練琴成了家長和孩子的另一種痛:逼他上刑一樣

2020-12-20 親貝網

最近網絡上各種輔導作業逼人發瘋的新聞,家長們是否心有餘悸呢?今天親貝網小編不說輔導作業的艱辛,而是來和大家說說另一種同樣能把媽媽瘋魔的東西,練琴。

隨著社會發展,孩子素質教育不斷深入,簡單的文化知識已經不足以讓孩子優秀,於是各種興趣班紛紛出現在家長的視線中,為了不讓孩子輸在起跑線上,大部分家長們只能忍痛讓孩子去學習,其中很多人都選擇了學琴。

至於問什麼學琴?

家長在開始的時候是這樣想的:培養孩子的綜合修養和情操;提升鋼琴演奏技能;通過彈琴磨練孩子的毅力;孩子自己喜歡等等。

然而,練到後來成了家長和孩子的痛,有家長直言:陪娃練琴,簡直跟逼他上刑一樣!

還有家長說:學樂器,是除輔導作業後的第二大親子關係「殺手」!

不練琴母慈子孝,一練琴雞飛狗跳!據說,每一個練琴的孩子都是哭著長大的。

會樂器的人,表面看上去光鮮亮麗瀟灑自如一氣呵成仙氣飄飄。

實際背地裡練琴的時候,是各種苦大仇深臨陣脫逃痛不欲生哭唧鳥嚎。

據說,每一個學樂器的小朋友都要經歷這三個階段:

剛開始:「我喜歡,我要學!」

一周後:「媽媽,感覺學這個有點難……」

三個月後:「媽媽啊,太難了,我不想學了,555555……」

仿佛孩子進的不是琴房,而是上的刑場。

@某社交平臺南風喃

說真的,家有琴童,就算孩子不瘋,父母不瘋,鄰居也要瘋了。

有時也不禁想問:學音樂咋就這麼難?!樂器到底是怎樣一種反人類的東西,把娃們逼成這副模樣?

