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網絡上各種輔導作業逼人發瘋的新聞,家長們是否心有餘悸呢?今天親貝網小編不說輔導作業的艱辛,而是來和大家說說另一種同樣能把媽媽瘋魔的東西,練琴。
隨著社會發展,孩子素質教育不斷深入,簡單的文化知識已經不足以讓孩子優秀,於是各種興趣班紛紛出現在家長的視線中,為了不讓孩子輸在起跑線上,大部分家長們只能忍痛讓孩子去學習,其中很多人都選擇了學琴。
至於問什麼學琴?
家長在開始的時候是這樣想的:培養孩子的綜合修養和情操;提升鋼琴演奏技能;通過彈琴磨練孩子的毅力;孩子自己喜歡等等。
然而,練到後來成了家長和孩子的痛,有家長直言:陪娃練琴,簡直跟逼他上刑一樣!
還有家長說:學樂器,是除輔導作業後的第二大親子關係「殺手」!
不練琴母慈子孝,一練琴雞飛狗跳!據說,每一個練琴的孩子都是哭著長大的。
會樂器的人,表面看上去光鮮亮麗瀟灑自如一氣呵成仙氣飄飄。
實際背地裡練琴的時候,是各種苦大仇深臨陣脫逃痛不欲生哭唧鳥嚎。
據說,每一個學樂器的小朋友都要經歷這三個階段:
剛開始:「我喜歡,我要學!」
一周後:「媽媽,感覺學這個有點難……」
三個月後:「媽媽啊,太難了,我不想學了,555555……」
仿佛孩子進的不是琴房,而是上的刑場。
@某社交平臺南風喃
說真的,家有琴童,就算孩子不瘋,父母不瘋,鄰居也要瘋了。
有時也不禁想問:學音樂咋就這麼難?!樂器到底是怎樣一種反人類的東西,把娃們逼成這副模樣?
其實從開始報名學琴的那一刻起,幾乎就註定了學習的艱難。而家長們可以去看看,幾乎所有能學好的的孩子對學琴都有一股熱情,三分鐘熱情是學不好的。
對孩子最好的教育是因材施教,親貝網小編希望家長們能夠明白,只有熱愛才能學好,不要盲目跟風,不然只會讓自己和孩子都痛苦,最後也難以學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