業生就業報告,在全部6785名畢業生中(不包括定向生)有1035人(15.3%)選擇出國深造,2836名本科畢業生中有699人(24.6%)選擇出國深造,2494名碩士畢業生中有137人(5.5%)選擇出國深造,1455名博士畢業生中有199人(13.7%)選擇出國深造。
對於清北畢業學子以及中國的博士,哪怕是一個流入別國,都讓我們痛心疾首,這一串串數字更是觸目驚心。
謝曉亮: 1984年畢業於北大化學系、獲學士學位,並在該系繼續攻讀研究生。他的研究重點是單分子光譜檢測及其在生命科學中的應用,2011年當選美國國家科學院院士。
陳雪梅: 1988 年畢業於北京大學生物學專業,獲學士學位。2013年當選美國國家科學院院士。
鄧興旺: 1982年獲北京大學生物學學士學;1985年獲北京大學生物學碩士學位。2013年當選美國國家科學院院士。
鬱彬:1984年畢業於北京大學數學系,2014年當選美國國家科學院院士。
吳皓:於1982年至1985年在北京大學接受醫學預科教育,2015年當選美國國家科學院院士。
戴宏傑:1989年獲中國清華大學學士學位,納米技術專家,2016年當選美國國家科學院院士。
這樣的人還有很多,包括復旦、上海交大、中科大等培養的人才也大量外流。
而從下面這張圖片可以知道,並不只有中國的博士定居美國。
我們不禁需要深思,為什麼中國的高端人才大量外流?
這裡是我找到的一份關於科學領域博士的薪資待遇:
美國生物醫學博士待遇(1美元=7人民幣):
平均早期職業年薪:$ 88,100
職業中期平均薪資:$ 133,000
中國生物醫學博士待遇(985博士畢業,以下均以985博士畢業為參考):
平均職業早期收入:20萬人民幣(注意是RMB)
職業中期平均薪資:30萬人民幣
美國化學工程博士待遇:
平均早期職業收入:$ 96,100
職業中期平均薪資:$ 146,000
中國化學工程博士待遇
平均職業早期收入:20萬人民幣左右(注意是RMB)
職業中期平均薪資:35萬人民幣左右
美國有機化學博士待遇:
平均早期職業年薪:$ 83,400
職業中期平均薪資:$ 146,000
中國有機化學博士待遇
平均職業早期收入:20萬人民幣左右(注意是RMB)
職業中期平均薪資:30萬人民幣左右
之所以拿生物和化學領域博士對比,是因為既是知乎勸退專業,又是國家最重要的前沿專業。
顯而易見,這樣的對比簡直不要太讓人感慨。我都不知道究竟應該說是我國的博士科研人員太不值錢,還是美國的科研人員太值錢。
如果單論薪水肯定不夠嚴謹,畢竟貨幣不同,但看數據並不能證明什麼!
於是我找到了房價相關的數據,畢竟房子是硬通貨。
按住宅平米來算,深圳幾乎是洛杉磯兩倍、北京是紐約兩倍,上海是芝加哥近4倍(被中國房價下了一跳)。
這裡我就不再比較美國的醫療和社會福利體系(因為實在差距太大)。
看到這裡,你似乎慢慢明白了為什麼名校的優秀人才爭先加入美國國籍。
但是反過來,我們必須正視自己得不足。
中國經歷了高速發展的幾十年,但是我們的人才卻不斷向外流出。
我們不能說我們這一代人不愛國了,我相信,每一個中國人的心中都一定是燃燒著一團熊熊的烈火。
但是我們不能一味只是以「愛國」為口號,要想留住我們的人才,我們更應該投入大量的資源。
希望有一天,我們不僅能夠留住我們的人才,還能讓中國如同現在的美國一樣,匯聚世界的人才、精英。
往期文章:
你對中國農業的誤解有多深
你的學歷將越來越不值錢
學歷從來就不等於能力
高考十年,只為上中科大
大學排行榜究竟有多少參考價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