盲從於「信」,必然損害「達雅」

2021-01-10 青年參考
盲從於「信」,必然損害「達雅」

作者 柳鳴九   青年參考  ( 2017年11月15日   15 版)

    編者按:11月12日上午,由翻譯界泰鬥柳鳴九先生發起、36位國內資深翻譯家出席的「譯道化境論壇」在京召開。

    1896年嚴復提出「信達雅」的翻譯標準,迄今已有120餘年,早已深植人心。但在翻譯界,關於這三個標準的討論一直在持續。據主辦方果麥文化介紹,此次論壇旨在研討以「化境」為標準的翻譯理念,為中外文化的交流做出更好的貢獻。

    論壇上,83歲的柳鳴九先生做了主旨發言,並授權本報刊發,以饗讀者。因篇幅所限,刊發時有刪節。

-

    翻譯家都是一群「搬運工」,一群「擺渡者」。

    我們一生的時間,幾乎都忙乎在文化橋梁的兩端,搬運著有巨大分量、深邃意義的文化產品,我們要把一件件內容豐富的貨物,從橋的那一端搬運到橋的這一端。我們有責任把有益於本土社會機體與自我精神主體的原汁養液輸送給大眾,使其心靈獲得靈動活躍的滋潤劑;我們有責任為本土的民眾帶來開闊的精神視野,帶來世界各異域各社會形態的歷史與現實複製品、真實的畫卷與圖像,種種臨摹的細節,以及人類在各個領域中認知世界、創造精神文明與物質文明的種種思想材料。

    翻譯乃文化之要務,經緯之大業。中國翻譯事業的開始,恰巧是中國人上下求索,尋找強國之道、富國之道的啟蒙時代。事業的出現,必然要求道路;道路的出現,必然使得事業出現更大的延伸、開拓與發展,嚴復與林紓正是在投身翻譯事業之後提出了翻譯工作的三大原則:信、達、雅。這是翻譯工作者從事這項工作必須達到的標準、必須遵守的藝術守則,而世人評論譯人譯品的時候,必須持信、達、雅三大標尺。總之,信、達、雅三大標尺為中國的翻譯事業圈出了第一個寬闊的平臺。

    魯迅的「硬譯說」、「直譯說」,則對這三大標尺發出了不同的聲音。魯迅翻譯中突出一個「直」字,似乎有特別強調「信」的意味,似乎把「信」與「直」置為至高無上的權威地位,而「譯」的生命線似乎就是「信」與「直」。

    無庸諱言,在共和國時期,魯迅的精神地位與學術地位要比新中國成立前的近半個世紀崇高得多,幾乎被供在一個神壇上,與此相應,在翻譯領域方面,魯迅無言的、沉默地享有著權威的地位,他似乎是一個永恆的標準,是一個絕對的尺度,他對「直譯」的精神與態度,影響著一兩代人約有一個世紀之久。在這一個世紀之內,極少有翻譯家、外國文學學者,對魯迅的權威地位提出異議,別說是挑戰了。我孤陋寡聞,據我所知,只有兩個人有這份膽子,直言魯迅的「直譯說」不合理——一位是梁實秋,一位是以學貫中西、博通古今、語言尖銳而著稱的錢鍾書。在他們看來,翻譯是給本國人看的,就必須符合國人習慣的詞彙、語句、文法規則、語言規律、修辭學美感,要叫國人「悅讀」,讀起來有美感,而不是讀起來費力。總之,要符合講究的、純正的修辭美學的追求。

    我感覺,在翻譯理念上,對「信」的絕對盲從,對原文的絕對符合,必然造成對「雅」和「達」的忽略、損害、游離與折扣,也就是我們常常所說的語法上的歐化與語調上的翻譯腔。看來,要把「信」、「達」、「雅」三個標準單獨化、獨立化,必然帶來翻譯工作中、翻譯作品中的某種局限性與病態。

