興趣VS成就 海口家長在幫孩子選擇興趣班時看重的是什麼?

2020-09-16 海口網

日前,「興趣班鄙視鏈」話題衝上微博熱搜,引發了網友對「孩子究竟要不要報興趣班」話題的激烈討論。那麼,海口家長在幫孩子選擇興趣班時究竟看重的是什麼?興趣還是成就?

小何的課表。(何先生供圖)

「他願意去上的我都報」

市民何先生的兒子小何今年6歲,在讀學前班,報名參加了10種不同類型的興趣培訓班。在何先生展示的課表上顯示,除了每周一至每周五的8時至16時在幼兒園外,小何的園後時間被安排得明明白白。周一、三、四、六有遊泳和體能訓練,周二、四有跆拳道課。課表裡,還有口才及形體課、英語課、語文閱讀等。此外,何先生還注重培養孩子的動手能力,安排了見縫插針做家務的內容。課表外,還安排了小何較為喜歡的輪滑練習。

小何在上課中。(何先生供圖)

遊泳和輪滑費用為1000多元一年,英語7000元一年,跆拳道大概5000元……這些課程的費用,林林總總算下來,一年需要花費近4萬元。何先生表示,小何還想報更多的興趣班,但想到明年秋季,小何將成為一年級的學生,要準備上小學,所以壓縮了興趣班內容,而這份課表是精簡之後的內容。

「他願意去上的我都報!我會傾盡所有給他上。」何先生認為,任何事情,只要孩子願意靜下心來觀察和感受,這都是留在他腦子裡一輩子的事情,他希望為孩子創造一個多彩的童年世界。

對於這些興趣班,何先生更願意稱之為體驗課,在他眼中,6歲前都是在體驗、嘗試。天氣好的話,小何每天都玩輪滑、學遊泳。當然,接送孩子是辛苦的。「沒有任何節假日和周末,我感覺我5年沒放過假了,孩子今年陸續結束課程,將輕鬆好多。」何先生說,等小何6歲後,不管是學習樂器還是武術,都將只選擇報名一種他最擅長和最感興趣的興趣班。課程表裡的這一批課上完後,依據孩子興趣,何先生將開始規劃下一階段的內容,而類似於這種課程都需要購買課包,預計一萬多元十幾節課。

「興趣班已經成為了生活的一部分」

市民譚女士說,興趣班已經成為了女兒小卷生活的一部分。從幼兒園開始,小卷就開始了巴西柔術課和胡畫的學習,現在還增加了英語的學習。時間上,星期三晚上一次,星期五下午有2小時的英語課,周末是星期六一天課,周天是放鬆時間。巴西柔術5000元/學期,英語課5000元/學期,胡畫3000元/學期,一年的花費需要幾萬元。

小卷在畫畫。(譚女士供圖)

巴西柔術課的教練是外國人,用英文教授柔術,強身健體的同時還能練習英文。在孩子的同意下,她還給孩子報名了英語口語班,「去學習英語挺有幫助,但是,對孩子有太多期望,失望就會接踵而來。」譚女士認為,對孩子不要有過多期望,不然收穫的將是失望。事實證明,孩子給她的驚喜也很多,比如畫畫得到老師表揚,作品表現力也可以,英語學習有進步,柔術比賽中獲第一名。

小卷的繪畫作品。(譚女士供圖)

譚女士表示,讓孩子去學胡畫的目的並不是要把她培養成大藝術家,而是讓她得到藝術的薰陶,學的也不僅僅是畫畫,更多的是審美和自由發揮的想像力、創造力。「孩子的生活其實很無聊的,去參加興趣班,有人能陪她玩,她開心也願意去。」此外,譚女士認為,孩子參加興趣班打發成長時間的同時也讓家長得到暫時的「解放」。

「報興趣班不是打預防針,哭著也得打。重要的是你的孩子願不願意去。」在興趣班的選擇上,譚女士說,孩子的意願得排在第一位;其次是家長的時間安排要應付得來;第三是堅持非必須不強迫原則。最後一點則是在選擇報班的時間上儘量選擇短期,建議按學期計算。

矯正功能類的興趣班也是部分家長的選擇之一

興趣班,有小朋友欣然規往,也有小朋友一臉抗拒。而一些興趣班屬於矯正功能類,即使小朋友帶有明顯抗拒情緒,家長們也會選擇參加,比如寫字差的報名寫字班、形體差的選擇舞蹈塑形、口語表達能力差的選擇能鍛鍊口才的興趣培訓班。

