之前流行這樣一份練琴的標尺,這份練琴的標尺,決定你的學習成效:
每天練琴八個小時是知名演奏家,
每天練琴四個小時是專業演奏者,
每天練琴二個小時是高級愛好者,
每天練琴半小時比不練強點兒,
每周偶爾練半小時跟沒練一樣,
所以偶爾練琴的學生就不要問老師~為啥自己進度慢、效率低。上面是標尺,對著好好量量自己。
學音樂,不能否認天賦真的很重要,可即便你有很高的天賦,如果不能堅持練習,成為演奏家也是一個遙不可及的夢。
古箏界知名演奏家王中山,堅持冬練三九,夏練三伏。
著名鋼琴演奏家郎朗,全世界巡演那麼忙碌也從未中斷過練琴,每天必須保證兩個小時練琴時間,他說:不練琴就等於慢性自殺!
演奏家殷承宗說:「雖然我現在的頭銜是美國克利夫蘭音樂學院教授,但我彈琴的手卻從來沒有停下過。我每天至少要練習5、6個小時,遇到演出,要增加到8個小時以上」。
其實學琴,最大的天賦就是懂得努力!
蕭邦說:「我每天努力練琴十幾個小時,最終世人用天才兩個字總結我所有的汗水」。
冰凍三尺非一日之寒,很多人羨慕大師們高超的技藝,渴求擁有他們那樣的天賦,然後卻忽視了他們在背後所付出的巨大努力。
如果天賦是一種幸運的話,那麼越努力就越幸運!中外大師無一例外。
老師都不會經常把「天賦」這個詞掛在嘴邊,總會苦口婆心的跟家長和孩子們說要好好練琴。人們總是喜歡高估天賦在人生路上的作用,給自己的不努力找藉口。
我非常贊同「10000小時定律」:只要經過10000小時的錘鍊,任何人都能從平凡變成超凡,只要我們足夠努力,我們也可以變成別人眼裡厲害的人,成為這個行業的專家。
但是10000小時定律是有前提條件的,因為除了足夠努力、足夠勤奮之外,我們還需掌握科學的練習方法,不然你可能只是原地踏步甚至是退步。
正確的刻意練習,往往需要實踐4個步驟。
一、刻意練習的任務難度要適中,要有目標地練習
不要好高騖遠,要彈適合自己水平的作品,每一首樂曲或練習曲都有要解決的技術性或音樂性問題,不要盲目貪快求大,拔苗助長的故事大家都知道,如果碰到一年就教你彈五級的老師,不要猶豫,馬上走人。
二、練習結果應及時收到反饋並進行校準
堅持每周上課,不隨意請假缺課。請老師幫你指出不足之處,這樣每周都有進步,拖得時間越久,越浪費生命。很多同學經常請假,把錯誤的練得很熟練了,要改就比較困難了。
三、重複足夠多的練習
重複、不斷地重複,讓手指記住這個動作記憶,熟練到一定程度就像是自動化的演奏。一首樂曲要想完整、流暢、正確無誤地演奏出來,必須要付出大量的精力,沒有任何捷徑。
四、在練習中不斷修正
不要傻練,練琴必須要帶腦子,彈錯的地方一定馬上改正,如果不斷地重複錯誤,10000個小時只會讓你越練越錯。而且要有針對的練琴,發現曲子的難點段落和難彈的樂句,單獨練習,攻破難點。老師常說,練琴和學習長點心啊,就是這個意思。
還要堅持保證以下五點。
一、保證時間
若想彈得好,一定要保證每天有足夠的時間練習,因為許多技術都是需要大量的練習才能掌握的,沒有投機取巧的捷徑。通常情況下,建議每天至少能夠保證一小時的練習時間,周末、假期酌情增加,倘若碰到課業緊張的情況,可以適當縮減,但還是要保證每日練習,不可三天打魚,兩天曬網。練習時,要做到中間不休息、不喝水、不上洗手間,充分利用時間。
二、精神集中
彈鋼琴可不僅僅是手指的活動,要想練得更有效率,全身都要參與進來,保持精神集中的狀態。大腦要思考,要「指揮」手指和其他部位的活動;非背奏情況下,眼睛需認真看譜,這點在新學習一首曲目時尤為重要;耳朵要仔細聽,彈出的聲音是否正確,音色是否達到自己想要的效果。精神集中很重要!
三、目標明確
給自己定一些階段性目標,這個星期要把哪首曲子練熟,練到什麼樣的速度,有明確且可操作性的計劃,這樣練習時就有了方向就不會盲目了。
四、解決問題
學琴時,往往會碰到自己一時無法克服的難點,這時便需要一個解決問題的過程,而不是每次彈到難的地方就選擇放慢速度、生疏地彈過去後便視而不見了。對於自己彈不流暢的地方,可以以一個小節、一個樂句、一個短落為單位,反覆練習,直到熟練掌握技巧,克服難點,解決問題為止,要有不彈好,不罷休的心態。
五、講究質量
多練幾首曲子當然不是壞事,但同時也要講求質量,如果不能質量較高地完成老師布置的任務,寧可練習內容少一些,一頁一頁、一段一段精練,力求做到無錯音、無中斷,加以藝術處理,積少成多,日積月累就可以把每首曲子高質量完成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