臺灣學者:「習馬會」強調一中原則 具裡程碑意義

2021-01-09 中國新聞網

臺灣學者:「習馬會」強調一中原則 具裡程碑意義
2015-11-07 20:46:03來源:中國新聞網作者:${中新記者姓名}責任編輯:

    11月7日下午,兩岸領導人習近平、馬英九在新加坡香格裡拉大酒店會面。15時許,習近平、馬英九相向而行,握手致意。這是1949年以來兩岸最高領導人首次會面。大批記者在現場採訪,記錄歷史一刻。 中新社記者 廖攀 攝  

視頻:習近平同馬英九會面  來源:央視綜合

  中新社北京11月7日電 (記者 陳小願)兩岸領導人習近平、馬英九7日在新加坡會面。多位臺灣學者接受中新社記者採訪時表示,「習馬會」向外界宣示了一個中國原則,在兩岸關係發展史上具有裡程碑意義。

  臺灣大學政治學系副教授張登及在臺北收看了「習馬會」的電視直播。他接受中新社記者電話採訪時指出,大陸方面此前曾提過「兩岸雖未統一,但領土和主權未分裂」,臺灣方面表述雖有不同,但並不會因為國家未統一就變成「一中一臺」或「兩個中國」。此次會面,雙方都強調堅持「九二共識」,都表示兩岸屬於同一個國家、同屬中華民族。「以『習馬會』這種兩岸最高級別會面的方式強調兩岸共同的政治基礎,是這次會議最重要的歷史性意義。」

  張登及說,「習馬會」得以成行,雙方以「先生」雙稱,顯示了雙方願意以務實、誠懇和平等的態度解決兩岸的難點問題,在兩岸關係發展史上具有裡程碑意義。

  臺灣政治大學兩岸政經研究中心主任魏艾接受中新社記者採訪時表示,雖然期待「習馬會」一次解決兩岸政治互信的問題並不現實,但這是一個好的開始。「習馬會」提高了兩岸關係和平發展的層級,意義深遠,必將載入史冊。

  魏艾目前正在北京拜訪智庫。他透露,部分兩岸學者對「習馬會」此時成行感到「突然」和「驚訝」,但大家普遍對此會的舉行持肯定態度,認為這將為兩岸關係和平發展注入動力。

  成功大學政治經濟學研究所教授丁仁方受訪時表示,2008年兩岸關係迎來和平發展的歷史性轉折。七年後的今天,兩岸關係再次面臨方向和道路選擇。「習馬會」此時舉行,具有承前啟後的意義。

  他指出,基於臺灣目前複雜的政治生態,雖然臺灣內部可能對此會有不同看法,但誰都不能否定其歷史意義。他說,「習馬會」上雙方都提及體現一個中國原則的「九二共識」,都表示希望在共同的政治基礎上繼續推動兩岸關係和平發展,這對兩岸關係的未來意義重大。(完)

