比寫作業更讓媽媽瘋魔的,是練琴

2020-12-15 凱叔講故事

文 | 安語時

朋友和我抱怨:陪娃練琴,簡直跟逼他上刑一樣!

我給了她一個同情的眼神!

誰家又不是呢?

作為一名資深琴童媽媽,我可以負責任地說:

學樂器,是除輔導作業後的第二大親子關係「殺手」!

不練琴母慈子孝,一練琴雞飛狗跳!

有孩子學琴的家庭,每天都在上演人間大型親子關係崩塌現場。

一娃學琴,全家修行

據說,每一個練琴的孩子都是哭著長大的。

會樂器的人,表面看上去光鮮亮麗瀟灑自如一氣呵成仙氣飄飄。

實際背地裡練琴的時候,是各種苦大仇深臨陣脫逃痛不欲生哭唧鳥嚎。

小孩每次練琴,都是一次痛苦不堪的被迫營業。

「當初說不讓你報班,你非要把班報。現在小小年紀,是否已經開始渴求一種叫後悔藥的東西?」

掙扎是沒有用的,反抗是無效的,自己選的樂器,哭著也要練下去。

據說,每一個學樂器的小朋友都要經歷這三個階段:

剛開始:「我喜歡,我要學!」

一周後:「媽媽,感覺學這個有點難……」

三個月後:「媽媽啊,太難了,我不想學了,555555……」

家裡有個學琴的孩子,家長每天都會見識一次什麼叫「小朋友學藝大型崩潰現場」。

家有學鋼琴的小朋友,每次按琴鍵就像按電門,一百個不情願,一千個不甘心,一萬個磨洋工。

「孩子啊,你的悲傷,連蕭邦都彈不出。」

本想報個古箏班,能彈出個驚豔眾人的《笑傲江湖》。

現在看來,距離「滄海一聲笑」有點遠,「練琴一陣嚎」倒是做到了!

叫天天不管,叫地地不應,上賊船容易下賊船難,還是練吧!

下面這個學琵琶的娃娃,一邊哭一邊彈,一邊嘴裡唱著譜兒「來唆,來唆」……

哎,學音樂咋就這麼難?!

有時也不禁想問:

樂器到底是怎樣一種反人類的東西,把娃們逼成這副模樣?

為了逃避練琴這項人間酷刑,人類幼崽使出了渾身解數:只要藉口選得好,就能逃出練琴的牢。

廁所是大人的避難所,也是小孩的「避練所」。

練琴,絕對是治療小兒便秘最好的方法。

想讓孩子痛痛快快去練琴,家長也是用盡各種手段提高興趣,威逼利誘,軟硬皆施,表揚鼓勵,貼小紅花,打卡換禮物……

說實在的,這些年,啥事兒都沒讓我這麼費過心思。

仿佛孩子進的不是琴房,而是上的刑場。

好容易等孩子終於去練琴了,「人間磨蹭大賞」和「人間不在狀態大賞」又要開始了......

拿我家那個學古箏的娃來說,通常,人家戴個假指甲能用20分鐘,剛剛撥拉了3分鐘肯定就要搞事情,什麼累了、喝了、上廁所,以及各種小動作依次排隊準備上演……

練琴到底是一種什麼人間疾苦,把娃娃們逼得可不堪言?

@某社交平臺南風喃

說真的,家有琴童,就算孩子不瘋,父母不瘋,鄰居也要瘋了。

「鄰居小孩又在練琴了」,已經成了一種社區居住痛苦。

一娃學琴,一家人崩潰。

一娃練琴,一樓人受罪。

練得好的,鄰居燒香。

練得不好的,鄰居上藥房。

陪讀費嘴,陪練費媽

當媽的不會輕易崩潰,

除非家裡有個不愛練琴的娃。

讓中年父母崩潰的最後一根稻草,就是陪孩子練琴。

有位網友說,有天晚上她聽到樓上女人的咆哮:

「分手,一定要分手!」

一顆八卦的心啊,熱血沸騰,她趕忙打開了窗戶。

女人繼續咆哮道:

「分手練習!分手,先練右手再練左手!」

明白了真相的她,默默地關上了窗戶。

如果陪孩子寫作業會崩潰,那陪孩子練琴真的是在歷劫!

