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幾天看到一個報導,說是一位媽媽因為孩子寫作業的事情,將孩子扔在地鐵,自己走了。
經民警調解,媽媽道出了實情:原來是在輔導作業的時候,女兒總是不記不住,剛說完的,轉身又忘了,長期以來,就影響了媽媽的情緒,一氣之下就不想要這個女兒了。
在經過疏導後,媽媽和女兒和解,並帶回了家。
類似這樣的情況,在生活中也不少見。
比如因為輔導作業被氣到作業,或者是一到寫作業的時候就雞飛狗跳的畫面。
據我觀察,身邊很多孩子寫作業拖拉、坐不住,或者排斥寫作業,大多數都是因為在低年級的時候沒有養成良好的學習習慣。
很多家長在孩子一上小學,就開始緊張,生怕孩子成績不好,跟不上,於是焦慮中給孩子報許多補習班。
其實對於剛入學的孩子來說,適應和習慣最重要。
適應了新環境之後,家長可以協助孩子,養成良好的學習習慣,這要比一開始就抓成績重要多了。
當孩子有良好的習慣以後,會自主學習、會獨立完成作業,家長不僅能夠輕鬆,也不需要再盯著了。而且孩子也能自主安排學習時間,等到高年級科目多的時候,他也不會焦慮。
當很多家長說孩子晚上要寫作業,沒有娛樂時間的時候,我家孩子每天晚上我去練輪滑,天氣冷就在家看書、練琴,幾乎從來沒有「寫不完作業」這一說法。
這都是因為在一年級的時候,我重點培養她的學習習慣。
現在就分享一下我的方法,並且這些方法在二寶身上也適用。二寶可是調皮的男孩子哦。
每天去接孩子的時候,都會和我分享學校的事情,一路上嘰嘰喳喳地說個沒完。因為離家近,所以經常是已經到家了還沒說完,因此,到家後又得說上一陣。
這時,我不會打斷,會認真聆聽。
很多家長在孩子一進家門的時候,就開始催孩子寫作業,這會讓孩子十分反感。
我曾經的一個學生,他五年級的時候,和媽媽的關係很僵,原因就是因為回家後水都還沒喝,媽媽就叫他趕緊寫作業,他說:我又不是貪玩的孩子,這樣催著,讓我很反感,越這樣我越不想寫。
所以我都會等孩子說完之後,問他們打算什麼時候寫作業。劃重點,說問他們,打算什麼時候寫。而不是我叫他們馬上去寫。
當孩子自己掌握主動權的時候,會更主動地去完成這件事情。
隨後孩子會說:十分鐘後寫。在八點前一定完成。
基本上他們自己制定的計劃,都會按時完成。那八點至八點半的時間裡,就是他們的娛樂時間。
有句話說:最好的學區房就是家裡的書房。可見,學習環境是相當重要的。
當孩子在學習的時候,作為家長,要保證能給孩子一個良好的環境。假如家長在一旁吵架、打牌、喧譁,孩子如何能靜下心來寫作業呢?只會更暴躁。
除了環境之外,還要告訴孩子一些高效的方法。對於剛接觸作業的新生來說,他們並不會自己總結方法,需要家長和老師給出方法。
我給孩子們的方法是這兩個:
1、寫作業時要做到三不:手不停、眼不抬、嘴不說。
2、遇到不會的直接跳過,把自己會的先寫完,再集中一起來問我。
這樣做真的很高效,不會暫停不會走來走去。
很多孩子一到寫作業的時候就會找各種理由。在我們家沒有這種情況發生。寫作業前,該喝水就喝水,需要的字典自己放好,沒完成作業的時候,基本不會走出書房,我也不會打擾他們。
相互尊重並支持。
對於新生孩子來說,突然有作業,肯定會有情緒,這個時候家長的鼓勵相當重要。
我們可以告訴孩子,寫作業是為了掌握更多的知識,是為了學習更多的東西,等等。
我們不是因為大家都寫作業,所以你也要寫。而是因為,我們要有自己的知識儲備,寫作業、背課文、看書,這些就是最基本的途徑。
以上就是我想分享的三個方法,希望能夠幫助到各位家長,以改善親子關係,減少焦慮。
作者簡介:霖筱筱 ,親子諮詢師。育兒路上,我們一起精進。
原創作品,請勿抄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