蘇式面
蘇州的一天,定要從吃麵開始。百年老店、上過舌尖2的同得興,也是品嘗各類傳統澆頭的最佳選擇之一。這裡的招牌「楓鎮大肉麵」要4、5月後才有的吃,因為那時候本地酒釀才完成了釀製。
蘇州大街小巷都有許多麵館,遊覽之時隨處都可以吃到蘇式面在蘇州人的心裡是獨一無二無可替代的。
提到面,許多人想起的是蘭州拉麵、四川擔擔麵、河南燴麵、山西刀削麵、北京炸醬麵、武漢熱乾麵這些很有名的面種。而然在蘇州許多人駐足停留也只是因為一碗簡簡單單卻內透著不凡的蘇州面。
楓鎮大肉麵
這碗面在蘇州是赫赫有名,並且已經被收入《舌尖上的中國》,在蘇式面中,楓鎮大面的湯可以算得上是最具特色的。雖然是葷湯,卻要求一清見底。湯底用肉骨、鱔骨、螺螄、蝦腦殼、酒釀、冰糖熬製而成。在加上些許酒釀,那味道真是一絕。
兩面黃
所謂兩面黃,就是先把面煮熟濾幹後,再在油鍋中炸制,直到兩面炸成金黃,最後趁熱將現炒澆頭連滷一起澆至表面。裕興記的兩面黃,香而不膩、脆而不油,面外觀似餅,內裡卻互不粘連,呈鳥巢狀,單吃麵條酥脆可口,若拌上滷汁,麵條回軟後,香味依舊,脆卻變成了鮮,一碗麵能吃出兩種風味,不負「麵條中的皇帝」的美名。許多人會覺得這兩面黃與乾脆麵類似,但是想想,它的歷史可比乾脆麵悠久,當然也比乾脆麵更健康、更營養。
蘇州小吃
炒肉團
炒肉糰子,應季才有,有點像年糕團,糯米有顆粒感,摩挲著舌苔,很舒服。裡面包裹的餡料很豐富,最明顯的應該就是筍了,還有扁尖,脆度,鮮度,鹹度,都有了,有點像下沙燒麥的感覺,還有瘦肉、開洋、木耳,上面點綴的蝦仁。看著阿姨熟手得包著,小哥打包,要現吃的給你淋上湯汁。胖胖的,很萌。以為炒肉會油膩,實則並沒有,排隊,付錢,當場捧著吃。3塊錢一個是很實惠了,包的風格也是下面薄兩邊略厚,所以打包,是不淋湯汁的,免得糯米化了底穿了。對了,湯汁應該就是餡料相關炒制後留下的汁水。
大方糕
小小的,和手掌差不多大的一塊。有薄荷,豆沙,芝麻,百果。豆沙和芝麻的相對單純,沒有太多堅果參與,有一定甜度,薄荷的味道不是牙膏那種,而是很清爽的香味。糯米,對比剛吃過的炒肉糰子,還是差了點,餡兒是滿滿的松子和瓜子,還有晶瑩剔透的豬油。
油汆糰子
外層的糯米略厚,導致炸完,都有種油炸湯糰的龜裂感外層。入口自帶米香,不油膩,還有點肉汁,QQ糯糯的,很好吃;裡面少了玉蘭餅關鍵的那口湯,所以相對寡淡。肉餡兒,個頭也大,但是味道偏甜,而且肉質怎麼說呢,肉的真實感少了點,應該用了一定比例的粉,隨便吃吃還是蠻好的。
蟹殼黃
店裡爺叔在弄蟹殼黃,阿姨負責收錢。門面最亮眼的是黃底的三個字——蟹殼黃,各種不同大小區分著不同口味吧,買了一個最招牌的試試,芝麻白糖的。蟹殼黃只是形似像蟹蓋,這個芝麻不是撲撲滿的,層次也不是豐富的千層,但是趁著熱度,很脆很香,裡面星星點點的芝麻,配合有些融又有些沒融的白糖,吃口甜香,一個一會兒就吃完了,意猶未盡。
黃天源糕點
黃天源的糕點種類很多,已經不能用一個或者兩個糕點來代表了,所以總稱為黃天源糕點。 薄荷糕、豬油年糕、玫瑰松糕、青糰子、 酒釀餅、 糖年糕、 八寶 飯、桂花糖芋艿 、豬油糕、 海棠糕、松糕、梅花糕、 條頭糕 、 青團 、黃松糕等一大堆糕點我個人來說,挺喜歡豬油年糕的。
肉月餅
對於蘇州人來說,中秋是只吃蘇式月餅的,而其中蘇式鮮肉月餅是蘇式月餅中最受人喜愛的月餅,肉月餅對於蘇州人來說意義已經大於吃它的本身了,如果中秋的時候不吃肉月餅會有種茫然若失的感覺吧。
如果你在中秋前後到蘇州遊玩,那就有福了,肉月餅不可以錯過哦,趁熱吃才是最好的。
半緊酵蟹粉小龍