再次敬告各位父母同僚:

學樂器有風險,報班需謹慎!

陪練的殺傷力絕不次於陪讀!

有媽媽說,人生最醜的時候,就是陪娃寫作業和練琴的時候。

一入琴門深似海,從此親媽變後媽。

輔導作業控制一點,尚能和風細雨。

可陪練不行啊,樂器聲音大,如果當媽的小聲指導,娃根本就聽不到。

以至於,孩子練了幾年琴學得不咋地,但當媽的嗓門是越來越大了,自己都嫌吵!

每個琴童背後,都站著一位用生命陪娃練琴的媽媽。

@某社交平臺茹意傑祥

娃練的不是琴,是魔音:

讓媽瘋,讓媽病,讓媽痛苦地懷疑人生。

如果世界上有「花錢買罪受」這回事,那麼,讓孩子學樂器絕對佔據C位排名。

娃的樂器老師說了,從業十多年,那種生來就對音樂如痴如醉狂熱練琴的娃,她一個都沒有見過。

學琴的是孩子,能不能堅持學下去,靠的不是娃,靠的全是媽。

也許有媽媽能從陪讀的苦難中脫身,但沒有一個媽媽能從陪練的痛苦中自拔。

學琴就是咔咔地燒著錢,成效基本不明顯。

孩子練琴把媽媽氣哭的,怕是不比陪寫作業的少吧。

每個琴童媽媽每天陪練想的都是同一個問題:

如何讓他在練琴中找到快樂?

可不是媽媽們能力不足,而是讓一個小孩嚴於律己,從枯燥中找到樂趣,簡直是天方夜譚,不可能完成的任務。

孩子練的是琴嗎?

不,是家長的意志力!

無論孩子學什麼,媽都得跟著學,文要自學樂理知識、簡譜、五線譜,武要吹拉彈唱來上幾下子。

所以,下次孩子報樂器興趣班,聽我的,選一樣娘倆都喜歡的樂器,好嗎?

陪讀、陪練、陪睡,每一個中年媽媽的夜,都過得波瀾壯闊,氣血翻湧,靠意念死撐!

孩子學樂器的成本是錢嗎?是精力嗎?

不是!

是當媽的身心損耗和報廢的快慢!

要想娃琴練得好,儀式感不能少

陪娃練琴氣歸氣,但為了讓娃好好練,全家出力又出招兒:

騙孫猴子上天養馬,哄豬八戒下河除妖。

要想娃好好練琴,爹媽的套路必須得深。

你看這家人,為了讓閨女練琴,爹來報幕邀請,全家圍坐當觀眾。

光靠嗓子喊,早晚有一天會啞;

光靠手指拍,早晚有一天會骨折。

很多家長醒悟了:

陪孩子練琴,沒件趁手的兵器是不行的。

「尚方寶劍」在手,一物降一物!

@某社交平臺信紫

更有媽媽把照片貼琴譜上,監督練琴,比攝像頭還牛的辦法!

見此照片,如媽親臨!

被陪練逼瘋的爸爸也不甘示弱,智商上線,道具上場,不惜扮鬼,威懾琴娃。

爸爸的內心OS:你敢走下神兒,我就讓你嚇掉魂兒。

陪娃學琴就像打怪升級,前進一步不知道是哪裡,可退後一步就是前功盡棄。

有的看官問了:

既然學琴這麼苦,為什麼還要讓孩子學?