相關焦點

  • 「習馬會」5周年 兩岸各界高度評價歷史和現實意義
    面對當前複雜嚴竣的臺海形勢,要深入貫徹習近平總書記關於對臺工作的重要論述和黨中央對臺工作決策部署,牢牢把握兩岸關係發展正確方向,要堅決捍衛一個中國原則和「九二共識」,堅決遏制「臺獨」分裂和外部勢力幹涉,堅定推動兩岸關係和平發展、融合發展,要團結廣大臺灣同胞共創民族復興的美好未來,共享祖國統一的無上榮光。
  • 多數民眾贊成習馬會 臺主流媒體勸蔡英文接受「一中」
    【環球時報綜合報導】「習馬會」後,島內主流民意紛紛表示支持,與此同時也出現一些雜音。而無論支持與否,明年選出的臺灣新領導人都必須面對「習馬會」後的兩岸新局,尤其民進黨主席蔡英文一旦勝選,兩岸關係必將成為她的重要「家庭作業」,無可避免。連日來,島內民意紛紛敦促她正視「九二共識」。
  • 「習馬會」馬英九不提「臺灣自由選擇」 讓蔡英文失望了
    「習馬會」上,兩岸領導人重提「九二共識」,強調反對臺獨,讓民進黨有些坐不住了。今天晚間,民進黨主席蔡英文公開宣稱對馬英九「非常失望」。臺灣學者評論稱,立意良善的習馬會,在臺灣大選期間,相當於將了不承認九二共識的蔡英文一軍。
  • 11月7日、新加坡,「習馬會」為何選在此時此地?
    他表示,即將舉行的兩岸領導人會面將開啟兩岸領導人直接交流溝通的先河,有利於兩岸雙方增進互信,鞏固共同政治基礎,推進兩岸關係和平發展,維護臺海和平穩定,是兩岸關係發展史上具有裡程碑意義的大事。    張志軍強調,此次會面雙方以兩岸領導人身份和名義舉行、見面時互稱「先生」,是經雙方商定的。這是在兩岸政治分歧尚未徹底解決的情況下根據一個中國原則作出的務實安排,體現了擱置爭議、相互尊重的精神。綜合考慮各種因素,這次兩岸領導人會面安排在新加坡舉行。
  • 對話 鄭永年:「習馬會」為影響臺灣大選?太低估大陸了!
    對於這次具有標誌性意義的「握手」,新加坡本地學者又有什麼樣的觀察視角?11月9日,政知道(微信ID:upolitics)專訪新加坡國立大學東亞研究所所長鄭永年。這位長期致力於中國問題研究的學者認為,最為關鍵的一點是,會面雙方都堅持「九二共識」,並強調中華民族的復興。「我想,這是『最大的公約數』。」
  • 「習馬會」結果 蔡英文酸:對馬英九很失望
    民進黨2016臺灣地區領導人參選人蔡英文昨天到臺中市,幫綠營「立委」參選人站臺造勢時,針對「習馬會」兩度直言「很失望!」她說,在「習馬會」前,已多次提醒馬英九,必須注意尊嚴,還有臺灣民眾所期待的透明、公開。
  • 獨家揭秘:「習馬會」是怎樣煉成的?
    萬眾矚目的「習馬會」今天將在獅城登場。自2008年兩岸關係迎來重大轉折以來,關於兩岸領導人的會面,一直是兩岸乃至全球關注的話題。
  • 【關注世紀之握】「習馬會」,假如出現在試卷上,你會怎麼解答?
    各位老師、家長,相信這兩天大家一定都關注到了一件大事——那就是11月7日,兩岸領導人習近平與馬英九在新加坡會面,在兩岸關係發展史上寫下了具有裡程碑意義的重要一頁。馬英九在會面後,則在臉書發文談了「習馬會」,稱「今天,我與習近平先生,分別以臺灣與大陸領導人的身份,穿越66年的時空,伸手相握,握著兩岸的過去與未來,也握著中華民族振興的希望,深具歷史意義」。既然「深具歷史意義」,今年這麼具有歷史意義的題我們怎麼能不考呢?如果「習馬會」出現在試卷上你準備好怎麼作答了嗎?現在就為您好好規劃規劃,碰到「習馬會」,我們如何答!
  • 「習馬會」為何選址新加坡?(不看不知道)
    輿論認為此次會面在兩岸關係發展史上具有裡程碑意義,這將有利於兩岸雙方加強溝通、增進互信、管控矛盾分歧,鞏固共同政治基礎,推進兩岸關係和平發展,維護臺海和平穩定,也有利於地區和平穩定。關於這次即將開啟的「習馬會」,哪些問題最值得關注?本網梳理出十個熱點:。1、如何促成?
  • 「習馬會」第一句話說啥?雙方打什麼顏色領帶?晚飯吃啥?
    這是歷史性的一刻,也是兩岸關係史上的裡程碑。兩岸同屬中國,中國自古是禮儀之邦,兩岸領導人首次會面,除了兩人談什麼之外,禮儀如何安排、晚餐吃什麼、互相贈送的禮物是什麼,這一切都會引發人們的好奇心,同時背後也有豐富的含義。本文將從歷史走到現在,梳理上述諸多細節。一、如何見面?