龍華區文華路的一家培訓機構負責人小魚介紹,該機構以培養孩子的口頭表達能力為主。培訓班裡,有一個叫小羊(化名)的男孩子,口頭表達能力較差,不自信怯場,比如在人多的時候或上臺發言時聲音很小,甚至都說不出話。此外,小羊膽小又黏媽媽,在學校班裡也屬於那種從來都不會主動跟老師互動的孩子,他的母親比較著急,決定送他來上演說課。

聽了體驗課後,小羊的母親感覺對孩子的成長有幫助,即使孩子哭得特別兇,不願意學,但她還是堅持給小羊報名。這位母親對小魚說,孩子的語言表達能力跟不上的話,就會沒有自信,接下來還可能會影響到孩子其他的一些表現,所以堅持送他來學習。

1天、2天、3天……從扭捏不願意到願意互動,從張口結舌到流利交流,學習了2個多月後,小羊的表達能力明顯有所改善。去年暑假,班級組織集體活動,他還以小主持人的身份參加了。「看著孩子比以前陽光、自信,他媽媽特別高興。」小魚說。

記者伍鳳妹

(海口網9月16日訊)

相關焦點

  • 興趣還是成就?海口家長在幫孩子選擇興趣班時看重的是什麼?
    興趣VS成就幫孩子選擇興趣班時哪個最重要? 日前,「興趣班鄙視鏈」話題衝上微博熱搜,引發了網友對「孩子究竟要不要報興趣班」話題的激烈討論。那麼,海口家長在幫孩子選擇興趣班時究竟看重的是什麼?何先生說,等小何6歲後,不管是學習樂器還是武術,都將只選擇報名一種他最擅長和最感興趣的興趣班。課程表裡的這一批課上完後,依據孩子興趣,何先生將開始規劃下一階段的內容,而類似於這種課程都需要購買課包,預計一萬多元十幾節課。
  • 父母的態度是孩子興趣的保持者
    導語:生活中,家長老是給子女報各種興趣班,彈鋼琴、學畫畫、練舞蹈等。孩子每次剛開始都很高興,但過不了幾天就開始想放棄,堅持不下去。作為家長,我們應該如何做才能讓孩子堅持興趣學習呢?孩子興趣班堅持不下去,跟父母的有很大的關係。首先,有些興趣班可能孩子壓根就不喜歡,是家長強迫去的,沒有尊重孩子的興趣,他們肯定是堅持不下去。
  • 孩子要不要報興趣班?聰明家長選擇這樣做,避免走進報班誤區
    繪畫、跆拳道、兒童編程、書法、圍棋……各種興趣班經常讓家長眼花繚亂,有些家長看見別人家的孩子跳舞氣質好,就匆忙給孩子報舞蹈班;別人家跆拳道得了獎,又趕快給孩子報個跆拳道,誰誰家孩子在學校參加了演講,又急不可待地去給孩子報口才班……興趣班對於培養孩子的興趣確實能起到積極的作用,但是,如果家長盲目選擇非但提高不了孩子的能力,
  • 變味的興趣班「鄙視鏈」
    周一圍棋課,周三少兒編程課,周五拳擊課,周六馬術課,周日思維培訓課……這是吉林長春一個7歲孩子的興趣班課程表。記者採訪發現,如今部分家長為孩子挑選興趣班時不以孩子的意願優先,甚至還出現了越「冷門」越「燒錢」越「高貴」這樣的興趣班「鄙視鏈」。興趣班原本是「加分項」,是孩子獲得知識、提高能力、培養興趣的重要渠道。
  • 興趣可以培養嗎?——談談假期「興趣班」
    對於許多家長來說,給孩子安排一段豐富多彩的暑期生活絕不是件容易的事。孩子放假家長還要上班,很難抽出大段時間陪伴孩子。「我沒有那麼多時間,」「我最近太累了,真沒精力陪他玩兒了,」這樣的話恐怕代表了許多家長的心聲。在理想與現實的巨大反差下,孩爸孩媽們開始遵循「花多少錢辦多少事」的思路,為孩子們挑選社會上形形色色的興趣班,希望興趣班老師可以代替自己陪伴孩子,為他們安排一系列有意義的暑期活動。
  • 興趣班是把雙刃劍,家長應清楚孩子的「黃金年齡」,做到擇優選擇