    如果還原到實踐本身,事實似乎要簡單一些:那就是面對著一篇原文的文本,先把它攻讀下來,對每一個意思、每一個文句、每一個話語都徹底弄懂,對它淺表的意思與深藏的本意都了解得非常透徹,然後,以準確、貼切、通順的詞彙,以純正而講究的修辭學打造出來的文句,表達為本國的語言文字。簡而言之,翻譯就這麼回事,但這裡有一個嚴格的關卡,那就是要看譯文的這些修辭意圖與審美追求是否符合原文的形態與意念。過了「信」這一關的「達」,才是真正有資格的「達」,而這種翻譯實踐,往往不僅被認為譯得「信」,而且被稱為「譯得活」。但是「活」,仍然不過是「譯得活」或為「不活」,還不能說是水乳交融的「化」。

    按照錢鍾書先生的說法,作品從一國文字變成另一國文字,既不生硬牽強,又能保存原有風味,就算入於「化境」;這種翻譯是原作的投胎轉世,軀殼換了一個,精神姿態依然故我。照此說來,好的翻譯實踐,不是別的,就是進入了奇妙的化境。

    中國譯道的「化境說」具有堅實的哲學基礎,是中國傳統美學思想的延伸與發展,也是中國翻譯事業更進一步,達到豐富多彩新景觀的有效途徑。

    ▋作者為中國社會科學院外國文學研究所研究員、教授,中國社會科學院終身榮譽學部委員。

    編者按:11月12日上午,由翻譯界泰鬥柳鳴九先生發起、36位國內資深翻譯家出席的「譯道化境論壇」在京召開。

    1896年嚴復提出「信達雅」的翻譯標準,迄今已有120餘年,早已深植人心。但在翻譯界,關於這三個標準的討論一直在持續。據主辦方果麥文化介紹,此次論壇旨在研討以「化境」為標準的翻譯理念,為中外文化的交流做出更好的貢獻。

    論壇上,83歲的柳鳴九先生做了主旨發言,並授權本報刊發,以饗讀者。因篇幅所限,刊發時有刪節。

-

    翻譯家都是一群「搬運工」,一群「擺渡者」。

    我們一生的時間,幾乎都忙乎在文化橋梁的兩端,搬運著有巨大分量、深邃意義的文化產品,我們要把一件件內容豐富的貨物,從橋的那一端搬運到橋的這一端。我們有責任把有益於本土社會機體與自我精神主體的原汁養液輸送給大眾,使其心靈獲得靈動活躍的滋潤劑;我們有責任為本土的民眾帶來開闊的精神視野,帶來世界各異域各社會形態的歷史與現實複製品、真實的畫卷與圖像,種種臨摹的細節,以及人類在各個領域中認知世界、創造精神文明與物質文明的種種思想材料。

    翻譯乃文化之要務,經緯之大業。中國翻譯事業的開始,恰巧是中國人上下求索,尋找強國之道、富國之道的啟蒙時代。事業的出現,必然要求道路;道路的出現,必然使得事業出現更大的延伸、開拓與發展,嚴復與林紓正是在投身翻譯事業之後提出了翻譯工作的三大原則:信、達、雅。這是翻譯工作者從事這項工作必須達到的標準、必須遵守的藝術守則,而世人評論譯人譯品的時候,必須持信、達、雅三大標尺。總之,信、達、雅三大標尺為中國的翻譯事業圈出了第一個寬闊的平臺。

    魯迅的「硬譯說」、「直譯說」,則對這三大標尺發出了不同的聲音。魯迅翻譯中突出一個「直」字,似乎有特別強調「信」的意味,似乎把「信」與「直」置為至高無上的權威地位,而「譯」的生命線似乎就是「信」與「直」。