半緊酵,意思就是微微發酵,介於發麵與硬面之間,不溫不火的天然,十分有韌性,既保持了口感,也有一定的硬度,湯汁不易流出。入口輕吮,蟹的鮮,加之醬油的厚重和白糖的清甜,從牙齒和舌頭中掠過,正所謂唇齒留芳。
蘇幫菜
松鼠桂魚(松鼠鱖魚)
松鼠桂魚是蘇州地區的傳統名菜,在江南各地一直將其列作宴席上的上品佳餚。據說早在乾隆皇帝下江南時,蘇州就有「松鼠鯉魚」了,乾隆曾品嘗過。後來便發展成了「松鼠鱖魚」。
鱖魚又叫鰲花魚、桂魚,屬於分類學中的脂科魚類。鰲花魚是「三花五羅」中最名貴的魚,鱖魚含有蛋白質、脂肪、少量維生素、鈣、鉀、鎂、硒等營養元素,肉質細嫩,極易消化,對兒童、老人及體弱、脾胃消化功能不佳的人來說,吃鱖魚既能補虛,又不必擔心消化困難。吃鱖魚有「癆蟲」的作用,也就是說有利於肺結核病人的康復。鱖魚肉的熱量不高,而且富含抗氧化成分,對於貪戀美味、想美容又怕肥胖的女士是極佳的選擇。
醃篤鮮
是道時令湯菜,季節性特別強。
何謂「醃篤鮮」?醃,特指鹹肉。鹹肉有講究,當以春節時醃了一個月、在西風口吹了一兩個禮拜的新鮮鹹肉最好。鮮,是新鮮豬肉,一定要帶皮並有一些膘勢,蹄髈、軟肋、夾心均可,肋排就比較勉強,切不可選用純精肉、大排骨。如是,篤好的鮮肉吃來如嚼木頭,基本上要吐渣吐掉,實在可惜。篤,是一種用蘇州話表達的烹調方法,即是用文火燒煮,使原料入味的燒法。鹹肉、鮮肉、竹筍、水放在一起篤,篤成一鍋湯,湯濃濃的,呈乳白色。
蘇州滷鴨
蘇州滷鴨是江蘇蘇州松鶴樓的漢族特色名菜。此菜色澤醬紅,皮肥不膩,肉質鮮嫩,香酥入味,為蘇州夏令冷盤名品。每年夏令上市,食者甚眾。早在 60餘年前蘇州《醇華館飲食胖志》就有記載:「每至夏令,松鶴樓有滷鴨,其時江村乳鴨未豐滿,而鵝則恰到好處,尋常菜館多以鵝代鴨。
蓴菜銀魚湯
蓴菜銀魚湯是蘇州的特色湯餚。在飯店、小餐館、乃至家裡,都可以看見這湯的蹤影。遠遠的,就可以聞到這湯的香味。這香不同於松鼠桂魚的濃香,也不同於年糕的米香,更不同於糖炒慄子的香甜,而是那種淡淡的,迷人的清香。蓴菜爽滑入寇,銀魚鮮嫩無比,湯味兒更是美味至極!如一條流線似的,從舌尖流到舌根,從舌根滑入喉嚨,最後跌入腸胃。
櫻桃肉
都說蘇州一年四塊肉,「春天吃櫻桃肉,夏天吃荷葉粉蒸肉,秋天吃梅乾菜扣肉,冬天吃醬方」,蘇幫菜與其他菜系相比,最注重時令。春天吃櫻桃肉也是按照老蘇州的習慣沿用至此。
菜如其名,櫻桃大小般的肉粒,色澤紅亮,皮爛肉酥,入口而化,鹹中帶有甜酸,吃一口便停不下來!
醬方
蘇州人喜歡吃熟食是出了名的,醬方可以說是蘇州人的心頭愛。醬方是蘇幫菜中的名菜,屬於蘇菜系。這道傳統的蘇菜,用的是紅曲米、紹興酒和大塊五花肉,比起紅燒肉多了一絲甜,但甜而不膩,入口即化,
五花肉刮洗乾淨,修成正方形,用竹籤在精肉一面戳些小孔,再用鹽擦透放入缽中腋制一日。將醃製的方塊肉取出放入鍋中出水,洗淨後將肉皮朝下放入墊有竹箅的砂鍋內,倒入原湯,加入醬油、紹酒、少量冰糖屑、蔥、姜,用盆將肉壓緊,加蓋用旺火燒沸後,改用小火燜至酥爛。然後將肉取出,皮朝下扣入碗內,再放少許冰糖屑,食時先上籠略蒸,取出扣入盤中,再把原汁倒入鍋中燒沸著芡,淋澆盤內,另將綠葉菜加鹽炒熟飾盤邊即成。
陽澄湖大閘蟹
最後的重頭戲,主角登場,陽澄湖大閘蟹又名金爪蟹。產於蘇州陽澄湖。蟹身不沾泥,俗稱清水大閘蟹,體大膘肥,青殼白肚,金爪黃毛。肉質膏膩,十肢矯健。每逢金風送爽、菊花盛開之時,正是金爪蟹上市的旺季。農曆9月的雌蟹、10月的雄蟹,性腺發育最佳。煮熟凝結,雌者成金黃色,雄者如白玉狀,滋味鮮美,每到時節陽澄湖大閘蟹必定是餐桌上必備的精品。真是好吃爆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