邵譯坐在為他定製的特殊課桌前認真聽課。 記者 王開元 攝
有這樣一個孩子,出生時腦部缺氧,而在一歲多被家人發現異樣時卻為時已晚,導致了他雙腳無法直立行走,他的名字叫邵譯。8年來,家人勸他放棄學業進行康復治療,卻在他執拗的堅持下一次次妥協,求學的艱辛讓他更加珍惜此刻來之不易的學習機會。邵譯說,坐在教室裡聽課學習,是他最喜愛的事情。
雖患腦癱,求學的夢從未停止
邵譯的特殊狀況,註定了他在求學的道路上要比其他孩子艱辛許多。8日下午三點多,記者見到了邵譯的媽媽侯女士,提起邵譯,侯媽媽止不住幾度哽咽。
由於身體的原因,上小學的時候就有幾所學校不同意接受邵譯入學,這次還沒等邵譯小學畢業,邵譯父母就早早為孩子上初中的事情奔走。雖然孩子智力沒有問題,但考慮到邵譯的身體狀況和生活自理能力,很多學校不願意接受邵譯這個學生。連續奔走近3個月,遭到了多所學校的拒絕,直到8月份下旬,邵譯上學的事情仍然沒有著落。得知自己可能上不了學了,邵譯告訴記者,他當時絕望地哭了。此時,各個學校招生早已確定。8月20號當父母再一次抱著希望來到山亭區翼雲中學時,呂校長在了解了邵譯的情況後,決定接下這個孩子,並將和老師同學們一起給這個孩子更多的關愛。邵譯告訴記者:「知道可以上學了,這一次哭的特別開心,就連好幾天做夢都是笑醒的。」
侯媽媽告訴記者,孩子出生時醫院並沒有發現異樣,在孩子一歲多的時候,突然發現小邵譯無法向其他孩子一樣站立,到醫院一檢查才知道孩子由於出生時腦部缺氧損傷到了運動神經,導致雙腳無法正常行走。現在的邵譯只能在別人的攙扶下才能走動。上小學的時候,由於下午上兩節課就放學,時間很充裕,無論是去骨科做康復還是治療邵譯都能跟得上。但是自從升入初中一個月以後,加上晚自習,侯媽媽和邵譯回到家已是晚上9點多,實在擠不出康復鍛鍊的時間,康復鍛鍊跟不上,邵譯明顯出現走路不穩的狀況。侯女士私下裡偷偷跟丈夫商量,考慮到邵譯在學習上並不是拔尖,如果再在身體上放棄了,以後怎麼生活。於是,夫妻倆打算讓邵譯輟學回家。家人幾次嘗試做邵譯的工作,邵譯每次都哭得哇哇的,堅決不同意爸媽的決定,稱自己只想上學。
為了康復,經常站著聽完整堂課
伴隨著下午1:30上課鈴聲響起,邵譯像往常一樣整理了一下書桌,看了看貼在桌角的奮鬥宣言,深吸了一口氣準備上課,而這節課是他喜愛的生物課。
邵譯的課桌椅是定做,主要幫助他康復使用。這套桌椅有普通桌椅的兩倍大,如果沒有這套桌椅,邵譯可能就沒辦法像普通孩子一樣此刻坐在課堂裡聽課了。記者看到,課堂上的邵譯認真地跟著老師的思路,手裡不停地記著,一節課45分鐘,記者明顯看到邵譯腿部不適,他卻堅持站累了坐一會,聽完這45分鐘。
由於第二節是體育課,對於走路都困難的邵譯,沒辦法和其他孩子一樣去上體育課。記者在教室裡和邵譯聊了起來,對於站著上課,邵譯笑著告訴記者:「我一般站著上一節課,再坐下來上一節課,就這樣交替著,這樣也有利於我的康復。一站就是一節課,其實我已經習慣了,一點都不覺得累,因為學習的時候感覺時間過得特別快。下課的時候,實在累了我就在同學的幫助下站起來活動活動。」記者從班主任徐煒那裡了解到,邵譯學習很用功,也很努力,學習成績也不錯,在級部能夠排到100名左右。
校園有邵譯的地方 就有幫扶他的好兄弟
在學校裡,你總能看到這麼一對不是「兄弟」的兄弟。有邵譯的地方,就有這個他曾經的同桌,現在的前後位同學郗紅舉。自從上初一以來,他拉起邵譯的手再也沒鬆開過。
在翼雲中學的七年級十一班裡,兩個孩子自己形成了幫扶。上廁所、去吃飯,三個月來,行動不便的邵譯都是在郗紅舉的幫助下完成的。從教室到食堂,幾百米的距離,6分鐘的路程,邵譯和郗紅舉卻要用多出常人三倍的時間來走完。原本在2樓的食堂,學校安排兩人挪到一樓,並在靠近餐廳門口的區域留下了一個特殊的位置方便邵譯他們就餐。
記者看到,在邵譯的桌角上貼了一個「我的奮鬥宣言」,內容是:「我是邵譯;我因我是翼雲中學學生而自豪,我將無愧於父母的養育和老師的教誨。認真學習,努力拼搏。下次測試,我將超越葛奔同學,實現級部前130名的目標。我的奮鬥格言:每天叫醒我的不是鬧鐘,而是成功的希望。」而在好兄弟郗紅舉的桌角,他的目標是超越邵譯。郗紅舉告訴記者:「邵譯剛來的時候,當時有很多人都在幫他,自己也曾猶豫過要不要幫助他,但是當看到邵譯身體這麼不方便的時候,學習仍然不落下,特別感動和佩服,所以我要拉起他的手,不放開。現在我們就像一對親兄弟,一起學習、吃飯、討論問題。我長大了要做一名醫生,幫助更多需要幫助的人。」
記者手記
跟邵譯交流時,他全程都是笑著的,他的笑容讓人忘記了這是一個正在被病痛折磨著的孩子,他的陽光讓身為正常人的我們都自愧不如。邵譯媽媽告訴記者,她其實心裏面還是會刻意迴避這件事情的,有時候走在商場或者是人比較多的地方,後面的人會用異樣的眼光看著這個孩子,甚至有些人盯著孩子直到離開,背後還議論紛紛。有一次,有一個大娘直接攔住侯媽媽,問她為什麼不去給孩子看病,這些都深深刺痛著侯女士的心。
而邵譯自己完全不在乎這些事情,他心裡滿滿的都是陽光,沒有一絲陰影。他在周末休息的時候,會主動要求父母帶他出去玩,他是一個喜歡熱鬧的孩子,通常一屋子的人都會被他講的笑話逗得哈哈笑。這麼一個陽光的孩子是不幸的,但他同時也是幸運的,他的幸運是他自己成就的,對生活的積極態度造就了現在的邵譯。
上學的坎坷之路漫長,又有多少像邵譯一樣的孩子甚至連受教育的機會都沒有。他們只能在自己的世界裡渴求外面的世界,渴求能像普通人一樣背起書包去上學。當然,我們不能苛責學校沒有接受這些孩子,畢竟這部分孩子的安全和生活自理能力都是學校需要考慮的,接受一個孩子就意味著也承擔的一份沉重的責任。翼雲中學接受邵譯隨班就讀的做法是值得我們稱讚的,郗紅舉的默默幫助也讓記者忍不住為他點讚。大愛無疆,多一些關愛,他們也會讓你看到更多陽光!記者 王開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