    無庸諱言,在共和國時期,魯迅的精神地位與學術地位要比新中國成立前的近半個世紀崇高得多,幾乎被供在一個神壇上,與此相應,在翻譯領域方面,魯迅無言的、沉默地享有著權威的地位,他似乎是一個永恆的標準,是一個絕對的尺度,他對「直譯」的精神與態度,影響著一兩代人約有一個世紀之久。在這一個世紀之內,極少有翻譯家、外國文學學者,對魯迅的權威地位提出異議,別說是挑戰了。我孤陋寡聞,據我所知,只有兩個人有這份膽子,直言魯迅的「直譯說」不合理——一位是梁實秋,一位是以學貫中西、博通古今、語言尖銳而著稱的錢鍾書。在他們看來,翻譯是給本國人看的,就必須符合國人習慣的詞彙、語句、文法規則、語言規律、修辭學美感,要叫國人「悅讀」,讀起來有美感,而不是讀起來費力。總之,要符合講究的、純正的修辭美學的追求。

    我感覺,在翻譯理念上,對「信」的絕對盲從,對原文的絕對符合,必然造成對「雅」和「達」的忽略、損害、游離與折扣,也就是我們常常所說的語法上的歐化與語調上的翻譯腔。看來,要把「信」、「達」、「雅」三個標準單獨化、獨立化,必然帶來翻譯工作中、翻譯作品中的某種局限性與病態。

    如果還原到實踐本身,事實似乎要簡單一些:那就是面對著一篇原文的文本,先把它攻讀下來,對每一個意思、每一個文句、每一個話語都徹底弄懂,對它淺表的意思與深藏的本意都了解得非常透徹,然後,以準確、貼切、通順的詞彙,以純正而講究的修辭學打造出來的文句,表達為本國的語言文字。簡而言之,翻譯就這麼回事,但這裡有一個嚴格的關卡,那就是要看譯文的這些修辭意圖與審美追求是否符合原文的形態與意念。過了「信」這一關的「達」,才是真正有資格的「達」,而這種翻譯實踐,往往不僅被認為譯得「信」,而且被稱為「譯得活」。但是「活」,仍然不過是「譯得活」或為「不活」,還不能說是水乳交融的「化」。

    按照錢鍾書先生的說法,作品從一國文字變成另一國文字,既不生硬牽強,又能保存原有風味,就算入於「化境」;這種翻譯是原作的投胎轉世,軀殼換了一個,精神姿態依然故我。照此說來,好的翻譯實踐,不是別的,就是進入了奇妙的化境。