不是為了讓娃成為音樂家,只是想讓他在學習中明白:

什麼是堅持,什麼是毅力;

什麼是昨天哭著鼻子想放棄,今天笑著體驗學會的成就感。

但對於還沒讓娃學琴的父母來說,有句發自肺腑的話不得不說:

要想青春不老,遠離樂器錯不了。

要想母子和睦,家裡千萬別有琴譜。

如果這些你都不怕,那麼,陪練大軍歡迎您!

作者:安語時,家庭教育指導師,媒體專欄作者,理性與感性、優雅與邋遢完美結合體。部分圖片來自網絡,版權歸原作者所有。

相關焦點

  • 練琴成了家長和孩子的另一種痛:逼他上刑一樣
    最近網絡上各種輔導作業逼人發瘋的新聞,家長們是否心有餘悸呢?今天親貝網小編不說輔導作業的艱辛,而是來和大家說說另一種同樣能把媽媽瘋魔的東西,練琴。隨著社會發展,孩子素質教育不斷深入,簡單的文化知識已經不足以讓孩子優秀,於是各種興趣班紛紛出現在家長的視線中,為了不讓孩子輸在起跑線上,大部分家長們只能忍痛讓孩子去學習,其中很多人都選擇了學琴。
  • 學鋼琴的孩子該如何平衡練琴與作業?
    對於上學的孩子們如何平衡日常作業和練琴,我想和大家分享下面這幾個方面:1 鋼琴,只是學習的科目之一我們先不說練琴,不說寫作業,不說如何平衡兩者的時間安排的問題。我們先來說另一個詞,叫做「快樂學習」。這個詞的邏輯其實還蠻奇怪的。「快樂學習」的潛臺詞,就好像是在說:你得先把學習這件事情定義為痛苦的,所以才需要額外地提出「快樂學習」的概念。
  • 如何讓孩子喜歡練琴5:催孩子練琴的4個方法
    孩子在家練琴,如果要求每次必須練多長時間,孩子的注意力就是應付時間;如果要求練習多少遍,孩子的注意力就是遍數。一會看看表,到不到時間,夠不夠遍數,一會看看窗外,想像著被釋放的快感。還有的家長不給孩子一個可以達到的目標,見孩子在玩耍就催練琴,見孩子在看電視就催練琴,好像只有練琴和寫作業是正事,其它都是不務正業。這些都是被動的,效率是低的,孩子練琴是為了應付家長,應付老師。
  • 孩子拒絕寫作業,媽媽氣得要跳樓!劍拔弩張的親子關係該何去何從
    對於輔導孩子寫作業這項大工程,我覺得基本上可以和夫妻關係,婆媳關係並列成為影響我國家庭和諧的的三座大山之一了,就問問現在那些還沒有孩子的年輕人,你們怕不怕!看到一則新聞,孩子不好好寫作業,媽媽一氣之下要跳樓,坐在了窗沿,鄰居警察都來了,最後經過一番勸說,才下來。還看到有的媽媽在輔導作業,氣得心臟病發作,要去搭支架。種種新聞似乎都在告訴人們,當孩子遇到了作業,讓家長情緒爆炸,是分分鐘的事。
  • 媽媽我可以先玩一會兒,再寫作業嗎?不同的回答造就不一樣的未來
    父母最頭疼的就是孩子回到家不想寫作業和輔導孩子寫作業。玩是每個孩子的天性,作業卻永遠像孩子的天敵。玩的時候母慈子孝,一寫作業雞飛狗跳,是90%以上家庭的真實寫照。 「媽媽,我能先玩一會兒再寫作業嗎?」基本是每個剛入學的家庭都會聽到的聲音。孩子是真的徵求意見還是只是個通知呢?
  • 媽媽,我能休息十分鐘再寫作業嗎?心狠的父母,逼不出優秀的孩子
