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共中央臺辦、國務院臺辦主任劉結一在兩岸領導人歷史性會晤5周年座談會上講話。(中國臺灣網 尹賽楠 攝)
兩岸領導人歷史性會晤5周年座談會6日在北京舉行。中共中央臺辦、國務院臺辦主任劉結一,海協會會長張志軍出席座談會並講話。
劉結一指出,5年前舉行的兩岸領導人歷史性會唔,是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引領推動兩岸關係和平發展、推進祖國和平統一進程的重大舉措,開創了兩岸領導人直接對話溝通的先河,將兩岸政治互動提升到新高度,成為兩岸關係發展進程中的重要裡程碑。會晤鞏固了「九二共識」作為兩岸關係和平發展政治基礎的關鍵地位和作用,表明兩岸中國人完全有能力、有智慧解決好自己的問題。面對當前複雜嚴竣的臺海形勢,要深入貫徹習近平總書記關於對臺工作的重要論述和黨中央對臺工作決策部署,牢牢把握兩岸關係發展正確方向,要堅決捍衛一個中國原則和「九二共識」,堅決遏制「臺獨」分裂和外部勢力幹涉,堅定推動兩岸關係和平發展、融合發展,要團結廣大臺灣同胞共創民族復興的美好未來,共享祖國統一的無上榮光。
海協會會長張志軍在兩岸領導人歷史性會晤5周年座談會上講話。(中國臺灣網 尹賽楠 攝)
張志軍結合親身經歷表示,兩岸領導人圍繞推進兩岸關係和平發展、致力民族偉大復興的主題,就當時兩岸關係發展中的重大問題坦誠交換意見,達成積極共識,是兩岸雙方在「九二共識」基礎上不斷增進政治互信的重要體現,彰顯了兩岸中國人務實解決政治分歧問題的政治智慧,指明了兩岸關係發展的目標和方向,意義重大、影響深遠。他表示,海協會將認真學習貫徹習近平總書記關於對臺工作的重要論述,以紀念兩岸領導人歷史性會晤5周年為契機,更加奮發有為地開展工作,為推動兩岸關係和平發展和祖國統一進程貢獻力量。
民革中央副主席張伯軍、中國國民黨大陸事務部前主任黃清賢等6位兩岸嘉賓在座談會上發言,高度評價兩岸領導人歷史性會晤的成果和影響,強調兩岸同胞應和衷共濟、共同奮鬥,共創民族復興美好未來。
座談會現場。(中國臺灣網 尹賽楠 攝)
座談會由中共中央臺辦、國務院臺辦舉辦,有關民主黨派、人民團體和兩岸企業家峰會大陸方面理事會負責人,涉臺專家學者、臺灣同胞等共60餘人參加。
兩岸領導人歷史性會晤五周年座談會
與會嘉賓解讀深遠意義
在此次兩岸領導人歷史性會晤五周年座談會上,來自兩岸的與會嘉賓解讀了兩岸領導人歷史性會晤的重要意義,也深刻思考五年來兩岸關係的跌宕起伏。
海峽兩岸關係法學研究會副會長周志懷表示,「習馬會」是歷史性的會晤,邁出了歷史性的一步。兩岸領導人會晤延伸出了兩岸關係的定位、國際空間、臺海安全等一系列問題,是推進兩岸關係和平發展的重要模式。
周志懷認為,只要我們堅定的執行我們和平發展的道路,兩岸關係沒有邁不過去坎,沒有解決不了的問題。
中國國民黨大陸事務部前主任黃清賢表示,兩岸關係雖然受到外部勢力,特別是美國的幹預和影響,但與大陸繼續交流交往,才能讓臺灣人民獲得更多的福祉。
廈門大學臺灣研究院院長李鵬認為,這次兩岸領導人會晤五周年座談會的召開,充分展現了大陸對兩岸關係和平發展,對兩岸最終走向完全統一堅定的信心跟決心。
「習馬會」屆滿5周年
臺灣社會籲民進黨當局正視「九二共識」
11月7日,「習馬會」屆滿五周年,馬英九基金會也將舉辦研討會,對這一歷史事件進行重溫和回顧,有親歷者表示,「習馬會」對於兩岸關係發展有重大啟示作用,更奠定了「九二共識」是兩岸的互信根本基礎,維護好這個精神,兩岸關係才能和平穩定發展。
臺灣淡江大學大陸研究所榮譽教授趙春山是「習馬會」的幕後推手之一,也是親歷者,回想五年前兩岸領導人會面的場景,他仍記憶猶新,但如今令他遺憾的是,兩岸關係每況愈下,原因正在於民進黨當局不承認「九二共識」。
臺灣中國文化大學社科院長趙建民認為,我們覺得「習馬會」要辦研討會的目的 就是兩岸怎麼樣能夠回到談判桌上,兩岸第一個要和平, 第二個把自己發展得好一點, 這到今天還是我們要努力的方向。
五年過去,兩岸關係陷入停滯,原因正在於「臺獨」分裂勢力破壞「九二共識」這一政治基礎,趙建民表示,目前是兩岸關係最危險的時候,新黨副主席李勝峰也呼籲民進黨當局,應正視「習馬會」給兩岸關係和平發展帶來的啟示。
臺灣《旺報》今天也發表社評指出,「習馬會」最大的意義在於兩岸擁有「九二共識」這個共同政治基礎,沒有這個對話基礎,就沒有「習馬會」,評論並請蔡英文要從「習馬會」兩位領導人建立的共同基礎上出發,處理好兩岸關係。
回憶「習馬會」「這一歷史性的一刻,廈門市臺商協會會長吳家瑩表示,當年自己在電視機前觀看兩岸領導人握手瞬間,感動萬分。他認為,未來兩岸關係要向好的放心發展,應該建立一個共同的政治基礎,包容溝通,為人民群眾對美好生活的嚮往服務。
廈門大學臺灣研究院政治研究所所長陳先才表示,在「習馬會」屆滿五周年時候舉辦研討會,傳出一個清晰的信號,兩岸要和平穩定發展,雙方就要有穩定的基石,那就是堅持一個中國原則。臺灣問題本質上是中國內部事務。五年前的「習馬會」,也用行動向世人表明,兩岸中國人完全有能力,有智慧來解決好自己的問題。
(圖片出處除特別註明外,均來源於網絡,轉載誠請註明出處「今日海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