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天放出來了一個大招:維基百科創始人Larry的免費自拼網站,一時間炸出了很多平時默默潛水的讀者朋友。
一直都有朋友說:默默關注著這個寶藏公號。
因為寶藏所以捨不得分享?!
每當聽到這種話,我真的是哭笑不得。
難道我就這麼見不得人嘛(快把我分享出去)~~
大膽點,分享出去,讓更多需要的人看到我們。同頻的人一起走,才能在英語學習這條道路上走得更遠。
有了更多的督促,我也會更加勤勉,不敢懈怠!所以,咱們來個小約定:我來負責給大家送乾貨,大家幫我分享轉發。
各司其職,咱們這艘船才能乘風破浪,一往無前!
開號以來,不管是後臺留言、還是微信私信,經常能收到讀者朋友們發來關於孩子英語啟蒙的諮詢。主題方向無所不包,囊括了英語啟蒙的各個階段。
這些諮詢看下來,我就一個印象:
這並不是何不食肉糜的問題,是我真心覺得:英語啟蒙真的應該是一件快樂的事情。
大人和孩子應該很享受這個過程,應該是笑哈哈的;而不應該是一件讓大家覺得很「折磨人」的差事,大人小孩都覺得這是個苦差事,只要學英語就雞飛狗跳苦瓜臉。
之前跟大家簡單說過翻譯官孩子們的英語學習狀態是什麼樣,裡面沒有提的一件事就是:大家都很享受學習英文的過程。
包括我自己帶孩子學英語這一年多,整個過程也是充滿歡聲笑語,葉女士玩的很開心,學習的效果我們也很滿意。
這背後也是有邏輯的,很多朋友會把這個原因歸結於:你們都是專業翻譯啊,當然是有先天優勢的,孩子英語學的好不奇怪,學不好才奇怪呢。
但事實還真不是這樣的,我還真有同事是科班出身,但孩子的英文一樣拖後腿的情況,還不少。
在我看來,如果說非要和翻譯扯上關係的話,那就是我們這些語言科班出身的人,都明白:
語言學習是所有學習中最重視過程的。來不得半點假把式,都必須一點一滴積累起來,所以根本不可能速成。
道理很簡單,如果英文是一座大廈,那麼單詞就是一塊塊磚,語法就是基礎框架。
要想蓋起摩天大樓,磚塊不能少,語法也不能缺,問題就在於:
沒有誰生下來就自帶磚塊,必須自己去一塊一塊打磨,這框架也要自己去琢磨出來。
所以,對於我們這些沒有語言環境的人來說,英語學習真的就要先搜集磚塊、體悟框架,然後才能從無到有、萬丈高樓平地起。
這個過程,誰都會覺得難。尤其是從無到有、從0到1的過程,最難。
如果在這個階段能堅持下來,最後大廈一點點起來的時候,那驕傲自豪感,別提有多帶勁了。
所以大家一旦上了英語啟蒙這艘船,就首先要擺正心態:無法速成、認真積累、激發興趣、享受過程、順其自然。
最後的結果一定不錯。
苦哈哈地學英語,誰都不想要。那笑哈哈的辦法在哪裡?
剛才說了第一條:
認真積累之後,質變在不經意間就發生了。
畢竟欣喜的是,這幾個月,很少再收到這類問題:啥時候開始做英語啟蒙合適?孩子這麼小,就開始學英語,能學會嘛?會不會和中文混淆?
這是好現象,說明這已經是共識。
這其實在國外早就是共識,而且是有科學研究作為支撐的。昨天文章裡提到的維基百科聯合創始人Larry,他也做過這方面的研究,而且他的方法更為激進(但收穫的結果是真不錯),後面我會整理出來分享給大家。
我們帶著葉女士學習這一年半,孩子對英語的反饋越來越好,完全沒有不適應的現象。
這個月抽空錄點視頻,跟大家匯報匯報學習進度,除了詞彙量的增長(也有遺忘的,這很正常),葉女士已經能在合適的場景裡,說些簡單的英語短句了。
孩子越小,越不排斥,他們聽到爸爸媽媽說英語,就像聽到爺爺奶奶說方言一樣,一點都不會覺得不好意思或者彆扭。
從理論上說,大腦中控制語言發育的區域,也同時掌管這社交能力。所以,互動是非常有助於孩子語言能力發展的,跟孩子最好的互動,就是玩(當然不是學習啊)。
從生活角度說,語言本身就是交流溝通的工具,只有落在生活裡,語言才能發揮最大的價值。
所以,我帶葉女士的英語啟蒙路上,除了每天雷打不動(見縫插針)地陪著孩子讀分級讀物、英文繪本外,我和孩子媽經常帶著孩子一起玩。
👉一起玩拼讀,這麼多可愛的動物、形狀,都是複習鞏固英語的好機會。
👉一起玩拼插玩具,做出各種不同的形象,又是學習英語的機會。
👉一起蓋房子,磚頭、小草、塑料、紙板,都可以用英語說。
👉一起唱英文兒歌,雖然我這五音不全的,但磕磕絆絆跟孩子一起唱唱跳跳,還挺好玩。
👉一起Hide and seek,方位詞、家具都可以用英語說出來。
👉一起做手工,那能說英語的地方就更多了。
👉一起看英文動畫片,原汁原味的英文輸入,別提多棒了。
要學好英語,從來都不能在一棵樹上吊死,必須找不同的方法進行訓練、鞏固。
一個單詞,比如Frog,孩子只在繪本裡見到過,大概率今天學明天忘。
但如果是今天在繪本裡見到,明天唱歌、看動畫的時候又複習了一遍,後天一起做手工的時候,和爸爸媽媽一起畫出來一個Frog,大後天拼積木玩拼圖的時候,又看了Frog,這一輪下來,孩子想忘記Frog這個單詞都難。
現在孩子2歲3個月,未來肯定還有更多可以一起玩著學英語的事情,我們都會帶著葉女士玩起來。
再說最後一條笑哈哈學英語的辦法,也是我們啟蒙的關鍵目標,那就是:
讓孩子找到自己的興趣點,然後跟英語相結合,鼓勵孩子一點點去探索。
不管我跟大家介紹了多少辦法,也不管其他大V分享了多少方案,都只是一個供參考的方向。抄作業可以,但抄作業很難抄出優秀。
每個孩子都有自己的個性、喜歡,作為家長,一定要善於發現孩子的興趣點,然後想想能不能再這個興趣點上做些英語文章,比如孩子喜歡恐龍、喜歡汽車、喜歡各種工具,那咱們是不是可以搜集一下跟這個話題相關的繪本、電影、動畫、童謠、遊戲等等。
在孩子最愛探索的年紀,把他最愛的送給他,順便學學英語,這才能激發孩子對英語更大的熱情。
說到這裡,也跟大家說一下,我有計劃在新的一年裡,開一個主題英語啟蒙活動。初步的想法是:每個月跟大家分享一個主題的學習思路、學習方法,學習資源。
當然也會匯報我家的學習進度,比如恐龍月、汽車月、植物月、海洋月、太空月,如果有興趣,大家可以留言轉發支持一下(當然,必須是免費的)。
今天這篇是不是得讓手指運動運動:轉發分享+好看,走一個,打賞什麼的就不用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