    最近在網上看到一個視頻,小女孩貼著退燒貼,看上去特別難受,但還是坐在桌邊寫作業,視頻配文:媽媽,我能休息十分鐘再寫作業嗎?作者署名為單親媽媽,她在視頻下面留下了這樣一段話:生病還依然被我逼著去寫作業,不是媽媽不心疼你,而是你要明白,現在的社會,不能輸在起跑線上。這則視頻讓人心疼又氣憤。
  • 為了讓孩子練琴,親媽成後媽,爸還是那個爸
    ,說媽媽在節日期間讓女兒練琴女兒想看動畫片不願練琴,媽媽直接將電視關掉訓斥孩子,丈夫聽到後指責妻子管教太嚴,媽媽認為平時丈夫就很少管教,自己的方式正確,不肯讓步,丈夫認為孩子就應該有玩的時間,不願意學習的課外作業就是負擔,兩人大吵一架後,媽媽衝進臥室,大約半小時,丈夫聽到臥室傳來「咚」的的一聲巨響,發現媽媽摔倒在地,出現暈厥症狀,所幸最後搶救過來,度過危險。
  • 媽媽輔導作業氣到崩潰:新入學的孩子,養成這個習慣比成績更重要
    前幾天看到一個報導,說是一位媽媽因為孩子寫作業的事情,將孩子扔在地鐵,自己走了。經民警調解,媽媽道出了實情:原來是在輔導作業的時候,女兒總是不記不住,剛說完的,轉身又忘了,長期以來,就影響了媽媽的情緒,一氣之下就不想要這個女兒了。在經過疏導後,媽媽和女兒和解,並帶回了家。
  • 輔導孩子作業,媽媽出家?不寫作業,母慈子孝一寫作業,雞飛狗跳
    一寫作業雞飛狗跳啊!!!!更有媽媽身殘志堅網絡上有傳鎮海市濱江區,一名年輕媽媽劉豔芳因為陪女兒寫作業煩惱增多其次,網上也查不到中國有法理寺的相關信息,西藏山南市更沒有這個寺廟。他的身旁是認真埋頭寫作業的女兒。此情此景和成千上萬被「作業焦慮」困惑的家庭如出一轍,難怪鄭敏感嘆道:「爸媽輔導作業的日常,哭笑不得!」。
  • 輔導孩子作業,媽媽出家?不寫作業母慈子孝;一寫作業雞飛狗跳
    一寫作業雞飛狗跳啊!!!!有的家長輔導作業,氣到錘桌子錘到骨折更有媽媽身殘志堅,打著吊瓶都要輔導孩子作業網絡上有傳鎮海市濱江區,一名年輕媽媽劉豔芳因為陪女兒寫作業煩惱增多還有網友對圖中家長陪娃讀書的情緒感同身受,表示自己每天在家輔導孩子寫作業同樣很焦慮。
  • 媽媽陪孩子練琴?小葉子AI娃娃更專業!
    來源標題:媽媽陪孩子練琴?小葉子AI娃娃更專業! 身處人工智慧時代,「刷臉支付、雲課堂、無人駕駛……」這些聽起來都已經司空見慣,但是提到AI鋼琴陪練,多數家長卻還十分陌生。
  • 被家長逼著練琴的孩子,現在都怎麼樣了?
    每一集的動畫片都可以說是自己辛苦練琴換來的。不過就算是小孩子,有時候還是會有點自己的小脾氣的,看到別的小朋友都在玩,心裡總會不服氣。於是,他就找各種藉口不練琴,什麼手疼啦,作業多啦,喝水上廁所啦,反正每個琴童用過的小藉口他都用過。結果最後還是少不了一頓「毒打」。
  • 媽媽被兒子作業氣哭,網友:輔導缺乏專注力的孩子寫作業,更崩潰
    近日一位媽媽陪兒子寫作業的視頻火了,視頻中媽媽邊抽泣邊用橡皮擦掉作業本上的字,此視頻發出後引發了不少家長的共鳴,短短兩天時間就贏得了112萬人點讚,很多網友留言表示自家孩子寫作業也是這樣,磨磨蹭蹭崩、拖拖拉拉,自己比這位媽媽還崩潰!
  • 不瘋魔不成活
