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激發科研能力,提升創新能力,浙江省計量科學研究院陸續建設了OIML電能表國際互認實驗室、省能源與環境保護計量檢測重點實驗室、省數字精密測量技術研究重點實驗室、省聲學振動精密測量技術研究重點實驗室、省測力和力傳感器工程實驗室及12個國家型評實驗室……
他們面向社會和行業發展的需求,展開應用基礎研究和共性技術研究,同時集聚科研人才,共同制定行業技術標準。省計量院為何要建立這些實驗室?它們又能給企業轉型升級帶來什麼益處?市場導報記者走訪實驗室現場,為大家呈現一個個鮮活的服務案例。
導報記者 柴丹 通訊員 金潔 楊眉/文
數據與計量息息相關,數字精密測量技術是現代製造業的重要技術基礎,是保證產品製造質量不可缺少的重要手段。近年來,浙江省的裝備製造業正向著大型化、高精度和可互換性方向迅速發展,在機械製造、汽車等行業的模具製造加工、數控設備加工製造和產品設計中,數字精密測量技術的需求量非常廣泛。
作為支撐引領我省科技進步、經濟發展的重要力量,浙江省計量科學研究院(以下簡稱省計量院)在2015年建設雙一流品牌實驗室:數字精測重點實驗室。五年多來,他們做了些什麼?
製造業發展提速的需求
國外工業4.0和中國製造2025的提出令全國製造業發展提速,浙江省的製造業也迅速發展,催生了先進位造業對精密測量技術越來越高的技術需求。
怎樣面向社會發展需求展開研究,以期向更高的目標發展,成了我省精密測量技術發展的階段性問題。成立數字精測重點實驗室,成為一個新的契機。
省計量院長度與精密測量研究所副所長、數字精測重點實驗室帶頭人陳寧說:「在技術發展大變革的浪潮下,如何不斷提升自身技術能力,跟上企業技術更新換代的步伐,充分發揮計量測試在精準測量中的作用、讓測試大數據參與到生產實驗的過程中,成為我們一直在思考的問題和努力的方向。」
強大技術支撐、一流創新團隊組成「先進方陣」
2015年5月,歷經多時準備的「浙江省數字精密測量技術研究重點實驗室」建設項目經過一系列嚴格、細緻的審查後順利通過驗收,一個開放、共享的研究、開發、創新平臺和人才培養基地就此誕生。
依託於省計量院強大的技術支撐,數字精測重點實驗室以大長度測量技術、50m幹涉測長系統雷射光路溫度補償系統的研究、IGPS校準技術研究、精密測量技術方向、船用計量儀表的量傳體系研究、船用儀表可靠性評價技術研究、圓錐螺紋檢測技術研究為主要研究方向。團隊由8名骨幹成員組成,擁有高級職稱5人,涵蓋光學、圖像、機械電子三大專業領域。
近年來承擔(完成)國家級項目2項,省部級課題11項,廳局級課題18項;發表論文65篇,授權發明專利12項。為主承擔制定國家檢定規程/校準規範25項。
服務經濟社會發展初顯成效
數字精測重點實驗室開展的大尺寸測量技術、精密製造測量技術、工業在線測試等研究及對應檢測技術服務,為各行業中的長度幾何量計量測試以及溯源需求提供了重要技術基礎支撐和量值溯源檢測共享平臺,並形成多項服務案例——
例如評測視覺系統空間定位能力,助推電動汽車充電機器人產業化、水下機械手關節角度與定位精度檢測、大型複雜曲面質量測量難題等項目,同時基於研究成果有效開展其轉化為實物裝置、規程/規範、檢測能力、技術服務等成果轉化工作,高質量支撐我省社會和經濟發展。
(責任編輯:李顯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