    中國譯道的「化境說」具有堅實的哲學基礎,是中國傳統美學思想的延伸與發展,也是中國翻譯事業更進一步,達到豐富多彩新景觀的有效途徑。

    ▋作者為中國社會科學院外國文學研究所研究員、教授,中國社會科學院終身榮譽學部委員。

相關焦點

  • 「信、達、雅」的翻譯標準
    網友Skila給我發郵件,說她最近才知道,翻譯外國文學作品,有三個標準,分別是「信、達、雅」,也就是忠實、通順、美好。Skila希望我舉一個簡單的例子(她剛上大學一年級),介紹一下怎樣才能讓譯文達到「信、達、雅」的標準。我本人不是英語專業畢業,也沒有翻譯過外國文學作品,按理說沒有資格談這個問題,不過我還是想根據我的一點體會,簡單聊一聊。   首先請看下面這段文字,這是17世界英國女詩人Katherine Philips的一首詩的前四行,是我在Google檢索時偶然發現的。
  • 學習《絕望主婦》字幕翻譯的「信、達、雅」
    先科普一下,「信、達、雅」是英語翻譯中的高標準,簡單講就是準確、通順、自然,符合我們國人的理解和說法。《絕望主婦》第一季第一集中,把網絡詞典能夠翻譯得清楚的片段除去,還有兩處地方直譯會出現很奇怪的說法。
  • 《翻譯官》:高級翻譯當然與愛情一樣「信、達、雅」
    嚴復在《天演論》序中他說:「譯事三難:信、達、雅。」 「信」是忠於原作,「達」是忠於讀者,「雅」是對於文學語言的忠誠。這是翻譯官的三個原則,三件難事兒,何嘗不是愛情的三座大山呢。「信任」是愛情的基石,本劇中也不乏這樣的橋段,來自母親的刁難、來自哥哥的舊情,都讓喬菲和程家陽的愛情基石晃動,直到最後兩個人接受的考驗越來越大,愛恨情仇,生離死別。
  • 翻譯角色扮演類遊戲如何達到 「信、達、雅」的標準
    本文將「信、達、雅」的翻譯理論應用於遊戲翻譯,分析了角色扮演類遊戲翻譯的特性和應採取的策略和原則,探討了「信、達、雅」在翻譯實例中的運用。所以在遊戲特殊事件文本的翻譯上,譯者應當力求以「信」和「達」為主,儘可能地忠實於原文內容和行文風格,最大程度地保證遊戲信息不出現漏譯或誤譯的情況。「達」使文字通順,以此來減少玩家可能存在的閱讀障礙,從而確保遊戲中的重要信息準確詳盡。
  • ...聯合達伯舒®(信迪利單抗注射液)用於治療二線及以上晚期宮頸...
    、雙盲、對照的多中心II期關鍵臨床研究(NCT04590599)已完成首例患者入組及給藥。 該研究是一項在中國開展的評估IBI310或安慰劑聯合達伯舒®(信迪利單抗注射液)用於經一線及以上含鉑化療失敗的晚期宮頸癌的有效性和安全性的隨機、雙盲、對照的平行隊列II期關鍵臨床研究。本研究計劃納入174例一線及以上含鉑化療失敗或不能耐受的晚期宮頸癌受試者。
  • 法律術語,如何追求翻譯的信和達
    儘管我國的翻譯活動能追溯到很久之前,發展期間關於翻譯的原則,也有不少翻譯家提出諸如「等效論」「和諧說」「信達優」等理論,但嚴復在《天演論》中提及「譯事三難:信、達、雅」之後,便成為文學翻譯所廣泛認同的標準,「信」和「達」對術語翻譯也有指導意義。「信」,指的是要求譯文必須準確。
  • 2018箏樂雅集即將揭幕
    宋心馨廣州日報訊 (全媒體記者 張素芹)「箏樂雅集」系列,是星海音樂廳於2017年推出的國樂推廣探索。將於本月揭幕的「2018年箏樂雅集」系列,將繼續邀請活躍於當今樂壇的傑出中青年古箏名家上演當代高水準的專業級箏曲及各傳統箏派名曲,更有古箏大師王昌元應邀從美國歸來,再現《戰颱風》《高山流水》等經典。15日晚,「2018箏樂雅集」系列的首場音樂會——樊慰慈、吳莉、宋心馨古箏音樂會將在星海音樂廳交響樂廳奏響。
  • 翻譯「信達雅」之我見
    「信達雅」是嚴復率先提出的,一直為翻譯界普遍認定。但我認為翻譯只有一個「信」字。既然」信「了,就自然「達」了。而這個」雅「字,多為人誤解。有些老翻譯,將英語詩歌用漢語詩詞譯出,自稱高雅,其實兩者根本達不到」信「。
  • 微博、百度貼吧遭網信辦點名 涉傳播未成年人不雅內容
    【TechWeb】10月14日消息,國家網信辦官網今日公布2020「清朗」專項行動暨網課平臺專項整治依法查處第三批存在問題網站,微博、百度貼吧等多個網站和APP被點名。