其實從開始報名學琴的那一刻起,幾乎就註定了學習的艱難。而家長們可以去看看,幾乎所有能學好的的孩子對學琴都有一股熱情,三分鐘熱情是學不好的。

對孩子最好的教育是因材施教,親貝網小編希望家長們能夠明白,只有熱愛才能學好,不要盲目跟風,不然只會讓自己和孩子都痛苦,最後也難以學好。

相關焦點

  • 「嚴師出高徒,嚴母出才子」周杰倫感謝逼他練琴的母親!
    有嚴母方能出才子 當被主持人問及「小時候有沒有因為練琴的事情與媽媽起過爭執」時,周杰倫的答案也是肯定的。周杰倫的媽媽對他十分得嚴厲,十年如一日的訓練讓周杰倫也感覺到了疲倦,想要放棄。
  • 鹽光分享丨努力學習是孩子的責任,「逼」他努力是家長的責任
    04「逼」孩子學習,是父母的責任既然學習都是苦的,父母到底是該逼孩子學習,還是該放任孩子、給他一個「快樂」的童年呢?郎朗的童年就在不斷的練琴練琴練琴,挨打挨打挨打中度過,郎國任從未給過郎朗第二個選項……這是一種頗受爭議的教育方法,因為它很大程度上剝奪了孩子的自由和快樂。
  • 逼孩子和放任孩子,究竟哪個更殘酷?引無數家長反思
    或許點中了大部分學生家長內心的痛點。《小別離》熱播後,引發了不少討論:父母到底是該逼孩子學習,還是該放任孩子、給他一個「快樂」的童年呢?最近有家長反饋說孩子不想學習,但是又不想孩子因為不學習而落後於其他孩子,今天老師再一次和大家來讀一讀這篇文章的故事,相信能給很多家長一些啟示!
  • 我寧願自己當「壞人」,也要逼兒子練琴
    在郎朗的自傳《千裡之行,我的故事》裡,記載了父親逼他練琴的全過程:晚飯後練琴會到七點,後來延遲到八點,再後來又到九點,十點甚至十一點。其他孩子放學後可以看電視,我只有在吃飯的時候才可以看一會兒動畫片,周末的時候其他孩子的父母陪著孩子去逛遊樂園,我的父親一直陪我練琴。
  • 比寫作業更讓媽媽瘋魔的,是練琴
    :陪娃練琴,簡直跟逼他上刑一樣!,把娃娃們逼得可不堪言?」,已經成了一種社區居住痛苦。,那陪孩子練琴真的是在歷劫!,聽我的,選一樣娘倆都喜歡的樂器,好嗎?
  • 董卿:「你不逼孩子,將來生活會逼他!」,我得先狠狠的逼自己
    董卿說:「你不逼孩子,將來生活會逼他!」這句話讓多少家長焦慮了。我也是焦慮的家長之一,而我卻想先狠狠的逼自己。我從董卿父親逼她讀書的故事中,也看到了董卿自己本身對讀書的熱愛,看到她的父親為她創造了一個讀書環境。
  • 逼孩子學習和放任孩子,哪個更殘酷?看完家長沉默了
    或許點中了大部分學生家長內心的痛點。《小別離》熱播後,引發了不少討論:父母到底是該逼孩子學習,還是該放任孩子、給他一個「快樂」的童年呢?最近有家長反饋說孩子不想學習,但是又不想孩子因為不學習而落後於其他孩子,今天顏老師再一次和大家來讀一讀這篇文章的故事,相信能給很多家長一些啟示!
  • 讓你家孩子練琴快速進步的5大技巧
    「計時制」容易讓孩子想出各種理由,如喝水、如廁拖延時間;「計件制」誘使孩子越彈越快,潦草結束。 練琴方法中,最重要的是目的明確,如果家長換一種方式對孩子提出要求,效果就大不一樣了。初學琴時,應該幫助、引導孩子回憶老師的要求,有針對性的根據自己的錯處和不足彈奏,這樣能提高孩子的練琴效率,取得更大的進步。
  • 當孩子說不想練琴時,聰明的家長該如何回答
    在和孩子鬥智鬥勇的練琴日常中,策略是很重要的。怎麼和孩子溝通比較好,試試下面的建議看!「這首我練了很久了,可還是彈不好!」練琴像吃飯一樣,一口氣吃不成胖子!知識要一點一點學,吃飯別著急,著急會噎著,吃到一定程度就飽了。練琴不能急於求成,練到一定程度自然就會流暢了。"我堅持不下去了,可不可以放棄?隱含詞:堅持深層原因:我看不到堅持的意義,沒有成就感。成就感是影響學習動力的 重要因素。
  • 孩子,逼不逼自己,過的是不一樣的人生
    可是,你只看到郎朗的天賦,可曾看到他背後的努力?網上曾曝光一份郎朗7歲時的練琴時間表:早上:5:45起床,練一小時琴,7:00上學;中午:回家吃飯15分鐘,練琴45分鐘;晚上:放學後練琴兩小時,然後吃晚飯,晚飯後再練琴兩小時,寫作業。
  • 不逼孩子一把,你永遠不知道他有多優秀!(轉給家長)