  • 馬英九把「一中各表」說成「一國兩制」
    另據臺灣自由時報報導,「總統」府發言人陳以信22日晚也特別澄清,馬致詞要說的是「一中各表」,這是致詞時口誤,呼籲外界不要見獵心喜。國民黨22日下午在板橋第二體育場舉辦121歲黨慶,現場聚集了近3萬的支持者一同來為國民黨加油打氣。不分男女老幼,大家手拿白色的加油棒,「國旗」、「黨旗」飄揚,選舉激情HIGH翻天。
  • 「習馬會」客家人將又一次被歷史銘記
    2015年11月4日,中共中央臺灣工作辦公室、國務院臺灣事務辦公室主任張志軍宣布,11月7日兩岸領導人習近平先生、馬英九先生將於新加坡會面,就推進兩岸關係和平發展交換意見。「習馬會」因其對兩岸關係的重大意義,必將受到全球媒體的廣泛關注。
  • 升鬥小民看「習馬會」:對增進兩岸同胞福祉意味深遠
    好不容易聽到同排兩位白領模樣的男子提到了「習馬會」的字眼,結果只是在討論「習大大」和「小馬哥」吃什么喝什麼,絲毫不帶政治意味,自無所謂看好或批評、創舉或黑箱之說。  到了廈門,驅車前往華僑大學的途中。「神州專車」的司機得知我從臺灣來參加兩岸關係研討會。
  • 學者:所謂「臺北法案」擋不住國際社會認同一中原則的大趨勢
    中新社北京3月28日電 (記者 鄭巧)針對美國近日籤署所謂「2019年臺北法案」,多位大陸知名涉臺學者28日接受中新社記者採訪時表示,該法案擋不住國際社會認同一中原則的大趨勢,民進黨當局企圖通過美國支持拓展「國際空間」,完全是緣木求魚。
  • 「習馬會」 蔡英文要走馬英九搭的「橋」?(系列評論三)
    賈不妙(特約評論員)    「我們遭到突襲了」,這是蔡英文聽到「習馬會」第一時間脫口而出的話,這句話透露民進黨從頭到尾都沒有掌握兩岸領導人會面的消息,也凸顯小英沒有未雨綢繆的危機意識,接下來她對「習馬會」的危機處理就是荒腔走板,反遭第三勢力在明年初瓜分「不分區立委」的政黨票。
  • 臺灣女主播盼"習馬會"結碩果 稱讚大陸給予臺灣"經貿支持"
    【摘要】臺灣中天新聞知名女主播盧秀芳長期關注海峽兩岸的交流,曾在中國大陸電視節目中多次亮相,為大陸觀眾熟知。今天上午,特地從臺灣趕來報導「習馬會」的她在新加坡香格裡拉大酒店接受了浙報集團特派記者專訪。 浙報集團特派記者童俊(右一)專訪臺灣中天新聞知名女主播盧秀芳。
  • 川普蔡英文都應清楚「一中」不可撼動
    如果想推翻「一中政策」,川普就要徹底思考其後果。歐巴馬很明確地提醒川普,不管你是否想在南海議題上用國際法與軍事行動和中國抗衡,但「臺灣屬於中國一部分」這件事,是中國最深層的國家利益問題,若要挑戰「一中政策」,勢將有嚴重的後果。解讀歐巴馬話中所說的抽象意義,正是「一中框架」的不可撼動性。
  • 臺灣無緣RCEP恐與全球脫鉤!回歸一中原則是解方
    種種跡象都顯示出,RCEP對臺灣經濟與產業的負面影響,可能遠比想像中來得大。島內經濟學者示警民進黨:別讓臺灣在全球供應鏈脫鉤臺灣經濟研究院研究九所所長譚瑾瑜在《中國時報》投稿表示,國際知名智庫彼特森國際經濟研究所(PIIE),早已得出CPTPP及RCEP對於全球實質所得為正面效益的結果。
  • 以「臺灣」稱呼中國臺灣,加拿大高校公然挑釁一中原則!
    臺灣當局的抗議迫使後者作出讓步,將臺灣地圖單獨列出。無論是臺灣當局還是少數外國政客或組織,在稱呼上搞小動作,都無法改變「一中」的事實。世界上只有一個中國,不得將臺灣列為獨立國家早已成為國際共識。2018年,全球44家航空公司應中國大陸要求糾正錯誤,修改了將臺灣列為「國家」的不當做法。我國外交部多次聲明,世界上只有一個中國,臺灣是中國領土不可分割的一部分。
  • 從「習馬會」看「習蔡會」 內外條件都不成熟
    盤點2015年「習馬會」的成因和過程,可以判斷出現在蔡當局和北京在這個議題上有多遙遠,短期內「習蔡會」這個議題,恐難端上檯面。    包括臺灣淡江大學榮譽教授趙春山在內的一批學者和智庫,早在「習馬會」前2年,約2013年左右,就開始呼籲兩岸應該推動領導人會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