  • 多項數據達優 3號盲測顯示器評分:50分
    此次,中關村在線打破傳統,特此上線「顯為人知」大型電競類顯示器盲測項目,在指導用戶消費的同時,真實的曝光測試產品。  本次盲測,我們羅列了時下多個渠道、電商銷售平臺,最終選定共10款「電競顯示器」產品,這些產品都帶有「電競」字眼進行宣傳,並且銷量在各平臺非常可觀;而且我們介於目前消費者們的使用習慣和觀賞感受,將所有產品的尺寸定格在27吋。
  • 媒體:翻譯中國文學也能「信達雅」嗎?
    原題:翻譯中國文學也能「信達雅」嗎隨著世界文化交流的日趨豐富,中國文學已經受到世界各國越來越多的重視。尤其是2012年中國作家莫言獲得諾貝爾文學獎後,大量的中國當代文學作品開始走出國門,在這其中,翻譯發揮著至關重要的橋梁作用。
  • 盲盒線上消費呈爆發式增長 消費增速達400%以上
    原標題:盲盒線上消費呈爆發式增長,消費增速達400%以上   CBNData發布的《2020跨境
  • 致翻譯專業弟子的第3封信
    選他的理由,就是因為他提出的「信達雅」三個字最值得琢磨。而且,翻譯成英文版本更值得琢磨。      「窮理與從政相同,皆貴集思廣益。」這句話在嚴復的《天演論·譯例言》倒數第2段。嚴復是贊成討論和交流的。2      關於「信、達、雅」,嚴復在譯例言裡的原話是「譯事三難」。他沒明確說這三個字是翻譯的「標準」。
  • 宋詞英譯之難,信、達、雅都不容易做到
    而翻譯的三個標準,信、達、雅,在宋詞英譯時,都是很難做到的。
  • 開春果園被忽視的小蟲——綠盲蝽
    一、綠盲蝽的危害習性及防治難點綠盲蝽是蝽象類,由於蟲體顏色與葉片顏色相差無幾,蟲體小,隱蔽性強,一般很難發現。當溫度達10度以上,溼度達70%,蟲卵開始孵化,4~5月份達卵孵化盛期,出蜇不整齊,卵、若蟲、成蟲世代重疊,幾乎危害所有果樹類,蘋果、梨、桃、櫻桃、棗樹、葡萄及大田作物的嫩尖、嫩葉、花蕾、幼果。如果防治不力,嫩尖嫩葉叮咬後,出現紅褐色小點,隨著葉片的長大變成無數小孔,皺縮甚至撕裂,嚴重影響葉片光合作用。
  • 專家點評 | 追求「信達雅」的教學境界
    ——江蘇省無錫市蠡湖中心小學  石瑤「信」「達」「雅」是中國近代著名教育家、翻譯家嚴復先生在翻譯《天演論》時提出的,他說:「譯事三難:信、達、雅。求其信已大難矣,顧信矣不達,雖譯猶不譯也,則達尚焉。」教師手中的一篇篇教材都是中文,不需要翻譯學生就能讀懂,但教師在帶著學生解讀文本的過程中,是否能做到「信」「達」「雅」呢?
  • 她從於清華的哲學系畢業,不顧反對進入了佛門,後來發生了什麼
    從於清華哲學系畢業的女孩不顧她的反對,把頭髮剃成了佛門怎麼了?一、從清華畢業的女孩在我國,家長和社會對高考生的關注度一直很高。尤其是那些在高考中取得優異成績,能夠被清華大學、北京大學錄取的人,往往受到人們的稱讚。
  • 【忙、茫、盲的人生 】
    盲盲就是看不見。林後四4:「在他們裡面,這世代的神弄瞎了他們這不信者的心思,叫基督榮耀之福音的光照,不照亮他們……」。徒二十六18:「我差你到他們那裡去,叫他們的眼睛得開,從黑暗轉入光中,從撒但權下轉向神,又因信入我,得蒙赦罪,並在一切聖別的人中得著基業。」願我們都轉向祂,從一切的忙碌中轉向祂,從人生的迷茫中轉向祂,從撒但的瞎眼盲目中轉向祂。
  • 馬拉加主帥不雅視頻門後續:傳播視頻者被捕
    虎撲1月11日訊 本周在西班牙鬧得沸沸揚揚的馬拉加主帥「不雅錄像」事件在今天凌晨出現進展:一名41歲男子在科爾多瓦當地被捕,此人被認為是最初洩露和傳播關於馬拉加主帥維克託-桑切斯的不雅視頻,目前安達盧西亞當地警方仍然在繼續調查之中。
  • 雅創電子:通過收購向IC設計領域發力
    雅創電子:通過收購向IC設計領域發力 Lee 發表於 2020-12-08 09:29:52 日前,在《業績增長乏力,分銷商雅創電子過度依賴日韓供應商》一文中,集微網報導了雅創電子存在業績增長乏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