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世界都知道,泉州乃至整個大閩南地區,最具特色的早餐,那是面線糊和花生湯。
大清早,來一碗加了滷大腸和醋肉的面線糊,或是敲入一個雞蛋的花生湯,再來一根油條,那對於閩南人來說,是活力滿滿的早餐。
但吃多了面線糊和花生湯,都有上火的一天,唯獨是地瓜粥,那簡直是閩南人與生俱來的需求,清爽和胃,一段時間不吃,你的身體肯定會發出信號:吃一頓地瓜粥吧。
我就是那枚一段時間要吃一頓地瓜粥的泉州女子,不但是地瓜粥,還有地瓜籤粥。
何為地瓜籤?就是曬乾的地瓜條,煮成粥,別樣風味。
而地瓜煮粥,你可以將地瓜切塊,也可以擦絲,切塊熬成的粥還是白粥,只不過在白粥中有地瓜的橙黃,很是美麗,而擦絲煮粥,一鍋金燦燦、甜絲絲,我最最喜歡。
我今天就來介紹這三樣和地瓜有關係的粥,配以菜脯或荷奶豆等小菜,實在很泉州。
一、荷奶豆和菜脯炒蛋配地瓜粥
我奶奶吃了一輩子的地瓜,她老人家將地瓜奉為生命不可缺少的食物,於是上火了讓我們吃地瓜,生病了更得吃地瓜,如果我們不喜歡每日都看見地瓜,那麼三不五時也得來一頓地瓜粥。
我就是在她的養育下形成了地瓜體質,估計所有閩南人都和我差不多。
這一日真覺得自己上火了,於是決定來一頓地瓜粥,便拐道到菜市場買了荷奶豆和菜脯。
先來說說這兩樣小菜。
1、荷奶豆
閩南以外的朋友應該不認識,這是一種用黃豆熬成的小菜,熬得爛爛的,加入五香粉和蒜泥,配上清粥,非常非常非常的美味。
記得小時候,早晨有推著沿街叫賣醬菜的小車,荷奶豆常見得很,但如今我知道的只有泉州東菜市一位老大姐在賣了,獨此一家,沒有對比,也就沒有傷害。
2、菜脯炒蛋
菜脯剁碎了,加上雞蛋一起炒香,這應該也是很泉州很閩南的一種吃法。
菜脯就是白蘿蔔曬乾了醃製而成的小菜。閩南人很喜歡喝粥配菜脯,但如今的人養生,對於醃製的東西能少吃便少吃,於是菜脯也就沒有那麼家常了。
小時候,我媽經常買一種包著紅土醃製的菜脯,整顆白蘿蔔連頭一起包裹紅土,醃製成熟後,洗淨紅土,可以直接開吃吃,又脆又香。
但如今我已經再也沒見著了,如果讓見一面,那肯定會激動得「淚流滿面」滴。
而菜脯炒蛋,擱在以前那是極為奢侈的一種吃法,菜脯的香和蛋極其相配,二者結合天衣無縫,很受歡迎。
3、地瓜粥
這一頓地瓜粥,地瓜滾刀切,一碗粥裡兩三塊地瓜就成了,白粥有了那幾塊的地瓜,更加甜美。
地瓜粥沒有任何的技術含量,就是將切好的地瓜和白米一起煮粥而已。
但請記住,地瓜粥配上荷奶豆,或是菜脯炒雞蛋,很地道的泉州味。
二、地瓜絲粥
地瓜可以滾刀切塊、也可以擦絲煮粥,二者風味不盡相同。
切塊煮粥的,清粥中淡淡地瓜香,地瓜和清粥顏色涇渭分明,味道互相滲透。
而擦絲煮粥,一鍋金燦燦,比小米粥還亮眼,地瓜和清粥互為融合,開蓋一股濃烈的地瓜香,直引人流口水。
這頓地瓜絲粥,我配上蝦皮炒蛋,也是絕配。
沿海的蝦皮非常鮮甜,直接蘸醋就已經相當美味,而炒蛋則營養豐富得多。
三、地瓜籤粥
地瓜籤是鮮地瓜曬乾而成,是生的,與熟的地瓜幹區別很大,絕對不能拿起就咬一口。
鮮地瓜曬乾有兩種,一種是切成圓片的,名地瓜枯,一種就是我今天要煮的地瓜籤,是地瓜切成條曬乾而成。
無論是地瓜枯還是地瓜籤,那都是物資困難年代的糧食替代品,小時候吃得多多,價格比白菜價更白菜。
但物以稀為貴,如今什麼東西沒有?地瓜籤倒是稀罕了,前幾日我乍一見,像是看到久別的親人,驚喜加親切,不過價錢也貴得要了我的老命。
一斤15元!那麼一小袋,兩斤。
像提著貴重東西一樣提回家,和白米一起熬成粥,一下子就覺得15元值了,小時候的味道,吃得看見了奶奶,吃得感激涕零。
只要一點點榨菜即可,一碗扒拉下肚,清爽瀉火。
連著三日吃地瓜粥,地瓜塊粥、地瓜絲粥、地瓜籤粥,我的身體迅速恢復良好狀態,整個人都精神了。
哈哈,地瓜和泉州人的淵源很深,明天繼續聊地瓜。
「草草啖鹽說蜜」,談三餐美食,講四方風情,看似草草,卻是人間百味。歡迎你來,喜歡就點讚、轉發、評論。圖文原創,拒絕不良自媒體盜文盜圖,違者必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