    在競爭壓力極大的當前社會,越來越多的家長把自己的孩子送去上興趣班,讓孩子日後有一技之長,在學業競爭上也能佔據一定優勢。但是孩子幾歲上興趣班是合適的?是不是身邊人都上一個班,就應該讓自己的孩子也上同樣的興趣班呢?又應該如何選擇興趣班?我想這些是讓家長們頭疼的問題。
  • 孩子的興趣班該怎麼選?李玫瑾:3種興趣班花錢,對孩子還沒好處
    有的家長看別人報什麼也跟著報什麼,完全不管自己孩子是否喜歡,還有的家長一股腦給孩子報一堆興趣班,孩子學得是苦不堪言。瑤瑤今年上一年級,本來放學後她能夠擁有很多玩耍的時間,但是媽媽卻用好幾個興趣班把她的空餘時間塞得滿滿當當。周一周三課後舞蹈班,周二課後編程班,周五課後畫畫班,周六周日鋼琴班和羽毛球班穿插著上。
  • 孩子該怎麼選擇興趣班?這是我見過的最好答案
    家長多數都是望子成龍,望女成鳳。為了讓孩子贏在起跑線上,不少家長可謂是煞費苦心,到處忙著為孩子報各種興趣班、培訓班。 興趣培養一直是很多家長特別關心的事情。但是,如果在選報興趣班時出現了偏差,不僅達不到預期的目的,還很有可能挫傷孩子的學習興趣和積極性,給以後的發展埋下隱患。那麼,作為家長究竟應該怎樣給孩子選報興趣班呢?
  • 別讓「興趣班」抹殺了孩子的興趣
    美術、舞蹈、象棋、編程…現在,各種各樣的「興趣班」讓家長們眼花繚亂,很多家長也被各種各樣的興趣班弄得筋疲力盡。那您有沒有想過,您給孩子選擇的「興趣班」有沒有必要再讓孩子繼續學下去?孩子到底對「興趣班」感不感興趣?
  • 只選貴不選對 興趣班沒了興趣變成家長攀比工具
    記者採訪時發現,一些家長為孩子挑選興趣班時不以孩子興趣為參考,而是認為越貴、越冷門的興趣班,越「高大上」。帶著6歲孩子乘坐公交車,到10公裡外老師家中學一個小時雙簧管課,成了長春市民黃卉的習慣。一對一課時500元,每周上兩次課,來迴路程要花費兩個多小時。讓黃卉有些煩心的不僅是舟車勞頓,上了半年課,孩子對學習雙簧管還是不太感興趣。「這不能由著孩子。」對於繼續讓孩子學習,她依舊很堅決。
  • 興趣班也有鄙視鏈?家長的焦慮怎麼破?
    現如今部分家長為孩子挑選興趣班時,不以孩子的意願優先,而是專挑冷門、昂貴的課程。這樣「攀比型」興趣培養,亟待回歸理性。一些家長為孩子挑選興趣班時不以孩子興趣為參考,而是認為越貴、越冷門的興趣班,越「高大上」。「很多人都說,學古箏、揚琴、吉他不上檔次,學鋼琴、小提琴的人又太多,要學就學一門罕見的,對孩子發展有好處。」一位家長說。在體育、棋類興趣班中,也存在一條越來越明顯的「鄙視鏈」。
  • 變異的興趣班:孩子上馬術課,家長揚起「高貴」的頭?
    記者採訪時發現,一些家長為孩子挑選興趣班時不以孩子興趣為參考,而是認為越貴、越冷門的興趣班,越「高大上」。帶著6歲孩子乘坐公交車,到10公裡外老師家中學一個小時雙簧管課,成了長春市民黃卉的習慣。一對一課時500元,每周上兩次課,來迴路程要花費兩個多小時。讓黃卉有些煩心的不僅是舟車勞頓,上了半年課,孩子對學習雙簧管還是不太感興趣。「這不能由著孩子。」對於繼續讓孩子學習,她依舊很堅決。
  • 給孩子們"減負"很重要,家長在選擇興趣班時,應該考慮這些條件
    興趣班在當下家長們並不陌生,甚至在孩子在學齡前就已經對於興趣班有所接觸了。此前有寶媽給孩子一年之內報名了14個興趣班的新聞引發了網友的熱議,雖然這是個例,但是也不妨礙從中可以看出家長們對於給孩子報名興趣班的痴狂。那麼興趣班真的是越多越好的多多益善嗎?顯然並不盡然。