    但是每一個優秀的孩子背後,都有一對自律且善於督促孩子的父母。在教育孩子這條道路上,千萬不要指望孩子能自覺,因為每個自覺的孩子都是父母從小嚴格監督的結果!有時候,不逼孩子一把,你永遠不知道他有多優秀!謝謝爸爸,逼我練琴!這是郎朗在回憶自己的成長之路時說過的話。鋼琴王子郎朗,是我國首屈一指的青年鋼琴演奏家,在世界上也屬於頂級鋼琴演奏家,是站在金字塔尖上的那波人。
  • 孩子不想練琴,就逼孩子練?你不能不知的「快樂教育」
    最近,在刷2019年初的綜藝節目《歌手》的「歌王衝刺夜」比賽,我無意中看到拿到了冠軍的劉歡,在隨後的採訪中坦言:自己和太太當時奉行快樂教育,就沒有逼孩子練琴。對於自己當初沒有逼迫女兒練琴,感到後悔。他說:「我女兒音樂品味挺高的,我有點後悔小時候沒強迫她學音樂,因為她的音樂感悟力特別好,有時候還會給我們挑刺。」
  • 董卿:你不逼孩子,將來生活會逼他
    01 每一個成功都是不可複製的 俗話說三歲看小,七歲看老,一個孩子長大後什麼樣全部都藏在他的家庭裡。 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師,家庭是孩子的第一任課堂。 董卿曾在採訪中透露過自己的家庭教育。 這種教育方式看上去似乎很熟悉,每個家長在日常生活中都會監督孩子學習,但為什麼這種方式到其他孩子身上卻沒有效果呢? 歸根結底還是家長們心太軟,當孩子堅持不下去了,哭著喊著說困了的時候家長們總是會說算了,明天再學吧。 久而久之習慣成自然,孩子知道只要他們鬧,你就會卸下防備。
  • 練琴快速進步的5大技巧
    ,如果家長換一種方式對孩子提出要求,效果就大不一樣了。初學琴時,應該幫助、引導孩子回憶老師的要求,有針對性的根據自己的錯處和不足彈奏,這樣能提高孩子的練琴效率,取得更大的進步。如「今天我們要想辦法把這個曲子中的連音練好」,「看看這一句該怎樣彈才象下雨聲」等等,這樣提出問題,使孩子有目的地練習,他就會全神貫注的去想辦法達到目的。
  • 致家長:今天不逼孩子學會「72變」,日後誰能代他承受「81難」?
    授權轉自 | 簡單好家長(ID:jd100jz)【教育君語】現在我們不狠下心,逼孩子學會「七十二變」,以後又有誰會一生陪在他身邊,幫他擋住「八十一難」呢?放下琴,王迅失落地反覆感嘆:最對不起我媽,我第一把小提琴41塊錢,我媽當時的工資是一個月18……剛開始我也特喜歡,後來不知道為什麼,莫名其妙就不想拉了;我後來特別後悔,當時要是堅持一下的話,起碼現在是個特長……其實,在場的幾個會拉小提琴的人:呂思清、大華(劉憲華)和王迅,差不多都是從四五歲起開始練琴的,然而幾十年過去,當初起點差不多的三人,一個成了世界級的演奏家,一個從伯克利音樂學院畢業,而另一個,
  • 曾被逼練琴的汪峰如今卻說:感謝父母的逼迫,成就了現在的我
    如果沒有父母逼我練琴我就不會擁有現在這一切雖然,汪峰如今的身份並不是一位小提琴家,但是音樂都是相通的,從小刻苦練琴的經歷,為他轉型成一位優秀的搖滾歌手奠定了基礎。但一部分家長認為孩子只要不想學,不願意練琴,就是沒有興趣了,因而放棄了繼續學習,錯失了培養孩子音樂素養的機會。如果多年以後,孩子突然醒悟過來,問為什麼當初沒有讓他堅持學音樂,你又該作何回答?
  • 各種讓孩子自覺練琴的辦法,家長趕快學起來!
    關注 孩子不想練琴,是所有琴童家長最頭疼的事情。從最開始的溫聲細語到後來的指責批評,甚至於最後只剩下家長的無奈與嘆息,這簡直就是一部經典的練琴血淚史。
  • 鋼琴家王魯帶你直面練琴路上的10大痛點
    家長們最苦惱的問題想必就是:既不想讓孩子輸在起跑線上,又不想孩子錯過最美好的童年。
  • 孩子一練琴就「耍賴」,家長應該怎麼辦?
    每周Find老師有問必答時間來啦,這次我們要跟家長聊聊,如何解決孩子陪練難題寶媽:我家兒子今年8歲,學琴4年,但是最近不肯好好練琴!我和他爸爸一叫他彈琴就各種耍賴,一會兒要喝水,一會兒要上廁所,罵過了也打過了也不管用,就是不願意認真彈琴。老師,請問這是到了瓶頸期了嗎?
  • 致家長:不逼孩子一把,你永遠不知道他有多優秀!(轉給爸媽)
    在教育孩子這條道路上,千萬不要指望孩子能自覺,因為每個自覺的孩子都是父母從小嚴格監督的結果!有時候,不逼孩子一把,你永遠不知道他有多優秀! 不知從什麼時候開始,很多父母開始崇尚「快樂教育」,開始越來越「尊重」孩子。