    跟他相比,我這點提升算不得什麼姑且稱之為Z吧,先說說他高三瘋魔一年的結果,Z一開始的成績甚至還不到500分,但是高考時卻考出了642的分數。我不知道網上傳的那些高三一年提升兩百分,甚至更多分數的人是怎麼做的。我只知道,Z為了提高150多分的成績,已經將自己逼到了瘋魔的狀態。
  • 「我作業沒寫,媽媽跳樓了」
    疫情當下,很多地方的學生都沒有開學,孩子們持續網課中,在督促孩子上網課、寫作業的日子裡,很多家庭並沒有母慈子孝,而是輪番上演著雞飛狗跳的親子大戲,輕則咆哮、吼叫,重則責罰、打罵,更有甚者,崩潰之際,選擇輕生。
  • 4招兼顧學業與琴業,養成練琴好習慣
    長此以往,孩子會認為練琴是一件很隨意的事情,作業多了學習忙了可以不練琴是理所當然的。所以家長要給孩子定一個固定的練琴時間,就好像每天回學校、吃飯、做功課一樣,習慣成自然就好。這樣一來,孩子練琴的時間觀念也會慢慢養成。即使孩子在該練琴的時候沒練琴,他也會有一種自我意識。練琴的這種」自我監督「也會慢慢滲透到學習中,產生一定的正面效應。
  • 「一寫作業雞飛狗跳」,8成媽媽輔導作業靠吼,會引導比吼更有效
    《親愛的小課桌》中調查統計:全國有8成小學生媽媽,每天輔導作業的時候,都會表現的十分暴躁。前段時間,一個熱播綜藝《親愛的小課桌》中的一段調查,戳中了我的痛點,之前一直認為「不寫作業母慈子孝,一寫作業雞飛狗跳」是網上的段子。
  • 四個一學就會的方法,幫助孩子學習時間管理,寫作業不再拖拖拉拉!
    最重要的是,讓孩子從自己的口裡說出時間,會比媽媽強制約定的時間來得有效多了。千萬不要將孩子下課後的時間全部規定成他必須要做的事情,尤其是小學生媽媽。很習慣在小孩放學回家後,把從六點到十點的時間,全做了規範,包括寫作業、練琴、收書包、洗澡、看書、睡覺等等,完全沒有讓他有開心玩遊戲的時間,這會讓孩子的心理更不平衡。最好的方式,讓他在做完指定的作業後,可以有30分鐘的自由遊戲時間,這樣孩子會更有動力。 例如,規定晚上八點到九點不用孩子做任何事,就讓他自由地做想做的事。
  • 爸爸陪孩子寫作業,夫妻鬧離婚;媽媽陪孩子寫作業,媽媽血壓升高
    昨晚,大學室友劉明打電話和我訴苦:大意是他陪孩子做作業,夫妻鬧離婚;媽媽陪孩子做作業,媽媽血壓升高。原來,家裡一年級的神獸歸籠後,各種課後作業也隨影而至。一直幫帶孩子的外婆由於家裡有事回老家了。孩子媽媽由於學歷不高,就把陪孩子寫作業的重任交給了讀過大學的他。
  • 人古箏網絡課二級學生《女兒情》練琴作業曲子視頻
    古箏曲美,美在韻味,美在古樸,美在典雅,美在純淨,美在飄逸點擊邊框調出視頻工具條人古箏網絡課二級學生《女兒情》練琴作業曲子視頻。成人古箏網絡課二級學生《女兒情》練琴作業曲子視頻從指法鞏固調整基本功手型觸弦,到搖指的調整學習。再到學習曲子處理非常認真用心的學習。一點點的進步就才是練琴的真是過程,沒有人可以一步到位,而是不斷完善自己和曲子的修煉過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