  • 淺析|如何合理幫孩子選擇興趣班:符合一個準則或兩個條件
    在育兒知識越來越普及的現在,父母們都能清晰給孩子報太多興趣班並不合適。但卻鮮少有人會告訴家長,太多的興趣班、不合適的興趣班會讓孩子有什麼具體的壞處,也鮮少有人會告訴家長,應該怎麼幫孩子選擇興趣班。今天,用三個案例來具體分析過多的、不合適的興趣班會對孩子有什麼負面影響,以及用二個選擇標準,切合孩子實際情況去選擇興趣班。
  • 教育時評:「孩子的興趣」何以變成了「家長的興趣」
    媒體調查發現,現如今部分家長為孩子挑選興趣班時,不以孩子的意願優先,而是專挑冷門、昂貴的課程。「孩子的興趣」已然變成了「家長的興趣」,何以會出現這種興趣倒掛現象?筆者認為,主要是家長的功利思想以及攀比、虛榮、焦慮等心態驅動的結果。筆者並非反對孩子學習特長,但不贊成家長無視孩子的興趣愛好,隨意給孩子指定特長,尤其反對從功利目的出發,為孩子挑選「高大上」的興趣班。
  • 讓孩子多上興趣班,不是為了攀比,而是為了讓孩子贏在起跑
    因為這其中的教育投入還包括了為孩子報興趣培養班,報興趣班的好處有很多,並不是為了攀比。所以說很多家長都會為了孩子更好的發展,為孩子報培養班。為孩子報培養班的好處主要有以下幾種,家長可以好好參考,權衡利弊,去考慮是否要為孩子多多的報一些培養班。
  • 當孩子對興趣班失去興趣
    每個父母或多或少有送孩子上各種興趣班每個父母讓孩子上興趣班的目的不盡相同唯一相同的是,我們都為此費時費力又費錢可孩子呢?往往三分鐘熱度就想放棄。@尊貴的咖啡 說:看了題目,真怕看到結尾是「家長想通了,不再學了,家長孩子都開心了,再灌一通雞湯」,幸好不是。因為是我的話,我還是會想辦法完成初衷。感謝你,我不必懷疑自己。@笨笨滴青兒 說:不少人都覺得只要有興趣就能堅持,但凡不能堅持的是沒有興趣,所以「尊重」孩子要放棄,這是多大的一個誤區。
  • 給孩子選擇興趣班,家長們該如何做?
    對孩子的要求也越來越高,除了功課要厲害,還要從其他方面提高自己孩子的競爭力,比如給孩子報興趣班,所謂興趣班,顧名思義,是感興趣的,是孩子感興趣的,而不是家長的自以為的這個不錯,那個也行。有沒有徵求孩子的意見?有的家長是為了讓孩子不輸在起跑線上,有的家長是想豐富孩子的生活,也有的家長是盲目跟風,看別人的孩子都學,覺得自己也應該讓孩子學。就這樣稀裡糊塗的報了興趣班,那麼問題來了,沒徵求孩子的,孩子每天哭鬧著去興趣班;盲目跟風的家長,覺得老師嚴格了,心疼孩子,最後半途而廢;還有就是孩子學了一段時間覺得累,自己放棄的等等。
  • 開學季,給娃選擇興趣班要考慮什麼?
    興趣班選擇:注重孩子興趣 如今興趣班五花八門,家長們往往是挑花了眼,怎麼挑選呢?我覺得首要還是根據孩子的興趣,其次家長適當結合社會需求來引導,並且諮詢一下過來的家長,就差不多了。孩子有興趣,才方便堅持,並且也利於開發孩子的智力。
  • 尊重興趣選擇
    其實,孩子母親的出發點是好的,想幫孩子掌握一項特長,這當然是愛孩子而且為孩子負責的表現。但不管是出於攀比心,還是功利心,都遠遠超過了參考孩子想法的比重,媽媽的想法可能是:孩子的想法不重要,因為他還小不懂事;我會選擇對他好的路,他只要聽我的準沒錯。可是,孩子的想法真的不重要嗎?聽家長的話一定對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